《新史記》陳亦凡
本文作者著有《中共八大家族》(明鏡出版社)
王軍曾跟部下交流過自己的“遠大志向”:他說退休後要去中信國安高爾夫球場的草坪部當個草坪師,伺候草坪的人,相當於伺候頭髮的理髮師,都是手藝人。他所領導的中信旗下有六塊高爾夫球場。王軍也多次說過到國安賓館去當廚師長,或者就在內地找個小鎮居住下來,什麼都不做,空餘時間上網、下圍棋和打橋牌,最好能跟孫子孫女待在一起。
對於外界而言,王軍更多的時候被披上一層神秘的色彩。他行事低調,“從不在語言上”顯示出與他執掌的中信集團相匹配的鮮明姿態。很難露面的他,不願直接接觸媒體,甚至是“躲避”,他給人的感覺是深藏不露、說一不二。
但是凡是與王軍有過較深接觸的人都認為,其實這個鐵腕人物也不乏溫情的一面。對於遠離媒體,王軍曾有過自己的解釋,“因為我語言表達能力不好,經常辭不達意。當別人圍著我時,我就遠離一點”。
2000年的那場北京國安隊“足球風波”讓人感覺到了王軍的另一面。國安俱樂部副董事長李士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那個時候,無論是公司內部還是外界都指向我,認為我應該辭職,的確,作為國安俱樂部副董事長,我應該承擔球隊三連敗的責任。”
但是,令李士林沒想到的是,董事長王軍卻說:“只有從失敗中汲取教訓,才能走出低谷,國安前幾場打得不好,這沒什麼不得了的,要說責任,應該由我承擔,李士林很能幹,他的公司經營很好,但這次連敗可能給他帶來很大壓力,可為這個就提出辭職不值得,我也沒有同意他的辭職要求。”
王軍的一些趣事也常常成為同事的笑談。常振明對一件事至今仍記憶猶新。
常振明說:“王軍精力過人,尤其到海外出差,會談應該有十幾個,見十幾個單位,這樣要連續兩到三天。”他保持良好精神狀態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飲食,他像小夥子一樣胃口好,也像小夥子一樣精力旺盛。一次在日本,東京新大谷酒店旁邊的旅館有一個小店,有烤雞串,一串大概有四塊雞肉。王軍大吃了50幾串以後,店老闆告訴他說,這裡的紀錄是60串,如果你再吃兩串到三串就可以打破這個店100年的紀錄。後來,他接連吃到了72串,大大超過了紀錄。
退休後的王軍,並沒有如其表白的那樣去做草坪師,或找個小鎮安度晚年,而是在境外融到一筆為數可觀的資金,開始另一次創業——就是前文提到的進軍新疆,大舉投資。
2006年7月,65歲的王軍正式從中信集團董事長位置上退休。因“中信系”在“保利系”有持股關係,王軍此後仍擔任保利香港董事局主席。同時,王還擔任中信21世紀、金榜集團的董事局主席兼執行董事,同時擔任香港建設副主席兼非執行董事,兼任中國通信服務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
2007年10月16日,保利(香港)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利香港”)公告稱,“王軍因希望重新調整其本身業務而辭任董事會主席”。
10月17日,《財經》雜誌網絡版說,王軍辭任保利香港董事局主席,並逐步淡出和中信的直接或間接關係,專注於自己的投資業務。
2007年8月,國務院國資委宣佈由賀平擔任中國保利集團公司董事長。保利集團目前是持股保利香港51.76%的第一大股東。
“王軍從中信退休後,一直在做房地產、股權投資等投資業務,逐步淡出和中信的直接或間接關係。中信集團在保利的投資也已逐步清理乾淨了。”中信集團一位人士說,他猜測,“此次王軍辭任保利香港董事局主席,可能和避免關聯交易有關,未來他將專注於自己的投資業務。”
但王軍是中國天然董事長。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天然是一家以香港國際金融市場為依託,以中國大陸為核心領域,以資源性項目為主要投資目標的公司。公司主要股東包括中國保利集團公司旗下的保利香港,以及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保盛豐(PEM Group,Private Equity Management
Group)。
中國天然以煤炭、金屬礦山等資源性專案為投資重點,並擴展到電力、化工等相關上下游行業。公司三年規劃顯示:2006年至2007年在新疆投入逾10億元收購和擴建三個煤炭生產基地;2008年後將在新疆投入20億至30億元進行煤化工和煤電專案投資;同時還在貴州、內蒙古等地進行黃金礦與金屬礦的投資。
華麗變身背後:官商通吃
王軍率中國天然在新疆大展身手,立即引起媒體的關注,也遭到專家和學者的懷疑和質問。
師志淩在《從中信集團到中國天然:王軍華麗變身的背後》一文中指出:
【我們知道,王軍在2006年退休之前,一直是國家幹部,按他正常的收入匡算,我們可以推算出他的個人財富。在2006年時,王軍宣佈退休,但僅僅一年時間,他就以掌控數十億鉅資的豪富身份現身,變身之速,令人驚歎。
那麼,這家所謂的外資企業,到底王佔有多少股份,它真是外資企業還是中國大陸資本出口轉內銷?……筆者認為它的身上還是有權貴背景。他的投資目標是內地煤化工、煤電、銀行、房地產等項目,這些行業都是內地普通企業所極難染指的。在新疆時,他受到當地政府高官的接見。
什麼是王軍官場和商界通吃的秘訣?答案仍然是背景。作為王震次子和榮毅仁接班人中信集團第三任董事長,王軍在中國官場人脈之深,非他人可比,難怪在退休後他再度閃電般現身,不過這次他代表的是西方壟斷資本和國內權貴資本的利益,他理所當然要為它們謀利奔走。】
《財經時報》報導稱,“中國天然身為港資,卻能控股烏魯木齊市商業銀行,這是中國天然拓展計畫中的懸疑之一。另外,該銀行向新疆廣匯集團出售近10%股份,後又向巴基斯坦哈比蔔銀行轉讓近20%股份,中國天然如若控股,股份從何而來,也耐人尋味。”
師志淩稱,對王軍本人沒有太深的成見,只是有些思路隱約浮現,試圖借此機會梳理一下:
【按個人的理解,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以後,中國漸漸走上權貴資本主義不歸路,當年葉利欽在顛覆蘇聯後推行的私有化模式,在中國得到原版重演,繼一切向錢看國企私有化工人下崗分流後,除了少數壟斷巨頭得到熊貓般保護外,大批國有企業一夜間被廉價私有化。而那些得到特別保護的壟斷巨頭,筆者更願意稱其為特權壟斷企業,是部級廳級權貴企業,顯然地,說它們是國企非常勉強——它們的業績經營是和國內民眾無關的,真正能支配它們的,還是某些權貴集團。這些權貴壟斷巨頭,石油水電供電……在享受著國家保護和巨額利潤的同時,不思自己的義務,不顧國內民眾的實際生活水準,一再憑藉壟斷地位野蠻漲價,對國內民眾實行層層盤剝。而其由國內民眾而來的驚人利潤,大多並沒有進入國庫,而是在本集團內部分配,甚至如中石油,對西方資本太過慷慨地分紅。】
(《新史記》第12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3年6月30日星期日
内外价差导致进口激增,粮食安全陷挑战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中国粮食全面进入“净进口”时代,小麦、玉米、大米三大农作物今年始终保持净进口态势。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进口大豆预报到港832.28万吨,创月度最高水平;1至4月稻谷和大米进口100万吨,同比增83.6%。业内专家表示,持续增长的进口增速,将让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和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三大农作物进口不断创新高
中国粮食进口去年全年超过了7000万吨,是历史上粮食进口量最多的一年。其中,谷物净进口1316.9万吨,小麦、玉米、大米净进口量分别达到341.5万吨、515.3万吨和208.8万吨。此外,总进口大豆5838万吨,不断刷新纪录。而事实上,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9连增,达到58957万吨(合计589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3.2%。这显示中国粮食自给率已经下降到90%以下。与此同时,肉类产品进口增长同样迅速。如猪肉从2008年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且进口量迅速增长。
内外价差导致粮食进口激增
“内外价差是导致粮食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多位业内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部分进口农作物的价格低于国内产品价格,同时由于相关的关税过低,没能起到保护国内农产品的作用,因此造成大量的进口农产品涌入中国市场。
综合专业内观点,需求增长驱动了大宗农产品净进口值的增加,但是最大的动力还是来自于利益层面的力量国内外农产品的价格差距还在扩大。更有一些农产品进口不是因为国内短缺,而是因为价格原因。以大米为例,中国自然年度进口量达到400万至500万吨,湖南、江西的大米企业遭受冲击。一位湖南米厂老板透露,来自越南、巴基斯坦、缅甸的进口米价格是每百斤172元,而当地的米价是每百斤180至190元, “国内企业在这样的价格面前,没有竞争力。”
专家呼吁关税要发挥保护作用
调查显示,目前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为62%,最高关税水平甚至能达到1000%以上,而中国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为15.2%,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以大豆为例,大豆的关税水平只有3%。此外,中国对小麦、玉米、大米、食糖、棉花、羊毛等重要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外关税最高也只有65%。
“这样的关税水平很难起到门槛的作用。”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也有专家认为,我国粮食总产不断上升,自给率却不断下降,全国粮食价格相当稳定,这可能意味着粮食安全标准需要调整。
中国粮食全面进入“净进口”时代,小麦、玉米、大米三大农作物今年始终保持净进口态势。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进口大豆预报到港832.28万吨,创月度最高水平;1至4月稻谷和大米进口100万吨,同比增83.6%。业内专家表示,持续增长的进口增速,将让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和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三大农作物进口不断创新高
中国粮食进口去年全年超过了7000万吨,是历史上粮食进口量最多的一年。其中,谷物净进口1316.9万吨,小麦、玉米、大米净进口量分别达到341.5万吨、515.3万吨和208.8万吨。此外,总进口大豆5838万吨,不断刷新纪录。而事实上,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9连增,达到58957万吨(合计589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3.2%。这显示中国粮食自给率已经下降到90%以下。与此同时,肉类产品进口增长同样迅速。如猪肉从2008年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且进口量迅速增长。
内外价差导致粮食进口激增
“内外价差是导致粮食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多位业内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部分进口农作物的价格低于国内产品价格,同时由于相关的关税过低,没能起到保护国内农产品的作用,因此造成大量的进口农产品涌入中国市场。
综合专业内观点,需求增长驱动了大宗农产品净进口值的增加,但是最大的动力还是来自于利益层面的力量国内外农产品的价格差距还在扩大。更有一些农产品进口不是因为国内短缺,而是因为价格原因。以大米为例,中国自然年度进口量达到400万至500万吨,湖南、江西的大米企业遭受冲击。一位湖南米厂老板透露,来自越南、巴基斯坦、缅甸的进口米价格是每百斤172元,而当地的米价是每百斤180至190元, “国内企业在这样的价格面前,没有竞争力。”
专家呼吁关税要发挥保护作用
调查显示,目前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为62%,最高关税水平甚至能达到1000%以上,而中国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为15.2%,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以大豆为例,大豆的关税水平只有3%。此外,中国对小麦、玉米、大米、食糖、棉花、羊毛等重要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外关税最高也只有65%。
“这样的关税水平很难起到门槛的作用。”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也有专家认为,我国粮食总产不断上升,自给率却不断下降,全国粮食价格相当稳定,这可能意味着粮食安全标准需要调整。
Labels:
中国粮食进口
澳外交部警告:中国成澳人最易遭监禁国
【大纪元2013年06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妮澳洲悉尼编译报导)近来中国已经成为澳洲人在国外最可能被监禁的国家,澳洲外交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有34名澳洲人在中国监狱服刑,还有12人被拘留候审。澳洲当局警告去中国旅游的国民应提高警惕。
据悉尼晨锋报报导,以前在美国监禁的澳洲人数量最多,但是随着近来澳洲和中国贸易联系的增多,中国已经取代了美国和越南,成为澳洲人在国外最可能被监禁的国家。
5月9日的最新数据显示,经济罪如贿赂、挪用公款、欺诈等是澳洲人在中国最容易遭指控导致入狱的罪名。比较引人注意的案件包括在中国出生在中国做生意的澳籍人士,如华裔商人吴植辉(Matthew Ng)、前力拓(Rio Tinto)高管胡士泰(Stern Hu),以及杜祖英(Du Zuying)医生等。
不过旅游者也很容易触犯中国严格的“犯罪”条例。旅游者必须遵守其它国家法规的这一条款,让澳洲政府对被外国监禁的公民无能为力。
35岁的澳洲人布雷默(Troy Bremer),日前刚从中国最臭名昭著的北京2号监狱刑满释放,服刑7年半。他在中国服刑的情况最近第一次披露在《好周末》(Good Weekend)杂志上。文章揭露了中国监狱条件特别严酷。食物量极小、挨打和关禁闭是家常便饭。一些监区的犯人每天要在生产线上工作12个小时。
布雷默因与中国女友的经济纠纷被其告上中国法庭,最后以坑蒙拐骗最被关进监狱。而按照澳洲法律,他的事情本来可以由民事法庭处理。因此澳洲外交部在网站上发出警告,中国对这种行为的处罚相当严厉。
尽管去年9月以来,澳洲政府与中国达成了犯人转送条约,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犯人被送回澳洲。除此之外,出于保密考虑,政府不能透露提交、在处理、被拒绝的转送申请数量。
不过据费尔法克斯(Fairfax)媒体透露,澳籍公民詹姆斯.孙(James Sun)的转送申请以国家安全为由被中国拒绝。另一例吴植辉的转送申请还在考虑中,因为协议的附加条件非常苛刻:如果要送回澳洲,他必须服满全部刑期,但是如果在中国,他可能得到20%的减刑。
中国驻澳洲大使馆的发言人拒绝对费尔法克斯媒体提出的关于中国监狱虐待犯人的指控作回应。
(责任编辑: 杨如欣 )
据悉尼晨锋报报导,以前在美国监禁的澳洲人数量最多,但是随着近来澳洲和中国贸易联系的增多,中国已经取代了美国和越南,成为澳洲人在国外最可能被监禁的国家。
5月9日的最新数据显示,经济罪如贿赂、挪用公款、欺诈等是澳洲人在中国最容易遭指控导致入狱的罪名。比较引人注意的案件包括在中国出生在中国做生意的澳籍人士,如华裔商人吴植辉(Matthew Ng)、前力拓(Rio Tinto)高管胡士泰(Stern Hu),以及杜祖英(Du Zuying)医生等。
不过旅游者也很容易触犯中国严格的“犯罪”条例。旅游者必须遵守其它国家法规的这一条款,让澳洲政府对被外国监禁的公民无能为力。
35岁的澳洲人布雷默(Troy Bremer),日前刚从中国最臭名昭著的北京2号监狱刑满释放,服刑7年半。他在中国服刑的情况最近第一次披露在《好周末》(Good Weekend)杂志上。文章揭露了中国监狱条件特别严酷。食物量极小、挨打和关禁闭是家常便饭。一些监区的犯人每天要在生产线上工作12个小时。
布雷默因与中国女友的经济纠纷被其告上中国法庭,最后以坑蒙拐骗最被关进监狱。而按照澳洲法律,他的事情本来可以由民事法庭处理。因此澳洲外交部在网站上发出警告,中国对这种行为的处罚相当严厉。
尽管去年9月以来,澳洲政府与中国达成了犯人转送条约,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犯人被送回澳洲。除此之外,出于保密考虑,政府不能透露提交、在处理、被拒绝的转送申请数量。
不过据费尔法克斯(Fairfax)媒体透露,澳籍公民詹姆斯.孙(James Sun)的转送申请以国家安全为由被中国拒绝。另一例吴植辉的转送申请还在考虑中,因为协议的附加条件非常苛刻:如果要送回澳洲,他必须服满全部刑期,但是如果在中国,他可能得到20%的减刑。
中国驻澳洲大使馆的发言人拒绝对费尔法克斯媒体提出的关于中国监狱虐待犯人的指控作回应。
(责任编辑: 杨如欣 )
Labels:
人权
石述思:个体恐怖主义袭击中国
相关新闻:泛华网内幕:内部报告:中国已经濒临恐怖主义社会
6月28日,海南省三亚市,一女子在街头被人砍头身亡。
此前,在60岁的陈水总背负着厦门47条冤魂走向地狱两个星期以后,一个上海私营化工厂的62岁职工又造成6死4伤的惨剧。与此同时,湖南两名十七八 岁的青少年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其中年满18岁者被一审被判处死刑。他们的罪行同样骇人听闻:9天时间流窜3省,残杀7人。
这些杀人者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弱群体,且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可能。在一次次拼搏都从终点回到起点以后,他们的信心和热情被一点点耗尽,决定将灵魂托付给魔鬼,走向万劫不复的毁灭之路。
这是极端的个案。但却足以让我们认真审视正在蔓延的中国式仇恨,并严肃地查找深层动因,避免新的魔鬼上路,去无端褫夺无辜的性命。
和葬身火海的陈水总不同,上海疯狂的杀人者范某被警方抓获。他的犯罪经历如下:因工厂经济纠纷与同事发生矛盾,在厂内持械将同事张某击打致死,随后从 宿舍取出私藏的猎枪,乘坐非法营运车辆逃往浦东周浦地区。在沪南公路、沈杜公路附近,范某用猎枪将该车驾驶员卞某杀害随后驾驶卞某车辆折回宝山,在某部队 营房门口用猎枪杀害一名哨兵,抢得枪支后驾车返回化工厂,用猎枪杀害工厂负责人李某等3人,被正在厂区勘察现场的民警制服,涉案枪支被全部缴获。
此前的2012月12月4日,一个内衣厂被开除的工人因为被拖欠工资点起一把复仇的大火。火灾夺走了14人的生命,并造成1人重伤。据悉,14条消逝的生命中,多是尚未婚嫁的年轻女工,还有一名孕妇。
在媒体愤怒谴责这些丧心病狂的罪犯之余,往往会针对矛盾多发期沉淀的社会对立情绪以及相关制度的滞后、监管的缺位进行痛彻的反思。
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些魔鬼都出身寒微,即使罪行令人发指,还是博得了少数弱势人群的同情和理解。媒体的上述反思往往被其误读成对杀人者的辩护。
这种没有底线的宽宥在提醒所有人:在杀人狂疯狂报复社会的背后,普遍性的不满、暴戾甚至仇恨已相当炽烈。
除了由于改革滞后形成的阶层分化、贫富对立和弱肉强食,背后全民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却是更强悍的推手。中国幸福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仇恨就是你 们或他们严重地侵犯了我以及我们不满足的,追求幸福的权利,从而引起我或我们的敌对情绪就是仇恨。而当这种严重性达到一定的量变就会引起质变,就会使我们 产生杀人的动机乃至杀人的行为。
据社会调查员调查报告显示,湖南疯狂的杀人少人家庭贫困,父母准备让他们上完高中后上大学。但他们曾对父母说:“我会养活你们的,我们准备出来干大事……做暴发户。”
当致富成了全民信仰,且社会上又缺乏完善的法治制衡权贵们巧取豪夺时,个别靠正当途径无法改变命运的人便化身为魔,为了一己私欲,丧尽天良,夺人性命。有人形象地说:很多人痛恨贪官,不是因为心中充满正义和良知,而是由于恨自己无法成为贪官。
改革开放35年,中国的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果,但制度尤其是人的现代性却相当滞后。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国民性里唯我独尊、排斥异端是根深蒂固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且在牢固的血缘地缘文化传统里,由于法治不彰,父债子 还、代人寻仇甚至获得社会广泛认同。有学者分析说,这种民族狭隘主义就是排斥“全球性”、“人性”和“多元文化”的仇恨心理来源。而这样的思维今天并不罕 见,还经常包裹着爱国这个神圣的外衣。
近代史积贫积弱的背景又强化了这样的“爱国”。内忧外患使得仇恨西方列强的烈度远远超过学习世界先进制度技术的热情。辛亥革命,首要使命也是民族仇恨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第一使命,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倒在其次,后来这样的仇恨转向了日本人,直到今日抗日神剧依旧在各大荧屏热播,多数国人在意淫中完 成可悲的复仇。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阶级斗争埋下了新时期仇恨的种子,酿成了文革这样史无前例的巨大民族内斗惨剧。
好不容易盼到改革开放,伴随着多元价值时代的垂临,大胆借鉴消化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体现一个大国的觉醒和气度,仇恨为主导的民族情感终于逐步让 渡于彼此间的认同接纳,形成黄金社会经济发展期。谁料体制变革的停滞和功利主义的抬头,并在既得利益集团催化下,再度使社会陷入二元价值的泥沼——仇官仇 富仇名如熊熊烈焰,代替了最初的公平博弈,勤劳致富的全民共识。
当代价值的沦丧不仅仅体现在贪官没有底线的贪财好色。在佛山出现了18路人面对两岁女童被碾压熟视无睹的惨剧两年后,南京市江宁区泉水新村的一居民家 中,一名1岁和一名3岁女童被发现死于家中,尸体已经高度腐烂,惨不忍睹。据称,两女童的父亲因犯罪被抓入狱,母亲有吸毒史一度下落不明;孩子系被母亲遗 弃在家中,活活饿死。
未来中国的使命是推动体制变革,将公权力真正装到法治的笼子里,构建民主平等的社会制度,但大众人性的觉醒,公民的担当却是重要前提。
马丁路德金说: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
惟愿“仇恨止于坟墓”。个人恐怖主义只会塑造牢固的仇恨链条,无休无止。
这是一场决定未来命运的价值观博弈。希望光明属于中国——前提是你心中有爱和宽恕,并始终不渝。
石述思,作者博客
2013-06-28
6月28日,海南省三亚市,一女子在街头被人砍头身亡。
此前,在60岁的陈水总背负着厦门47条冤魂走向地狱两个星期以后,一个上海私营化工厂的62岁职工又造成6死4伤的惨剧。与此同时,湖南两名十七八 岁的青少年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其中年满18岁者被一审被判处死刑。他们的罪行同样骇人听闻:9天时间流窜3省,残杀7人。
这些杀人者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弱群体,且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可能。在一次次拼搏都从终点回到起点以后,他们的信心和热情被一点点耗尽,决定将灵魂托付给魔鬼,走向万劫不复的毁灭之路。
这是极端的个案。但却足以让我们认真审视正在蔓延的中国式仇恨,并严肃地查找深层动因,避免新的魔鬼上路,去无端褫夺无辜的性命。
和葬身火海的陈水总不同,上海疯狂的杀人者范某被警方抓获。他的犯罪经历如下:因工厂经济纠纷与同事发生矛盾,在厂内持械将同事张某击打致死,随后从 宿舍取出私藏的猎枪,乘坐非法营运车辆逃往浦东周浦地区。在沪南公路、沈杜公路附近,范某用猎枪将该车驾驶员卞某杀害随后驾驶卞某车辆折回宝山,在某部队 营房门口用猎枪杀害一名哨兵,抢得枪支后驾车返回化工厂,用猎枪杀害工厂负责人李某等3人,被正在厂区勘察现场的民警制服,涉案枪支被全部缴获。
此前的2012月12月4日,一个内衣厂被开除的工人因为被拖欠工资点起一把复仇的大火。火灾夺走了14人的生命,并造成1人重伤。据悉,14条消逝的生命中,多是尚未婚嫁的年轻女工,还有一名孕妇。
在媒体愤怒谴责这些丧心病狂的罪犯之余,往往会针对矛盾多发期沉淀的社会对立情绪以及相关制度的滞后、监管的缺位进行痛彻的反思。
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些魔鬼都出身寒微,即使罪行令人发指,还是博得了少数弱势人群的同情和理解。媒体的上述反思往往被其误读成对杀人者的辩护。
这种没有底线的宽宥在提醒所有人:在杀人狂疯狂报复社会的背后,普遍性的不满、暴戾甚至仇恨已相当炽烈。
除了由于改革滞后形成的阶层分化、贫富对立和弱肉强食,背后全民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却是更强悍的推手。中国幸福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仇恨就是你 们或他们严重地侵犯了我以及我们不满足的,追求幸福的权利,从而引起我或我们的敌对情绪就是仇恨。而当这种严重性达到一定的量变就会引起质变,就会使我们 产生杀人的动机乃至杀人的行为。
据社会调查员调查报告显示,湖南疯狂的杀人少人家庭贫困,父母准备让他们上完高中后上大学。但他们曾对父母说:“我会养活你们的,我们准备出来干大事……做暴发户。”
当致富成了全民信仰,且社会上又缺乏完善的法治制衡权贵们巧取豪夺时,个别靠正当途径无法改变命运的人便化身为魔,为了一己私欲,丧尽天良,夺人性命。有人形象地说:很多人痛恨贪官,不是因为心中充满正义和良知,而是由于恨自己无法成为贪官。
改革开放35年,中国的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果,但制度尤其是人的现代性却相当滞后。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国民性里唯我独尊、排斥异端是根深蒂固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且在牢固的血缘地缘文化传统里,由于法治不彰,父债子 还、代人寻仇甚至获得社会广泛认同。有学者分析说,这种民族狭隘主义就是排斥“全球性”、“人性”和“多元文化”的仇恨心理来源。而这样的思维今天并不罕 见,还经常包裹着爱国这个神圣的外衣。
近代史积贫积弱的背景又强化了这样的“爱国”。内忧外患使得仇恨西方列强的烈度远远超过学习世界先进制度技术的热情。辛亥革命,首要使命也是民族仇恨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第一使命,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倒在其次,后来这样的仇恨转向了日本人,直到今日抗日神剧依旧在各大荧屏热播,多数国人在意淫中完 成可悲的复仇。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阶级斗争埋下了新时期仇恨的种子,酿成了文革这样史无前例的巨大民族内斗惨剧。
好不容易盼到改革开放,伴随着多元价值时代的垂临,大胆借鉴消化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体现一个大国的觉醒和气度,仇恨为主导的民族情感终于逐步让 渡于彼此间的认同接纳,形成黄金社会经济发展期。谁料体制变革的停滞和功利主义的抬头,并在既得利益集团催化下,再度使社会陷入二元价值的泥沼——仇官仇 富仇名如熊熊烈焰,代替了最初的公平博弈,勤劳致富的全民共识。
当代价值的沦丧不仅仅体现在贪官没有底线的贪财好色。在佛山出现了18路人面对两岁女童被碾压熟视无睹的惨剧两年后,南京市江宁区泉水新村的一居民家 中,一名1岁和一名3岁女童被发现死于家中,尸体已经高度腐烂,惨不忍睹。据称,两女童的父亲因犯罪被抓入狱,母亲有吸毒史一度下落不明;孩子系被母亲遗 弃在家中,活活饿死。
未来中国的使命是推动体制变革,将公权力真正装到法治的笼子里,构建民主平等的社会制度,但大众人性的觉醒,公民的担当却是重要前提。
马丁路德金说: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
惟愿“仇恨止于坟墓”。个人恐怖主义只会塑造牢固的仇恨链条,无休无止。
这是一场决定未来命运的价值观博弈。希望光明属于中国——前提是你心中有爱和宽恕,并始终不渝。
石述思,作者博客
2013-06-28
信貸泡沫爆破初兆 盤點體檢刻不容緩
六月中下旬,內地銀行體系出現流動資金緊張情,銀行之間隔夜拆借利率於6月20日曾升至逾13厘,遠高於正常約2厘多水平,而央行作為最後借款人,初期並無立即介入協助有問題的銀行周轉,一場「錢荒」風暴蔓延,令企業向銀行融資困難。最後,人民銀行發表聲明,表示已向「符合宏觀審慎要求的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風暴才暫時紓緩,但拆息只是高位回落,仍未回復到正常狀態。
今次「錢荒」事件反映內地近幾年的信貸泡沫已到了危機境地,實不容再惡化下去。中央的審慎舉動,可解讀為向銀行警示﹕是時候收拾殘局了。
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爆發後,中國急急推出4萬億元的振興經濟方案穩住局面,但卻形成一個龐大的信貸泡沫,信貸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由海嘯前的120%躍升至超過200%水平,大量信貸投入經濟效益差的項目,投資所產生的現金流不足以償還本息,在宏觀經濟層面所見的是,信貸與貨幣供應增長遠快於名義經濟增長率,整體企業資本回報率日趨下降。究竟錢到了哪裏,答案是不少去了償還舊債本息。這種金融失衡,埋下了巨大風險。
銀行業在海嘯後大舉放貸,貸款年增長20%至30%, 近兩年再無法支撐這高速增長的貸款,於是,銀行帳目表以外的所謂理財產品應運而生,銀行把各式各樣的貸款包裝成理財產品,向公眾售賣集資,雖沒有官方統計,但估計理財產品已有逾10萬億元規模,它們的問題是透明度低,風險有多高,投資者難以評估,只知可獲取比正常存款為高的利息,情就如當年令不少港人中招的雷曼迷債。
海嘯後銀行大舉放貸
理財產品風險難料
最先對理財產品發出警號的是中國銀行前董事長、現任中證監會主席肖鋼,他去年10月12日在英文《中國日報》發表題為〈監管影子銀行〉的文章,指理財產品是中國影子銀行的主體部分。理財產品令人擔憂之處,在於其質素及透明度,很多理財產品掛的資產是空置的樓房、長期的基建項目,以及一些高風險資產,它們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現金流償還理財產品的本息。更甚者,不少產品沒有掛靠特定的資產,而是一籃子的資產,它們的現金流入與償付本息的時間根本不合。銀行不斷以新理財產品集資應付舊產品的本息,情就有如「龐氏騙局」。
肖鋼文章中曾預言,理財產品以短期資金融資長期投資,一旦融資市場受阻,將會觸發流動性危機。今年6月最後兩星期,據信貸評級機構惠譽估計,中國有多達1.5萬億元的理財產品到期須償還本金予客戶,最終導致銀行出現「錢荒」,央行初期不施援手,便出現了如肖鋼預言的流動性危機。
這場危機只是中國信貸泡沫的冰山一角,它呈現了泡沫爆破的初期徵兆,包括銀行間失去互信而拒借,企業融資困難,真正的挑戰是如何評估危機的規模與清點理財產品背後代表的壞帳。不論是美國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或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的經驗,信貸泡沫爆破後要重建公眾的信心只有一途,就是壞的銀行及壞的資產盡快清除。大蕭條時,美國政府採取銀行假期,盤點銀行財務狀,假期結束後,只有財政建全的銀行可復業。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銀行互不信任,金融系統不能如常運作,於是聯儲局推行壓力測試為銀行體檢,終於恢復了市場的信心。
不能讓問題拖拉
否則會患「日本病」
今次中國主動為信貸泡沫降溫,是積極應對的行動。但為免引發信心危機,應盡速盤點,究竟理財產品背後的資產有多少已是無可藥救、銀行須負擔多少壞帳,為各銀行來一次全面的體檢,讓投資者及民眾能分清楚哪些是好銀行、哪些是值得投資的理財產品,讓一切陽光化,信心才能建立起來。若讓問題拖拉,就會出現「日本病」。
中國去槓桿化帶來的經濟放緩是難免的,可以想像,未來幾年,內地信貸與貨幣供應均會減速,出現低通脹甚至通縮,企業盈利減,投資意欲低等。
過去10年,除了金融海嘯期間,中國經濟有一至兩季度急降外,香港一直受惠於內地經濟快速增長,內地一旦放慢,香港難免受打擊,特別是我們的樓市泡沫,在中國去槓桿化、美國貨幣政策趨緊雙重打擊下,從時間考慮,最危險可能就是未來兩三年,如何能使香港樓市軟陸,免重蹈1997年後的覆轍,將是未來本地經濟發展的關鍵。
內地為信貸泡沫去槓桿化,香港作為成熟的金融中心,其實也有不少機遇,內地可向外、特別香港的金融業開放更大的市場,以香港金融業的經驗,推動內地金融業市場化。此外,香港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若能發展到更大的規模,透過跨境互通,可助穩定內地的流動性短缺,亦能讓本港銀行在內地金融資源分配上發揮市場化的作用。
明報
今次「錢荒」事件反映內地近幾年的信貸泡沫已到了危機境地,實不容再惡化下去。中央的審慎舉動,可解讀為向銀行警示﹕是時候收拾殘局了。
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爆發後,中國急急推出4萬億元的振興經濟方案穩住局面,但卻形成一個龐大的信貸泡沫,信貸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由海嘯前的120%躍升至超過200%水平,大量信貸投入經濟效益差的項目,投資所產生的現金流不足以償還本息,在宏觀經濟層面所見的是,信貸與貨幣供應增長遠快於名義經濟增長率,整體企業資本回報率日趨下降。究竟錢到了哪裏,答案是不少去了償還舊債本息。這種金融失衡,埋下了巨大風險。
銀行業在海嘯後大舉放貸,貸款年增長20%至30%, 近兩年再無法支撐這高速增長的貸款,於是,銀行帳目表以外的所謂理財產品應運而生,銀行把各式各樣的貸款包裝成理財產品,向公眾售賣集資,雖沒有官方統計,但估計理財產品已有逾10萬億元規模,它們的問題是透明度低,風險有多高,投資者難以評估,只知可獲取比正常存款為高的利息,情就如當年令不少港人中招的雷曼迷債。
海嘯後銀行大舉放貸
理財產品風險難料
最先對理財產品發出警號的是中國銀行前董事長、現任中證監會主席肖鋼,他去年10月12日在英文《中國日報》發表題為〈監管影子銀行〉的文章,指理財產品是中國影子銀行的主體部分。理財產品令人擔憂之處,在於其質素及透明度,很多理財產品掛的資產是空置的樓房、長期的基建項目,以及一些高風險資產,它們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現金流償還理財產品的本息。更甚者,不少產品沒有掛靠特定的資產,而是一籃子的資產,它們的現金流入與償付本息的時間根本不合。銀行不斷以新理財產品集資應付舊產品的本息,情就有如「龐氏騙局」。
肖鋼文章中曾預言,理財產品以短期資金融資長期投資,一旦融資市場受阻,將會觸發流動性危機。今年6月最後兩星期,據信貸評級機構惠譽估計,中國有多達1.5萬億元的理財產品到期須償還本金予客戶,最終導致銀行出現「錢荒」,央行初期不施援手,便出現了如肖鋼預言的流動性危機。
這場危機只是中國信貸泡沫的冰山一角,它呈現了泡沫爆破的初期徵兆,包括銀行間失去互信而拒借,企業融資困難,真正的挑戰是如何評估危機的規模與清點理財產品背後代表的壞帳。不論是美國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或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的經驗,信貸泡沫爆破後要重建公眾的信心只有一途,就是壞的銀行及壞的資產盡快清除。大蕭條時,美國政府採取銀行假期,盤點銀行財務狀,假期結束後,只有財政建全的銀行可復業。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銀行互不信任,金融系統不能如常運作,於是聯儲局推行壓力測試為銀行體檢,終於恢復了市場的信心。
不能讓問題拖拉
否則會患「日本病」
今次中國主動為信貸泡沫降溫,是積極應對的行動。但為免引發信心危機,應盡速盤點,究竟理財產品背後的資產有多少已是無可藥救、銀行須負擔多少壞帳,為各銀行來一次全面的體檢,讓投資者及民眾能分清楚哪些是好銀行、哪些是值得投資的理財產品,讓一切陽光化,信心才能建立起來。若讓問題拖拉,就會出現「日本病」。
中國去槓桿化帶來的經濟放緩是難免的,可以想像,未來幾年,內地信貸與貨幣供應均會減速,出現低通脹甚至通縮,企業盈利減,投資意欲低等。
過去10年,除了金融海嘯期間,中國經濟有一至兩季度急降外,香港一直受惠於內地經濟快速增長,內地一旦放慢,香港難免受打擊,特別是我們的樓市泡沫,在中國去槓桿化、美國貨幣政策趨緊雙重打擊下,從時間考慮,最危險可能就是未來兩三年,如何能使香港樓市軟陸,免重蹈1997年後的覆轍,將是未來本地經濟發展的關鍵。
內地為信貸泡沫去槓桿化,香港作為成熟的金融中心,其實也有不少機遇,內地可向外、特別香港的金融業開放更大的市場,以香港金融業的經驗,推動內地金融業市場化。此外,香港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若能發展到更大的規模,透過跨境互通,可助穩定內地的流動性短缺,亦能讓本港銀行在內地金融資源分配上發揮市場化的作用。
明報
Labels:
中国经济
官员的“能力问题”是新疆形势恶化的根源之一
去年三、四月陪老婆做课题再次回到新疆。在公安任职的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当年三、四月间发生的一件事。某派出所接报, 说有南疆来乌鲁木齐的东突嫌疑人藏匿于某寺院,派出所教导员随即带两干警赶赴调查。七五事件后,强大的社会压力让接受调查的人普遍能够配合,寺庙在场的人也就纷纷掏出身份证接受验证。当干警来到一对夫妻面前时,妻子递上身份证但没有解下面纱,而干警则强令其必须当场解下面纱。这时她的丈夫愤怒地上前理论从而让事态急速变化。教导员牺牲了,一场新的血案就这样发生了。事后证明东突嫌疑人早跑了,这对夫妻只是来乌市探亲的。朋友感叹说,太没经验了,如果怀疑,完全可以把她们带回所里核实而不是在公众场场合尤其是在寺院让信教妇女解下面纱。
新疆问题的复杂性是身在新疆之外的人难以想象的。东突势力如此猖厥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更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它们不仅仅有来自“疆独”思想的历史支持,不仅仅是对政治生活中一般意义上的平等、正义的渴求对腐败的不满,也不仅是对经济落后,生活艰困的愤懑,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习近平所说的所谓干部的“能力问题”把本可争取的更多的维吾尔人推向了敌对的一面。屡次到新疆,不断地听到各种各样那种自以为是自认高明而引发的大大小小的冲突故事,故事中真刀真枪的武装分子,怀有刻骨仇恨的分裂主义者当然真实地存在,但更多的是,当官员们面对众多普通维吾尔人所表现的粗鄙无知简单无礼,一次又一次地激化矛盾从而引发冲突。
执法过程中简单粗暴的背后不仅暴露了执法者、管理者知识结构、执法经验即管理能力的低下,它更暴露出整个队伍思想能力的低下。对宗教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说到底就是对人,对人性的尊重。新疆问题越积越深固然有国际环境的因素,有疆独势力不甘沉寂,自以为枭雄的因素,但这30多年来,给官不行,反哺不行,一波接一波的“对口支援”仍然不行,民族团结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效果反而更加疏离,这究竟是怎么了?这是新疆近一千万维吾尔都想独立抑或是东突势力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反而积聚了如此强大的能量?当你真正深入田间地头、学者书斋的时侯,你知道答案是否定的。那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一名维吾尔学者告诉我,就经济因素而言“”任何人都想获得援助,即便受援的内容不同。但任何人都不想接受趾高气扬的施舍,乞丐不想的事维吾尔人更不想。热比亚的‘维族青年苦力论’之所以没有市场,是因为数百万维族青年正在失业而不是别的什么。”
假如你对我们的傲慢我们的轻浮并无感受,那么在内地一言蔽之地认定“新疆人都是小偷”完全可以提示你做点有益的思考,这与你对黑人、墨西哥人轻浮浅薄的评价一模一样。在新疆不要多,只要能踏实地生活三个月,你就能触目惊心地感受我们对少数民族方方面面的轻蔑。在我看来,正是因为缺少对宗教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经济落后原因的探寻,我们的官员也就少有那种对人对人性的“深刻尊重”,这种由无知产生的恶效应,一方面由于有了现实生活中的伤心体验,在七五事件中一个韶关打斗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被东突势力发酵为一场惊世血案,另一方面,一个以讹传讹的“卖糕事件”就可以迅速成为全国人民口诛笔伐戏弄调侃另一个民族的狂欢。相向而行的两股恶势力可以是杀人也可以是诛心,而唯一的结果是让两个民族背道而驰,绝尘望远。如果说社会管理是以“城管”的方式进行当然非常可悲,那么一旦把“城管”的做派拖入民族问题之中,那么我们能期待什么?
发生在东西方的无数事实屡屡证明,民族和解不能仅仅是单向的,交易性的,一味妥协的。胡耀邦的新疆政策之所以失败,正在于简单的以牺性公正为代价的妥协而不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尊重”,对于一心想要独立建国的人你给再大的官也是徒劳,因为你的妥协在某些人看来,既是妥协就意味绥靖意味懦弱;既是“照顾”就自认我们可以自外于中国。而对于近千万普通维吾尔人,他们要的是真正的尊重------------尊重他们的民族习俗,同情他们的生活境遇,体恤他们教育滞后的现实,而不是嘴上高喊团结心里却装着无尽的鄙薄。以招工为例,私企按下不说,那么多大中型国企落户新疆,你的社会责任去哪儿了,这时候你强调技能强调学历,甚至振振有词地扯出了“公平”,共和国都要分裂了,你这共和国的“长子”就不能为国分忧恓性一点你那吓唬人的“效率”?何况除了程序公平你可知道还有一种公平叫起点的公平?除了现实,你可知道共和国的发展过程中对“反修”边疆的亏欠?
在中华复兴的大背景下,东突、疆独终究成不了大气候,但如果我们缺乏对另一个民族的真情实意,那不仅是他们的耻辱其实更是我们的耻辱,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那是一种做孽般的自残。如果我们真心认同维吾尔、哈萨克以及藏回等不同宗教不同习俗的人同为中华一员,就让我们谦逊、礼貌地对待他们。舍此之外,”民族团结”只能是忽悠人的空话,积重难返必然走向旷日持久的苦斗。
2013-06-29
于沪上
来源:王二傻博客
新疆问题的复杂性是身在新疆之外的人难以想象的。东突势力如此猖厥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更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它们不仅仅有来自“疆独”思想的历史支持,不仅仅是对政治生活中一般意义上的平等、正义的渴求对腐败的不满,也不仅是对经济落后,生活艰困的愤懑,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习近平所说的所谓干部的“能力问题”把本可争取的更多的维吾尔人推向了敌对的一面。屡次到新疆,不断地听到各种各样那种自以为是自认高明而引发的大大小小的冲突故事,故事中真刀真枪的武装分子,怀有刻骨仇恨的分裂主义者当然真实地存在,但更多的是,当官员们面对众多普通维吾尔人所表现的粗鄙无知简单无礼,一次又一次地激化矛盾从而引发冲突。
执法过程中简单粗暴的背后不仅暴露了执法者、管理者知识结构、执法经验即管理能力的低下,它更暴露出整个队伍思想能力的低下。对宗教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说到底就是对人,对人性的尊重。新疆问题越积越深固然有国际环境的因素,有疆独势力不甘沉寂,自以为枭雄的因素,但这30多年来,给官不行,反哺不行,一波接一波的“对口支援”仍然不行,民族团结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效果反而更加疏离,这究竟是怎么了?这是新疆近一千万维吾尔都想独立抑或是东突势力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反而积聚了如此强大的能量?当你真正深入田间地头、学者书斋的时侯,你知道答案是否定的。那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一名维吾尔学者告诉我,就经济因素而言“”任何人都想获得援助,即便受援的内容不同。但任何人都不想接受趾高气扬的施舍,乞丐不想的事维吾尔人更不想。热比亚的‘维族青年苦力论’之所以没有市场,是因为数百万维族青年正在失业而不是别的什么。”
假如你对我们的傲慢我们的轻浮并无感受,那么在内地一言蔽之地认定“新疆人都是小偷”完全可以提示你做点有益的思考,这与你对黑人、墨西哥人轻浮浅薄的评价一模一样。在新疆不要多,只要能踏实地生活三个月,你就能触目惊心地感受我们对少数民族方方面面的轻蔑。在我看来,正是因为缺少对宗教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经济落后原因的探寻,我们的官员也就少有那种对人对人性的“深刻尊重”,这种由无知产生的恶效应,一方面由于有了现实生活中的伤心体验,在七五事件中一个韶关打斗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被东突势力发酵为一场惊世血案,另一方面,一个以讹传讹的“卖糕事件”就可以迅速成为全国人民口诛笔伐戏弄调侃另一个民族的狂欢。相向而行的两股恶势力可以是杀人也可以是诛心,而唯一的结果是让两个民族背道而驰,绝尘望远。如果说社会管理是以“城管”的方式进行当然非常可悲,那么一旦把“城管”的做派拖入民族问题之中,那么我们能期待什么?
发生在东西方的无数事实屡屡证明,民族和解不能仅仅是单向的,交易性的,一味妥协的。胡耀邦的新疆政策之所以失败,正在于简单的以牺性公正为代价的妥协而不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尊重”,对于一心想要独立建国的人你给再大的官也是徒劳,因为你的妥协在某些人看来,既是妥协就意味绥靖意味懦弱;既是“照顾”就自认我们可以自外于中国。而对于近千万普通维吾尔人,他们要的是真正的尊重------------尊重他们的民族习俗,同情他们的生活境遇,体恤他们教育滞后的现实,而不是嘴上高喊团结心里却装着无尽的鄙薄。以招工为例,私企按下不说,那么多大中型国企落户新疆,你的社会责任去哪儿了,这时候你强调技能强调学历,甚至振振有词地扯出了“公平”,共和国都要分裂了,你这共和国的“长子”就不能为国分忧恓性一点你那吓唬人的“效率”?何况除了程序公平你可知道还有一种公平叫起点的公平?除了现实,你可知道共和国的发展过程中对“反修”边疆的亏欠?
在中华复兴的大背景下,东突、疆独终究成不了大气候,但如果我们缺乏对另一个民族的真情实意,那不仅是他们的耻辱其实更是我们的耻辱,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那是一种做孽般的自残。如果我们真心认同维吾尔、哈萨克以及藏回等不同宗教不同习俗的人同为中华一员,就让我们谦逊、礼貌地对待他们。舍此之外,”民族团结”只能是忽悠人的空话,积重难返必然走向旷日持久的苦斗。
2013-06-29
于沪上
来源:王二傻博客
Labels:
新疆
謝國忠:大陸房市炒作過度 2017恐崩盤
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長謝國忠在上海陸家嘴論壇上大膽預言,2017年大陸樓市將出現崩盤,大陸房地產炒作成分太多,預測這幾個月,將明顯調整,這一輪將可能會調整五年。
新浪財經引述謝國忠說,觀察各地樓市發現,其實2012年之前就見底了,2012年是第一輪下滑然後反彈,這波是第二輪下滑,這樣下滑再反彈的波動將持續五、六次,預計2017年樓市將崩盤。
他提建言:「第一件要處理的是大陸房地產泡沫,這是經濟健康發展最關鍵的。」如果不改革,房地產泡沫戳破了之後,地方政府的領導都會對中央有壓力。
謝國忠表示,中國現在改革很困難,和十年前相比要難得多。中國資產的信貸快速膨脹,引起整個經濟全面泡沫化。內部問題不解決,匆忙進行金融改革會非常危險。
他擔心,現在與過去不一樣,現在支持信貸的主要是土地抵押,土地價格漲了幾十倍,內部炒作居多。
去年,謝國忠發表房價下跌言論,但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五個月房價仍堅挺,且5月70個大中城市,65個城市的房價出現上漲。謝國忠認為,4月之前交易量大增價格反彈是因為市場傳將徵收20%的增值稅,民眾產生恐慌情緒,覺得以後要漲價,但其實是炒作而已。
銀行間「錢荒」影響劇烈,市場也在談論將對房地產市場產生負面影響。謝國忠表示,現在中國的資金,熱錢有外流的趨勢,因此利率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包括房貸在內,某些城市會崩潰是因為房子建設過多,一線城市是價格的問題,很多城市則是量的問題,人民幣升值預期一旦變成貶值預期,對房地產影響就會很大。
蔡敏姿 經濟日報
他提建言:「第一件要處理的是大陸房地產泡沫,這是經濟健康發展最關鍵的。」如果不改革,房地產泡沫戳破了之後,地方政府的領導都會對中央有壓力。
謝國忠表示,中國現在改革很困難,和十年前相比要難得多。中國資產的信貸快速膨脹,引起整個經濟全面泡沫化。內部問題不解決,匆忙進行金融改革會非常危險。
他擔心,現在與過去不一樣,現在支持信貸的主要是土地抵押,土地價格漲了幾十倍,內部炒作居多。
去年,謝國忠發表房價下跌言論,但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五個月房價仍堅挺,且5月70個大中城市,65個城市的房價出現上漲。謝國忠認為,4月之前交易量大增價格反彈是因為市場傳將徵收20%的增值稅,民眾產生恐慌情緒,覺得以後要漲價,但其實是炒作而已。
銀行間「錢荒」影響劇烈,市場也在談論將對房地產市場產生負面影響。謝國忠表示,現在中國的資金,熱錢有外流的趨勢,因此利率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包括房貸在內,某些城市會崩潰是因為房子建設過多,一線城市是價格的問題,很多城市則是量的問題,人民幣升值預期一旦變成貶值預期,對房地產影響就會很大。
蔡敏姿 經濟日報
2013年6月29日星期六
张木生:中国的世界秩序
在中国,没有有组织的力量能代替共产党,历史经验值得注意,只有共产党能整垮共产党。现在反党的公知、知本家多数在共产党内,三部曲,先拍党吹党,再吃党喝党,现在骂党损党,最后挖个坑埋党,还说是救党。政治上的僵化保守的老路和经济上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的邪路是公知、知本家做大做强的土壤。新的党中央治标先行,破心中贼,站稳脚跟,为治本赢得空间和时间。新的党中央在五年内彻底铲除苏联解体、东欧易帜、再出“六四风波”的土壤,这是广大人民的期许。——张木生
十八大之后,最让人提气的事,有两件。一是习总书记“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问题愈演愈烈”,首次出现在总书记的公开话语里。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最引人关注的治国理政动作莫过于反腐败。在各种腐败案件不断曝光的情况下,执政党没有显示出“投鼠忌器”的迹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进一步提出继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老虎”与“苍蝇”一起打等等,社会各界关于官员财产公开的讨论也继续深入。一个“八项规定”,谁也没想到,能在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中产生如此大的定力与气场。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化了社会的这一希望,新领导层做事的大刀阔斧和雷厉风行留给公众极深印象,他们的坚定、敢于担当、豁达以及亲民的真诚不断带来惊喜和振奋,他们的决策能力和建立社会最大公约数的能力对应了社会的迫切需求。中国虽然问题很多,但如今恰是雄心勃勃的时候。未来十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巨大轮子一刻不能空转,反腐败、社会公平正义都须有货真价实的进展,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团结。这也是支撑中国对外复杂博弈的关键。外部压力不会让中国喘息,它将更热衷于寻找中国内部的缝隙趁火打劫。中国问题这么多,由官方主导一一解决它们根本顾不过来。但只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有实质进展,就会营造趋势和信心,一些问题的内在固执会在势的压力下自动弯曲。全世界如今有能力解决实质问题的国家并不多,一步大的主动性就有可能带动国家的战略形势。中国问题多,但现在也恰是解决问题杠杆最多的时候。我们相信,习总书记和党中央有魄力,也有能力撬动中国社会的积极和热情,中国的未来在与一个美好的确定性拉起手来。1政治清明对于官场也是一种净化,能将之从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中解脱出来,这对大家都是善莫大焉。从目前态势看,反腐高压还只是手段,像是一个个战役,更具战略性的是执政党提出的反特权。虽然在公开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反特权着墨不太多,但简洁的表达已经透露出执政党将有重要动作的指向。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法是,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共产党执政后,特权与反特权一直如影随形。提到反特权,不能不回溯到1956年执政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如同今日一样异常复杂,尤其是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等,提出了共产党执政后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尖锐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刘少奇提出,“为了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以及我们国家的领导机关和各级领导人员,无论如何也不要脱离劳动工农群众”“如,果我们不注意的话”在我们国家和党内,“也可能产生一个新贵族阶层”。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客观而言,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仍是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并且在一些领域内形式上得到强化、利益内容上得到固化。《商君书》有言:“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欲擅一国之利,而蒐一官之生,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古人的认识相当深刻,足为我们之镜鉴。
正当中国社会又处于一个开创新机的重要关口,无论是经济组织还是社会组织都在进行艰难的转型,都在“大转型”。反特权就像一个枢纽,牵连着依法治国、收入分配改革、官员财产公开、预算透明等当下中国的重要改革节点。我们期望,执政党以反特权为推动力之一,在净化自身的同时亦把国家的改革事业又推进一大步。我们也希望新的党中央能够不负民众厚望,在反特权上更加“给力”。改革开放35年,允许资本的发展救文革之弊,政左经右。最该反思的是改革开放,最该改革的是改革本身。吴市场敬琏说改革不到位,到位是全盘私有化和普世价值。先治标,后治本,先党内民主后社会民主。先整风,后开全党理论务虚会,先给共产党员立规矩,让党员像个共产党的样子,再明确治国方略,五年内完成《改革开放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决议》。在中国,没有有组织的力量能代替共产党,历史经验值得注意,只有共产党能整垮共产党。现在反党的公知、知本家多数在共产党内,三部曲,先拍党吹党,再吃党喝党,现在骂党损党,最后挖个坑埋党,还说是救党。政治上的僵化保守的老路和经济上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的邪路是公知、知本家做大做强的土壤。新的党中央治标先行,破心中贼,站稳脚跟,为治本赢得空间和时间。新的党中央在五年内彻底铲除苏联解体、东欧易帜、再出“六四风波”的土壤,这是广大人民的期许。二是几个80后的青年人任冲昊等,下大工夫,用全球视角,写出了《大目标》一书。这部书内容宏丰,视野开阔,见解不群,开启地缘政治、经济、社会学新青年的先声。古今雄伟非常之端,往往创于忧患深思之所得。
习总书记说,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更是有创新、敢担当年轻人的天下。虽然他们的某些见解还离不开青年人的青涩与稚嫩,不可能弹无虚发,十拿九稳,但端赖大节无亏仍令人击节叹赏。它为一个重新兴起的大国亟需解决的全球定位提供了一种清晰中国视角。尤其是他们看明白了:改革难,难就难在它是世界体系,这个体系最难改。苏联解体、东欧易帜,美国很得意,但好戏还在后头。解围,难免妥协。彻底妥协有三条,一是卷旗,二是解体,三是缴枪。这事,小国容易大国难。
现在全世界重归保守。保守是无路可走。美国,你越乱,它越挑;你越虚,它越给下猛药,目的是操控乱局,当世界改革的总设计师。
但《大目标》的后生可畏,他们硬是提出了,不走帝国主义之路,不与帝国主义分享未来!
世界最难改变的是美欧决定的世界格局。2008年以来的美国金融危机,我们中国人都是在场者、体验者、吃苦者、转危为机者。避过了无赖的老千赌博,残酷的丛林法则。任他声东击西、祸水东移、欲擒故纵、虚张声势,我们投石问路,韬光养晦,任凭东南西北风,咬定发展的大局不放松。明知不可能有什么战略互信,但中国和美欧决不搞成零和博弈。未来十年,以至更长时间内,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最重要,也是最大的未知数。
多亏有中国这般帮忙,中美经济互补,几十年不会改变的大格局。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将会比较严峻,中国经济发展也会出现重大的阶段性变化,中国将面临考验和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需要在三个层面做好准备工作:从短期看,要管好投资,不能再盲目扩大规模;要控制好现金流、关注风险,严格管理,努力降低成本;中期看,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重塑中国竞争力的基础,努力进入新的市场、进入更高的产业层次;从体制方面看,特别需要强调战略意识和科学的决策体制建设,这也是中国强筋固本的基础。
一、战略不互信,不搞零和博弈
国际经济环境不看好美国经济。实际上,美国标榜的力量,耍钱玩弹,才是硬道理,生物链的高端。发达的美国,发达到一定水平,就不事生产,实体经济绝大部分转出去,光剩下高端服务业、军工、高科技,满世界的人才他掐尖。卖专利、卖品牌、卖金融产品,当赌场的庄家。你吃草,我吃你。全世界玩的,哪样不是它玩剩下的?它坐在产业链的高端,耍钱玩弹,耍钱帮玩弹,别提多爽。文治靠耍钱,世界是个大赌场,美国是庄家,穷奢极侈,层层放债,层层欠债,专消费你,藏负于民。20年来,世界三场金融大风暴,美国拉下一屁股屎,中国帮它擦得最多,美其名曰“互利共赢”。武功靠玩弹,兵不厌“炸”,炸弹的“炸”。一年七千亿美元的军费,占世界的一半。玩弹是各种先进武器,穷兵黩武,历届总统,都酷爱打仗,美国有战争依赖症,战争DNA,过期的武器卖出去,自己玩最新的,谁都玩不过它。韩战、越战,美国也有砸锅崴泥哭鼻子的时候,但它好了伤疤忘了痛,记吃不记打。冷战后,苏联没了,中国软了,美国可以撒疯了。
现代民主,都是由政客代表老板,替普通人做主。选战民主,不是社会民主。社会是老板的财产,可以世袭,可以专制,不用选举。老板领导白领,这是自由的阶梯。美国领导自由世界,自由世界领导全世界,或曰:美国领导联合国,北约领导俄国,日本领导中国,这是美国理想的民主秩序。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霸主,其经济发展的状态与科技革命的长周期相关。如果科技发展出现革命性变化,美国经济会有一段较长时间的繁荣期,否则只能保持比较低水平的增长。目前,世界科技创新还没有出现革命性变化的迹象,所以美国经济保持低增长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只有裂压页岩技术有所突破。)
美国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原因是金融创新泡沫破灭造成大量财富损失。这导致了一是信用危机,二是需求萎缩,公司投资和消费者开支都会减少。由于美国特殊的国际地位,国际资本不断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回流到美国,而且美元是国际性货币,美国拥有铸币权。因此,虽然美国债务比重相当高,但不会出现债务危机。表面上,美国经的问题是:金融创新做过了头,导致了泡沫和危机,美国的钢铁工业基本已经退出,汽车工业也很困难。互联网和金融衍生品的创新都造成了泡沫,说明对这些新产业的预期和估值过高。奥巴马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但是实施起来很困难。因为美国现在的制造业只占GDP的17%,除了高科技产业和军工业外,其他产业因为没有成本优势基本都转移出去了,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美国近年来四次“量化宽松”,如果美国是正常国家,依靠自己,它的逻辑是:早就破产了,国家破产。
“债务上限危机”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从美国国会两党已经打算为债务问题吵上起码两年。为什么他们不能干脆点,直接把债务上限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或者干脆不封顶呢?这是因为两党争吵的核心是“收的税怎样才够还上欠的债”,如果他们不能达成解决方案,美国的信用评级可能会被下调,甚至发生金融崩溃。
美元当前的主要发行机制是,美联储从财政部购买国债,财政部由此得到美元,再以财政支付形式把这些美元注入到社会进行流通。而美国财政部支付国债收益率的担保则是未来的税收。也就是说,美元的基础是美国国债,美国国债的基础是未来的税收。要增加美元供应量通常要增发国债,而增发国债就意味着未来要加税。然而加税空间却可以说已近极限。美国国会两党争吵的就是具体该向哪些人加税。不过,当前美国有3.15亿人口,只有1.15亿个全职工作岗位,依靠社会福利资助的人口则有1.27亿人。而1.15亿全职工作人口也不是都可以被加税,因为其中有6100万人年工资低于二万美元。与之相比,据美国证交会前主席克里斯考克斯计算,算上医保、社保和养老金的未来支出,美国的负债已超过86.8万亿美元。要还上这笔债务,靠给五六千万人加税,每人得多缴多少税?
一年半以来美国之所以能过到现在,靠的是在不增加国债发行的情况下,卖出短期国债,置换成同等数量的长期国债。但在不增加新的国债发行量情况下,短期美债也终究会卖完,该措施是不可持续的。因此,目前两党每一次勉强提高债务上限,都是在下狠心决定“姑且提高一点未来税收”。但要大规模“印钞”,已经没有可能性了,因为大幅度加税的空间已不复存在。然而,却有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美国头上,“量化宽松”收购的那些“有毒资产”。这些烂账的存在形式大部分是类似债务担保凭证(CDO)这样的衍生品合约,期限一般是五年。上一次“有毒资产”爆发是2008年,迫使美联储当年“印钞”1.7万亿美元救市。如果2013年某月“有毒资产”合约到期出现高峰,而美国政府又无法“印钞”救市,那时金融崩溃就将可能发生。3美国不崩溃,是有全世界的国家,尤其是中国替它埋单。
欧洲经济。欧债危机和美国的问题完全不一样,其实质是欧元区一些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不足以维持其过高的社会福利水平。在欧洲一体化的背景下,这个矛盾表面化了。这是欧洲一体化的经济代价。在全球,中国与美国最互补,50年内无对手,希拉里的一句话:一个混乱、无序、贫穷的中国,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但是其人均收入和福利水平差别并不太大。2008年欧洲国家人均月收入折合人民币约为:法国2.2万、德国2万、意大利1.7万、西班牙1.6万、希腊1.2万。除此之外还有福利因素,比如希腊的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退休金占原工资的比重)居然达到了95.7%,排名全球第三,而美国只有40%。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是收入和福利高,结果必然是本国企业成本高、产品没有竞争力。
对于一个主权完整的国家,遇到这种矛盾可以用货币贬值来调节。货币贬值后,企业的成本降低,当然国民财富也会缩水。但是进入欧元区后,货币手段只能由欧洲央行来使用,任何一个单一国家已经无法运用了,因而所有矛盾都集中到财政的方向上:首先,高福利需要财政补贴支持,财政压力会非常大;第二,为避免经济衰退,政府需要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如果财政没有钱就只能借债,借债还不了就出现了主权债务危机。为防止欧元区解体,欧盟不断采取各种救助措施,前提都是要减少财政赤字,这意味着相关国家政府开支要减少、社会福利水平要降低。不管救助的结果如何,在一段时期中,欧洲各国的政府开支和居民消费都会下降。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欧洲市场的购买力会降低,这个趋势可能要维持若干年,也许会伴随欧洲一体化的整个过程,其间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会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欧洲梦,美梦很难成真。
有了中国的救助,有了法德双核的全力自保,欧元区算是暂时保住了。对中国来说,这是双赢的事情。欧元区保住了,就保住了中国自己那16.1%的对外贸易份额,尤其是那20%的出口份额。而且,若是通过恰到好处的操作,这两个份额可能还会上升!此外,欧元区的存在意味着美国的压力可以有人替他们分担。欧元区也不吃亏,他们不用整日惶惶不安地担心自己的生存问题了。于是,法德双核终于能够定下心来想一想。他们痛定思痛,终于做出了兵分两路的战略规划。第一路:由德国人挂帅,任务是主持进行内部整合,“欧猪五国”逼(国际经济媒体对欧洲五个较弱经济体的贬称)交出经济主权,并且进行经济改革,打好基础,好在未来同中、美一决高下。第二路:由法国人挂帅,任务则是主外,目的就是继续推进“地中海联盟”计划—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欧元区大军所到之处,人仰马翻。纵横江湖数十年的卡扎菲上校栽下马来,丢了性命,为他2008年拒绝加入“地中海联盟”的行为付出了血的代价。大计既定,为了永久杜绝美国人“击破希腊这艘小船,危及整个欧元区连环船”的局面再次重演,法德决定将“金融话语权”从英美手里夺过来。
未来,在欧洲的地盘上,欧洲人将再也不会承认华尔街那颠倒黑白的“三大评级机构”,欧洲人要建立自己的评级机构。他们干的就是华尔街三大造谣机构掘墓。实际上,这一点同中国人想到一起去了,中国人的动作更快,那杆挑战者的大旗已经竖了起来。跟三家造谣机构相反,中国人的评级机构就是要做到“大公正、大公平”,而且要将业务做到“国际”,覆盖全球。
欧洲人接下来的动作,且有划时代的意义。
2011年11月8-9日,欧盟在布鲁塞尔举行峰会,这次大会的主题只有一个:请大伙儿做出最后决定,到底以后是跟着美国人混,还是跟着欧元区混?
这次大会,获得了99%的成功。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中,有26个同意缔结政府间条约,强化财政纪律—只有英国拒绝参加。这一步非同小可,这意味着欧洲各国在危机重压下终于抛弃疑虑,朝着未来统一的欧洲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可以推想,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真正统一的、强大的、内部得到合理整合的新的欧元区即将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在较远的未来,一个面积超过432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五亿、经济总量远超美国而居世界第一的超级经济体将出现在地球上。欧洲梦,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但愿不是春秋大梦。美国要的是环球同此凉热,美国只占便宜不吃亏。
欧洲最大劣势,欧盟27国,都是邦联国,是小国,还有12国是王国,无法与中国传统大一统相比。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不仅有经济主权,而且有国家主权,有最广袤的战略纵深,全国一盘棋。德法永远是按下葫芦又起瓢,第三大欧洲经济体意大利危机晴天霹雳,经济的基本面形如槁木,面如死灰。一波未平,塞浦路斯的金融危机又爆发了。而西班牙,40%的青年人无业可就。不知德法还能覆翻出什么鬼斧神工。中国的得天独厚还真得感谢秦始皇,大一统,书同文,这份大功谁也抹不掉。我们最好前途,替代日本。次好是,人有两只手,美国一只手牵中国,一只手牵日本。
日本经济。日本经济和美国经济有相似的情况。日本的产业发展和科技水平已经到了世界的前沿,没有新的技术突破很难有大发展。日本中期经济发展的前景可能比美国还要差一些。第一,日本是外向型经济,国际市场不好对日本影响比较大。第二,日本经济的调整余地很小,财政和金融手段已经基本用尽。在财政方面,日本国债占GDP比重为225%,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高的,日本的国债是内债,与欧洲不同,不会出现债务危机,但是,进一步借债的余地已经很小。在金融方面,日元的利息基本为零,已经没有降息空间了。安倍经济学是一场豪赌,更大的灾难在等待中爆发。
地震、海啸、核漏,日本失落的20年后雪上加霜,屋漏又逢连阴雨,十年换了七个首相的国家,只能用钓鱼岛问题在国内煽情,中国理所当然的强硬,完全可以收放自如。美国、欧洲、日本都属发达经济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很高。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前景不好,今后一段时间能够实现的经济增量有限。发达国家的经济体量大约占世界经济的60%,所以,世界经济中期也不看好。这种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很大,因为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减少,会导致中国的出口增长下降,并将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
二、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重大阶段性转折
中国经济连续高速增长已经有30年。1979-2009年中国的年均GDP增长率为10%,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这是奇迹发生的时候,世界仅有。支撑中国经济30年高速增长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1.相对较低的要素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和环保成本;2.高的储蓄率;3.国外有技术来源;4.较大的国内市场和不断开拓的国际市场。这四个因素,都是“穷”的因素,又是后发优势。这四个因素结合在一起,恰恰构成了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条件,所以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这30年,我国主导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是:收入提高,市场形成;国内储蓄与国外技术相结合,马上形成投资和产业;依托广大的国内市场,企业可以发展得很大;国内市场饱和后开始外向型发展,利用低成本优势占领国际市场。第一波,1979-1984年,以轻纺工业为终端的产业群。挤垮了许多国家的同类产业,使中国成为轻纺工业的出口大国。第二波,1985-1990年,以家电产业为终端的产业群。日用消费品需求满足后,居民消费结构开始升级。到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家电市场饱和,家电企业开始外向型发展,中国成为家电出口大国。第三波,1990-2000年,基础设施产业群。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居民家电需求基本满足,到2000年左右,国内通信业增长开始趋缓,像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转而开始外向发展,依靠低成本优势占据了相当大的国际市场份额。第四波,2000年至今,以高速路、高铁、住房和汽车为终端的产业群。住房和汽车市场的形成,说明中国和世界产业的前沿已经比较接近了。在发达国家,住房和汽车依然是主要的实物消费品,汽车、住房的销售量仍然是其判断消费者信心的重要指标。高速路、高铁直逼美国,甚至超过美国。第五波,今后的发展动力来源于新型城市化与新兴工业产业升级,滚滚洪流不可阻挡。第六波,用3.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向亚非拉投资,完成中国的“马歇尔计划”。打破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受援国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丁宁宁提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基础设施建设和帮助第三世界工业化是双赢的国际大战略,一改只买美国债券的蠢行。在中国经济持续30年高增长之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的支撑性因素已经在发生变化:第一,要素成本在快速上升。我们30年维持低人工成本是不太可能了。第二,技术来源将会出现问题。经过30年的高增长,中外的产业差距大大缩小。我们现在需要买的技术往往是国外企业正在使用的技术。国外企业如果把自己正在用的技术卖出去,他们自己就很难生存了。现在,国内资金很多,但大家普遍反映没有好项目,没好项目的后面是没有新技术。新技术的来源,只能依靠自己。那种“中国人口、资源、改革三大红利耗尽”的说法,是不对的。当前一些唱衰中国的论调不应轻信。人口红利可以通过劳动者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继续获得;改革红利可以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继续获得;土地、矿产资源虽然会减少,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用之不竭的资源。所以,中国新的竞争优势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良好的制度环境。中国13亿人口,一半以上还是农民,没有人口红利?说不过去。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被削弱是相对而言的。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被削弱是与更不发达的国家相比,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层次上去比。如果我们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层次之上,我们的竞争对手将是发达国家企业。与这些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成本仍然有优势。
最新公布的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到7.8%。这是在国内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取得的好成绩。这个数据及其背后反映出的发展潜力:第一,中国第一产业的产值潜力远远没有得到有效释放。统计数据表明,中国2012年第一产业总产值仅5.24万亿元,远远低于第二产业的23.53万亿元以及第三产业的23.16万亿元。中国目前依然是个农业为基础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六亿人口的超庞大农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占比依然太少。对中国而言,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基本国情是:保证和巩固农业基础经济的稳定,是保证第二、第三产业顺利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第一产业借镜荷兰,它不仅可以成为现代化高附加值的农业,而且也可以成一种新能源产业。第二,未来国际环境不会有太恶劣的发展趋势,国际纷争影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不会成为主要威胁。2003-2008年,中国经历了两位数的高速发展黄金期。2003年GDP增长达10%,当时国际反恐斗争如火如荼,地区战争激烈爆发;然而,在随后2004年、2005年中国GDP分别达到10.1%和10.4%的增速,并在2006年、2007年保持着两位数的“中国速度”。可见,局部战争基本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在网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交通通讯和金融业方面的发展空间很大,有望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这么有利的天时,中国决不能错过。第三,中国还有70%的人是穷人,人均GDP只相当日本的1952年,穷人的收入提高30%,GDP可翻一番。城镇化、农民进城,大西线调水再造一个中国。新再生能源,开发升级。基数大了,每年GDP7%的增长就相当于过去18%的年增长,夫复何哉!尽管人们对于人口红利减弱、生产成本上升、贫富差距加大等不利因素的存在表示担忧,但随着相关企业进一步国际化、现代化、人性化、管理的科学化,上述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会得到进一步稀释和化解,成为解放生产力的新动力。
不少人总寄希望提高市民消费来提升经济指数,但国家层面的消费才是起主导作用的。所以,保证和完善国家层面涉及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将决定中国未来几年能否保持高速的关键所在。如果2008年中央的四万亿元和地方的十多万亿元换个用法,解决老百姓的新“三座大山”它所创造的GDP肯定是环保的、,绿色的、节能的、低碳的。改革的成本。在20世纪90年代的分税制改革中,中央有了困难,可以找省级政府商量;省级政府可以跟市级政府商量;市级政府可以跟县级政府博弈;县级政府可以找乡镇政府商量;乡镇政府可以卖集体财产,还可以集资。但是,对老百姓来说,事情就完全两样了。原因很简单,他们作为最基层的经济单位,找谁博弈去?在当时的改革措施中,最有魄力的莫过于当时的国企改制。所有的国有企业之中,对于大企业和重点企业采取“抓大”政策(全力支持),而对于中小企业则采取“放小”的政策(放手私有化,交给私人资本去经营)。对于工人,其做法是,大量国企工人下岗,以少量资金对其龄实行“买断”,从而推向社会,令其自谋职业和出路—这是“尴尬年代中最尴尬的人”所承担的重担和成本,但是这绝非全部。这引发了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效应:
第一个效应,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从此淡出历史舞台,他们的位置渐渐由农民出身的打工者(农民工)代替。这些农民工吃苦耐劳,能够接受最低的待遇:因为他们在家乡的土地,可以为他们提供微薄但实实在在的最后保障,使得他们可以接受城市原有产业工人所不能接受的最低待遇。第二个效应,是作为第一个效应的结果而产生的,那就是中国企业的负担降低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雇用农民工的企业,除了每月几百元的工资之外,不必再为员工提供任何待遇和福利,这是全球独一无二的成本优势。这一“优势”是如此突出,从而将企业的人工成本压到了最低—低到了全球投资者都眼热、眼红的地步。形势已经如此明显:一旦阻碍全球投资者进入中国的藩篱被打开,他们就会蜂拥而入,来分享这全球最大的盛宴。
对于这段历史,千秋功罪现在就可以评说。除了工人的牺牲贡献,还有中国两代农民工的牺牲奉献。亿农民工进城务工,2.7大概生产了60万亿美元的产品,国家得到了3.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他们还以极低的价格,贡献近一亿亩耕地工业化、城市化,他们是改革开放最可爱的人。“金樽饮酒斗十斤……拔剑四顾心茫然。我写到此处携笔四顾心”茫然。作为弱势群体的个人,他们可能抠抠搜搜,斤斤计较,甚至自私自利。但作为改革开放的整体人群,他们被艰苦朴素、克己奉公、宵衣旰食默默贡献了血汗和生命。
改革不是理想国、道德邦、君子城、天堂域!我们的过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在中国富起来了,善待工农,过失就如日月之蚀,共产党人能够自我纠正修复,取得人民谅解,自会功德圆满!中国成功的秘密武器。金融危机后,压在中国人头上最大的问题,并没有随着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四处“救急”而缓解多少。原因很简单,中国商品昔日的最大买主—欧洲、美国、日本的订单大幅度下降,而他们所提供的购买力绝非其他经济体可以轻易弥补得上。所以,中国人必须找到一个“黑洞”,这个“黑洞”必须可以提供足够的购买力,吃下中国生产的商品。这是一个超级难题,但是中国找到了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国家投资。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第一个应对措施,就是四万亿投资的出台以及接着放出的十万亿信贷。
这些巨额资金被释放出来,化做滚滚洪流,径直流入由国家主导的铁路、公路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俗称“铁公基”)。这些巨型项目,将中国的剩余产能统统吃下。这并非全部。因为在地方层面,成千上万的工程项目同时上马。这些大大小小的由国家和地方主导的项目合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需求,这些需求不仅能够消化剩余产能,而且会拉动中国经济在高速车道上继续飞驰。
同时,一切直接和间接牵涉其中的经济人,在为政府投资活动提供服务的同时获得报酬,这些报酬将会化做他们的购买力。这种流动性和购买力将会化做经济运行的动力,推动整个经济体系继续运作。继而,全社会经济行为得以运行,循环不止。然后,这个循环将一轮一轮进行下去,这就是我们天天听到的“扩大内需”。要做到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国之所以能够做到,其最大的保证是中国政府手中握有一笔巨大的财富,那就是占世界面积7%的土地。到了今天,这笔财富变成了国家经济的定海神针,中国因此即可从容释放资金。
货币和货币流动的背后,若是没有实物财富对应的话,后果就是恶性通胀;而中国新释放出来的货币流动,背后有一大笔实物财富与之对应。而且,这笔财富数量巨大,只要掌握好节奏,这个“中国经验”即可高枕无忧地进行下去。国家掌握着一切经济命脉,国家控制着最主要的生产要素。面对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最大的秘密武器是在市场经济的背后,有个举国体制的计划经济,不如此何来12个五年计划,何来世界经济危机中GDP8%的增速,而且仍可持续。一时的国进民退,长久的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导,不是谁想出来的,而是被世界资本主义大格局逼出来的。
如何统筹兼顾、把握分寸火候,谋定而动,将经济命脉的国有、生产要素的官僚掌控,改造成真正的全民所有制,社会所有制。将奸商唱戏、贪官搭台寻租、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淹没在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彻底实现中,将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改变成执政党的群众路线。依靠改革后的工会、农会,让觉醒的公民在法治下冷静督和改变权权交易、官场畸斗。没有他们的同意和授权,任何全民资产的分配和公共财政的动用,都是违法。在新的宏大叙事里面,改变弱群众30年遭遇的不公,让新制度彰显权为民所赋,利为民所享。两手都硬,两条腿走路,中国的独门秘笈。
2012年12月2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江西省九江市主持召开长江沿线部分省份及城市负责人参加的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时指出: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人民富裕、国家强盛,而发展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这也是现代化建设最大的难题。从城乡看,六亿多农民与六亿多城镇人口的收入差距超过三倍;从区域看,东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超过八千美元,中西部最低的地方只有一千多美元,差距是巨大的。逐步缩小这两大差距,是发展的潜力和富民的动力。缩小城乡差距,要靠城镇化,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区域差距,要做好中西部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就像下围棋,既要抢金角银边,又要在中间谋势布局。
不可否认,今天的中国拥有了许多世界第一世界第二,少数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无论是年收入还是累计收入,早已远远超过了任何发达国家富豪的收入水平,涌现了一批富可敌国的地产商、资本大鳄、权贵掮客……而更多的人,无论是个人收入或实际生活水平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也没有公平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高速的经济增长特别是GDP固然可以为官员的政绩涂脂抹粉,却很难说服那些被剥夺了基本权利抑或被经济高铁无情抛弃的弱势群体。
2012年,中国的财政收入以每月一万亿的速度在增长,全年突破12万亿没有任何悬念。如果算上土地收入垄断收入以及各种隐性收入和腐败成本,全年所得不会少于20万亿,这意味着,中国GDP总额的40%被政府以各种名目拿走了,而贪腐又呑噬了至少GDP的10%,真正落到13亿普通老百姓头上的也不过是GDP的40%,因而导致居民收入占GDP比重长期过低的现状。
当政府的各种收入大幅增长以及贪腐泛滥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就会减少或增长缓慢。有统计资料显示,过去十年,我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己经下降了13%,工资占GDP比重下降了5%。其中,居民的收入在绝对额上甚至出现了停滞现象。假设这两个指标都维持在十年前的水平,2011年47万亿的GDP测算,以13%折合为六万亿左右,5%折合为2.4万亿元。意味着城乡居民仅2011年就能多拿到六万亿元收入或2.4万亿元工资,如果城乡居民一年增加这么多的实际收入,对扩大消费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或许根本不会有内需不足之忧。
我们更要注重这样的事实: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宏观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约3300美元,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1100美元。约如果按人均GDP来计算,2011年中国人均收入GDP己达5432美元,跃居世界第87位,而美国和日本的人均GDP分别为48147美元和45774美元,分列世界第15位和第18位,更有意义的是美国和日本的人均实际收入分别为43017万美元和32295万美元,分列世界第10位和第23位,中国排在泰国之后的第94名。实际上,中国人均GDP已接近八千美元!
王小鲁先生说得好,对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而言,其实并“没有一个单独的收入分配制度”。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它首先应该指的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收入分配,简单地说就是税收制度。而且这种“收入分配”,不应该是由政府而应该由人民通过立法来决定:允许政府可以收多少税,以及如何开支这些税收。否则的话,没有约束的政府一定会“多收多支”。按说,我们的人大可以代表人民来掌控这种“收入分配”,合理制定税制并约束政府的开支,但在“一元化”的体制之下,人大几乎“自动放弃”了这种权力。所以,要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首先就要从建立约束政府收支的制度做起。而由国务院却不是人大来建立这种制度,显然是一种“本末倒置”所以王先生才说事关政治体制改革,。并直指收入分配不公首先在于“公共资金的流失和不合理的使用”。其次,市场内的收入分配,应该遵循市场的契约和价值规律,一般情况下,市场本身会自动进行调节,政府不应该也无权干预,要做的只是建立基本的社会劳动保障制度。但在这方面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权力直接介入市场,政府不但掌控了最重要的市场资源,而且设置了大量的审批制度,这就使得权力成为市场交易中最大的牟利者。所以,要进行“收入分配改革”,就必须要让权力退出市场,否则谈何“公平分配”?以上两大改革,核心都是要约束政府的权力,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习近平语),这显然不是国务院的一纸文件所能胜任的。而且,让权力者自己来约束自己的权力,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
中国在全球经济危机仍不确定的非常时期采取了非常手段持续发展,我们不知道国际经济何时能回到健全轨道,中国的独特优势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是,一旦国际经济转危为安,中国还是要实行混合经济的巨大优势。国有的主导地位不会妨碍。从2004年到现在,民营经济的增长贡献率占中国经济的63%以上,对税收的贡献率在60%以上,对就业的贡献率在80%以上,而仅从数量上说,国家技术专利局的绝大部分专利,来自民营经济。说到底文事之行,武事备之,敢对西方动用否决权,只能是具有毁灭性力量的大国。联合国有五个常任理事国,世界上也只有这五个国家拥有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战略核潜艇,中国有发射上万公里的风-31、巨浪-2导弹,两次变轨,具有多弹头分导能力,不可拦截,精打击。仅在2011年之中,中国一口气拥有了歼-20隐形四代飞机、航空母舰、世界绝对第一的高铁、太空站、深潜器、排名第二的超级计算机、北斗系列的GPS。这些能力综合起来叫战略核力量。它是一个国家改变
生产方式的火车头,也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对你发动战争的杀手锏。而在中国,曾经为歼-10欢呼的年轻人,到了为歼-20、歼-31欢呼时还是年轻人,终于对美国可以望其项背了。你们选择了一个伟大国家。
三、与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相比,印度是一个失败国家,中国做对了什么?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后发大国成为民主国家,只有一种可能,从殖民地,没有进行过革命战争,接受了原殖民国的政治体系。1949年相比,印度人的人均寿命41岁,中国38岁,印度城市化率17%,中国是13%;印度人均GDP170美元,中国才100美元;印度的发电量49亿度,中国43亿度,当时印度的化肥产量是我们的四倍,钢铁产量是我们的八倍,生铁产量是我们的七倍。但为什么今天印度的GDP只有中国四分之一?十几年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十万亿人民币,2012年就达到51.9万亿人民币,人均GDP按汇率标准从1000美元,跃迁为6100美元。印度按购买力标准,GDP只有1.9万亿美元,中国按汇率标准已达九万亿美元。
印度气候条件比中国好,一半的土地面积可以成为耕地。我们提出要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而印度现有耕地24亿亩,一年三熟,降水丰裕,大大好过中国。中国可连续九年粮食增产,人均粮食410公斤,粮食自给率98%,还能进口七亿亩地的农产品。印度人均不到200公斤,还出口。中国人均食肉60公斤,印度七公斤,只有富人才吃肉。食肉,世界人均40公斤,日本46公斤。2008年北京奥运和2012年伦敦奥运,中国的金牌、奖牌总是第一、第二。西方人说“现代体育是工业化社会之间的游戏,农业社会的人口再多,比科技不算数,比体能也不算数”。印度的金牌只有中国的1%。有人说,印度人一半人口素食,当长寿,可中国人均寿命超过70岁,印度人只有56岁。2013年第2期的《读书》《炎黄春秋》、等刊物登出吴敬琏、马国川打头文章认为,改革未到位!到位,经济是民营为主体的私有化,政治是普世价值。无论是走向帝国和走向共和都是大革命,中国都很先进,革命是自由、民主、人权他爹。当初,全世界宣传自由、民主、平等、人权都是为了进行革命。第一大民主国,印度著名作家格查仁?达斯说:“如果说美国是一个民族大熔炉,那么印度就是一块巨幅的民族镶嵌画,各个民族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但互不影响,永远融合不到一起去。”这种状况导致了印度民众一直没能培养出一个民主社会应有的责任感,其结果就是把民主制度所有的缺点都继承了下来。婆罗门《摩奴法论》将歧视妇女理化、法律化。透明国际组织2011年将印度定为重度腐败国家。圣雄甘地、英迪拉?甘地和拉吉夫?甘地被谋杀,原因都和宗教或民族冲突有关。种姓制度由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僧、官、商、农和贱民“不可接触者,至今吃饭都不能在同一个桌上”。印度有一亿奴工,176种语言,如果认为女人不贞,妇女能被部族长老用石头砸死。没有一条像样的高速公路。孟买,印度的上海,上千万人口的贫民窟,还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印度人口70%是农民,一半是佃农,所以,有无地农民运动和毛式解放军,六个邦共产党执政。
印度用全世界最多的农业劳动力种全世界最大、全亚洲最好的土地,却总处在挨饿的边缘,到底是什么原因?关键是化肥。中国每年生产六千万吨化肥,每亩用30公斤,印度不到五公斤,所以亩产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1980年代我们搞包产到户,一包就灵,有人说一私就灵。几千年的土地私有制,为什么不灵?中国修了几万个水库,几千处农田水利设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前30年打下的基础。印度的国际环境一直比中国好,美苏大搞军备竞赛,在印度大搞送礼竞赛,要啥有啥,吃香喝辣,这个传统延续至今。全世界从来没有卖核潜艇的,俄罗斯把核潜艇租给印度。美国对盟国都不卖的战略性武器,只有印度却可从美国手中买先进的C-17战略运输机,最核心的坦克动机。俄国的苏-35飞机、T-90坦克,绝不给中国,德、英、法、俄比着把战略武器卖给印度。
没有经过自由的洗礼,武装革命的洗礼,高质量的民主不可能实现。自由包括经济上的自由和思想上的自由。经济上自由,不仅意味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有生产资料的人民所有,实现经济的充分发展;而思想上的自由,则意味着消除歧视和偏见。在参观旧德里的时候,一路上我都感到非常沉重。在旧德里破破烂烂的基础设施的映衬下,是一幅幅崭新的花花绿绿的候选人照片和竞选口号,形成了极鲜明的对比。这一幕我在斯里兰卡也看到过。印度搞了这么多年“民主”基础设施建设却如此之差,普通百姓生活如此困苦,不能不让人感到困惑和沉重。印度的“民主”制度,多年来也选出了不少“有识之士”,但是却没有谁改变了旧德里破败的基础设施状况与人民的生活困苦。在参观新德里的地铁项目时,当地官员介绍,项目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来了,但是受制于印度的政治体制,直到1998年才开工建设,拖了将近30年。30年啊,耗废了将近一代人的宝贵时光,也错过了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听来让人唏嘘不已。
近年来,有美国著名学者研究认为,民主内生于经济增长,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我一直坚持认为,经济发展是依赖于资源禀赋的一个连续的动态演化过程,因此对政策制定者来说,既不能固步自封,不求变化进取,也不能跨越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和已经有过几百年发展和积累的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如果简单套用西式民主体制,不但不能解决很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反而创造出更多新的问题。印度和斯里卡如此,很多非洲国家也是如此。尽管很多西方人认为,印度是与它们一样的民主国家,但我并不认为印度已经成为了高质量的民主国家。从本质上说,优质民主要求有自由与平等的土壤来滋养。西方思想家在论述民主目标的时候,几乎总是强调要建立自由民主的国度。但是应该看到,在自由和民主的排序上,自由排在民主前面。没有经过自由的洗礼,高质量的民主不可能实现。自由包括经济上的自由和思想上的自由。看看中国的互联网,你就明白什么是真自由!这是普遍规律。经济上自由,实现经济的充分发展;而思想上的自由,则意味着消除歧视和偏见。只有经过思想自由,才能够开启民智,发展和践行民主。
在没有实现自由之前而选择民主,是危险的颠倒。实际上,印度是世界上少有的等级制度极其森严的国家,民众的思想意识束缚严重。这些“民主”体制下的散漫官员,很可能会让投资者感到沮丧,从而失掉投资热情。在参观旧德里市场的时候,我看到满市场尽是中国制造的产品,我问印度同伴,为什么印度不自己生产这些简单的商品。他告诉我说,印度的体制和文化,难以组织起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曾经调侃地说道,当下有三个新兴大国崛起,分别是中国“和平地”崛起、俄罗斯“好斗地”崛起以及印度“吹牛地”崛起。整体上看,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由于发展战略、治理理念与模式的不同选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印度。但是本次印度之行,也有一些地方让我印象深刻。
在旧德里的街头,尽管衣着陈旧,但是印度人仍然展现出极大的热情,每个人看起来都非常繁忙,忙着做生意,忙着工作,这种活力确实让人为之振奋,或许这将驱动印度经济更快发展。另一方面,印度的整个年龄结构还比较年轻,目前中国社会的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而印度是25岁左右,年轻的印度人口带来了抚养比的下降,能够使印度社会获得“人口红利”,而年轻人的活力与激情,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当然,印度森严的等级制度,也严重地抑制了印度年轻人的创造力和冲劲,对其经济发展非常不利。如果印度无法有效地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数量庞大的年轻人也可能将是印度社会的梦魇。习主席访印,“西进”的中国已经遇上向东的印度。印度不可能成为美国,中国的盟友只能是利益“伙伴”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前景广阔。中国经济增长正从依靠廉价劳动力转向更多依靠技术,而印度有得是便宜劳动力。
即使在中苏蜜月期,印度从苏联引进成套大项目以及军工为龙头的配套产业,总价值也比我们多十倍,印度是靠美国的贷款购买美国的化肥、农药搞起“绿色革命”,它是美国农资产品、转基因作物孟三都公司的最大基地。
1962年中国内外交困,到了最困难的时刻。天时、地利全在印度一边,中国只有内部团结的人和。我们只有一万人边防军,缺少重型装备。调一个师的援兵,藏路,比蜀道更难,增援师的赶到已到战争后期。印度动用的是二战时从北非打到意大利的王牌部队,几场战役打下来,印军这些王牌军全交代了。九个主力旅被歼灭了六个,剩下三个重创。印军阵亡五千多人,被俘四千多人,我军只损失了700多人。我军总共消耗了二万发炮弹,70万发枪弹。缴获的炮弹倒有八万发,枪弹400多万发,大量重装备,带不走,只能就地处理。为什么对印度顺风顺的战争,却打得一塌糊涂?中国的法宝: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印度、日本都做不到!那么孤立中国,毛泽东说,中国就是个联合国,穷人一定要有打狗棍。从国家主席到一般老百姓都勒紧裤腰带。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两弹一星就这样来的。
而印度当顺民当到家了,英国人统治印度200多年,从土耳其杀回来的蒙古人建立莫卧儿帝国统治了200多年,德里苏丹国,也是中亚穆斯林建立的。印度古代统一的帝国,阿育王的孔雀王朝是唯一一次,是雅利安人统治。我们中国也有蛮族入侵,统统汉化。印度五千年文明,多是失落的文明,充满断裂,印度学是西方学问。雅利安人灭佛教创立的种姓制度保留至今。四个种姓之外,还要加一个更低的不可接触者人群。所以,中印边境反击战,消灭一个旅部等于歼灭一个整旅,打死一个班长,剩下的乖乖坐在地上当俘虏。中央不许我们生擒国防部长考尔,在我军的包围圈中,几个小时后,直升机才接走考尔。尼赫鲁气吐血,新德里万人空巷,等待解放军占领。我们的土改工作队过去又全部撤出,毛泽东召之即来,挥之则去,大气得很。其实,印度的最大优势,它不愿意做任何国家的庸仆,骄傲的印度人珍视来之不易的独立,虽是非暴力运动取得的独立,很不彻底。毛泽东,彻底的国际主义者,他曾与印度共产党表示过,将来的印度,共产党执政后,喜马拉雅山南麓都归你们。俄国的定义,什么是国界,上次战争划定的地方。中国主动后撤,现在更应该与印度搁置边争,优势互补,共同开发。
选票绑架政党,选举成为民主的唯一形式,只论党派不问是非,议会政府效率低下。钱权交易大行其道,正常政治异化为金钱政治,一百个中国最富有的人影响力可以归零,50个美国顶级富翁决定美国走向。党派之争导致党同伐异,反常恶斗引发社会分裂。寡头操控政治,精英民主与草根民粹搏杀,没人能整合利益,社会调节功能耗尽,反常短视转化为国家短视。移植南橘北枳的西方民主与印度,印度永远是一盘散沙,移植到中国,中国最大的政治群体农民要求废除计划生育,废除土地公有,中国只能走向黄祸。
四、战略机遇期,中国是什么?中国要什么?中国舍什么?
“靠自己”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法宝。1950年的朝鲜战争,毛泽东说:“美军钢多气少,我军气多钢少。”那一年美国钢铁产量8700万吨,是中国的142倍。我们走弯路,大炼钢铁,宋庆龄花园建土高炉。韩战,打平就是赢。我们有教训。五大战役,前两大战役绝胜。美国请尼赫鲁调解,愿意归还联合国席位并放弃台湾。我们没制空权,制海权,没有见好就收。美国在第三战役后,摸清志愿军的老底,中国的后勤补给只能支撑一星期进攻。越战美国到结束不敢过17度线,毛泽东说,美国跨过17度线,中国将全面出兵。到2012年中国钢铁产量7.6亿吨,当然要产业升级。产能过剩,出口只有一亿多吨,剩下的全自己用。有人说钢铁是夕阳产业,但谁把钢铁如此少的印度当盘菜呢?中国人均钢铁是美国的三倍,这点小意思,中国不会把它搞得不好意思。中国的高铁,马上就突破上万公里,中国的高速路很快会赶上美国,中国的两纵两横已经在欧亚大陆上伸展,中国拿下了巴基斯坦的达瓜尔港只是冰山一角。水陆不通走旱路,因为地球就这样形成的,世界最大的一块大陆是亚欧非大陆,它必然将重回中心的位置。中国的发电,2010年以4.14万亿度超美国,两位数发展。2009年产1379万辆汽车,成为第一生产大国。2010年1826万辆。现在产能2000万辆,比第二名日本963万辆多一倍。中国有226项工业产能世界第一,其中超过180项占到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美国“联邦物料分级代码体系”,将一切工业品划分为78大类643子类,世界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间,美国的代码达到部件类4500万个,每个部件最少需要十个熟练人工,有4.5亿劳动力的只有中国。F-22战机,400万行源代码,试生产的F-35战机的软件代码1900万个,美国拉上一帮心怀鬼胎,各自想权经的小兄弟也实在支撑不起。复旦大学教授韦森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撰文,弄虚作假瞒天过海,趋美国之炎,附西方之势,见资本之利,忘人民之义,他们虽是主流,但真听他们的,中国的改革前功尽弃,国破家亡。请听:重启中国改革议程迫在眉睫。2012年与2013年之交,在中国出版的理论图书中,最值得关注和推荐的,莫过于吴敬琏老师和马国川的新书《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新版书名改为《重启改革议程—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既可被视作为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史、制度变迁史,也是一本当代中国改革思想史。尽管这本书是以二人对话的通俗语言写出来的,但作者却以史带论、以论释实的方法,讲述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更重要的是,吴敬琏老师与马国川一起,在对中国改革过程的现实和历史分析中,讨论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呼唤重启中国改革议程。
在这本书一开始,吴敬琏老师和马国川就提出了一个宏大又现实的问题:中国现在正站在历史的三叉路口上,再度面临着“向何处去”的大问题。由此,“我们需要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探索未来的进路,让历史照亮未来中国的道路”。通过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多年的体制演变史和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吴敬琏老师得出结论说,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离“好的市场经济”即“法治的市场经济”还有很大的距离。目前中国仍然是一个“半市场、半统制”的过渡体制,是一种党政一体化的“Party-StateInc.”(即“党-国大公司”),因而“当改革停顿下来,甚至出现开倒车的现象,政府的管控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加强时,国家资本主义的趋向就变得十分明显了”。
如果目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还是一个半市场、半统制的过渡体制,那么未来中国改革之路将如何走?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老师在对话中先是引述了邓小平在1986年的一个判断: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也搞不通。”近些年来,尽管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领导人的报告、讲话乃至决议不断提出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迄今为止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上是整个改革踟蹰不前,甚至在有些地方还倒退了。这其中症结在哪里?困难又在哪里?未来中国改革的关键又是什么?吴老师极其深刻且毫无畏惧地指出,“以党治国”,党政不分,乃是目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步履维艰的症结之所在。为了说明这一点,吴老师与马国川一起,回顾了从孙中山到现下中国所传流下来的“以党治国”的体制传统。
在该书第17讲中,吴敬琏老师回顾到,“以党治国”被(孙中山从苏联)引进中国以后,就受到不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反对。1928年,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指出,“国民党直接向政府下达命令的错误办法,是要避免的”。1929年,周恩来说:“‘党管一切’这口号,在原则上、事实上都是说不通的。”1940年,刘少奇也指出:“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但并不是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共产党并不愿意包办政府,也是包办不了的。”1941年,邓小平更是尖锐地批评道:“‘以党治国’的国民党遗毒,是麻痹党、腐化党、破坏党、使党脱离群众的最有效的办法。事实上,”邓小平到晚年一直坚持这一认识,以至到1986年他密集地提出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时,还曾说:“1980年就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但没有具体化,现在应该提到日程上来。”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关键,邓小平坚持认为:“首先是党政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改革意见和思路,1987年召开的中共第13代表大会确定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纲要之一就是要实现“党政分开”,使“党应该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但是,到目前为止,无人怀疑,“以党治国”、以党代政和党政不分,仍然是当今中国经济与政治体制的基本事实与格局。可以认为,自1986年邓小平提出要从“党政分开”为突破口来启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现在,要重启中国改革议程,要明确改革最终的目标模式是什么?在未来中国,到底要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已过80高龄的吴敬琏老师,在这本书中十分明确且无畏地提出了三点:“建立法治、推进民主和实现宪政”。吴老师还明确地解释道:“中国所要选择的民主,只能是宪政民主。我们知道,宪法是一个国家权力配置的基本章程,而宪政的要义在于,任何行使权力的主体都要受到一定的制约,不允许有任何至高无上、不受约束的权力主体存在。”
未来中国要走宪政民主之路,并不仅仅是吴敬琏老师经过大半生的现实观察和学术思考最后得出来的结论,说来也是毛泽东等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一个政治理想。譬如,1940年2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上所做的“新民主主义宪政”的讲话中,就非常鲜明地说:“要是顽固派仍然反对宪政,那结果一定和他们的愿望相反。这个宪政运动的方向,决不会依照顽固派所规定的路线走去,一定和他们的愿望背道而驰,它必然是依照人民所规定的路线走去的。这是一定的,因为全国人民要这样做,中国的历史发展要这样做,整个世界的趋势要我们这样做,谁能违拗这个方向呢?历史的巨轮是拖不回来的。但是,这件事要办好,却需要时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需要努力,不是随随便便所能办到;需要动员人民大众,不是一手一足的力量所能收效。”
现在看来,处在抗日战争最艰苦和惨烈的年代,毛泽东本人在当时还不是很清楚在抗战胜利乃至战胜国民党而夺取中国政权后,他和中国共产党人所要建设的宪政到底是怎么样的。尽管如此,当时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目标是建立宪政民主政治,这一点至少在当时表述上是非常清楚的。毛泽东当时还明确地讲“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那么,这种宪政民主又大致是怎样的呢?毛泽东具体解释道:“但是我们现在要的民主政治,是什么民主政治呢?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这还不够。毛泽东还更明确地讲,当时他和中国共产党人所要建设的“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就不能由一党一派一阶级来专政”。啰哩啰嗦引述一堆,批判起来非常简单。列宁说:“国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入口处。”毛泽东说:“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与吴敬琏的全盘私有化、西方普世价值观,有着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根本区别,需要从根儿上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极左派为“文革”招魂,“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煽动民粹。其实,僵化保守和改旗易帜,极左、极右,在否定共产党上异曲同工。
从里根、撒切尔上台后兴起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不管是哈耶克,还是弗里德曼,连西方自己200年的工业化进程都没说明白,更说不清美欧眼前的金融危机,遑论中国的崛起。中国当然有中国的问题,腐败、两极分化、人和自然关系紧张、产能过剩、“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但绝不是如自由主义者所说的改革不到位,市场不到位,国进民退,按普世价值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广东的乌坎事件,当然值得同情,但事件的解决缺少共产党的主动,就埋下了隐患。实践证明民粹主义救不了中国。中国的最大问题,最大矛盾,中央已经指出:“不走僵化保守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太对。但如果政治上仍保留了僵化保守,经济上形成官僚垄断资本的邪路,就太危险了。中国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一开始是允许用资本和资本主义救文革之弊,恢复五星红旗的本来面貌。一颗大星是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工农联盟是基础,团结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中国人喜欢走极端,搞社会主义搞出文革,利用资本主义,把工农变成了弱势群体。中庸:唯大英雄而本色,执其两端用其中以为民,最需要反思的是改革本身,改革本身最需要改革。用共产党自己的发展的新民主主义与时俱进地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遇到的一切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与矛盾,具有最大的公约数,最大的共识。如此而已,岂有它哉!表面退一步,实际进两步。无论是普世价值者,第三条道路者,中左、中右者,重读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新民主主义论,哪怕只是重读延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联合政府》或是建国初期的《共同纲领》,都会有切肤之痛,电击般的惊悸与“原来早就说过”的叹服。封杀新民主主义论,是与历史较劲,与自己的传统较劲,与常识较劲,与中国的必由之路较劲!五年,只有五年的机会,新一届党中央就应该写出《改革开放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建章立制。
自由派彻底的市场经济,一切都是要素,一切要素都可以交换。中国现在3.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它可以买100艘核动力航母,加一万架F-22,加十万辆美国M1A2SET主战坦克,剩下的零头还可以买100万套“奎反林智能反坦克导弹”。美国的无本生意、专利、知识产权、品牌、咨询、好莱坞大片、签证费。现在不管问题多成堆,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实体经济国,第一大制造业大国,第一大工业品大国,第一大装备制造业大国,第一出口大国。我们人均GDP只相当于日本的1952年,我们城市化率只有51%,中国还有70%的人口是穷人,1.2亿人每天消费还在一美元之下,中国不是日本,战略空间和纵深大得很。
中国有3.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产能过剩,如果用好中国和亚非拉两个市场,建立中国的“马歇尔计划”国家主导,,企业招标,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将恪守货币主义的教条抛进太平洋,打破美日欧不断“量化宽松”让人民币不断升值的陷阱,中国的前景一片光明!中国决不能去工业化!金砖不会下金币,大楼不会生别墅,黄花梨桌子长不出紫檀家具,只有机器可以生机器,只有工业品可以几何指数增长,土地、金银这些不能指数增长的东西才会升值。中国也一样,钱市、股市、房市、期货市都是一市。以北京为例,2000万人,620万户,其中每年一度电都不用的房子381万套,全国,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这样的房子6600万套!全世界都经历过房地产泡沫破裂,中国特色就不会?我不信。2011年8月2日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五个交易日里,全球股市蒸发了4.4万亿美元,全球人均损失4000元人民币,西、葡、荷、英、法、日去工业化后都江河日下,美国有近百年的老本,但在中国工业化的压迫下,信用等级被降级,虽还不是帝国主义的墓志铭,但一定是我们的机遇期。刘源说:确保战略机遇期,战争是最后选项。
战略机遇期一开始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来的。过去我们老讲准备打世界大战,后来估计世界大战打不起来,至少还有十年打不起来,可能还有更长的和平时期。正是基于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的战略判断,邓小平提出了战略机遇期的概念。从那以后,我们党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不断深化和完善对战略机遇期的认识。党的十六大时指出,世纪头20年,21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七大时提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这次十八大再次强调,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是要全党对当前的时局和大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更加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坚定不移、心无旁骛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作为军人,我们的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随时准备打仗是我们军人的职责所在。面对当前我们国家最核心的利益,军人确实面临“两个两难”。
一个两难,现在最大的目标是要保证我们国家的战略机遇期,这是我们党中央考虑最多的。而战略机遇期的前提是什么呢?是不打仗,起码不打大仗。而一旦打起来,部分工作中心马上就要转向战争。我们现在的中心是加快建设。中国的经济建设被打断过几次,第一次是晚清时期,搞“洋务运动”,被中日甲午战争打断了;第二次是民国时期,那时资本主义有点发展的趋势,又被日本侵华战争打掉了。现在我们的经济建设到了关键时期,可千万别因为偶发事件再被打断了。美国和日本就怕我们赶上来,千方百计要遏制中国发展,而我们千万不能上当。当然,为了更长时间地维持这个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排除“该出手时要出手”。现在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小平同志1979年、1983年打了两仗打下来的。但“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定要慎战!小平同志教导我们要韬光养晦,不懂“韬光养晦”的意思,总该知道“卧薪尝胆”吧?当年卧薪尝胆的勾践能够忍辱负重,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为什么?为了忍一口气,等发展强大以后再踹两脚。所以说,这个机遇期,我们能不能忍,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后发制人,能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可是一个大考验。
我们作为军人要服从中央的大局,当然不排除中央要我们狠狠地动一下、打一下。当年抗美援朝就是如此,保住了60多年没有大的外战,也没有内战。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长时间的和平,仅就这一条,给共产党多高的评价都不过分!人民、国家得到多么巨大的实惠呀?第二个两难,作为军人,任何时候都不能说不打仗,不打仗要军人干什么?但我们也不敢乱说要求打仗。战争对于军人来说,是唯一选项;对于国家来说,则是最后选项。和平时期,谁懂得战争?只有军人懂得战争,因为我们在研究战争,时刻在准备打仗。我们有责任要讲清楚战争是什么,战争代价是什么。按照马列主义的经典论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只有政治手段穷尽时,才以战争来扫清障碍。按照孙子说的,“兵以诈立、以利动”,“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然后不行再“伐兵”,这个伐兵不纯粹是打仗,主要是讹诈,或者叫威慑,兵拉过去给你看,包括军演。最后迫不得已才“攻城”,才去打被占岛礁。“善战者不言战”,我们要开拓思路,用各种各样的办法,“上兵伐谋”嘛。中国有的是好办法,不要手中拿着一手好牌,给玩砸了。一方面叫你老老实实别乱来,用各种法儿收拾捣蛋的,叫你发不了财;另一方面还能牢牢保持住我们的战略机遇期,这是最重要的。我们的根本利益要维护住。我们军人真正最知道打别人的疼处在哪里,最知道怎么才能打赢,怎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略效益。
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几千万人献出了生命,仅抗日战争,我国非正常死亡3500万人,而28年革命中,共产党员有名有姓可查的就牺牲了370万人,这才打下了江山!今天想来,是多么不易。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到2020年,是180年,我们把每六年算一分钟,整个30分钟,就比作长跑吧。在前18分钟是越跑越慢,自己摔伤不说,旁边还有人左一拳、右一拳地踢打你。我们跌倒了爬起来接着跑,跑到1949年终于站起来了。开始追上来了,中间又有三分钟是“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十年“文化大革命”和调整徘徊时期等,自己摔倒了,怪不了别人,我们在探索中摔了跤,遍体鳞伤,爬起来再追。最近30多年,我们加快速度追了六分钟,咬着牙、忍着疼,已追到第二位了。现在我们跑到第29分钟,就最后一分钟了!这六到八年,我们就能赶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百年期盼!同志们,这么大的牺牲,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我们终于跑到最后一分钟、要争回第一名了!什么叫战略机遇期?这就叫战略机遇期。现在全民第一大要求还是人民富裕、国家富强,这个目标眼瞅着还有一分钟就跑到了,咬紧牙关也要跑下来。现在没人打得了你,除了我们内部不争气。我就不相信,现在还有哪一个国家的军靴敢踏上中国的大陆!但旁边有人遏制你,捣乱的、骂娘的,下绊子的、泼脏水的,总之想方设法不让中国顺利发展。所以说,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慎战者才能战,绝非怯战;善战者必然慎战,绝不好战!“善士不武,乐杀不祥”,“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兵者大凶,战者无不用其极”……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武”字拆开来,就是“止戈”,化干戈为玉帛,“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军事上的最高境界。
刘源对中国古代战理兵法烂熟于胸。同时他也一语中的:“没有强大的国防,富裕的国家就可能成被宰割的肥羊。”
五、中美打不起来,中美关系淡如水,才能信步闲庭
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多人最热移民的国家,“50万美元投资移民可获绿卡”、“50万加币投资可获加绿卡”。我的加美之行,看到祼官、祼商、祼知都去了,温哥华的列治文区一切产业都是华人办的,班佛的景点却像是中国的,前后左右的人都口操汉语,偶尔来个外宾。没想到,我们在美国华盛顿、纽约、洛杉矶的景点,境遇也是如此这般。愿意去、有实力的中国人1000万人,美国的中国留学生2010年11.4万,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官、产、学、媒、艺的富人都往美欧跑,说明中国富人预期不好,说明美国还有一个最大优势,人才掐尖,这是中国
短期内追不上的,博士生留美比例接近90%。美国的军费一年7000亿美元,140万军人,每个美国大兵一年花50万美元,其中有三万外国的“绿卡战士”,他们在战场的阵亡率比美国人高一倍,仍趋之若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说:“钱不是财富。”我们说美国人“有钱”,是有货。美国一年的商品零售4.1万亿美元,中国才1.8万亿美元,人均是中国人的十倍,就算购买力标准,至少人均是中国的五倍。美国的实体经济现在只有17%,工、农、建筑业总产值不到2.8万亿美元,却每年要进口1.3万亿美元的商品。中国要造三万亿美元的商品,但出口就占一万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美欧人从出生到坟墓都少不了中国产品,有人吐槽:“我出口十集装箱掸子,十集装箱千斤顶,美国人掸子用一次扔,换完轮胎千斤顶扔到路边,美国人平均寿命78岁,三分之一生活靠我们这样的国家给他供养,打工。”
从1979年到现在,35年美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大逆差国,按购买力折算,美国人从全世界赊来25万亿美元的商品。美国第四次量化宽松,国债、银行债、企业债、居民债86万亿美元。如果美国是一正常国家,早就破产了,不破产就是因为它在全球收“铸币税”。对美国人来说,就是从全世界收税,经济学把这叫做“铸币税”。王莽的铜钱,12铢重量当50铢用,比起美丽尖,王莽泉下有知一定觉得自己太厚道了。美国向全球输出通胀,自己却没有通胀。美国喜欢鼓吹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政治民主化,美元是全球结算货币,占65%,这才是全世界占便宜的原因。美国鼓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说汉语的才是中国人,他的汉学家总要破中国历史之长,破中国边疆之大,除核心区,四大边疆都不是中国。美国把黑人培养成总统、国务卿,个个成为爱国者导弹。只有美国人,没有民族。马步芳说回回就是信伊斯兰教的汉人,我们却人为制造少数民族,还给人家造字。这点上我们最应该和美国接轨!
美国希望全世界都是小国,小到一国只能做一个产业,大家都离不开贸易,离不开美元结算。里根奉行“供给学派”,把基准贷款利率提高到20%,国债利率提高到15.8%,企业没有两位数的纯利就亏损关门,赶走实体经济到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外向型,攒的美元,没什么能买到,只能买美国国债、企业债、银行债,1.6万亿美元给美国使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40%!对美国,我们吃亏是福,印钱比造东西赚钱容易,实际上加速了美国空心化,美国的工业占GDP只有17%了,奥巴马要重振工业,可能吗?王湘穗说得好,认清币缘政治,中国方能不败。虽然刚刚落幕的G20会议力图为美日将引发“汇率战”的说法灭火,但人们在习惯用地缘政治框架分析国际局势之外,将从此越来越发现币缘政治的作用。所谓币缘,是指国家之间包括其
他全球行为体之间围绕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关系。它本质上是一种权力等级关系谁控制了世界货币体系,谁就控制着资本,谁就控制了世界。这种围绕货币权力的博弈行为就是币缘政治,与地理因素相比,金融与资本对人们生活、社会治理乃至国际政治干预要更加直接和有力。在资本之手摆布全球的今天,币缘政治视角为我们观察世界提供了新的框架。币缘政治虽不能涵盖一切,却是认识一切的关键。
美欧博弈:币缘政治基本格局。
如果以币缘政治视角鸟瞰全球,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两个巨大的币缘圈:一个是以美元绿为基色调的美元币缘圈,它占有世界经济总量65%左右的份额,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另一个是以橘红色的欧元为结算和储备货币的欧元币缘圈,它大致占世界经济的25%,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陆和地中海地区。这两大币缘圈形成的时间不长,可以说是冷战的另一个结果。美国自19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后,就不断利用美元体系侵蚀欧洲国家的利益,引起欧洲各种方式的抗争,这种抗争在冷战结束后日趋活跃。欧洲最终在政治上组建欧盟,在货币体系上推出欧元,完成了与美国从“分庭抗礼”到“分灶吃饭”、“各算各账”的分家过程。
在两个币缘圈内部,各存在着一个垂直分工体系:顶端是资本国家,有大量金融机构和活跃的资本市场,以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为赢利方式;中间层是制造业国家,主要从事制造等实业,靠向其他国家提供制成品为生;而底部则是提供各种初级资源的国家。这种金字塔式的垂直分工结构,体现了世界经济和政治本质上不平等的权力格局,而两大币缘圈之间存在的利益争夺,占据着当今世界各种矛盾的中心地位。美欧金融资本集团和国家集团争夺的核心是金融利益,包括争取更多国家净储蓄的流入,占有贸易结算和储备货币中的更高比例,控制大宗商品定价权等。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它们的争夺集中体现在如何向对方转嫁危机。由于全球货币利益争夺具有“零和博弈”特征,你之所失,即我之所得,欧美之间虽没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但谁也不会轻易服输、俯首称臣。
美国是亚太“币缘”高手。在传统跨大西洋同盟解体的同时,正在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太平洋地区也不平静。过去十年,美国沉溺于“反恐战争”,东亚地区则展开了经济一体化的整合,正在逐步形成涵盖20亿人口、1.2万亿美元贸易量的东亚合作带。据统计,亚太目前的外汇储备占世界总储备的70%,其外汇储备的70%为美元资产,且贸易、外汇储备也主要使用美元,对每天都需要数十亿净储蓄流入的美国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太平洋地区是围绕美元体系进行资源配置和组织生产的“美元湖”。不过,东亚合作带的出现,也让美国担心会像在欧洲那样被亚太边缘化:倘若让东亚合作带继续发展下去,东亚国家在贸易和货币领域“脱美元化”的趋势将继续强化,那么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的地位将大幅降低。这对多年处于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中的美国,不啻是灭顶之灾。
然而,美国的实业生产已进入衰退周期,无法用产业经济链条拉动亚太,只能用军事力量及软实力、巧实力创造出的“安全议题”来争夺亚太地区主导权。美国亚洲战略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保持可控的紧张,既延缓东亚一体化进程,又要延续太平洋“美元湖”稳定。于是我们看到天安舰事件、延坪岛炮击、南海争端、钓鱼岛冲突像一个个楔子,精准打入中日韩及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制造分歧与争端。
我们无法知道2010年来在东亚所发生的一切是出于精心设计还是顺水推舟,或是两者的结合。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在美国重返亚太后,东亚地区争端不断,美国成了抢手的“隔岸平衡者”,而亚洲国家不仅没有去质疑本该受谴责的美联储QE计划,还在竞相购买大量经过“兑水”的美元债券以向美国示好。币缘冲突正在激化。
与历史上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不同,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是美元体系的危机,这激化了全球范围的币缘政治冲突。以美国推出QE计划为标志,世界主要央行竞相采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于2012年9月启动“无限量收购重债国债务”计划;美联储提出QE4,计划每年推出一万亿美元的国债;日本央行最近也推出新的量化宽松政策。这些世界储备货币国家创造的大量货币中将有超过90%流向世界货币市场,从而带来全球通胀的压力;大量热钱入新兴市场国家,使制造业国家和资源国家外汇储备贬值、国家财富被稀释。这种行为被巴西财长直呼为“货币战争”。
发达国家若继续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引发世界性通货膨胀,甚至是恶性通货膨胀,其后果将摧毁经济复苏的嫩芽,再诱发大规模失业。各种因素在失去轨道的过山车上交替运行,完全有可能导致目前的全球体系翻车、解体。届时制造业国家、资源类国家为了自救,将被迫与金融资本国家脱钩,抛弃丧失信用的美元、欧元体系,实行实物与资源的交换,世界将重回实物经济、国别经济的道路。对于币缘冲突的前景,美国已高度重视。2009年3月,美国国防部曾举办过一次金融战争演习,内容就是如何应对像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国家脱离美元体系所带来的冲击。演习过程显示,对涉42及内乱、粮食暴动、抢掠、难民和整体性崩溃的大混乱,美联储没有答案。演习获得的启示是,如果美元完全坍塌,美国还有大量黄金储备可以依靠,但在事情到了不能控制的程度,五角大楼将被要求以财政部和美联储不能做到的方式来恢复秩序。时任美国防长盖茨在听取演习简报后说,这是一次令人眼界大开的经历。
根据500年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规律,每隔百年都有一个积累周期的体系从“实业春天”开始,到金融扩张的“秋天”结束。种种迹象表明,目前主导世界的美元体系已进入“金融秋天”。这意味着,向新体系周期的更迭已然开始:此次危机不仅会调整各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利益,还将确定未来世界体系的主导者。币缘政治冲突将日趋激化,认清这一趋势,是中国顺利渡过“危机之冬”,开启下一个“实业春天”的必要条件。币缘政治,币缘战争,枪杆子里面出美元,美国最普世的价值是基督教,另外就是玩钱、耍弹,找啊找啊,找敌人。家门口连古巴都收拾不了,在伊拉克、阿富汗十多年,花了几万亿美元,玩到要撤军了,塔利班又占了70%的国土。伊拉克,血淋淋,天天爆炸,成了恐怖组织天下乐土。而中国从招商引资开进入WTO,中国人走向世界,8000万华人在国外五大洲。利比亚撒侨3.6万人,180亿美元项目搁置,中国提出和谐世界理念,不挑战美国的国际秩序,但要改革其不合理。向西,上合;向东,东南亚,东盟10+3;向南,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帮助斯消灭了泰米尔猛虎组织。忽如一夜春风来,喇叭口倒转,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投资国之一,但我走出去与人共处,最缺的是多方共赢的价值观。中国人的优点是突破规则,缺点是太不讲规则,走出去更是无组织无纪律。
1985年,美国把可以说“不”的日本拽到纽约广场饭店开会,逼迫日元大幅升值,日本人明知是美国人的阴谋,一个由美国驻军的附庸国,没资格谈论独立金融政策,而且,日本、德国这种本土贫资源国,资源供给线几乎完全依赖美海军保护,通过美元收过路费,谁敢说不?萨达姆帮美国打伊朗,表面是科威特用兵,实际上是萨达姆宣布改用欧元结算石油,哪有什么大规模杀伤武器,吊死了萨达姆,伊拉克成为天天爆炸之国。
全世界看到最大希望是越战,中国的导弹打下了美国上千架飞机,毛泽东不许美国跨过17度线,美国灰头土脸的输掉越战,海湾国家趁机宣布石油国产化,建立统一组织,美元贬值70%,尼克松只能访华。中国不和帝国主义共享未来。一个错误让西班牙变成帝国。1497年达?伽马到了印度,哥伦布走错了到了美洲,却发了大财。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运回了875吨黄金,4.5万吨白银,明清两代500年,中国出口顺差超九亿两银子,史称“康乾盛世”而西班牙1557年王室。破产—“无敌舰队”败在英国人手里—钱太多无东西,就通货膨胀。19世纪是英国世纪,1270平方公里,4.31亿人口,人口、国土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成功的工业革命,工业的50%当时在英国。
为什么我们必须拒绝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破产之前看上去很美。1800年世界十亿人,六亿人养英国1500万人,50比1。美国现在三亿人,世界70亿人,20人养一个美国人,苏联解体,美国独大,才20多年,美国就在走下坡路,不事生产,不劳而获,一定停滞和衰退。希拉里下台前留下两句话,现在中国有三亿人过美国的日子,这个地球已不堪负重,遑论13亿人!另外一句,一个混乱、无序、贫穷的中国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要将中国纳入秩序。世界装不下中国吗?中国60%的石油要进口,每年的石油消耗是新探明储量的四倍。美国7%的人从事工业,3%的人从事农业,剩下的人干第三产业。裂压技术和核聚变还看不到出路,这个世界每年创造几十万亿美元的财富,拿来研究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物灭绝、食品安全的钱太少了,少之又少,发达国家一年才出几十亿。帝国主义体系是造孽体系,短视体系。中国走帝国主义之路必是死胡同!40年前邓小平的演讲仍发人深思:两个超级大国是当代最大的国际剥削者和压迫者,是新的世界战争的策源地。它们两家都拥有大量核武器。它们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在国外派驻重兵,到处搞军事基地,威胁着所有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它们都不断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颠覆、干涉和侵略。它们都对别国进行经济剥削,掠夺别国的财富,攫取别国的资源……
真正有力量的不是一两个超级大国,而是团结起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第三世界和各国人民。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既然能够通过长期斗争取得自己的政治独立,就一定也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加强团结,联合受到超级大国欺负的国家,联合包含美国人民和苏联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通过持续不断的斗争,彻底改变建立在不平等、控制和剥削的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什么叫超级大国?超级大国就是到处对别国进行侵略、干涉、控制、颠覆和掠夺,谋求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国家。如果中国有朝一日变了颜色,变成一个超级大国,也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到处欺负人家,侵略人家,剥削人家,那么,世界人民就应当给中国戴上一顶社会帝国主义的帽子,就应当揭露它,反对它,并且同中国人民一道,打倒它!
到了冷战中后期,工业配件进一步增加到3000万种,美苏四亿人很难再向更复杂工业社会发展,工业人口规模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硬道理,硬指标。冷战使苏联将自己的工业人口集中到军工、重工,解体前,美国工业雇用3000万人,苏联7000万产业工人。但苏联仍缺少消费品、服务业的工人!每个家庭主妇花几小时排队买面包、蔬菜。苏联跨欧亚的大陆国家,美国处在最外线,周边无强国,大西洋、太平洋两大护城河,围剿亚洲和欧洲,外线作战从来占便宜,苏美—陆海各占优势,掌握海洋的一方有天生的优势,海运成本最便宜。越战美国出兵42万人,逼同盟国出十万人,花费2500亿美元,今天就是五万亿美元。美国死五万多人,伤30多万人。越战是工业化支撑的现代化战争,胜利的背后是中苏几亿的工业人口。苏联总说自己是一个欧洲国家,叛离中国,亏掉了几亿工业人口,忘了资本吃人从来不挑肤色。苏联丢失了中国,唯一的办法是拿下阿富汗,饮马印度洋,利用七亿印度人口,1979年出兵占领阿富汗,它失败了,没搭上印度的快车,这是苏联解体的又一原因。美国体系的总人口大大超苏联。历史从未终结。美国能够连续两次发动工业革命,但它能引领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吗?20世纪80年代“历史终结”、“文明冲突”,美国的国家代码库,美军用掉了3000万代码,美国虽突破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瓶颈,自己却吃不下工业链体系。一个苹果与富士康在郑州建厂,一个厂要招30万工人,而美国的一切,中国都能很快地山寨出来。F-22飞机太贵,美国生产F-35飞机,1900万行源代码,除了外包给中国,它不会干,但自己干费用已超F-22,许多购买国都亏了。傲人的航天飞机彻底放弃了,哈勃望远镜将在2013年失控。中国将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现在我们冲击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所有条件已具备,我们有几亿工业人口,2.5亿农民工,每年700万的大学毕业生,用领先的军用技术和航天技术为指领,引领军工技术占领工业制高点,军工技术永远是民用技术的先驱。
中国已经与28个国家签订货币互用协定。中国是实体经济种类最完整的国家。中国笃定不走帝国主义之路,不信帝国主义逻辑。什么时候能建起人民币湖,世界格局就根本改变了。
帝国主义逻辑:羊在下游喝水,狼在上游撒尿,狼对羊说,你弄脏了我的水。喝狼尿,被狼吃永远是羊的命。帝国主义逻辑: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不恨大鱼,只恨小鱼。中国不是羊,不是虾米,它有足够的实力与美国周旋,中美关系之交淡如水,才有中国信步闲庭的可能。
六、用新时期的三个世界的理论为亚非拉输出现代化与工业化
中国地大物博,人均资源并不富,多数在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之下,无庸置疑,只能走出去解决。绕开投机赌博的美元、欧元,绕开欺行霸市与越来越多的国家直签货币互换行不行?现在签合同的有28国。中国现在就应该设想改革世界秩序,构建自己的战略思维。埃及八千万人口活在4%的国土,非沙漠三角洲和尼罗河沿线。埃、突、利、叙都是失业率达40%,说中国工业化抢了非洲兄弟的饭碗,当然不对。但是,当年非洲穷哥们将中国抬进常务理事国,我们对亚非拉不能去了就是采煤挖矿找油。中国产能过剩,帮非洲人把农机、水利、化肥、农药,包括大量的基础设施发展起来,这是双赢!中国现在进口的农产品就相当于七亿亩耕地。中国要改变发展方式,将出口工业品转变成出口工业化的梯度转移,这也帮助我们自己产业升级。中国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李克强总理访巴基斯坦,“枭龙”战机全程护航,总统、总理共同迎接。中巴全方位合作和全天候的友谊,中巴真正的铁哥们。但巴有两55亿人口,中国在巴基斯坦只有1.5万华人。巴35岁以下的人口超一半,中国劳动力成本直线上升,但中巴2012年的贸易只有124亿美元。中国所有的过剩,对巴来说都是短缺,双方太互补了。中国帮巴基斯坦现代化、工业化,共同打击“东伊运”恐怖分子,开拓巴方市场,再也不能踟蹰不前。
越战结束,越南中俄援助的几千辆坦克,几百架飞机,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但自己没有学会生产。只能逝者如斯,变成一堆废铁。100年来,后发型大国只有中国变成工业强国,搞工业化当然很难,但只有中国有将沿海工业向内陆扩散。腾笼换鸟,沿海产业升级的经验。从资源调查、规划设计、设备装配、派出专家、技工培训,都要精心设计。这些缺乏工业传统的国家,你就是送去完整的生产线,很快也会被糟蹋成一堆废铁。这是一个加速运转过程,中国仿米格-21战机,1966年造出第一架歼-7,最终停产已是2006年。但此后加速,不足五年中
国已能生产四代隐形战机。这一过程重新打造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化,要几十年。只有中国人最懂,帮人就是帮自己。中国向亚非拉输出现代化、工业化,同时输出工业化时代才能全面进行的地质勘探能力,像在苏丹达尔富尔一样完成陆相生油。英在苏丹十几年,美、他们海相生油技术领先,但陆相生油技不如中国。他们悻悻而去,我们款款而来,一来就出油了。西方国家不给非洲建造炼油设施,比如尼利亚,本身是产油国,但是成品油还要进口。中国不一样,中国给苏丹造炼油厂,引进一整套的石油产业,从勘探、开采、运输、储备到冶炼。于是美英就将苏丹分裂成南北两个苏丹。
中国为第三世界输出现代化、工业化的几十年过程就是为自己开发超级科技,提供廉价能源的过程。也是国内产业升级,改变生产方式的过程!
不谋全球者不足谋一国,不谋全球地缘者,不足谋世界。现在全世界一半的海上运力都在为中国几十亿吨的货物吞吐,如何保证在美国截断海运的情况下运输物资,中国已准备以陆治海,根本原理,欧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更高形态的文明最终还要回归这里,江山代代强国出,各领风骚百十年。
中国运到欧美日的商品,只出不进,多数回来的是空集装箱。美欧越来越不愿意卖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我们收入的多是外汇。一方面给金融帝国交保护费,一方面强制结汇后是输入型通货膨胀。中国借给美国1.6万亿美元的国债和其他债,三四万亿的美元纸币,不花掉,不用十年也能变成废纸。1870-1910年美国共修了40万公里铁路。有了穿越欧洲大铁路线。中国从东北到南非两万公里,生产能力百倍当年美国的中国,完成这一工程,如臂使指,不在话下。
目前,绕过东南亚半岛的中老、中缅铁路,从喀什到瓜达尔港的中巴铁路,从喀什直接向西,通往乌兹别克和土库曼的乌吉中铁都在行动之中。在中巴铁路的规划中,通过巴基斯坦这个几十年的全天候的朋友,瓜达尔港到中国有沿铁路建设的输油管,可以让中国和伊朗及波斯湾诸国进行陆地石油交易。慢慢来别着急,通里海,穿老挝、缅甸、巴基斯坦、伊朗,直通好望角,中国铁路网,从东北亚到开普敦都会有的,中国的大秦线,每年将四亿吨煤从山西运到秦皇岛,650公里的铁路,运力恰好是印度6.3万公里铁路运力的一半。
中国从近到远,从易到难,早晚会将大西南流往印度、东南亚的藏水八千亿立方调二千亿立方进黄河,造四条黄河,重造一个中国!
十八大之后,最让人提气的事,有两件。一是习总书记“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问题愈演愈烈”,首次出现在总书记的公开话语里。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最引人关注的治国理政动作莫过于反腐败。在各种腐败案件不断曝光的情况下,执政党没有显示出“投鼠忌器”的迹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进一步提出继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老虎”与“苍蝇”一起打等等,社会各界关于官员财产公开的讨论也继续深入。一个“八项规定”,谁也没想到,能在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中产生如此大的定力与气场。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化了社会的这一希望,新领导层做事的大刀阔斧和雷厉风行留给公众极深印象,他们的坚定、敢于担当、豁达以及亲民的真诚不断带来惊喜和振奋,他们的决策能力和建立社会最大公约数的能力对应了社会的迫切需求。中国虽然问题很多,但如今恰是雄心勃勃的时候。未来十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巨大轮子一刻不能空转,反腐败、社会公平正义都须有货真价实的进展,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团结。这也是支撑中国对外复杂博弈的关键。外部压力不会让中国喘息,它将更热衷于寻找中国内部的缝隙趁火打劫。中国问题这么多,由官方主导一一解决它们根本顾不过来。但只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有实质进展,就会营造趋势和信心,一些问题的内在固执会在势的压力下自动弯曲。全世界如今有能力解决实质问题的国家并不多,一步大的主动性就有可能带动国家的战略形势。中国问题多,但现在也恰是解决问题杠杆最多的时候。我们相信,习总书记和党中央有魄力,也有能力撬动中国社会的积极和热情,中国的未来在与一个美好的确定性拉起手来。1政治清明对于官场也是一种净化,能将之从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中解脱出来,这对大家都是善莫大焉。从目前态势看,反腐高压还只是手段,像是一个个战役,更具战略性的是执政党提出的反特权。虽然在公开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反特权着墨不太多,但简洁的表达已经透露出执政党将有重要动作的指向。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法是,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共产党执政后,特权与反特权一直如影随形。提到反特权,不能不回溯到1956年执政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如同今日一样异常复杂,尤其是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等,提出了共产党执政后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尖锐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刘少奇提出,“为了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以及我们国家的领导机关和各级领导人员,无论如何也不要脱离劳动工农群众”“如,果我们不注意的话”在我们国家和党内,“也可能产生一个新贵族阶层”。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客观而言,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仍是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并且在一些领域内形式上得到强化、利益内容上得到固化。《商君书》有言:“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欲擅一国之利,而蒐一官之生,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古人的认识相当深刻,足为我们之镜鉴。
正当中国社会又处于一个开创新机的重要关口,无论是经济组织还是社会组织都在进行艰难的转型,都在“大转型”。反特权就像一个枢纽,牵连着依法治国、收入分配改革、官员财产公开、预算透明等当下中国的重要改革节点。我们期望,执政党以反特权为推动力之一,在净化自身的同时亦把国家的改革事业又推进一大步。我们也希望新的党中央能够不负民众厚望,在反特权上更加“给力”。改革开放35年,允许资本的发展救文革之弊,政左经右。最该反思的是改革开放,最该改革的是改革本身。吴市场敬琏说改革不到位,到位是全盘私有化和普世价值。先治标,后治本,先党内民主后社会民主。先整风,后开全党理论务虚会,先给共产党员立规矩,让党员像个共产党的样子,再明确治国方略,五年内完成《改革开放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决议》。在中国,没有有组织的力量能代替共产党,历史经验值得注意,只有共产党能整垮共产党。现在反党的公知、知本家多数在共产党内,三部曲,先拍党吹党,再吃党喝党,现在骂党损党,最后挖个坑埋党,还说是救党。政治上的僵化保守的老路和经济上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的邪路是公知、知本家做大做强的土壤。新的党中央治标先行,破心中贼,站稳脚跟,为治本赢得空间和时间。新的党中央在五年内彻底铲除苏联解体、东欧易帜、再出“六四风波”的土壤,这是广大人民的期许。二是几个80后的青年人任冲昊等,下大工夫,用全球视角,写出了《大目标》一书。这部书内容宏丰,视野开阔,见解不群,开启地缘政治、经济、社会学新青年的先声。古今雄伟非常之端,往往创于忧患深思之所得。
习总书记说,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更是有创新、敢担当年轻人的天下。虽然他们的某些见解还离不开青年人的青涩与稚嫩,不可能弹无虚发,十拿九稳,但端赖大节无亏仍令人击节叹赏。它为一个重新兴起的大国亟需解决的全球定位提供了一种清晰中国视角。尤其是他们看明白了:改革难,难就难在它是世界体系,这个体系最难改。苏联解体、东欧易帜,美国很得意,但好戏还在后头。解围,难免妥协。彻底妥协有三条,一是卷旗,二是解体,三是缴枪。这事,小国容易大国难。
现在全世界重归保守。保守是无路可走。美国,你越乱,它越挑;你越虚,它越给下猛药,目的是操控乱局,当世界改革的总设计师。
但《大目标》的后生可畏,他们硬是提出了,不走帝国主义之路,不与帝国主义分享未来!
世界最难改变的是美欧决定的世界格局。2008年以来的美国金融危机,我们中国人都是在场者、体验者、吃苦者、转危为机者。避过了无赖的老千赌博,残酷的丛林法则。任他声东击西、祸水东移、欲擒故纵、虚张声势,我们投石问路,韬光养晦,任凭东南西北风,咬定发展的大局不放松。明知不可能有什么战略互信,但中国和美欧决不搞成零和博弈。未来十年,以至更长时间内,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最重要,也是最大的未知数。
多亏有中国这般帮忙,中美经济互补,几十年不会改变的大格局。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将会比较严峻,中国经济发展也会出现重大的阶段性变化,中国将面临考验和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需要在三个层面做好准备工作:从短期看,要管好投资,不能再盲目扩大规模;要控制好现金流、关注风险,严格管理,努力降低成本;中期看,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重塑中国竞争力的基础,努力进入新的市场、进入更高的产业层次;从体制方面看,特别需要强调战略意识和科学的决策体制建设,这也是中国强筋固本的基础。
一、战略不互信,不搞零和博弈
国际经济环境不看好美国经济。实际上,美国标榜的力量,耍钱玩弹,才是硬道理,生物链的高端。发达的美国,发达到一定水平,就不事生产,实体经济绝大部分转出去,光剩下高端服务业、军工、高科技,满世界的人才他掐尖。卖专利、卖品牌、卖金融产品,当赌场的庄家。你吃草,我吃你。全世界玩的,哪样不是它玩剩下的?它坐在产业链的高端,耍钱玩弹,耍钱帮玩弹,别提多爽。文治靠耍钱,世界是个大赌场,美国是庄家,穷奢极侈,层层放债,层层欠债,专消费你,藏负于民。20年来,世界三场金融大风暴,美国拉下一屁股屎,中国帮它擦得最多,美其名曰“互利共赢”。武功靠玩弹,兵不厌“炸”,炸弹的“炸”。一年七千亿美元的军费,占世界的一半。玩弹是各种先进武器,穷兵黩武,历届总统,都酷爱打仗,美国有战争依赖症,战争DNA,过期的武器卖出去,自己玩最新的,谁都玩不过它。韩战、越战,美国也有砸锅崴泥哭鼻子的时候,但它好了伤疤忘了痛,记吃不记打。冷战后,苏联没了,中国软了,美国可以撒疯了。
现代民主,都是由政客代表老板,替普通人做主。选战民主,不是社会民主。社会是老板的财产,可以世袭,可以专制,不用选举。老板领导白领,这是自由的阶梯。美国领导自由世界,自由世界领导全世界,或曰:美国领导联合国,北约领导俄国,日本领导中国,这是美国理想的民主秩序。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霸主,其经济发展的状态与科技革命的长周期相关。如果科技发展出现革命性变化,美国经济会有一段较长时间的繁荣期,否则只能保持比较低水平的增长。目前,世界科技创新还没有出现革命性变化的迹象,所以美国经济保持低增长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只有裂压页岩技术有所突破。)
美国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原因是金融创新泡沫破灭造成大量财富损失。这导致了一是信用危机,二是需求萎缩,公司投资和消费者开支都会减少。由于美国特殊的国际地位,国际资本不断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回流到美国,而且美元是国际性货币,美国拥有铸币权。因此,虽然美国债务比重相当高,但不会出现债务危机。表面上,美国经的问题是:金融创新做过了头,导致了泡沫和危机,美国的钢铁工业基本已经退出,汽车工业也很困难。互联网和金融衍生品的创新都造成了泡沫,说明对这些新产业的预期和估值过高。奥巴马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但是实施起来很困难。因为美国现在的制造业只占GDP的17%,除了高科技产业和军工业外,其他产业因为没有成本优势基本都转移出去了,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美国近年来四次“量化宽松”,如果美国是正常国家,依靠自己,它的逻辑是:早就破产了,国家破产。
“债务上限危机”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从美国国会两党已经打算为债务问题吵上起码两年。为什么他们不能干脆点,直接把债务上限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或者干脆不封顶呢?这是因为两党争吵的核心是“收的税怎样才够还上欠的债”,如果他们不能达成解决方案,美国的信用评级可能会被下调,甚至发生金融崩溃。
美元当前的主要发行机制是,美联储从财政部购买国债,财政部由此得到美元,再以财政支付形式把这些美元注入到社会进行流通。而美国财政部支付国债收益率的担保则是未来的税收。也就是说,美元的基础是美国国债,美国国债的基础是未来的税收。要增加美元供应量通常要增发国债,而增发国债就意味着未来要加税。然而加税空间却可以说已近极限。美国国会两党争吵的就是具体该向哪些人加税。不过,当前美国有3.15亿人口,只有1.15亿个全职工作岗位,依靠社会福利资助的人口则有1.27亿人。而1.15亿全职工作人口也不是都可以被加税,因为其中有6100万人年工资低于二万美元。与之相比,据美国证交会前主席克里斯考克斯计算,算上医保、社保和养老金的未来支出,美国的负债已超过86.8万亿美元。要还上这笔债务,靠给五六千万人加税,每人得多缴多少税?
一年半以来美国之所以能过到现在,靠的是在不增加国债发行的情况下,卖出短期国债,置换成同等数量的长期国债。但在不增加新的国债发行量情况下,短期美债也终究会卖完,该措施是不可持续的。因此,目前两党每一次勉强提高债务上限,都是在下狠心决定“姑且提高一点未来税收”。但要大规模“印钞”,已经没有可能性了,因为大幅度加税的空间已不复存在。然而,却有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美国头上,“量化宽松”收购的那些“有毒资产”。这些烂账的存在形式大部分是类似债务担保凭证(CDO)这样的衍生品合约,期限一般是五年。上一次“有毒资产”爆发是2008年,迫使美联储当年“印钞”1.7万亿美元救市。如果2013年某月“有毒资产”合约到期出现高峰,而美国政府又无法“印钞”救市,那时金融崩溃就将可能发生。3美国不崩溃,是有全世界的国家,尤其是中国替它埋单。
欧洲经济。欧债危机和美国的问题完全不一样,其实质是欧元区一些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不足以维持其过高的社会福利水平。在欧洲一体化的背景下,这个矛盾表面化了。这是欧洲一体化的经济代价。在全球,中国与美国最互补,50年内无对手,希拉里的一句话:一个混乱、无序、贫穷的中国,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但是其人均收入和福利水平差别并不太大。2008年欧洲国家人均月收入折合人民币约为:法国2.2万、德国2万、意大利1.7万、西班牙1.6万、希腊1.2万。除此之外还有福利因素,比如希腊的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退休金占原工资的比重)居然达到了95.7%,排名全球第三,而美国只有40%。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是收入和福利高,结果必然是本国企业成本高、产品没有竞争力。
对于一个主权完整的国家,遇到这种矛盾可以用货币贬值来调节。货币贬值后,企业的成本降低,当然国民财富也会缩水。但是进入欧元区后,货币手段只能由欧洲央行来使用,任何一个单一国家已经无法运用了,因而所有矛盾都集中到财政的方向上:首先,高福利需要财政补贴支持,财政压力会非常大;第二,为避免经济衰退,政府需要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如果财政没有钱就只能借债,借债还不了就出现了主权债务危机。为防止欧元区解体,欧盟不断采取各种救助措施,前提都是要减少财政赤字,这意味着相关国家政府开支要减少、社会福利水平要降低。不管救助的结果如何,在一段时期中,欧洲各国的政府开支和居民消费都会下降。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欧洲市场的购买力会降低,这个趋势可能要维持若干年,也许会伴随欧洲一体化的整个过程,其间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会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欧洲梦,美梦很难成真。
有了中国的救助,有了法德双核的全力自保,欧元区算是暂时保住了。对中国来说,这是双赢的事情。欧元区保住了,就保住了中国自己那16.1%的对外贸易份额,尤其是那20%的出口份额。而且,若是通过恰到好处的操作,这两个份额可能还会上升!此外,欧元区的存在意味着美国的压力可以有人替他们分担。欧元区也不吃亏,他们不用整日惶惶不安地担心自己的生存问题了。于是,法德双核终于能够定下心来想一想。他们痛定思痛,终于做出了兵分两路的战略规划。第一路:由德国人挂帅,任务是主持进行内部整合,“欧猪五国”逼(国际经济媒体对欧洲五个较弱经济体的贬称)交出经济主权,并且进行经济改革,打好基础,好在未来同中、美一决高下。第二路:由法国人挂帅,任务则是主外,目的就是继续推进“地中海联盟”计划—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欧元区大军所到之处,人仰马翻。纵横江湖数十年的卡扎菲上校栽下马来,丢了性命,为他2008年拒绝加入“地中海联盟”的行为付出了血的代价。大计既定,为了永久杜绝美国人“击破希腊这艘小船,危及整个欧元区连环船”的局面再次重演,法德决定将“金融话语权”从英美手里夺过来。
未来,在欧洲的地盘上,欧洲人将再也不会承认华尔街那颠倒黑白的“三大评级机构”,欧洲人要建立自己的评级机构。他们干的就是华尔街三大造谣机构掘墓。实际上,这一点同中国人想到一起去了,中国人的动作更快,那杆挑战者的大旗已经竖了起来。跟三家造谣机构相反,中国人的评级机构就是要做到“大公正、大公平”,而且要将业务做到“国际”,覆盖全球。
欧洲人接下来的动作,且有划时代的意义。
2011年11月8-9日,欧盟在布鲁塞尔举行峰会,这次大会的主题只有一个:请大伙儿做出最后决定,到底以后是跟着美国人混,还是跟着欧元区混?
这次大会,获得了99%的成功。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中,有26个同意缔结政府间条约,强化财政纪律—只有英国拒绝参加。这一步非同小可,这意味着欧洲各国在危机重压下终于抛弃疑虑,朝着未来统一的欧洲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可以推想,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真正统一的、强大的、内部得到合理整合的新的欧元区即将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在较远的未来,一个面积超过432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五亿、经济总量远超美国而居世界第一的超级经济体将出现在地球上。欧洲梦,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但愿不是春秋大梦。美国要的是环球同此凉热,美国只占便宜不吃亏。
欧洲最大劣势,欧盟27国,都是邦联国,是小国,还有12国是王国,无法与中国传统大一统相比。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不仅有经济主权,而且有国家主权,有最广袤的战略纵深,全国一盘棋。德法永远是按下葫芦又起瓢,第三大欧洲经济体意大利危机晴天霹雳,经济的基本面形如槁木,面如死灰。一波未平,塞浦路斯的金融危机又爆发了。而西班牙,40%的青年人无业可就。不知德法还能覆翻出什么鬼斧神工。中国的得天独厚还真得感谢秦始皇,大一统,书同文,这份大功谁也抹不掉。我们最好前途,替代日本。次好是,人有两只手,美国一只手牵中国,一只手牵日本。
日本经济。日本经济和美国经济有相似的情况。日本的产业发展和科技水平已经到了世界的前沿,没有新的技术突破很难有大发展。日本中期经济发展的前景可能比美国还要差一些。第一,日本是外向型经济,国际市场不好对日本影响比较大。第二,日本经济的调整余地很小,财政和金融手段已经基本用尽。在财政方面,日本国债占GDP比重为225%,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高的,日本的国债是内债,与欧洲不同,不会出现债务危机,但是,进一步借债的余地已经很小。在金融方面,日元的利息基本为零,已经没有降息空间了。安倍经济学是一场豪赌,更大的灾难在等待中爆发。
地震、海啸、核漏,日本失落的20年后雪上加霜,屋漏又逢连阴雨,十年换了七个首相的国家,只能用钓鱼岛问题在国内煽情,中国理所当然的强硬,完全可以收放自如。美国、欧洲、日本都属发达经济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很高。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前景不好,今后一段时间能够实现的经济增量有限。发达国家的经济体量大约占世界经济的60%,所以,世界经济中期也不看好。这种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很大,因为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减少,会导致中国的出口增长下降,并将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
二、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重大阶段性转折
中国经济连续高速增长已经有30年。1979-2009年中国的年均GDP增长率为10%,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这是奇迹发生的时候,世界仅有。支撑中国经济30年高速增长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1.相对较低的要素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和环保成本;2.高的储蓄率;3.国外有技术来源;4.较大的国内市场和不断开拓的国际市场。这四个因素,都是“穷”的因素,又是后发优势。这四个因素结合在一起,恰恰构成了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条件,所以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这30年,我国主导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是:收入提高,市场形成;国内储蓄与国外技术相结合,马上形成投资和产业;依托广大的国内市场,企业可以发展得很大;国内市场饱和后开始外向型发展,利用低成本优势占领国际市场。第一波,1979-1984年,以轻纺工业为终端的产业群。挤垮了许多国家的同类产业,使中国成为轻纺工业的出口大国。第二波,1985-1990年,以家电产业为终端的产业群。日用消费品需求满足后,居民消费结构开始升级。到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家电市场饱和,家电企业开始外向型发展,中国成为家电出口大国。第三波,1990-2000年,基础设施产业群。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居民家电需求基本满足,到2000年左右,国内通信业增长开始趋缓,像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转而开始外向发展,依靠低成本优势占据了相当大的国际市场份额。第四波,2000年至今,以高速路、高铁、住房和汽车为终端的产业群。住房和汽车市场的形成,说明中国和世界产业的前沿已经比较接近了。在发达国家,住房和汽车依然是主要的实物消费品,汽车、住房的销售量仍然是其判断消费者信心的重要指标。高速路、高铁直逼美国,甚至超过美国。第五波,今后的发展动力来源于新型城市化与新兴工业产业升级,滚滚洪流不可阻挡。第六波,用3.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向亚非拉投资,完成中国的“马歇尔计划”。打破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受援国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丁宁宁提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基础设施建设和帮助第三世界工业化是双赢的国际大战略,一改只买美国债券的蠢行。在中国经济持续30年高增长之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的支撑性因素已经在发生变化:第一,要素成本在快速上升。我们30年维持低人工成本是不太可能了。第二,技术来源将会出现问题。经过30年的高增长,中外的产业差距大大缩小。我们现在需要买的技术往往是国外企业正在使用的技术。国外企业如果把自己正在用的技术卖出去,他们自己就很难生存了。现在,国内资金很多,但大家普遍反映没有好项目,没好项目的后面是没有新技术。新技术的来源,只能依靠自己。那种“中国人口、资源、改革三大红利耗尽”的说法,是不对的。当前一些唱衰中国的论调不应轻信。人口红利可以通过劳动者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继续获得;改革红利可以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继续获得;土地、矿产资源虽然会减少,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用之不竭的资源。所以,中国新的竞争优势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良好的制度环境。中国13亿人口,一半以上还是农民,没有人口红利?说不过去。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被削弱是相对而言的。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被削弱是与更不发达的国家相比,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层次上去比。如果我们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层次之上,我们的竞争对手将是发达国家企业。与这些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成本仍然有优势。
最新公布的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到7.8%。这是在国内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取得的好成绩。这个数据及其背后反映出的发展潜力:第一,中国第一产业的产值潜力远远没有得到有效释放。统计数据表明,中国2012年第一产业总产值仅5.24万亿元,远远低于第二产业的23.53万亿元以及第三产业的23.16万亿元。中国目前依然是个农业为基础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六亿人口的超庞大农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占比依然太少。对中国而言,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基本国情是:保证和巩固农业基础经济的稳定,是保证第二、第三产业顺利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第一产业借镜荷兰,它不仅可以成为现代化高附加值的农业,而且也可以成一种新能源产业。第二,未来国际环境不会有太恶劣的发展趋势,国际纷争影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不会成为主要威胁。2003-2008年,中国经历了两位数的高速发展黄金期。2003年GDP增长达10%,当时国际反恐斗争如火如荼,地区战争激烈爆发;然而,在随后2004年、2005年中国GDP分别达到10.1%和10.4%的增速,并在2006年、2007年保持着两位数的“中国速度”。可见,局部战争基本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在网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交通通讯和金融业方面的发展空间很大,有望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这么有利的天时,中国决不能错过。第三,中国还有70%的人是穷人,人均GDP只相当日本的1952年,穷人的收入提高30%,GDP可翻一番。城镇化、农民进城,大西线调水再造一个中国。新再生能源,开发升级。基数大了,每年GDP7%的增长就相当于过去18%的年增长,夫复何哉!尽管人们对于人口红利减弱、生产成本上升、贫富差距加大等不利因素的存在表示担忧,但随着相关企业进一步国际化、现代化、人性化、管理的科学化,上述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会得到进一步稀释和化解,成为解放生产力的新动力。
不少人总寄希望提高市民消费来提升经济指数,但国家层面的消费才是起主导作用的。所以,保证和完善国家层面涉及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将决定中国未来几年能否保持高速的关键所在。如果2008年中央的四万亿元和地方的十多万亿元换个用法,解决老百姓的新“三座大山”它所创造的GDP肯定是环保的、,绿色的、节能的、低碳的。改革的成本。在20世纪90年代的分税制改革中,中央有了困难,可以找省级政府商量;省级政府可以跟市级政府商量;市级政府可以跟县级政府博弈;县级政府可以找乡镇政府商量;乡镇政府可以卖集体财产,还可以集资。但是,对老百姓来说,事情就完全两样了。原因很简单,他们作为最基层的经济单位,找谁博弈去?在当时的改革措施中,最有魄力的莫过于当时的国企改制。所有的国有企业之中,对于大企业和重点企业采取“抓大”政策(全力支持),而对于中小企业则采取“放小”的政策(放手私有化,交给私人资本去经营)。对于工人,其做法是,大量国企工人下岗,以少量资金对其龄实行“买断”,从而推向社会,令其自谋职业和出路—这是“尴尬年代中最尴尬的人”所承担的重担和成本,但是这绝非全部。这引发了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效应:
第一个效应,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从此淡出历史舞台,他们的位置渐渐由农民出身的打工者(农民工)代替。这些农民工吃苦耐劳,能够接受最低的待遇:因为他们在家乡的土地,可以为他们提供微薄但实实在在的最后保障,使得他们可以接受城市原有产业工人所不能接受的最低待遇。第二个效应,是作为第一个效应的结果而产生的,那就是中国企业的负担降低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雇用农民工的企业,除了每月几百元的工资之外,不必再为员工提供任何待遇和福利,这是全球独一无二的成本优势。这一“优势”是如此突出,从而将企业的人工成本压到了最低—低到了全球投资者都眼热、眼红的地步。形势已经如此明显:一旦阻碍全球投资者进入中国的藩篱被打开,他们就会蜂拥而入,来分享这全球最大的盛宴。
对于这段历史,千秋功罪现在就可以评说。除了工人的牺牲贡献,还有中国两代农民工的牺牲奉献。亿农民工进城务工,2.7大概生产了60万亿美元的产品,国家得到了3.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他们还以极低的价格,贡献近一亿亩耕地工业化、城市化,他们是改革开放最可爱的人。“金樽饮酒斗十斤……拔剑四顾心茫然。我写到此处携笔四顾心”茫然。作为弱势群体的个人,他们可能抠抠搜搜,斤斤计较,甚至自私自利。但作为改革开放的整体人群,他们被艰苦朴素、克己奉公、宵衣旰食默默贡献了血汗和生命。
改革不是理想国、道德邦、君子城、天堂域!我们的过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在中国富起来了,善待工农,过失就如日月之蚀,共产党人能够自我纠正修复,取得人民谅解,自会功德圆满!中国成功的秘密武器。金融危机后,压在中国人头上最大的问题,并没有随着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四处“救急”而缓解多少。原因很简单,中国商品昔日的最大买主—欧洲、美国、日本的订单大幅度下降,而他们所提供的购买力绝非其他经济体可以轻易弥补得上。所以,中国人必须找到一个“黑洞”,这个“黑洞”必须可以提供足够的购买力,吃下中国生产的商品。这是一个超级难题,但是中国找到了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国家投资。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第一个应对措施,就是四万亿投资的出台以及接着放出的十万亿信贷。
这些巨额资金被释放出来,化做滚滚洪流,径直流入由国家主导的铁路、公路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俗称“铁公基”)。这些巨型项目,将中国的剩余产能统统吃下。这并非全部。因为在地方层面,成千上万的工程项目同时上马。这些大大小小的由国家和地方主导的项目合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需求,这些需求不仅能够消化剩余产能,而且会拉动中国经济在高速车道上继续飞驰。
同时,一切直接和间接牵涉其中的经济人,在为政府投资活动提供服务的同时获得报酬,这些报酬将会化做他们的购买力。这种流动性和购买力将会化做经济运行的动力,推动整个经济体系继续运作。继而,全社会经济行为得以运行,循环不止。然后,这个循环将一轮一轮进行下去,这就是我们天天听到的“扩大内需”。要做到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国之所以能够做到,其最大的保证是中国政府手中握有一笔巨大的财富,那就是占世界面积7%的土地。到了今天,这笔财富变成了国家经济的定海神针,中国因此即可从容释放资金。
货币和货币流动的背后,若是没有实物财富对应的话,后果就是恶性通胀;而中国新释放出来的货币流动,背后有一大笔实物财富与之对应。而且,这笔财富数量巨大,只要掌握好节奏,这个“中国经验”即可高枕无忧地进行下去。国家掌握着一切经济命脉,国家控制着最主要的生产要素。面对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最大的秘密武器是在市场经济的背后,有个举国体制的计划经济,不如此何来12个五年计划,何来世界经济危机中GDP8%的增速,而且仍可持续。一时的国进民退,长久的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导,不是谁想出来的,而是被世界资本主义大格局逼出来的。
如何统筹兼顾、把握分寸火候,谋定而动,将经济命脉的国有、生产要素的官僚掌控,改造成真正的全民所有制,社会所有制。将奸商唱戏、贪官搭台寻租、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淹没在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彻底实现中,将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改变成执政党的群众路线。依靠改革后的工会、农会,让觉醒的公民在法治下冷静督和改变权权交易、官场畸斗。没有他们的同意和授权,任何全民资产的分配和公共财政的动用,都是违法。在新的宏大叙事里面,改变弱群众30年遭遇的不公,让新制度彰显权为民所赋,利为民所享。两手都硬,两条腿走路,中国的独门秘笈。
2012年12月2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江西省九江市主持召开长江沿线部分省份及城市负责人参加的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时指出: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人民富裕、国家强盛,而发展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这也是现代化建设最大的难题。从城乡看,六亿多农民与六亿多城镇人口的收入差距超过三倍;从区域看,东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超过八千美元,中西部最低的地方只有一千多美元,差距是巨大的。逐步缩小这两大差距,是发展的潜力和富民的动力。缩小城乡差距,要靠城镇化,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区域差距,要做好中西部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就像下围棋,既要抢金角银边,又要在中间谋势布局。
不可否认,今天的中国拥有了许多世界第一世界第二,少数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无论是年收入还是累计收入,早已远远超过了任何发达国家富豪的收入水平,涌现了一批富可敌国的地产商、资本大鳄、权贵掮客……而更多的人,无论是个人收入或实际生活水平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也没有公平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高速的经济增长特别是GDP固然可以为官员的政绩涂脂抹粉,却很难说服那些被剥夺了基本权利抑或被经济高铁无情抛弃的弱势群体。
2012年,中国的财政收入以每月一万亿的速度在增长,全年突破12万亿没有任何悬念。如果算上土地收入垄断收入以及各种隐性收入和腐败成本,全年所得不会少于20万亿,这意味着,中国GDP总额的40%被政府以各种名目拿走了,而贪腐又呑噬了至少GDP的10%,真正落到13亿普通老百姓头上的也不过是GDP的40%,因而导致居民收入占GDP比重长期过低的现状。
当政府的各种收入大幅增长以及贪腐泛滥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就会减少或增长缓慢。有统计资料显示,过去十年,我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己经下降了13%,工资占GDP比重下降了5%。其中,居民的收入在绝对额上甚至出现了停滞现象。假设这两个指标都维持在十年前的水平,2011年47万亿的GDP测算,以13%折合为六万亿左右,5%折合为2.4万亿元。意味着城乡居民仅2011年就能多拿到六万亿元收入或2.4万亿元工资,如果城乡居民一年增加这么多的实际收入,对扩大消费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或许根本不会有内需不足之忧。
我们更要注重这样的事实: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宏观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约3300美元,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1100美元。约如果按人均GDP来计算,2011年中国人均收入GDP己达5432美元,跃居世界第87位,而美国和日本的人均GDP分别为48147美元和45774美元,分列世界第15位和第18位,更有意义的是美国和日本的人均实际收入分别为43017万美元和32295万美元,分列世界第10位和第23位,中国排在泰国之后的第94名。实际上,中国人均GDP已接近八千美元!
王小鲁先生说得好,对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而言,其实并“没有一个单独的收入分配制度”。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它首先应该指的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收入分配,简单地说就是税收制度。而且这种“收入分配”,不应该是由政府而应该由人民通过立法来决定:允许政府可以收多少税,以及如何开支这些税收。否则的话,没有约束的政府一定会“多收多支”。按说,我们的人大可以代表人民来掌控这种“收入分配”,合理制定税制并约束政府的开支,但在“一元化”的体制之下,人大几乎“自动放弃”了这种权力。所以,要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首先就要从建立约束政府收支的制度做起。而由国务院却不是人大来建立这种制度,显然是一种“本末倒置”所以王先生才说事关政治体制改革,。并直指收入分配不公首先在于“公共资金的流失和不合理的使用”。其次,市场内的收入分配,应该遵循市场的契约和价值规律,一般情况下,市场本身会自动进行调节,政府不应该也无权干预,要做的只是建立基本的社会劳动保障制度。但在这方面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权力直接介入市场,政府不但掌控了最重要的市场资源,而且设置了大量的审批制度,这就使得权力成为市场交易中最大的牟利者。所以,要进行“收入分配改革”,就必须要让权力退出市场,否则谈何“公平分配”?以上两大改革,核心都是要约束政府的权力,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习近平语),这显然不是国务院的一纸文件所能胜任的。而且,让权力者自己来约束自己的权力,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
中国在全球经济危机仍不确定的非常时期采取了非常手段持续发展,我们不知道国际经济何时能回到健全轨道,中国的独特优势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是,一旦国际经济转危为安,中国还是要实行混合经济的巨大优势。国有的主导地位不会妨碍。从2004年到现在,民营经济的增长贡献率占中国经济的63%以上,对税收的贡献率在60%以上,对就业的贡献率在80%以上,而仅从数量上说,国家技术专利局的绝大部分专利,来自民营经济。说到底文事之行,武事备之,敢对西方动用否决权,只能是具有毁灭性力量的大国。联合国有五个常任理事国,世界上也只有这五个国家拥有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战略核潜艇,中国有发射上万公里的风-31、巨浪-2导弹,两次变轨,具有多弹头分导能力,不可拦截,精打击。仅在2011年之中,中国一口气拥有了歼-20隐形四代飞机、航空母舰、世界绝对第一的高铁、太空站、深潜器、排名第二的超级计算机、北斗系列的GPS。这些能力综合起来叫战略核力量。它是一个国家改变
生产方式的火车头,也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对你发动战争的杀手锏。而在中国,曾经为歼-10欢呼的年轻人,到了为歼-20、歼-31欢呼时还是年轻人,终于对美国可以望其项背了。你们选择了一个伟大国家。
三、与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相比,印度是一个失败国家,中国做对了什么?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后发大国成为民主国家,只有一种可能,从殖民地,没有进行过革命战争,接受了原殖民国的政治体系。1949年相比,印度人的人均寿命41岁,中国38岁,印度城市化率17%,中国是13%;印度人均GDP170美元,中国才100美元;印度的发电量49亿度,中国43亿度,当时印度的化肥产量是我们的四倍,钢铁产量是我们的八倍,生铁产量是我们的七倍。但为什么今天印度的GDP只有中国四分之一?十几年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十万亿人民币,2012年就达到51.9万亿人民币,人均GDP按汇率标准从1000美元,跃迁为6100美元。印度按购买力标准,GDP只有1.9万亿美元,中国按汇率标准已达九万亿美元。
印度气候条件比中国好,一半的土地面积可以成为耕地。我们提出要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而印度现有耕地24亿亩,一年三熟,降水丰裕,大大好过中国。中国可连续九年粮食增产,人均粮食410公斤,粮食自给率98%,还能进口七亿亩地的农产品。印度人均不到200公斤,还出口。中国人均食肉60公斤,印度七公斤,只有富人才吃肉。食肉,世界人均40公斤,日本46公斤。2008年北京奥运和2012年伦敦奥运,中国的金牌、奖牌总是第一、第二。西方人说“现代体育是工业化社会之间的游戏,农业社会的人口再多,比科技不算数,比体能也不算数”。印度的金牌只有中国的1%。有人说,印度人一半人口素食,当长寿,可中国人均寿命超过70岁,印度人只有56岁。2013年第2期的《读书》《炎黄春秋》、等刊物登出吴敬琏、马国川打头文章认为,改革未到位!到位,经济是民营为主体的私有化,政治是普世价值。无论是走向帝国和走向共和都是大革命,中国都很先进,革命是自由、民主、人权他爹。当初,全世界宣传自由、民主、平等、人权都是为了进行革命。第一大民主国,印度著名作家格查仁?达斯说:“如果说美国是一个民族大熔炉,那么印度就是一块巨幅的民族镶嵌画,各个民族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但互不影响,永远融合不到一起去。”这种状况导致了印度民众一直没能培养出一个民主社会应有的责任感,其结果就是把民主制度所有的缺点都继承了下来。婆罗门《摩奴法论》将歧视妇女理化、法律化。透明国际组织2011年将印度定为重度腐败国家。圣雄甘地、英迪拉?甘地和拉吉夫?甘地被谋杀,原因都和宗教或民族冲突有关。种姓制度由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僧、官、商、农和贱民“不可接触者,至今吃饭都不能在同一个桌上”。印度有一亿奴工,176种语言,如果认为女人不贞,妇女能被部族长老用石头砸死。没有一条像样的高速公路。孟买,印度的上海,上千万人口的贫民窟,还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印度人口70%是农民,一半是佃农,所以,有无地农民运动和毛式解放军,六个邦共产党执政。
印度用全世界最多的农业劳动力种全世界最大、全亚洲最好的土地,却总处在挨饿的边缘,到底是什么原因?关键是化肥。中国每年生产六千万吨化肥,每亩用30公斤,印度不到五公斤,所以亩产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1980年代我们搞包产到户,一包就灵,有人说一私就灵。几千年的土地私有制,为什么不灵?中国修了几万个水库,几千处农田水利设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前30年打下的基础。印度的国际环境一直比中国好,美苏大搞军备竞赛,在印度大搞送礼竞赛,要啥有啥,吃香喝辣,这个传统延续至今。全世界从来没有卖核潜艇的,俄罗斯把核潜艇租给印度。美国对盟国都不卖的战略性武器,只有印度却可从美国手中买先进的C-17战略运输机,最核心的坦克动机。俄国的苏-35飞机、T-90坦克,绝不给中国,德、英、法、俄比着把战略武器卖给印度。
没有经过自由的洗礼,武装革命的洗礼,高质量的民主不可能实现。自由包括经济上的自由和思想上的自由。经济上自由,不仅意味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有生产资料的人民所有,实现经济的充分发展;而思想上的自由,则意味着消除歧视和偏见。在参观旧德里的时候,一路上我都感到非常沉重。在旧德里破破烂烂的基础设施的映衬下,是一幅幅崭新的花花绿绿的候选人照片和竞选口号,形成了极鲜明的对比。这一幕我在斯里兰卡也看到过。印度搞了这么多年“民主”基础设施建设却如此之差,普通百姓生活如此困苦,不能不让人感到困惑和沉重。印度的“民主”制度,多年来也选出了不少“有识之士”,但是却没有谁改变了旧德里破败的基础设施状况与人民的生活困苦。在参观新德里的地铁项目时,当地官员介绍,项目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来了,但是受制于印度的政治体制,直到1998年才开工建设,拖了将近30年。30年啊,耗废了将近一代人的宝贵时光,也错过了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听来让人唏嘘不已。
近年来,有美国著名学者研究认为,民主内生于经济增长,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我一直坚持认为,经济发展是依赖于资源禀赋的一个连续的动态演化过程,因此对政策制定者来说,既不能固步自封,不求变化进取,也不能跨越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和已经有过几百年发展和积累的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如果简单套用西式民主体制,不但不能解决很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反而创造出更多新的问题。印度和斯里卡如此,很多非洲国家也是如此。尽管很多西方人认为,印度是与它们一样的民主国家,但我并不认为印度已经成为了高质量的民主国家。从本质上说,优质民主要求有自由与平等的土壤来滋养。西方思想家在论述民主目标的时候,几乎总是强调要建立自由民主的国度。但是应该看到,在自由和民主的排序上,自由排在民主前面。没有经过自由的洗礼,高质量的民主不可能实现。自由包括经济上的自由和思想上的自由。看看中国的互联网,你就明白什么是真自由!这是普遍规律。经济上自由,实现经济的充分发展;而思想上的自由,则意味着消除歧视和偏见。只有经过思想自由,才能够开启民智,发展和践行民主。
在没有实现自由之前而选择民主,是危险的颠倒。实际上,印度是世界上少有的等级制度极其森严的国家,民众的思想意识束缚严重。这些“民主”体制下的散漫官员,很可能会让投资者感到沮丧,从而失掉投资热情。在参观旧德里市场的时候,我看到满市场尽是中国制造的产品,我问印度同伴,为什么印度不自己生产这些简单的商品。他告诉我说,印度的体制和文化,难以组织起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曾经调侃地说道,当下有三个新兴大国崛起,分别是中国“和平地”崛起、俄罗斯“好斗地”崛起以及印度“吹牛地”崛起。整体上看,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由于发展战略、治理理念与模式的不同选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印度。但是本次印度之行,也有一些地方让我印象深刻。
在旧德里的街头,尽管衣着陈旧,但是印度人仍然展现出极大的热情,每个人看起来都非常繁忙,忙着做生意,忙着工作,这种活力确实让人为之振奋,或许这将驱动印度经济更快发展。另一方面,印度的整个年龄结构还比较年轻,目前中国社会的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而印度是25岁左右,年轻的印度人口带来了抚养比的下降,能够使印度社会获得“人口红利”,而年轻人的活力与激情,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当然,印度森严的等级制度,也严重地抑制了印度年轻人的创造力和冲劲,对其经济发展非常不利。如果印度无法有效地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数量庞大的年轻人也可能将是印度社会的梦魇。习主席访印,“西进”的中国已经遇上向东的印度。印度不可能成为美国,中国的盟友只能是利益“伙伴”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前景广阔。中国经济增长正从依靠廉价劳动力转向更多依靠技术,而印度有得是便宜劳动力。
即使在中苏蜜月期,印度从苏联引进成套大项目以及军工为龙头的配套产业,总价值也比我们多十倍,印度是靠美国的贷款购买美国的化肥、农药搞起“绿色革命”,它是美国农资产品、转基因作物孟三都公司的最大基地。
1962年中国内外交困,到了最困难的时刻。天时、地利全在印度一边,中国只有内部团结的人和。我们只有一万人边防军,缺少重型装备。调一个师的援兵,藏路,比蜀道更难,增援师的赶到已到战争后期。印度动用的是二战时从北非打到意大利的王牌部队,几场战役打下来,印军这些王牌军全交代了。九个主力旅被歼灭了六个,剩下三个重创。印军阵亡五千多人,被俘四千多人,我军只损失了700多人。我军总共消耗了二万发炮弹,70万发枪弹。缴获的炮弹倒有八万发,枪弹400多万发,大量重装备,带不走,只能就地处理。为什么对印度顺风顺的战争,却打得一塌糊涂?中国的法宝: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印度、日本都做不到!那么孤立中国,毛泽东说,中国就是个联合国,穷人一定要有打狗棍。从国家主席到一般老百姓都勒紧裤腰带。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两弹一星就这样来的。
而印度当顺民当到家了,英国人统治印度200多年,从土耳其杀回来的蒙古人建立莫卧儿帝国统治了200多年,德里苏丹国,也是中亚穆斯林建立的。印度古代统一的帝国,阿育王的孔雀王朝是唯一一次,是雅利安人统治。我们中国也有蛮族入侵,统统汉化。印度五千年文明,多是失落的文明,充满断裂,印度学是西方学问。雅利安人灭佛教创立的种姓制度保留至今。四个种姓之外,还要加一个更低的不可接触者人群。所以,中印边境反击战,消灭一个旅部等于歼灭一个整旅,打死一个班长,剩下的乖乖坐在地上当俘虏。中央不许我们生擒国防部长考尔,在我军的包围圈中,几个小时后,直升机才接走考尔。尼赫鲁气吐血,新德里万人空巷,等待解放军占领。我们的土改工作队过去又全部撤出,毛泽东召之即来,挥之则去,大气得很。其实,印度的最大优势,它不愿意做任何国家的庸仆,骄傲的印度人珍视来之不易的独立,虽是非暴力运动取得的独立,很不彻底。毛泽东,彻底的国际主义者,他曾与印度共产党表示过,将来的印度,共产党执政后,喜马拉雅山南麓都归你们。俄国的定义,什么是国界,上次战争划定的地方。中国主动后撤,现在更应该与印度搁置边争,优势互补,共同开发。
选票绑架政党,选举成为民主的唯一形式,只论党派不问是非,议会政府效率低下。钱权交易大行其道,正常政治异化为金钱政治,一百个中国最富有的人影响力可以归零,50个美国顶级富翁决定美国走向。党派之争导致党同伐异,反常恶斗引发社会分裂。寡头操控政治,精英民主与草根民粹搏杀,没人能整合利益,社会调节功能耗尽,反常短视转化为国家短视。移植南橘北枳的西方民主与印度,印度永远是一盘散沙,移植到中国,中国最大的政治群体农民要求废除计划生育,废除土地公有,中国只能走向黄祸。
四、战略机遇期,中国是什么?中国要什么?中国舍什么?
“靠自己”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法宝。1950年的朝鲜战争,毛泽东说:“美军钢多气少,我军气多钢少。”那一年美国钢铁产量8700万吨,是中国的142倍。我们走弯路,大炼钢铁,宋庆龄花园建土高炉。韩战,打平就是赢。我们有教训。五大战役,前两大战役绝胜。美国请尼赫鲁调解,愿意归还联合国席位并放弃台湾。我们没制空权,制海权,没有见好就收。美国在第三战役后,摸清志愿军的老底,中国的后勤补给只能支撑一星期进攻。越战美国到结束不敢过17度线,毛泽东说,美国跨过17度线,中国将全面出兵。到2012年中国钢铁产量7.6亿吨,当然要产业升级。产能过剩,出口只有一亿多吨,剩下的全自己用。有人说钢铁是夕阳产业,但谁把钢铁如此少的印度当盘菜呢?中国人均钢铁是美国的三倍,这点小意思,中国不会把它搞得不好意思。中国的高铁,马上就突破上万公里,中国的高速路很快会赶上美国,中国的两纵两横已经在欧亚大陆上伸展,中国拿下了巴基斯坦的达瓜尔港只是冰山一角。水陆不通走旱路,因为地球就这样形成的,世界最大的一块大陆是亚欧非大陆,它必然将重回中心的位置。中国的发电,2010年以4.14万亿度超美国,两位数发展。2009年产1379万辆汽车,成为第一生产大国。2010年1826万辆。现在产能2000万辆,比第二名日本963万辆多一倍。中国有226项工业产能世界第一,其中超过180项占到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美国“联邦物料分级代码体系”,将一切工业品划分为78大类643子类,世界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间,美国的代码达到部件类4500万个,每个部件最少需要十个熟练人工,有4.5亿劳动力的只有中国。F-22战机,400万行源代码,试生产的F-35战机的软件代码1900万个,美国拉上一帮心怀鬼胎,各自想权经的小兄弟也实在支撑不起。复旦大学教授韦森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撰文,弄虚作假瞒天过海,趋美国之炎,附西方之势,见资本之利,忘人民之义,他们虽是主流,但真听他们的,中国的改革前功尽弃,国破家亡。请听:重启中国改革议程迫在眉睫。2012年与2013年之交,在中国出版的理论图书中,最值得关注和推荐的,莫过于吴敬琏老师和马国川的新书《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新版书名改为《重启改革议程—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既可被视作为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史、制度变迁史,也是一本当代中国改革思想史。尽管这本书是以二人对话的通俗语言写出来的,但作者却以史带论、以论释实的方法,讲述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更重要的是,吴敬琏老师与马国川一起,在对中国改革过程的现实和历史分析中,讨论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呼唤重启中国改革议程。
在这本书一开始,吴敬琏老师和马国川就提出了一个宏大又现实的问题:中国现在正站在历史的三叉路口上,再度面临着“向何处去”的大问题。由此,“我们需要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探索未来的进路,让历史照亮未来中国的道路”。通过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多年的体制演变史和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吴敬琏老师得出结论说,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离“好的市场经济”即“法治的市场经济”还有很大的距离。目前中国仍然是一个“半市场、半统制”的过渡体制,是一种党政一体化的“Party-StateInc.”(即“党-国大公司”),因而“当改革停顿下来,甚至出现开倒车的现象,政府的管控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加强时,国家资本主义的趋向就变得十分明显了”。
如果目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还是一个半市场、半统制的过渡体制,那么未来中国改革之路将如何走?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老师在对话中先是引述了邓小平在1986年的一个判断: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也搞不通。”近些年来,尽管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领导人的报告、讲话乃至决议不断提出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迄今为止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上是整个改革踟蹰不前,甚至在有些地方还倒退了。这其中症结在哪里?困难又在哪里?未来中国改革的关键又是什么?吴老师极其深刻且毫无畏惧地指出,“以党治国”,党政不分,乃是目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步履维艰的症结之所在。为了说明这一点,吴老师与马国川一起,回顾了从孙中山到现下中国所传流下来的“以党治国”的体制传统。
在该书第17讲中,吴敬琏老师回顾到,“以党治国”被(孙中山从苏联)引进中国以后,就受到不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反对。1928年,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指出,“国民党直接向政府下达命令的错误办法,是要避免的”。1929年,周恩来说:“‘党管一切’这口号,在原则上、事实上都是说不通的。”1940年,刘少奇也指出:“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但并不是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共产党并不愿意包办政府,也是包办不了的。”1941年,邓小平更是尖锐地批评道:“‘以党治国’的国民党遗毒,是麻痹党、腐化党、破坏党、使党脱离群众的最有效的办法。事实上,”邓小平到晚年一直坚持这一认识,以至到1986年他密集地提出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时,还曾说:“1980年就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但没有具体化,现在应该提到日程上来。”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关键,邓小平坚持认为:“首先是党政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改革意见和思路,1987年召开的中共第13代表大会确定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纲要之一就是要实现“党政分开”,使“党应该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但是,到目前为止,无人怀疑,“以党治国”、以党代政和党政不分,仍然是当今中国经济与政治体制的基本事实与格局。可以认为,自1986年邓小平提出要从“党政分开”为突破口来启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现在,要重启中国改革议程,要明确改革最终的目标模式是什么?在未来中国,到底要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已过80高龄的吴敬琏老师,在这本书中十分明确且无畏地提出了三点:“建立法治、推进民主和实现宪政”。吴老师还明确地解释道:“中国所要选择的民主,只能是宪政民主。我们知道,宪法是一个国家权力配置的基本章程,而宪政的要义在于,任何行使权力的主体都要受到一定的制约,不允许有任何至高无上、不受约束的权力主体存在。”
未来中国要走宪政民主之路,并不仅仅是吴敬琏老师经过大半生的现实观察和学术思考最后得出来的结论,说来也是毛泽东等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一个政治理想。譬如,1940年2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上所做的“新民主主义宪政”的讲话中,就非常鲜明地说:“要是顽固派仍然反对宪政,那结果一定和他们的愿望相反。这个宪政运动的方向,决不会依照顽固派所规定的路线走去,一定和他们的愿望背道而驰,它必然是依照人民所规定的路线走去的。这是一定的,因为全国人民要这样做,中国的历史发展要这样做,整个世界的趋势要我们这样做,谁能违拗这个方向呢?历史的巨轮是拖不回来的。但是,这件事要办好,却需要时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需要努力,不是随随便便所能办到;需要动员人民大众,不是一手一足的力量所能收效。”
现在看来,处在抗日战争最艰苦和惨烈的年代,毛泽东本人在当时还不是很清楚在抗战胜利乃至战胜国民党而夺取中国政权后,他和中国共产党人所要建设的宪政到底是怎么样的。尽管如此,当时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目标是建立宪政民主政治,这一点至少在当时表述上是非常清楚的。毛泽东当时还明确地讲“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那么,这种宪政民主又大致是怎样的呢?毛泽东具体解释道:“但是我们现在要的民主政治,是什么民主政治呢?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这还不够。毛泽东还更明确地讲,当时他和中国共产党人所要建设的“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就不能由一党一派一阶级来专政”。啰哩啰嗦引述一堆,批判起来非常简单。列宁说:“国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入口处。”毛泽东说:“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与吴敬琏的全盘私有化、西方普世价值观,有着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根本区别,需要从根儿上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极左派为“文革”招魂,“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煽动民粹。其实,僵化保守和改旗易帜,极左、极右,在否定共产党上异曲同工。
从里根、撒切尔上台后兴起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不管是哈耶克,还是弗里德曼,连西方自己200年的工业化进程都没说明白,更说不清美欧眼前的金融危机,遑论中国的崛起。中国当然有中国的问题,腐败、两极分化、人和自然关系紧张、产能过剩、“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但绝不是如自由主义者所说的改革不到位,市场不到位,国进民退,按普世价值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广东的乌坎事件,当然值得同情,但事件的解决缺少共产党的主动,就埋下了隐患。实践证明民粹主义救不了中国。中国的最大问题,最大矛盾,中央已经指出:“不走僵化保守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太对。但如果政治上仍保留了僵化保守,经济上形成官僚垄断资本的邪路,就太危险了。中国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一开始是允许用资本和资本主义救文革之弊,恢复五星红旗的本来面貌。一颗大星是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工农联盟是基础,团结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中国人喜欢走极端,搞社会主义搞出文革,利用资本主义,把工农变成了弱势群体。中庸:唯大英雄而本色,执其两端用其中以为民,最需要反思的是改革本身,改革本身最需要改革。用共产党自己的发展的新民主主义与时俱进地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遇到的一切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与矛盾,具有最大的公约数,最大的共识。如此而已,岂有它哉!表面退一步,实际进两步。无论是普世价值者,第三条道路者,中左、中右者,重读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新民主主义论,哪怕只是重读延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联合政府》或是建国初期的《共同纲领》,都会有切肤之痛,电击般的惊悸与“原来早就说过”的叹服。封杀新民主主义论,是与历史较劲,与自己的传统较劲,与常识较劲,与中国的必由之路较劲!五年,只有五年的机会,新一届党中央就应该写出《改革开放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建章立制。
自由派彻底的市场经济,一切都是要素,一切要素都可以交换。中国现在3.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它可以买100艘核动力航母,加一万架F-22,加十万辆美国M1A2SET主战坦克,剩下的零头还可以买100万套“奎反林智能反坦克导弹”。美国的无本生意、专利、知识产权、品牌、咨询、好莱坞大片、签证费。现在不管问题多成堆,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实体经济国,第一大制造业大国,第一大工业品大国,第一大装备制造业大国,第一出口大国。我们人均GDP只相当于日本的1952年,我们城市化率只有51%,中国还有70%的人口是穷人,1.2亿人每天消费还在一美元之下,中国不是日本,战略空间和纵深大得很。
中国有3.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产能过剩,如果用好中国和亚非拉两个市场,建立中国的“马歇尔计划”国家主导,,企业招标,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将恪守货币主义的教条抛进太平洋,打破美日欧不断“量化宽松”让人民币不断升值的陷阱,中国的前景一片光明!中国决不能去工业化!金砖不会下金币,大楼不会生别墅,黄花梨桌子长不出紫檀家具,只有机器可以生机器,只有工业品可以几何指数增长,土地、金银这些不能指数增长的东西才会升值。中国也一样,钱市、股市、房市、期货市都是一市。以北京为例,2000万人,620万户,其中每年一度电都不用的房子381万套,全国,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这样的房子6600万套!全世界都经历过房地产泡沫破裂,中国特色就不会?我不信。2011年8月2日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五个交易日里,全球股市蒸发了4.4万亿美元,全球人均损失4000元人民币,西、葡、荷、英、法、日去工业化后都江河日下,美国有近百年的老本,但在中国工业化的压迫下,信用等级被降级,虽还不是帝国主义的墓志铭,但一定是我们的机遇期。刘源说:确保战略机遇期,战争是最后选项。
战略机遇期一开始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来的。过去我们老讲准备打世界大战,后来估计世界大战打不起来,至少还有十年打不起来,可能还有更长的和平时期。正是基于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的战略判断,邓小平提出了战略机遇期的概念。从那以后,我们党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不断深化和完善对战略机遇期的认识。党的十六大时指出,世纪头20年,21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七大时提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这次十八大再次强调,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是要全党对当前的时局和大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更加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坚定不移、心无旁骛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作为军人,我们的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随时准备打仗是我们军人的职责所在。面对当前我们国家最核心的利益,军人确实面临“两个两难”。
一个两难,现在最大的目标是要保证我们国家的战略机遇期,这是我们党中央考虑最多的。而战略机遇期的前提是什么呢?是不打仗,起码不打大仗。而一旦打起来,部分工作中心马上就要转向战争。我们现在的中心是加快建设。中国的经济建设被打断过几次,第一次是晚清时期,搞“洋务运动”,被中日甲午战争打断了;第二次是民国时期,那时资本主义有点发展的趋势,又被日本侵华战争打掉了。现在我们的经济建设到了关键时期,可千万别因为偶发事件再被打断了。美国和日本就怕我们赶上来,千方百计要遏制中国发展,而我们千万不能上当。当然,为了更长时间地维持这个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排除“该出手时要出手”。现在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小平同志1979年、1983年打了两仗打下来的。但“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定要慎战!小平同志教导我们要韬光养晦,不懂“韬光养晦”的意思,总该知道“卧薪尝胆”吧?当年卧薪尝胆的勾践能够忍辱负重,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为什么?为了忍一口气,等发展强大以后再踹两脚。所以说,这个机遇期,我们能不能忍,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后发制人,能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可是一个大考验。
我们作为军人要服从中央的大局,当然不排除中央要我们狠狠地动一下、打一下。当年抗美援朝就是如此,保住了60多年没有大的外战,也没有内战。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长时间的和平,仅就这一条,给共产党多高的评价都不过分!人民、国家得到多么巨大的实惠呀?第二个两难,作为军人,任何时候都不能说不打仗,不打仗要军人干什么?但我们也不敢乱说要求打仗。战争对于军人来说,是唯一选项;对于国家来说,则是最后选项。和平时期,谁懂得战争?只有军人懂得战争,因为我们在研究战争,时刻在准备打仗。我们有责任要讲清楚战争是什么,战争代价是什么。按照马列主义的经典论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只有政治手段穷尽时,才以战争来扫清障碍。按照孙子说的,“兵以诈立、以利动”,“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然后不行再“伐兵”,这个伐兵不纯粹是打仗,主要是讹诈,或者叫威慑,兵拉过去给你看,包括军演。最后迫不得已才“攻城”,才去打被占岛礁。“善战者不言战”,我们要开拓思路,用各种各样的办法,“上兵伐谋”嘛。中国有的是好办法,不要手中拿着一手好牌,给玩砸了。一方面叫你老老实实别乱来,用各种法儿收拾捣蛋的,叫你发不了财;另一方面还能牢牢保持住我们的战略机遇期,这是最重要的。我们的根本利益要维护住。我们军人真正最知道打别人的疼处在哪里,最知道怎么才能打赢,怎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略效益。
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几千万人献出了生命,仅抗日战争,我国非正常死亡3500万人,而28年革命中,共产党员有名有姓可查的就牺牲了370万人,这才打下了江山!今天想来,是多么不易。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到2020年,是180年,我们把每六年算一分钟,整个30分钟,就比作长跑吧。在前18分钟是越跑越慢,自己摔伤不说,旁边还有人左一拳、右一拳地踢打你。我们跌倒了爬起来接着跑,跑到1949年终于站起来了。开始追上来了,中间又有三分钟是“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十年“文化大革命”和调整徘徊时期等,自己摔倒了,怪不了别人,我们在探索中摔了跤,遍体鳞伤,爬起来再追。最近30多年,我们加快速度追了六分钟,咬着牙、忍着疼,已追到第二位了。现在我们跑到第29分钟,就最后一分钟了!这六到八年,我们就能赶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百年期盼!同志们,这么大的牺牲,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我们终于跑到最后一分钟、要争回第一名了!什么叫战略机遇期?这就叫战略机遇期。现在全民第一大要求还是人民富裕、国家富强,这个目标眼瞅着还有一分钟就跑到了,咬紧牙关也要跑下来。现在没人打得了你,除了我们内部不争气。我就不相信,现在还有哪一个国家的军靴敢踏上中国的大陆!但旁边有人遏制你,捣乱的、骂娘的,下绊子的、泼脏水的,总之想方设法不让中国顺利发展。所以说,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慎战者才能战,绝非怯战;善战者必然慎战,绝不好战!“善士不武,乐杀不祥”,“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兵者大凶,战者无不用其极”……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武”字拆开来,就是“止戈”,化干戈为玉帛,“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军事上的最高境界。
刘源对中国古代战理兵法烂熟于胸。同时他也一语中的:“没有强大的国防,富裕的国家就可能成被宰割的肥羊。”
五、中美打不起来,中美关系淡如水,才能信步闲庭
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多人最热移民的国家,“50万美元投资移民可获绿卡”、“50万加币投资可获加绿卡”。我的加美之行,看到祼官、祼商、祼知都去了,温哥华的列治文区一切产业都是华人办的,班佛的景点却像是中国的,前后左右的人都口操汉语,偶尔来个外宾。没想到,我们在美国华盛顿、纽约、洛杉矶的景点,境遇也是如此这般。愿意去、有实力的中国人1000万人,美国的中国留学生2010年11.4万,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官、产、学、媒、艺的富人都往美欧跑,说明中国富人预期不好,说明美国还有一个最大优势,人才掐尖,这是中国
短期内追不上的,博士生留美比例接近90%。美国的军费一年7000亿美元,140万军人,每个美国大兵一年花50万美元,其中有三万外国的“绿卡战士”,他们在战场的阵亡率比美国人高一倍,仍趋之若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说:“钱不是财富。”我们说美国人“有钱”,是有货。美国一年的商品零售4.1万亿美元,中国才1.8万亿美元,人均是中国人的十倍,就算购买力标准,至少人均是中国的五倍。美国的实体经济现在只有17%,工、农、建筑业总产值不到2.8万亿美元,却每年要进口1.3万亿美元的商品。中国要造三万亿美元的商品,但出口就占一万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美欧人从出生到坟墓都少不了中国产品,有人吐槽:“我出口十集装箱掸子,十集装箱千斤顶,美国人掸子用一次扔,换完轮胎千斤顶扔到路边,美国人平均寿命78岁,三分之一生活靠我们这样的国家给他供养,打工。”
从1979年到现在,35年美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大逆差国,按购买力折算,美国人从全世界赊来25万亿美元的商品。美国第四次量化宽松,国债、银行债、企业债、居民债86万亿美元。如果美国是一正常国家,早就破产了,不破产就是因为它在全球收“铸币税”。对美国人来说,就是从全世界收税,经济学把这叫做“铸币税”。王莽的铜钱,12铢重量当50铢用,比起美丽尖,王莽泉下有知一定觉得自己太厚道了。美国向全球输出通胀,自己却没有通胀。美国喜欢鼓吹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政治民主化,美元是全球结算货币,占65%,这才是全世界占便宜的原因。美国鼓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说汉语的才是中国人,他的汉学家总要破中国历史之长,破中国边疆之大,除核心区,四大边疆都不是中国。美国把黑人培养成总统、国务卿,个个成为爱国者导弹。只有美国人,没有民族。马步芳说回回就是信伊斯兰教的汉人,我们却人为制造少数民族,还给人家造字。这点上我们最应该和美国接轨!
美国希望全世界都是小国,小到一国只能做一个产业,大家都离不开贸易,离不开美元结算。里根奉行“供给学派”,把基准贷款利率提高到20%,国债利率提高到15.8%,企业没有两位数的纯利就亏损关门,赶走实体经济到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外向型,攒的美元,没什么能买到,只能买美国国债、企业债、银行债,1.6万亿美元给美国使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40%!对美国,我们吃亏是福,印钱比造东西赚钱容易,实际上加速了美国空心化,美国的工业占GDP只有17%了,奥巴马要重振工业,可能吗?王湘穗说得好,认清币缘政治,中国方能不败。虽然刚刚落幕的G20会议力图为美日将引发“汇率战”的说法灭火,但人们在习惯用地缘政治框架分析国际局势之外,将从此越来越发现币缘政治的作用。所谓币缘,是指国家之间包括其
他全球行为体之间围绕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关系。它本质上是一种权力等级关系谁控制了世界货币体系,谁就控制着资本,谁就控制了世界。这种围绕货币权力的博弈行为就是币缘政治,与地理因素相比,金融与资本对人们生活、社会治理乃至国际政治干预要更加直接和有力。在资本之手摆布全球的今天,币缘政治视角为我们观察世界提供了新的框架。币缘政治虽不能涵盖一切,却是认识一切的关键。
美欧博弈:币缘政治基本格局。
如果以币缘政治视角鸟瞰全球,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两个巨大的币缘圈:一个是以美元绿为基色调的美元币缘圈,它占有世界经济总量65%左右的份额,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另一个是以橘红色的欧元为结算和储备货币的欧元币缘圈,它大致占世界经济的25%,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陆和地中海地区。这两大币缘圈形成的时间不长,可以说是冷战的另一个结果。美国自19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后,就不断利用美元体系侵蚀欧洲国家的利益,引起欧洲各种方式的抗争,这种抗争在冷战结束后日趋活跃。欧洲最终在政治上组建欧盟,在货币体系上推出欧元,完成了与美国从“分庭抗礼”到“分灶吃饭”、“各算各账”的分家过程。
在两个币缘圈内部,各存在着一个垂直分工体系:顶端是资本国家,有大量金融机构和活跃的资本市场,以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为赢利方式;中间层是制造业国家,主要从事制造等实业,靠向其他国家提供制成品为生;而底部则是提供各种初级资源的国家。这种金字塔式的垂直分工结构,体现了世界经济和政治本质上不平等的权力格局,而两大币缘圈之间存在的利益争夺,占据着当今世界各种矛盾的中心地位。美欧金融资本集团和国家集团争夺的核心是金融利益,包括争取更多国家净储蓄的流入,占有贸易结算和储备货币中的更高比例,控制大宗商品定价权等。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它们的争夺集中体现在如何向对方转嫁危机。由于全球货币利益争夺具有“零和博弈”特征,你之所失,即我之所得,欧美之间虽没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但谁也不会轻易服输、俯首称臣。
美国是亚太“币缘”高手。在传统跨大西洋同盟解体的同时,正在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太平洋地区也不平静。过去十年,美国沉溺于“反恐战争”,东亚地区则展开了经济一体化的整合,正在逐步形成涵盖20亿人口、1.2万亿美元贸易量的东亚合作带。据统计,亚太目前的外汇储备占世界总储备的70%,其外汇储备的70%为美元资产,且贸易、外汇储备也主要使用美元,对每天都需要数十亿净储蓄流入的美国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太平洋地区是围绕美元体系进行资源配置和组织生产的“美元湖”。不过,东亚合作带的出现,也让美国担心会像在欧洲那样被亚太边缘化:倘若让东亚合作带继续发展下去,东亚国家在贸易和货币领域“脱美元化”的趋势将继续强化,那么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的地位将大幅降低。这对多年处于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中的美国,不啻是灭顶之灾。
然而,美国的实业生产已进入衰退周期,无法用产业经济链条拉动亚太,只能用军事力量及软实力、巧实力创造出的“安全议题”来争夺亚太地区主导权。美国亚洲战略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保持可控的紧张,既延缓东亚一体化进程,又要延续太平洋“美元湖”稳定。于是我们看到天安舰事件、延坪岛炮击、南海争端、钓鱼岛冲突像一个个楔子,精准打入中日韩及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制造分歧与争端。
我们无法知道2010年来在东亚所发生的一切是出于精心设计还是顺水推舟,或是两者的结合。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在美国重返亚太后,东亚地区争端不断,美国成了抢手的“隔岸平衡者”,而亚洲国家不仅没有去质疑本该受谴责的美联储QE计划,还在竞相购买大量经过“兑水”的美元债券以向美国示好。币缘冲突正在激化。
与历史上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不同,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是美元体系的危机,这激化了全球范围的币缘政治冲突。以美国推出QE计划为标志,世界主要央行竞相采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于2012年9月启动“无限量收购重债国债务”计划;美联储提出QE4,计划每年推出一万亿美元的国债;日本央行最近也推出新的量化宽松政策。这些世界储备货币国家创造的大量货币中将有超过90%流向世界货币市场,从而带来全球通胀的压力;大量热钱入新兴市场国家,使制造业国家和资源国家外汇储备贬值、国家财富被稀释。这种行为被巴西财长直呼为“货币战争”。
发达国家若继续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引发世界性通货膨胀,甚至是恶性通货膨胀,其后果将摧毁经济复苏的嫩芽,再诱发大规模失业。各种因素在失去轨道的过山车上交替运行,完全有可能导致目前的全球体系翻车、解体。届时制造业国家、资源类国家为了自救,将被迫与金融资本国家脱钩,抛弃丧失信用的美元、欧元体系,实行实物与资源的交换,世界将重回实物经济、国别经济的道路。对于币缘冲突的前景,美国已高度重视。2009年3月,美国国防部曾举办过一次金融战争演习,内容就是如何应对像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国家脱离美元体系所带来的冲击。演习过程显示,对涉42及内乱、粮食暴动、抢掠、难民和整体性崩溃的大混乱,美联储没有答案。演习获得的启示是,如果美元完全坍塌,美国还有大量黄金储备可以依靠,但在事情到了不能控制的程度,五角大楼将被要求以财政部和美联储不能做到的方式来恢复秩序。时任美国防长盖茨在听取演习简报后说,这是一次令人眼界大开的经历。
根据500年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规律,每隔百年都有一个积累周期的体系从“实业春天”开始,到金融扩张的“秋天”结束。种种迹象表明,目前主导世界的美元体系已进入“金融秋天”。这意味着,向新体系周期的更迭已然开始:此次危机不仅会调整各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利益,还将确定未来世界体系的主导者。币缘政治冲突将日趋激化,认清这一趋势,是中国顺利渡过“危机之冬”,开启下一个“实业春天”的必要条件。币缘政治,币缘战争,枪杆子里面出美元,美国最普世的价值是基督教,另外就是玩钱、耍弹,找啊找啊,找敌人。家门口连古巴都收拾不了,在伊拉克、阿富汗十多年,花了几万亿美元,玩到要撤军了,塔利班又占了70%的国土。伊拉克,血淋淋,天天爆炸,成了恐怖组织天下乐土。而中国从招商引资开进入WTO,中国人走向世界,8000万华人在国外五大洲。利比亚撒侨3.6万人,180亿美元项目搁置,中国提出和谐世界理念,不挑战美国的国际秩序,但要改革其不合理。向西,上合;向东,东南亚,东盟10+3;向南,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帮助斯消灭了泰米尔猛虎组织。忽如一夜春风来,喇叭口倒转,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投资国之一,但我走出去与人共处,最缺的是多方共赢的价值观。中国人的优点是突破规则,缺点是太不讲规则,走出去更是无组织无纪律。
1985年,美国把可以说“不”的日本拽到纽约广场饭店开会,逼迫日元大幅升值,日本人明知是美国人的阴谋,一个由美国驻军的附庸国,没资格谈论独立金融政策,而且,日本、德国这种本土贫资源国,资源供给线几乎完全依赖美海军保护,通过美元收过路费,谁敢说不?萨达姆帮美国打伊朗,表面是科威特用兵,实际上是萨达姆宣布改用欧元结算石油,哪有什么大规模杀伤武器,吊死了萨达姆,伊拉克成为天天爆炸之国。
全世界看到最大希望是越战,中国的导弹打下了美国上千架飞机,毛泽东不许美国跨过17度线,美国灰头土脸的输掉越战,海湾国家趁机宣布石油国产化,建立统一组织,美元贬值70%,尼克松只能访华。中国不和帝国主义共享未来。一个错误让西班牙变成帝国。1497年达?伽马到了印度,哥伦布走错了到了美洲,却发了大财。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运回了875吨黄金,4.5万吨白银,明清两代500年,中国出口顺差超九亿两银子,史称“康乾盛世”而西班牙1557年王室。破产—“无敌舰队”败在英国人手里—钱太多无东西,就通货膨胀。19世纪是英国世纪,1270平方公里,4.31亿人口,人口、国土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成功的工业革命,工业的50%当时在英国。
为什么我们必须拒绝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破产之前看上去很美。1800年世界十亿人,六亿人养英国1500万人,50比1。美国现在三亿人,世界70亿人,20人养一个美国人,苏联解体,美国独大,才20多年,美国就在走下坡路,不事生产,不劳而获,一定停滞和衰退。希拉里下台前留下两句话,现在中国有三亿人过美国的日子,这个地球已不堪负重,遑论13亿人!另外一句,一个混乱、无序、贫穷的中国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要将中国纳入秩序。世界装不下中国吗?中国60%的石油要进口,每年的石油消耗是新探明储量的四倍。美国7%的人从事工业,3%的人从事农业,剩下的人干第三产业。裂压技术和核聚变还看不到出路,这个世界每年创造几十万亿美元的财富,拿来研究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物灭绝、食品安全的钱太少了,少之又少,发达国家一年才出几十亿。帝国主义体系是造孽体系,短视体系。中国走帝国主义之路必是死胡同!40年前邓小平的演讲仍发人深思:两个超级大国是当代最大的国际剥削者和压迫者,是新的世界战争的策源地。它们两家都拥有大量核武器。它们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在国外派驻重兵,到处搞军事基地,威胁着所有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它们都不断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颠覆、干涉和侵略。它们都对别国进行经济剥削,掠夺别国的财富,攫取别国的资源……
真正有力量的不是一两个超级大国,而是团结起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第三世界和各国人民。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既然能够通过长期斗争取得自己的政治独立,就一定也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加强团结,联合受到超级大国欺负的国家,联合包含美国人民和苏联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通过持续不断的斗争,彻底改变建立在不平等、控制和剥削的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什么叫超级大国?超级大国就是到处对别国进行侵略、干涉、控制、颠覆和掠夺,谋求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国家。如果中国有朝一日变了颜色,变成一个超级大国,也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到处欺负人家,侵略人家,剥削人家,那么,世界人民就应当给中国戴上一顶社会帝国主义的帽子,就应当揭露它,反对它,并且同中国人民一道,打倒它!
到了冷战中后期,工业配件进一步增加到3000万种,美苏四亿人很难再向更复杂工业社会发展,工业人口规模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硬道理,硬指标。冷战使苏联将自己的工业人口集中到军工、重工,解体前,美国工业雇用3000万人,苏联7000万产业工人。但苏联仍缺少消费品、服务业的工人!每个家庭主妇花几小时排队买面包、蔬菜。苏联跨欧亚的大陆国家,美国处在最外线,周边无强国,大西洋、太平洋两大护城河,围剿亚洲和欧洲,外线作战从来占便宜,苏美—陆海各占优势,掌握海洋的一方有天生的优势,海运成本最便宜。越战美国出兵42万人,逼同盟国出十万人,花费2500亿美元,今天就是五万亿美元。美国死五万多人,伤30多万人。越战是工业化支撑的现代化战争,胜利的背后是中苏几亿的工业人口。苏联总说自己是一个欧洲国家,叛离中国,亏掉了几亿工业人口,忘了资本吃人从来不挑肤色。苏联丢失了中国,唯一的办法是拿下阿富汗,饮马印度洋,利用七亿印度人口,1979年出兵占领阿富汗,它失败了,没搭上印度的快车,这是苏联解体的又一原因。美国体系的总人口大大超苏联。历史从未终结。美国能够连续两次发动工业革命,但它能引领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吗?20世纪80年代“历史终结”、“文明冲突”,美国的国家代码库,美军用掉了3000万代码,美国虽突破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瓶颈,自己却吃不下工业链体系。一个苹果与富士康在郑州建厂,一个厂要招30万工人,而美国的一切,中国都能很快地山寨出来。F-22飞机太贵,美国生产F-35飞机,1900万行源代码,除了外包给中国,它不会干,但自己干费用已超F-22,许多购买国都亏了。傲人的航天飞机彻底放弃了,哈勃望远镜将在2013年失控。中国将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现在我们冲击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所有条件已具备,我们有几亿工业人口,2.5亿农民工,每年700万的大学毕业生,用领先的军用技术和航天技术为指领,引领军工技术占领工业制高点,军工技术永远是民用技术的先驱。
中国已经与28个国家签订货币互用协定。中国是实体经济种类最完整的国家。中国笃定不走帝国主义之路,不信帝国主义逻辑。什么时候能建起人民币湖,世界格局就根本改变了。
帝国主义逻辑:羊在下游喝水,狼在上游撒尿,狼对羊说,你弄脏了我的水。喝狼尿,被狼吃永远是羊的命。帝国主义逻辑: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不恨大鱼,只恨小鱼。中国不是羊,不是虾米,它有足够的实力与美国周旋,中美关系之交淡如水,才有中国信步闲庭的可能。
六、用新时期的三个世界的理论为亚非拉输出现代化与工业化
中国地大物博,人均资源并不富,多数在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之下,无庸置疑,只能走出去解决。绕开投机赌博的美元、欧元,绕开欺行霸市与越来越多的国家直签货币互换行不行?现在签合同的有28国。中国现在就应该设想改革世界秩序,构建自己的战略思维。埃及八千万人口活在4%的国土,非沙漠三角洲和尼罗河沿线。埃、突、利、叙都是失业率达40%,说中国工业化抢了非洲兄弟的饭碗,当然不对。但是,当年非洲穷哥们将中国抬进常务理事国,我们对亚非拉不能去了就是采煤挖矿找油。中国产能过剩,帮非洲人把农机、水利、化肥、农药,包括大量的基础设施发展起来,这是双赢!中国现在进口的农产品就相当于七亿亩耕地。中国要改变发展方式,将出口工业品转变成出口工业化的梯度转移,这也帮助我们自己产业升级。中国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李克强总理访巴基斯坦,“枭龙”战机全程护航,总统、总理共同迎接。中巴全方位合作和全天候的友谊,中巴真正的铁哥们。但巴有两55亿人口,中国在巴基斯坦只有1.5万华人。巴35岁以下的人口超一半,中国劳动力成本直线上升,但中巴2012年的贸易只有124亿美元。中国所有的过剩,对巴来说都是短缺,双方太互补了。中国帮巴基斯坦现代化、工业化,共同打击“东伊运”恐怖分子,开拓巴方市场,再也不能踟蹰不前。
越战结束,越南中俄援助的几千辆坦克,几百架飞机,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但自己没有学会生产。只能逝者如斯,变成一堆废铁。100年来,后发型大国只有中国变成工业强国,搞工业化当然很难,但只有中国有将沿海工业向内陆扩散。腾笼换鸟,沿海产业升级的经验。从资源调查、规划设计、设备装配、派出专家、技工培训,都要精心设计。这些缺乏工业传统的国家,你就是送去完整的生产线,很快也会被糟蹋成一堆废铁。这是一个加速运转过程,中国仿米格-21战机,1966年造出第一架歼-7,最终停产已是2006年。但此后加速,不足五年中
国已能生产四代隐形战机。这一过程重新打造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化,要几十年。只有中国人最懂,帮人就是帮自己。中国向亚非拉输出现代化、工业化,同时输出工业化时代才能全面进行的地质勘探能力,像在苏丹达尔富尔一样完成陆相生油。英在苏丹十几年,美、他们海相生油技术领先,但陆相生油技不如中国。他们悻悻而去,我们款款而来,一来就出油了。西方国家不给非洲建造炼油设施,比如尼利亚,本身是产油国,但是成品油还要进口。中国不一样,中国给苏丹造炼油厂,引进一整套的石油产业,从勘探、开采、运输、储备到冶炼。于是美英就将苏丹分裂成南北两个苏丹。
中国为第三世界输出现代化、工业化的几十年过程就是为自己开发超级科技,提供廉价能源的过程。也是国内产业升级,改变生产方式的过程!
不谋全球者不足谋一国,不谋全球地缘者,不足谋世界。现在全世界一半的海上运力都在为中国几十亿吨的货物吞吐,如何保证在美国截断海运的情况下运输物资,中国已准备以陆治海,根本原理,欧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更高形态的文明最终还要回归这里,江山代代强国出,各领风骚百十年。
中国运到欧美日的商品,只出不进,多数回来的是空集装箱。美欧越来越不愿意卖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我们收入的多是外汇。一方面给金融帝国交保护费,一方面强制结汇后是输入型通货膨胀。中国借给美国1.6万亿美元的国债和其他债,三四万亿的美元纸币,不花掉,不用十年也能变成废纸。1870-1910年美国共修了40万公里铁路。有了穿越欧洲大铁路线。中国从东北到南非两万公里,生产能力百倍当年美国的中国,完成这一工程,如臂使指,不在话下。
目前,绕过东南亚半岛的中老、中缅铁路,从喀什到瓜达尔港的中巴铁路,从喀什直接向西,通往乌兹别克和土库曼的乌吉中铁都在行动之中。在中巴铁路的规划中,通过巴基斯坦这个几十年的全天候的朋友,瓜达尔港到中国有沿铁路建设的输油管,可以让中国和伊朗及波斯湾诸国进行陆地石油交易。慢慢来别着急,通里海,穿老挝、缅甸、巴基斯坦、伊朗,直通好望角,中国铁路网,从东北亚到开普敦都会有的,中国的大秦线,每年将四亿吨煤从山西运到秦皇岛,650公里的铁路,运力恰好是印度6.3万公里铁路运力的一半。
中国从近到远,从易到难,早晚会将大西南流往印度、东南亚的藏水八千亿立方调二千亿立方进黄河,造四条黄河,重造一个中国!
俄媒:北京无法维持新疆稳定
(美国之音记者白桦报导)虽然今天的俄罗斯已不像几十年前苏联那样对中国新疆拥有巨大影响,但几天前在新疆吐鲁番发生的骚乱事件仍然引起俄罗斯关注。俄罗斯媒体评论说,中国无法维持新疆稳定,当地维族人向国际社会求助希望能获得与汉人平等的权利。
批评北京粗暴对待维族人
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星期三爆发骚乱造成数十人死亡事件发生后,俄罗斯各主要媒体当天立刻给予报导。几家主要大报随后跟进对新疆暴力事件的背景,来龙去脉做了详尽的分析。
《消 息报》以“维吾尔人暴动反抗北京政权”为题说,这次事件同2009年的那次骚乱存在联系。新疆不但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地区,而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在北京中 央政府大规模资助新疆的同时,当局也毫不掩饰地残酷镇压维吾尔人的暴动。现在维吾尔人只好求助国际社会,他们希望能获得同汉人平等的权利。
这家亲政府的报纸特别援引世界维吾尔人大会一名领导人的话说,北京当局不尊重当地维吾尔人的传统,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当局用出动军队镇压的方式取代同维族人对话。
严密监控穆斯林 维汉紧张
《独立报》以“在中国的维吾尔人再次暴动”为标题报导,北京当局仍然无法维持新疆地区的稳定。当局指责暴动的参加者是伊斯兰极端分子。但当地的原住民草根民众却对中国向新疆地区大规模移民汉人,以及政府干涉他们的宗教生活感到愤怒。
这家较关注中国问题的报纸说,在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中国国共内战期间,在新疆曾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国家。但1949年共产党在内战中获胜执政后,新疆的分离势力被击溃,汉人随后大规模移民新疆。
报导特别提到,主要以维吾尔人为主的新疆原住民草根民众同汉人的关系长期紧张。尽管北京当局在许多方面采取灵活立场,但这种紧张关系一直没有消除。报导说,虽然伊斯兰教在中国被正式当作主要宗教,但由于当局试图严密监控穆斯林,这也成为爆发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不是苏联 俄仍关注新疆
俄罗斯中国问题学者贝格尔说,新疆地区局势不稳定,新疆周边国家当然会对此非常关心,俄罗斯也不例外。
贝 格尔说:“我觉得在新疆发生的事情是让人感到非常不愉快的事件。因为新疆同不稳定的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地区,因此对俄罗斯,对上 海合作组织的其他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新疆这个地区能够保持稳定,不应有任何动荡。所以在新疆发生的事件,不仅使中国本身,同样也使中国的一些邻国感到 紧张忧虑。”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曾在新疆拥有巨大影响,甚至曾一度驻扎军队,设有空军基地。但中共建政,五十年代之后,苏联影响消失。
长期积怨 中共治疆无能?
50 年代曾到过新疆考察的贝格尔说,在毛泽东统治时代,中共在新疆就开始了整肃维吾尔知识阶层和所谓维吾尔民族资产阶级的运动,因此新疆目前发生事件的根源, 应该追溯到更早的几十年之前。但他认为,虽然新疆问题复杂,各种矛盾尖锐,而且也有外部势力想利用新疆问题,但当局绝不应该使这些矛盾变成暴力事件。
贝格尔说:“宗教矛盾,民族对立最后演变成为敌对和仇恨的暴力冲突和杀人事件,这是绝不允许的。”
外来因素 俄穆斯林支持维吾尔人
俄罗斯媒体说,在中亚地区甚至阿富汗都居住着许多维吾尔人。因此外来因素肯定能影响新疆局势。
《莫斯科共青团报》的文章说,新疆长期以来就是中国的一个热点地区。东突厥伊斯兰运动在新疆积极活动,北京称这个组织是恐怖组织,并时常宣布破获一些恐怖活动。但一家俄罗斯穆斯林互联网站在报导这次新疆暴力事件时认为,维吾尔人是在反抗北京当局的压迫。
批评北京粗暴对待维族人
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星期三爆发骚乱造成数十人死亡事件发生后,俄罗斯各主要媒体当天立刻给予报导。几家主要大报随后跟进对新疆暴力事件的背景,来龙去脉做了详尽的分析。
《消 息报》以“维吾尔人暴动反抗北京政权”为题说,这次事件同2009年的那次骚乱存在联系。新疆不但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地区,而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在北京中 央政府大规模资助新疆的同时,当局也毫不掩饰地残酷镇压维吾尔人的暴动。现在维吾尔人只好求助国际社会,他们希望能获得同汉人平等的权利。
这家亲政府的报纸特别援引世界维吾尔人大会一名领导人的话说,北京当局不尊重当地维吾尔人的传统,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当局用出动军队镇压的方式取代同维族人对话。
严密监控穆斯林 维汉紧张
《独立报》以“在中国的维吾尔人再次暴动”为标题报导,北京当局仍然无法维持新疆地区的稳定。当局指责暴动的参加者是伊斯兰极端分子。但当地的原住民草根民众却对中国向新疆地区大规模移民汉人,以及政府干涉他们的宗教生活感到愤怒。
这家较关注中国问题的报纸说,在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中国国共内战期间,在新疆曾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国家。但1949年共产党在内战中获胜执政后,新疆的分离势力被击溃,汉人随后大规模移民新疆。
报导特别提到,主要以维吾尔人为主的新疆原住民草根民众同汉人的关系长期紧张。尽管北京当局在许多方面采取灵活立场,但这种紧张关系一直没有消除。报导说,虽然伊斯兰教在中国被正式当作主要宗教,但由于当局试图严密监控穆斯林,这也成为爆发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不是苏联 俄仍关注新疆
俄罗斯中国问题学者贝格尔说,新疆地区局势不稳定,新疆周边国家当然会对此非常关心,俄罗斯也不例外。
贝 格尔说:“我觉得在新疆发生的事情是让人感到非常不愉快的事件。因为新疆同不稳定的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地区,因此对俄罗斯,对上 海合作组织的其他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新疆这个地区能够保持稳定,不应有任何动荡。所以在新疆发生的事件,不仅使中国本身,同样也使中国的一些邻国感到 紧张忧虑。”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曾在新疆拥有巨大影响,甚至曾一度驻扎军队,设有空军基地。但中共建政,五十年代之后,苏联影响消失。
长期积怨 中共治疆无能?
50 年代曾到过新疆考察的贝格尔说,在毛泽东统治时代,中共在新疆就开始了整肃维吾尔知识阶层和所谓维吾尔民族资产阶级的运动,因此新疆目前发生事件的根源, 应该追溯到更早的几十年之前。但他认为,虽然新疆问题复杂,各种矛盾尖锐,而且也有外部势力想利用新疆问题,但当局绝不应该使这些矛盾变成暴力事件。
贝格尔说:“宗教矛盾,民族对立最后演变成为敌对和仇恨的暴力冲突和杀人事件,这是绝不允许的。”
外来因素 俄穆斯林支持维吾尔人
俄罗斯媒体说,在中亚地区甚至阿富汗都居住着许多维吾尔人。因此外来因素肯定能影响新疆局势。
《莫斯科共青团报》的文章说,新疆长期以来就是中国的一个热点地区。东突厥伊斯兰运动在新疆积极活动,北京称这个组织是恐怖组织,并时常宣布破获一些恐怖活动。但一家俄罗斯穆斯林互联网站在报导这次新疆暴力事件时认为,维吾尔人是在反抗北京当局的压迫。
Labels:
新疆
2013年6月28日星期五
中國審計報告警告地方債務隱患
中國審計署最新報告指出,一些地方政府負債率過高,國有金融機構違規放款,有地方債務率最高達189%。
官方新華網星期五(28日)報道,審計發現,一些地方通過信託、BT(建設-移交)和違規集資等方式變相融資現象突出,用這些方式融資2180.87億元人民幣。審計的地區中,負償還責任的債務率超過100%的有9個省會城市本級,最高達189%。
新華網說,當局檢控了同違規放款等問題有關的693人。
違規案例
中國市場研究組織雷小山(Shaun Rein)對BBC表示,審計報告的內容顯示中國當局承認壞債是一個急需處理的嚴重問題。
雷小山說,中國目前沒有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倒閉時的情況那麼嚴重。可是,假若中國讓這些問題膨脹,將會觸發嚴重危機。中國當局近日的舉措看來是狠下決心整頓壞債。
審計報告指出,一些地方政府過分依靠土地財政的現象最為引人關注。27家國有金融機構的分部向手續不全 或擔保不合規等項目放貸達284.43億元人民幣。違規的情況包括「九家分支機構在小企業貸款及出口賣方信貸中額外收費4.21億元;還有183.91億 元貸款被客戶挪用;22億多元被轉入民間金融市場,用於高利轉貸等。」
新華網報道列舉了違規案例:2007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遼寧東港市支行原行長李虓等人違反信貸審批程序,發放貸款2億多元,部分信貸資產面臨損失風險。審計署在2011年5月將此案件線索移送公安部查處。李虓等人在2012年被定罪。
報道列出的其他案例有:建銀國際(中國)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張傳斌內幕交易案、招商證券公司投資銀行部原執行董事李黎明涉嫌內幕交易案。
另外,審計署還發現銀行間債券市場關聯交易輸送利益個案11起,涉及非法輸送利益6億多元。
(編譯:葉珊 責編:東倫)
BBC
刘云山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王云 (化名,作者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干部)
6月22到25日,中央政治局举行为期三天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照镜子”会议,部分会议内容高调播出,习近平严厉的讲话让海内外惊讶。结合前段时间在一次内部讲话上习近平说,政治委员如果触犯党纪国法,不应该有“免死金牌”,不难推测,这次会议是有目的,而且目标就是政治局委员甚至常委。
其实如果刘云山主管的宣传部门包括国新办不那么肆无忌惮地压制舆论,“引导舆论”,动不动就删掉对自己不利的言论,他早应该看出来,危险正在逼近。这位据说是江时代的遗老,仗着对宣传与舆论的长期掌控,认为自己肩负着共产党走正确路线的责任,其实,他是不折不扣的继政法委之后又一位冲上风口浪尖的历史败类。
早有网络传言,刘云山为了防止习近平走“邪路”,垄断了习上来后的宣传,什么东西都不请示,认为习是“门外汉”,习的智囊都太年轻,没有经验。他劫持并垄断了习近平“中国梦”的解释权,但国内网络却鲜有报道。中国大陆目前互联网比较开放,一般的批评言论甚至包括批评政府政策和政治局委员领导一级的贴子,只要不造谣与过火,基本上都能存活一段时间,可过去多年,唯一批评宣传部门与国新办的贴子,几乎上去就删除。
国内的新浪和海外的凤凰网是宣传部门盯得最紧的,只要有对他们不利的,不管实施真相,一律删除。据说,批评习近平与新任领导阶层的,还可以放一放,但批评新闻口的,一律删除。弄到他们自己也忘记姓什名谁,最后都欺负到习近平头上。原本习近平办公室对“中国梦”的推出、解释与宣传都有比较人性化也符合中国现实的布署,可宣传部门一上来就垄断了解释权,根本不把习与他身边人放在眼里。习办工作人员通过多种途径表达了不满,甚至通过一些写手透露出来,可惜宣传部门见到对自己不利的贴子就删。弄得习办与中办都很无奈,不知道还有什么方式提醒他们:你们不是戈培尔,应该听听不同意见。
习近平从上任之初的高名望,到三个月不到,就遭遇滑铁卢,主要的“功劳”就是刘云山与刘奇葆把持的宣传部门。据说他们有后台,且认为自己是宣传口的最高领导,有权力决定如何宣传党的政策与国家领导人。可从效果来看,他们的宣传正好是对习的“捧杀”,是给刚刚上来的习近平当头喝棒,是抹黑习近平与他的治国团队。
对于中国人来说,伊拉克宣传部长在美军打到身后时还在信誓旦旦地为萨达姆做宣传并不陌生,实际伊拉克的宣传部长不但害了他自己,也害了他的主子萨达姆。胡温最后两年,政法委变本加厉,几乎把自己弄成了盖世太保,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手段他们都用上了,黑头套,任意抓捕,让人消失而不根据法律通知家属,种种做法,几乎就把胡温推到希特勒的座位上。最后让幡然醒悟的胡温把他们废掉,至今仍然在调查那位政法委书记。
相比宣传部门,中国的政法部门在改革转型中承受的压力要大得多,无数的刑事案件与民事纠纷,他们都首当其冲。宣传部门则不同,自从政法委气焰被打下来后,宣传部门越发嚣张,仿佛少了他们,中国政权不保。
其实宣传部门早就沦为利益集团维护自己利益,鱼肉老百姓的工具。据中纪委掌握的消息,现在几乎所有的宣传口,尤其是负责互联网管理(删贴)的,几乎都是收钱办事。他们收钱办事不要紧,却让这个政权看上去比管制新闻的希特勒还不如。各大新闻媒体尤其是网站,逢年过节竟然要向国新办与北新办(负责互联网)的领导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财力,有一个网站被删得无法生存,最后竟然给国新办领导介绍了一位美女编辑,目前这位美女编辑正在被北新办几位领导换着操。这就是中国的新闻审查制度,只要你让我操,你们骂习近平,关他鸟事?
中办四天前接到一份来子中纪委的情况通报,说宣传口腐败已经达到无法想像的程度。由最高领导人掌握的调查组已经对宣传部门进行调查,刘奇葆与刘云山不但有大量的财产说不清,他们亲戚与爪牙不是在海外住豪宅,就是在国内各地把握新闻口,对新闻与网站收买路放行钱。情况之严重,已经超过胡作非为的政法口。
过去二十年所谓刑不上政治局,是造成中国出现雷打不动的大财阀与利益集团的主要原因,在当今关系网密密麻麻的时代,有几个财阀不是背靠政治局甚至政治局常委的?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群众反应大、对国家危害也大的大案要案都无法查下去。习近平要想延续中共统治,有所作为,唯一可做的就是打“大老虎”,拿刘云山、刘奇葆与那些国新办一日发六十多个禁止指令的新闻审查机构开刀。
中国目前的局势没有新闻部门每日通过中办报上去的文件反映的那么严重,很多所谓“严重事件”正是政法委与宣传部自己搞起来的。周永康的政法委被打掉了,现在的政法委更多的依法办事,中国乱了吗?至于宣传部门,如果中国真正要实行改革,要通过法治的形式解决问题,达到和谐与长治久安,必须得除掉刘云山与北新办那些腐败堕落的毒瘤。刮骨疗伤很难,但相比死亡,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如果刘云山再在主管宣传部门的政法委常委常委位置上呆四年,中国不死,习近平肯定活得不会好。除掉刘云山,改革宣传部门领导机制,任命像王沪宁这种有理论、懂策略的政治局委员接替他,恐怕是对政权、国家与民众都不错的选择。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6月22到25日,中央政治局举行为期三天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照镜子”会议,部分会议内容高调播出,习近平严厉的讲话让海内外惊讶。结合前段时间在一次内部讲话上习近平说,政治委员如果触犯党纪国法,不应该有“免死金牌”,不难推测,这次会议是有目的,而且目标就是政治局委员甚至常委。
其实如果刘云山主管的宣传部门包括国新办不那么肆无忌惮地压制舆论,“引导舆论”,动不动就删掉对自己不利的言论,他早应该看出来,危险正在逼近。这位据说是江时代的遗老,仗着对宣传与舆论的长期掌控,认为自己肩负着共产党走正确路线的责任,其实,他是不折不扣的继政法委之后又一位冲上风口浪尖的历史败类。
早有网络传言,刘云山为了防止习近平走“邪路”,垄断了习上来后的宣传,什么东西都不请示,认为习是“门外汉”,习的智囊都太年轻,没有经验。他劫持并垄断了习近平“中国梦”的解释权,但国内网络却鲜有报道。中国大陆目前互联网比较开放,一般的批评言论甚至包括批评政府政策和政治局委员领导一级的贴子,只要不造谣与过火,基本上都能存活一段时间,可过去多年,唯一批评宣传部门与国新办的贴子,几乎上去就删除。
国内的新浪和海外的凤凰网是宣传部门盯得最紧的,只要有对他们不利的,不管实施真相,一律删除。据说,批评习近平与新任领导阶层的,还可以放一放,但批评新闻口的,一律删除。弄到他们自己也忘记姓什名谁,最后都欺负到习近平头上。原本习近平办公室对“中国梦”的推出、解释与宣传都有比较人性化也符合中国现实的布署,可宣传部门一上来就垄断了解释权,根本不把习与他身边人放在眼里。习办工作人员通过多种途径表达了不满,甚至通过一些写手透露出来,可惜宣传部门见到对自己不利的贴子就删。弄得习办与中办都很无奈,不知道还有什么方式提醒他们:你们不是戈培尔,应该听听不同意见。
习近平从上任之初的高名望,到三个月不到,就遭遇滑铁卢,主要的“功劳”就是刘云山与刘奇葆把持的宣传部门。据说他们有后台,且认为自己是宣传口的最高领导,有权力决定如何宣传党的政策与国家领导人。可从效果来看,他们的宣传正好是对习的“捧杀”,是给刚刚上来的习近平当头喝棒,是抹黑习近平与他的治国团队。
对于中国人来说,伊拉克宣传部长在美军打到身后时还在信誓旦旦地为萨达姆做宣传并不陌生,实际伊拉克的宣传部长不但害了他自己,也害了他的主子萨达姆。胡温最后两年,政法委变本加厉,几乎把自己弄成了盖世太保,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手段他们都用上了,黑头套,任意抓捕,让人消失而不根据法律通知家属,种种做法,几乎就把胡温推到希特勒的座位上。最后让幡然醒悟的胡温把他们废掉,至今仍然在调查那位政法委书记。
相比宣传部门,中国的政法部门在改革转型中承受的压力要大得多,无数的刑事案件与民事纠纷,他们都首当其冲。宣传部门则不同,自从政法委气焰被打下来后,宣传部门越发嚣张,仿佛少了他们,中国政权不保。
其实宣传部门早就沦为利益集团维护自己利益,鱼肉老百姓的工具。据中纪委掌握的消息,现在几乎所有的宣传口,尤其是负责互联网管理(删贴)的,几乎都是收钱办事。他们收钱办事不要紧,却让这个政权看上去比管制新闻的希特勒还不如。各大新闻媒体尤其是网站,逢年过节竟然要向国新办与北新办(负责互联网)的领导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财力,有一个网站被删得无法生存,最后竟然给国新办领导介绍了一位美女编辑,目前这位美女编辑正在被北新办几位领导换着操。这就是中国的新闻审查制度,只要你让我操,你们骂习近平,关他鸟事?
中办四天前接到一份来子中纪委的情况通报,说宣传口腐败已经达到无法想像的程度。由最高领导人掌握的调查组已经对宣传部门进行调查,刘奇葆与刘云山不但有大量的财产说不清,他们亲戚与爪牙不是在海外住豪宅,就是在国内各地把握新闻口,对新闻与网站收买路放行钱。情况之严重,已经超过胡作非为的政法口。
过去二十年所谓刑不上政治局,是造成中国出现雷打不动的大财阀与利益集团的主要原因,在当今关系网密密麻麻的时代,有几个财阀不是背靠政治局甚至政治局常委的?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群众反应大、对国家危害也大的大案要案都无法查下去。习近平要想延续中共统治,有所作为,唯一可做的就是打“大老虎”,拿刘云山、刘奇葆与那些国新办一日发六十多个禁止指令的新闻审查机构开刀。
中国目前的局势没有新闻部门每日通过中办报上去的文件反映的那么严重,很多所谓“严重事件”正是政法委与宣传部自己搞起来的。周永康的政法委被打掉了,现在的政法委更多的依法办事,中国乱了吗?至于宣传部门,如果中国真正要实行改革,要通过法治的形式解决问题,达到和谐与长治久安,必须得除掉刘云山与北新办那些腐败堕落的毒瘤。刮骨疗伤很难,但相比死亡,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如果刘云山再在主管宣传部门的政法委常委常委位置上呆四年,中国不死,习近平肯定活得不会好。除掉刘云山,改革宣传部门领导机制,任命像王沪宁这种有理论、懂策略的政治局委员接替他,恐怕是对政权、国家与民众都不错的选择。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Labels:
刘云山
全球抗议王炳章博士被中共监禁11周年
全球抗议中共绑架、监禁王炳章博士11周年联合行动 - 加拿大温哥华
六月27日下午,加拿大温哥华各界人士在中国总领事馆前纪念王炳章博士落难十一周年,抗议中共政府非法秘密绑架、并判处中国民主运动领袖王炳章博士无期徒刑,强烈要求立即无条件释放王炳章。集会标语有“王炳章无罪、立即释放王炳章”,“还我弟弟王炳章!”“立即释放王炳章博士!”“解除一党专制”、“法办江泽民流氓集团”等。
在今天的集会上发言的有: 温哥华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代表、加拿大温哥华华人政界参选人、世界各地营救王炳章大同盟主席刘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特地赶来参加此次活动的早期中国民联代表吴倩、华盛顿州西雅图来的中国民主人权联盟主席金秀红、和王炳章博士的大姐王金环等。人们纷纷发言谴责中国共产党政府践踏人权,欺骗世界舆论、无端地给王炳章博士扣上帽子胡说他是什么“恐怖分子”等,毫无根据地陷害他,卖弄走狗攻击他,打击他,直至最后搞到他秘密回国的情报,又秘密地绑架他回到大陆,“失踪”他8个月之久,后来又在匆匆地仅仅半天之内结束“审判”,史无前例地重判这位代表正义和民主呼声的民运领袖王炳章博士为无期徒刑,均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政府对王炳章博士的强有力的领袖才能、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宣传鼓动能力和他的远见与智慧在中国民主运动中所占有的巨大的影响力是多么的恐惧。
中共深知,王炳章博士积极主动地不但在海外组党,建党,而且还多次潜入大陆内地,先后创建了中国民主团结联盟(简称“民联”)、中国民主党国内筹备委员会、中国自由民主党、中国民主正义党等等直插中共要害 —— 共产党的一党制不解除,中国人民就没有真正的自由。
王炳章博士亲手创办了第一本享有极高影响力的著名的、具有独立的民主思想、自1949年后由大陆人代表自己心声、不受中共控制的第一本独立于中国政府控制的《中国之春》杂志, 这是又一个直插中共心脏,揭穿中共政府对中国人民的一贯长期欺骗统治,从而进行民主思想、独立思维教育的强有力的工具。《中国之春》成了中国的民主、人权与法制的有力宣传武器。
对于在王炳章博士辛勤培育下成长发展起来的中国民联组织和《中国之春》杂志,中共恨之入骨。为了搞毁《中国之春》、分裂中国民联他们不惜代价地大批地收买和安插共特,对王炳章博士除了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和诬蔑诽谤之外,还软硬兼施地发起了极其不可告人的罪恶的分裂民联的活动。中共派出来的狗特务们天天围着王博士转,把他的生活习惯、政治行动计划了解到后总是充分地加以利用,并见缝插针地造谣污蔑他 — 什么贪污啦、不民主啦、出风头啦, 直至疯狂地造谣他为“恐怖分子”,无所不用其极。他们用在打击和排挤王炳章博士身上的早期“维稳费”不计其数。
王炳章博士十一年来一直被单独隔离,中国共产党政府以对他软硬兼施、精神上折磨他、政治上打击他,企图使他屈服 --- 供出他在国内的联系人。
但是,王炳章博士十一年来始终如一地坚持他的崇高的对民主人权价值的信念,从未向中共独裁统治低头,供出大陆内地他所联系的人们。王炳章博士为此而得到的是严厉的惩罚 – 长期的单独隔离监禁。王炳章博士的英雄气概十分令人赞叹,许多人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中国民主运动的英雄,是一条硬汉子!
王炳章博士,气度非凡 —— 他曾经为许多中共政治犯的释放在国内外奔走呼号,他所领导人们呼吁释放的有:徐文立(现任中国民主党全联总主席)、王军涛(现任中国民主党全委会主席)、杨建利(公民力量主席),和魏京生(魏京生基金会主席),等等。众所周知,有些人和他的一些观点并不完全一致。但是,饮水思源,我们殷切地希望,所有国内外主持正义的人们都应当为释放王炳章博士和其他良心犯做出努力,为早日结束中国共产党的一党专制制度作出我们应付出一份力量。
王炳章博士的远见,超越了中国民主运动中的许多领袖;
王炳章博士的无私,显然从他放弃赚大钱、过上安逸的富有医师的生活的洪福潜力却选择了艰难困苦的为了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能得到他们的基本民主法制与人权牺牲了他自己的一切,甚至连他宝贵的生命的自由都置之度外;
王炳章博士是胸怀宽广、富有雄心壮志又有杰出的领袖才能,并且有他的理论和实践性相结合的革命家。他的生涯不亚于孙中山先生。他无愧于中国近代民主运动之父的称号。
自1982年王博士弃医从运以来,王博士的粉丝国内国外、大江南北处处皆是。然而,人们对王炳章博士越敬佩,越想更多地了解他,知道他的思想,越使共产党独裁统治者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已经把许多关于王炳章博士有关的网站封锁掉,但是,中共越是这样做,越是事得其反,人们越要知道到底这位杰出民运领袖有多么“反动”。
我们奉劝中共政府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还是给你们的后背留点后路,积点德,不要继续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识时务者为俊杰,仅仅做裸官,准备出国逃跑是绝对不够的!你们若真还想积点德的话就不要再继续追随你们的主子了。对待民主人士你们应当善待,作为爪牙若你们不得不恶告也要能躲就躲,避重就轻,勿要主动伤害好人。缺德行恶者,恶果时机不到,一切不暴,时机一到一切都暴!我们人民最清楚谁是好人,谁是魔鬼。你们尚若还想找个机会为你们的后手留有余地,就要积点德,多做点仁事,否则,将来人们绝对不会轻饶你们!
集会进行中,人们不断高呼:
“立即释放王炳章”!
“王炳章无罪”!
“解除一党专政” !
“停止迫害!”
。。。。。。
集会强烈抗议中共捏造罪名重判王炳章博士,人们要求中共必须遵守国际人权,基于人道主义,鉴于王炳章先生已经二度中風,還患有严重的過敏症、胃病、靜脈曲張和抑鬱症,中国大陆政府应当尽快释放王炳章博士,允许他早日保外就医与家人团聚。
- 民声
2013年6月27日
于加拿大温哥华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六月27日下午,加拿大温哥华各界人士在中国总领事馆前纪念王炳章博士落难十一周年,抗议中共政府非法秘密绑架、并判处中国民主运动领袖王炳章博士无期徒刑,强烈要求立即无条件释放王炳章。集会标语有“王炳章无罪、立即释放王炳章”,“还我弟弟王炳章!”“立即释放王炳章博士!”“解除一党专制”、“法办江泽民流氓集团”等。
在今天的集会上发言的有: 温哥华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代表、加拿大温哥华华人政界参选人、世界各地营救王炳章大同盟主席刘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特地赶来参加此次活动的早期中国民联代表吴倩、华盛顿州西雅图来的中国民主人权联盟主席金秀红、和王炳章博士的大姐王金环等。人们纷纷发言谴责中国共产党政府践踏人权,欺骗世界舆论、无端地给王炳章博士扣上帽子胡说他是什么“恐怖分子”等,毫无根据地陷害他,卖弄走狗攻击他,打击他,直至最后搞到他秘密回国的情报,又秘密地绑架他回到大陆,“失踪”他8个月之久,后来又在匆匆地仅仅半天之内结束“审判”,史无前例地重判这位代表正义和民主呼声的民运领袖王炳章博士为无期徒刑,均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政府对王炳章博士的强有力的领袖才能、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宣传鼓动能力和他的远见与智慧在中国民主运动中所占有的巨大的影响力是多么的恐惧。
中共深知,王炳章博士积极主动地不但在海外组党,建党,而且还多次潜入大陆内地,先后创建了中国民主团结联盟(简称“民联”)、中国民主党国内筹备委员会、中国自由民主党、中国民主正义党等等直插中共要害 —— 共产党的一党制不解除,中国人民就没有真正的自由。
王炳章博士亲手创办了第一本享有极高影响力的著名的、具有独立的民主思想、自1949年后由大陆人代表自己心声、不受中共控制的第一本独立于中国政府控制的《中国之春》杂志, 这是又一个直插中共心脏,揭穿中共政府对中国人民的一贯长期欺骗统治,从而进行民主思想、独立思维教育的强有力的工具。《中国之春》成了中国的民主、人权与法制的有力宣传武器。
对于在王炳章博士辛勤培育下成长发展起来的中国民联组织和《中国之春》杂志,中共恨之入骨。为了搞毁《中国之春》、分裂中国民联他们不惜代价地大批地收买和安插共特,对王炳章博士除了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和诬蔑诽谤之外,还软硬兼施地发起了极其不可告人的罪恶的分裂民联的活动。中共派出来的狗特务们天天围着王博士转,把他的生活习惯、政治行动计划了解到后总是充分地加以利用,并见缝插针地造谣污蔑他 — 什么贪污啦、不民主啦、出风头啦, 直至疯狂地造谣他为“恐怖分子”,无所不用其极。他们用在打击和排挤王炳章博士身上的早期“维稳费”不计其数。
王炳章博士十一年来一直被单独隔离,中国共产党政府以对他软硬兼施、精神上折磨他、政治上打击他,企图使他屈服 --- 供出他在国内的联系人。
但是,王炳章博士十一年来始终如一地坚持他的崇高的对民主人权价值的信念,从未向中共独裁统治低头,供出大陆内地他所联系的人们。王炳章博士为此而得到的是严厉的惩罚 – 长期的单独隔离监禁。王炳章博士的英雄气概十分令人赞叹,许多人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中国民主运动的英雄,是一条硬汉子!
王炳章博士,气度非凡 —— 他曾经为许多中共政治犯的释放在国内外奔走呼号,他所领导人们呼吁释放的有:徐文立(现任中国民主党全联总主席)、王军涛(现任中国民主党全委会主席)、杨建利(公民力量主席),和魏京生(魏京生基金会主席),等等。众所周知,有些人和他的一些观点并不完全一致。但是,饮水思源,我们殷切地希望,所有国内外主持正义的人们都应当为释放王炳章博士和其他良心犯做出努力,为早日结束中国共产党的一党专制制度作出我们应付出一份力量。
王炳章博士的远见,超越了中国民主运动中的许多领袖;
王炳章博士的无私,显然从他放弃赚大钱、过上安逸的富有医师的生活的洪福潜力却选择了艰难困苦的为了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能得到他们的基本民主法制与人权牺牲了他自己的一切,甚至连他宝贵的生命的自由都置之度外;
王炳章博士是胸怀宽广、富有雄心壮志又有杰出的领袖才能,并且有他的理论和实践性相结合的革命家。他的生涯不亚于孙中山先生。他无愧于中国近代民主运动之父的称号。
自1982年王博士弃医从运以来,王博士的粉丝国内国外、大江南北处处皆是。然而,人们对王炳章博士越敬佩,越想更多地了解他,知道他的思想,越使共产党独裁统治者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已经把许多关于王炳章博士有关的网站封锁掉,但是,中共越是这样做,越是事得其反,人们越要知道到底这位杰出民运领袖有多么“反动”。
我们奉劝中共政府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还是给你们的后背留点后路,积点德,不要继续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识时务者为俊杰,仅仅做裸官,准备出国逃跑是绝对不够的!你们若真还想积点德的话就不要再继续追随你们的主子了。对待民主人士你们应当善待,作为爪牙若你们不得不恶告也要能躲就躲,避重就轻,勿要主动伤害好人。缺德行恶者,恶果时机不到,一切不暴,时机一到一切都暴!我们人民最清楚谁是好人,谁是魔鬼。你们尚若还想找个机会为你们的后手留有余地,就要积点德,多做点仁事,否则,将来人们绝对不会轻饶你们!
集会进行中,人们不断高呼:
“立即释放王炳章”!
“王炳章无罪”!
“解除一党专政” !
“停止迫害!”
。。。。。。
集会强烈抗议中共捏造罪名重判王炳章博士,人们要求中共必须遵守国际人权,基于人道主义,鉴于王炳章先生已经二度中風,還患有严重的過敏症、胃病、靜脈曲張和抑鬱症,中国大陆政府应当尽快释放王炳章博士,允许他早日保外就医与家人团聚。
- 民声
2013年6月27日
于加拿大温哥华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Labels:
王炳章
2004年旧文:戴旭采访刘亚洲
我军发展方向
伊拉克战争尘埃落定。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这场战争。《空军军事学术》编辑部记者戴旭采访了成都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刘亚洲中将。在两个小时里,刘将军侃侃而谈。特将戴旭与刘亚洲的对话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战争结果:地区性战争,世界性震撼
伊拉克战争从2003年3月20日正式爆发,到4月11日美军攻占巴格达。进攻者以区区十万余人的军队,在二十几天的时间里,几乎没经过像样的战斗就完全征服了一个世界中等强国。不少人觉得伊拉克战争不像一场战争,而更像一场游戏。
这场战争有点戏剧化,但它仍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战争。2003年这个春天里的二十天耐人寻味。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我曾说过:假如一千年以后还有历史,它将这样记载:海湾战争充满了惊叹号。这次伊拉克战争之后,我要说,“新海湾战争”不仅仍然充满了惊叹号,还充满了问号,当然还有省略号。这场战争看起来已经结束了,但它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新起点是什么意思?
这虽然是一场地区性战争,但造成了世界性震撼。此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甚至可以这样说:许多国家的边界通过这场战争被悄悄地重新划了一遍。至少在美国领导人的脑中被重新划了一遍。伊拉克战争之后的世界绝不会回到伊拉克战争之前去。这场战争已经改变了历史,并在继续改变着历史。英国首相布莱尔在英国下院辩论时讲过一句话:“此战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的国际政治格局。”他的话讲到了点子上。
刘将军,你能否再深入地就此问题谈谈您的看法?
我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对这场战争的理解,一是从政治上,二是从军事上。1962年我军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胜利后,毛主席形容此战是“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者说是政治军事仗。”伊拉克战争具有军事政治双重含义。政治上,这场战争有三个意义:
①这场战争是新旧世界秩序划分的分水岭。金一南说:“战争决定秩序。”此话很对。冷战之后,不,从冷战时期就开始了,美国一直在追求一种“新帝国秩序”。什么叫“新帝国秩序”呢?就是美国以其强大的政治、军事、文化、精神、宗教的力量独霸世界。国家强大到一定的程度就要称霸。任何国家都一样。不称霸是因为你没有称霸的条件。就像只有有钱人才说贫困是一种财富一样。权力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更大的权力。二十世纪国际体系的最后一个基石就是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全球集体安全机制和国际法秩序。美国是这个机制和秩序的主要发起国和制定国。现在美国通过这场战争把这块基石彻底砸碎了。这场战争是美国“新帝国秩序”下的第一场战争,具有头等重要的历史意义。美国一个议员说是这场战争有“历史精神”,他触到了这场战争的实质。这场战争预示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②文明冲突。文明冲突说到底就是一种宗教冲突。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冲突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宗教冲突,当然也是文明冲突。你可以不承认有文明冲突,你能不承认有宗教冲突吗?小布什说过这场战争是“新十字军东征”。后来又说这句话是“失言”。其实哪里是失言呢?那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冷战之后,另一种规则的战争开始了。它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文明冲突。当今的文明冲突,以西方基督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最为激烈。美国不仅要象它所宣称的那样要“改造”伊斯兰世界,它的终极目的是打垮整个伊斯兰世界。自古以来,文明就是通过战争来移植的。美国以军事方式与世界对立。这场战争的重要性从美国政客口中完全可以找到答案。美国保守派代表人物伍尔西说:“伊拉克之战可以被看作是第四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战斗。世界已经发生过两次热战和一次冷战,都是以欧洲为中心。第四次世界大战正在中东发生。”
由于美国在军事力量领域中的这种不对称军力,其鹰派政客已产生了一种近似狂妄的战争迷信。国际政治的天平急剧倾斜。西方学者将美国比做一辆正在向山下冲去的、刹车失灵的战车。
伊拉克战争已成历史。但2003年的春天让整个地球的人们都感到一种新世纪的寒意。比利时首相最近说美国已经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超级大国。因为美国的危险,世界也变得危险起来。我接着说第三个意义:地缘政治。地理即命运。从古至今,此理不变。一般强国在崛起之初,首先要立于不败之地。地理上的不败之地就是地缘政治中必须控制的地区。中东就是这样一个地区。有人说,石油是中东之宝,也是中东之祸。美国二战后全部中东战略都是围绕石油展开的。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美国控制中东,既为石油,又不全为石油,它有着比控制石油命脉更深远的目的。你知道,中东地区在历史上不仅是能源基地,更是世界著名的交通枢纽。拿破仑早年就开始注意到控制这个要害枢纽的世界意义。美国控制中东,使世界力量为之重新整合。历史将为此产生巨大改变。从现在起,美国已经割断了亚洲、非洲和欧洲间的陆上通路。这个事实让人想起来就不寒而栗。我正在撰写一本书,名字暂定为《西部论》,将充分对这个问题展开探讨。这里就不多讲了。
军事上的影响呢?
上个世纪以来,世界一直存在着两大武装集团:一个是前苏联,即现在的俄罗斯,一个是美国。这两大武装集团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军事理念。我说的军事理念包括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和武器装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军队大致都是按这两大阵营划分的,非此即彼,几乎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冷战以后发生的这几场战争,其实是这两大武装集团之间的战争。是两大集团两种不同军事理念的战争。现在我可以说:以苏联为首的武装集团败给了以美国为首的武装集团。
打个比方吧,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都像一场拳击赛。还是当年的美国重量级拳王和那个伊拉克侏儒。不同的是拳王更强壮而侏儒更虚弱了。还是当年的“擂台”。当然还是当年的结果??一个回合击倒对手,不,这一回侏儒是被吓倒的。因为在这场战争开始之前,胜负就已经确定了。问题是我们应当看到擂台背后的东西。
这一点,很多人也许都没有想到。
必须想到。尤其我们中国军人必须想到。这场战争的世界性意义是,全面昭示了苏式军事体系的危机。凝视着伊拉克战争的废墟,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黎巴嫩贝卡谷地、利比亚首都、南联盟、阿富汗……我发现这些战地和废墟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前苏联的盟友或涉足之地;都是主要采用苏式武器系统和军事思想;都在美国的信息化空中打击下,或支离破碎,或灰飞烟灭。为什么?
两次海湾战争,让我们看到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伊拉克是一个陆海空三军全面“苏”化的国家。从“飞毛腿”导弹、米格战机,到主战坦克,无一不是苏(俄)制。不仅数量庞大,比较先进,而且成系列引进;不仅引进装备,也引进体制和思想。
世界变化太快了。我们知道同样以征服占领一个中等国家为目的,朝鲜战争中美国动用了五十万左右的军队,打了三年,无功而退;越南战争美国也动用了五十万军队,打了十二年,最后撤出。伊拉克战争结果怎么会是这样?
我想用另外两场战争的结果来回答这个问题。同样是超级大国,在同一个战场和同一个对手作战,苏联先后动用一百五十万兵力,主要进行地面作战,结果打了十年,付出了五万余人的伤亡,最后彻底失败,国势从此一蹶不振。美国只派了千余人的特种部队,主要出动空中力量,只用了六十一天,死亡十六人(其中没有一个是在正面交战中阵亡的),就彻底消灭了塔利班。
我们还可以把美国进行的阿富汗战争和俄罗斯进行的车臣战争做一个比较。这两场战争也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反恐作战,战场均为中亚山地,对手都是游击武装。美国的情况我们知道了,而俄罗斯从1999年8月至2002年5月,已伤亡十万人以上,至今仍深陷在游击战的泥潭中。这次伊拉克战争结束不久,车臣又发生了恐怖爆炸袭击,俄军驻车臣的副司令被炸死。一句话,战争远未结束。
您认为俄美军队之间的主要差距在哪里?
主要在军事技术和战争观念上。先谈军事技术。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精确制导技术已把战争带入了“精确战士”时代。美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具威胁性的武器布署到它认为是最需要的地区。美国一天之内在科索沃投下的炸弹总量,比我军部署在东南沿海所有导弹的总量还要高。阿富汗战争中,美军针对阿富汗多山多洞的情况,迅速研制出“温压”炸弹。这种炸弹可摧毁山洞、地下掩体或建筑物内的一切,但不会损坏建筑物??有点像中子弹。这种根据战场情况迅速研制新型武器的能力也是一种“武器”,而且是一种更加厉害的武器。除了有预见性地准备武器以外,美国还根据战场需要随时研制和提供有针对性的武器,这一点很重要。相比之下,上甘岭时我们使用爆破筒、炸药包、步话机,到了对越自卫还击战时还在用。
当然,这里面有个工业基础的问题,但主要是战争观念前瞻性和国防工业的应变能力问题。不能等战争打响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就应该注意。今天的每一分钟迟钝,将来都是要以鲜血做代价的。
由于拥有近一个世纪的技术差,我们看到美国和塔利班不是士兵对士兵、炮弹对炮弹,而是导弹对子弹、卫星对准星。
在美军精确、有效、持续的空中打击下,塔利班攻守失措,迅速瓦解。
与美军相比,俄军高技术只是部分地体现在武器平台上,未形成系统。俄军在车臣基本上还是靠常规兵器作战,其各作战平台互相之间和与指挥机构,尚未实现信息交链。技术决定战术。俄军和车臣武装并未形成“代差”的技术优势,不能像美军那样利用绝对的信息技术优势实施不对称作战。
这让我们想起朝鲜战争中,我志愿军也是在面对美军强大的空中优势时,却实施了大纵深机动和穿插,充分发挥了我军近战、夜战的优势。
破解空中优势和火力优势的办法只有一个:机动。只有拥有了机动权??我提出这个名词,才能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然只有你打我而我不能打你。这次伊拉克战争和第一次海湾战争,还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军队和塔利班的败因就是因为没有机动权??主要是无法实施机动。美军在朝鲜和越南战争上的失败,和苏联在阿富汗的失败及俄罗斯在车臣战争中至今没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没有控制对方机动的能力。你看过电影《上甘岭》吧,白天阵地是美国的,到了晚上又被我们夺回来。只要对方还有战场上行动上的自由,取得胜利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中国历史上许多王朝都亡于游牧民族之手,而那些王朝的综合国力、军力、火力,都远在游牧民族之上。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游牧民族的骑兵具有极大的机动性。来去如风,狂飚千里,使中原王朝防不胜防。
美军今天搞这个系统那个系统,数字化信息化等等,根本目的就是要剥夺对方的战场机动权。这也是美军未来的潜在对手们要特别注意的,没有机动权就没有生存权。
美军是如何控制对方机动能力的呢?
简单地说,它使自己成为千里眼、顺风耳,同时却让对手眼瞎耳聋。我们说今天的美军强大,就是因为它拥有战场感知能力。有这样一组数据:美军从发现目标到实施精确打击的时间,即完成发现??定位??瞄准??攻击??评估战果这样一个“打击链条”所需的时间,海湾战争时是一百分钟,科索沃战争时为四十分钟,阿富汗战争时为二十分钟,而此次伊拉克战争只有十分钟,基本实现“发现即摧毁”。就对方而言,即“被发现即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对方根本来不及实施机动。如2001年11月间,美军一架侦察机发现一支车队在夜幕掩护下撤离喀布尔,立即把情况通过卫星传送到美国中央指挥中心。五角大楼下达攻击命令,三架战斗机很快飞到目标上空,投下三枚制导炸弹。同时,无人侦察机也向地面车辆发射了导弹,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攻击机。后经证实,包括拉登的助手阿提夫在内的近百名塔利班人员在此次空袭中丧命。这一幕是美军在阿富汗作战行动的缩影,也是未来美军惯用的战术攻击手段。
和美国老鹰扑兔的犀利与敏捷相比,在车臣战争中,俄军就像大蟒追兔,盲目而迟缓。由于缺乏现代化的侦察与通信手段,俄军无法及时发现神出鬼没的车臣武装,屡屡贻误战机。和美军追杀阿提夫恰成对照,在车臣战争中也有这样一个镜头:俄军一支空降分队在山区陷入车臣武装重围之中,由于联络中断,指挥部无法查明该分队的具体位置,致使九十名官兵苦战三昼夜而得不到支援,最终全部被歼。
在伊拉克战争中,也有这样的镜头:3月20日傍晚,美国发起首次打击以后,伊拉克向科威特发射了一枚导弹。仅半小时后,一架美军的F-15飞过来,向这部秘密隐藏、正准备再次机动的发射车发射了导弹,伊军战术导弹的行动从此绝迹。4月7日,美国特种兵发现萨达姆及其政府高官进入了一幢建筑,立即呼唤在空中巡逻的战略轰炸机。也是半小时之后,美军的战略轰炸机赶到,投下两枚两吨多的炸弹,炸出一个六十米直径的大坑,萨达姆从此生死不明。
以后这样的镜头我们将屡见不鲜。俄罗斯的车臣战争与美国的阿富汗战争最大区别在于,俄军打的是机械化战争,而美军打的是一场信息化的战争。俄军采用的是各种常规作战平台和以陆军为主的作战思想,其大规模的步坦协同或空地协同作战,及攻城掠地式的战役合围,无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机械化战争的翻版。尽管俄军比车臣叛军拥有绝对的常规力量优势,却没有能力剥夺对方的机动权。这就是它与美军的根本区别。
现在,伊拉克战争的结果就容易理解了。美英联军是一支基本信息化军队,通过数据链把空天地海、本土统帅部、前方司令部和战场上每一个士兵连为一体,反应灵敏,随心所欲。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战果,赢得胜利。
比较而言,伊军则是一支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军队。尽管伊军在兵力、地面兵器数量方面占有优势、空军飞机数量也相当可观;尽管伊军吸取了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教训,并学习了南联盟和车臣战争的经验,采取固守城市、寓军于民、全民皆兵的战略战术,仍然不堪一击。
隔代战争就是这样,当年八国联军也是这样屠杀清军的。我记不起是读过的哪本书了,是英国人写的??鸦片战争中,清军的一个炮台被英军攻占了。清军尸横遍地,四百官兵全部战死。英军呢,只轻伤两人。这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屠杀。这次战争,伊拉克由于首先被搞得耳聋眼瞎,以至于本来就不够粗壮的胳膊和腿也不能伸展了。俄罗斯军事家斯里普琴科在《超越核战争》一书中评价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说:“伊拉克非常认真地准备了一场过去的战争”。到了2003年,世界看到伊拉克准备的是一场什么战争呢?十二年前,伊拉克还有坦克师、还有空战、有萨达姆防线,但现在却只有步枪和人体炸弹。
如果说海湾战争伊拉克和美军有“代差”的话,到了伊拉克战争,这种差距已不是一代。有人说是第六代战争(信息化战争)对二代半(线膛武器和半机械化)战争的较量。双方军队的整体功能是近百年来相差最为明显的,甚至超过当年清军的大刀长矛对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双方军队武器装备和实力也相差巨大,但还不是“划时代”的。
总体上看,这是一场有着巨大“代差”的战争。如果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参与的几场战争是一种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的量变的话,这场战争就是一种质变。它标志着美国自越战结束后开始新的军事革命已接近最后完成。这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重大事件。所以,伊拉克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只不过由于伊拉克的不抵抗或者说不能抵抗,夸大了敌方的胜利战果,同时将这种结果绝对化了。面对如此绝望的态势,它的政府想打而不能打,它的军队应该打却不敢打,它的人民根本不愿意打。于是,战争的结果让人叹息:民族活着,国家已死去。
其实,美国在伊拉克展现出来的超级军事能力,还只是冰山一角。
由于伊军的糟糕表现,美军真正的战力并没有表现出来,如最拿手的强项??电子战、新概念武器、太空力量等,美国都只是动用了很小的一部分。在今天世界上美军占了三个第一:①新军事革命它是领头羊。形象地说,在长跑竞赛中,美国不但习惯跑在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的距离一直保持在一千米左右。若感受到这距离可能缩短到九百米(还只是有可能),美国就感到威胁。②军费第一。美国的军费是排在它后面的十二个强国军费的总和。③军力在全球不可比拟。但更令我们不安的事实是:美军还在急速地膨胀着。一旦美国全球导弹防御体系建成,一个覆盖全球的战争新体系就将全部构造完成。美国的对手用以威慑美国的最后工具??核武系统也将失效。到那时,一个以绝对不对称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政治体系,也就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帝国体系就将出现。一如机械化闪电战催生了希特勒的“第三帝国”一样,信息化战争时代,已经孕育着一个世界新帝国的雏形。这场战争的结果所展现出来的远景,真让世界胆寒。那一天还没有到来,但正飞速地向那一天逼近。
我感到震惊。
还是让我来谈谈俄罗斯吧。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4月16日有一篇报道说:“在伊拉克战争中,萨达姆领导的伊军几乎没有进行过什么像样的抵抗便溃不成军,这让俄罗斯倍感震惊。现在,俄罗斯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反思俄的军事体制。据说相关的改革也将提上日程。”当美国打伊拉克战争的时候,俄罗斯的一些军事专家曾警告说,美国军队会在巷战中遭受重创。然而,二十多天的战事进展证明,美国迅速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俄前国防部官员维塔利?什雷科夫说:可以说,伊拉克军队就是按照俄罗斯军队的模式建立起来的。没想到在这场战争中他们会溃败得这么快。俄罗斯的军事指挥家们在震惊的同时,也开始对自身的军事体制进行反思。俄罗斯高级军事专家和政府官员们都认为,苏联解体十几年来,俄罗斯社会唯一没有改革的就是军事体制。俄罗斯军队的组织结构、武器装备以及军事理论等仍然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
俄国防部一位官员说:“俄罗斯军队的结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我们与美国的差距已经显现出来的,而且这种差距是巨大的。”俄罗斯虽然是目前除美国外,军事实力最强大的的国家。但它的整个军事体系仍然处于机械化时代。从第一次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到今天的伊拉克战争,实际上都是以美式武器系统和作战思想对俄式武器系统和作战思想的较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战争的毁灭性的结果,也是苏(俄)式军事学说和装备体系的全面失败。今天,那些遍布全世界的信息化战争的废墟,也是苏联军事遗产的废墟。
二战时,应该说双方的武器系统是在一个水平线上。朝鲜战争中,苏联米格机的性能甚至超过了美制战机。正是这种性能上的优势,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中国空军在技术和训练上的不足。六十年代的越南战争,苏制米格-21曾是美国F-4鬼怪战斗机的克星,而苏制“萨姆-2”曾是美国B-52的恶梦。七十年代的中东战争,依然是美苏武器系统和作战思想的较量。虽然,苏式军事体系的呆板初露端倪,但“萨姆-6”导弹的表现却震惊了世界。
1973年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给世界军事理论界带来一缕新鲜空气,但这缕空气非常小,非常少,稍纵即逝。有人嗅到了,有人嗅不到。特别让我感到奇怪的是,人们是从失败者而不是从胜利者身上学习经验的。战争初期,阿拉伯国家装备的“萨姆”导弹曾经成功地阻止了以色列空军的攻击,并为地面进攻提供了制空权,所以很多国家因此开始大力发展防空导弹。同时,由于反坦克导弹的出色表现,也赢得了一片喝彩。我国的国防工业也毫不犹豫地加入到这两类导弹的研制行列中,从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特别是主力战机和信息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当时苏联也和我们一样。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联在和美国的全面对峙中已渐露疲态。美国挟电子革命的强势,使主战武器全面升级换代,而苏联却心有余力不足,只能在部分武器平台上作最后的追赶。发生在“贝卡谷地”的战斗,被称为“空袭革命”,以色列依靠电子优势,六分钟之内就全歼了曾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大出风头的“萨姆-6”导弹。世界在震惊之余,也不由得感到,昔日强大的军事帝国已成昨日黄花。九十年代,伊拉克和南联盟的一败如水,昭示苏(俄)军事体系,已经完全无法抵御代表着最新军事革命趋势、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美国军事体系的“压迫”。
俄罗斯由于实力的削弱,国防军工和科研体系的瓦解,短期内已难以形成应对信息化战争的整体能力。这也是美国在此次战争期间,对俄罗斯如此藐视的根本原因。美军敢于毫不顾忌地攻击俄外交车队,反映出的就是这样一种心态。
自苏联解体后,俄军进行了为期十年的大范围改革,这十年也是美军军事急剧变革的时期。军事上的差距其实是经济和社会差距的缩影。可以预期,在整体实力落后的情况下,俄与美的军事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大,甚至会落在欧洲和日本的后面。我甚至有种预感:它还会落在中国的后面。
俄罗斯尚且如此,那些以苏(俄)式武器体系装备和信奉苏(俄)式军事战略指导思想的国家,其军事危机感可想而知。一些国外军事专家评论说,伊拉克战争之后,世界又将掀起一场新的整军运动。我军马上就要开展的精简整编,实质就是一场整军运动。对于那些和伊拉克军事状况非常类似的受苏式军事体系影响深厚的国家,面对伊拉克的废墟,应该彻底清醒了。
战争结果如此触目惊心,我想很多人还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军事理论家说:圆锹和铁丝网可以打倒步兵和大炮。法国元帅贝当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宠儿是堡垒战与步兵火器的结合,遂构成法军的胜利,今后国防,如将全部国防线建筑堡垒,则敌人即无法在陆上加以摧毁与超越。此种阵地同自动火器与铁丝网配合,足以掩护后备军之动员集中,则法国安全可以保证。”他忘了时代是前进的。马奇诺防线的悲剧出现在法国绝非偶然。
我们不能再有这样的悲剧了。我们必须彻底走出苏式军事体系这片历史的“坟茔”。怎么走?江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已经指出:信息化带动机械化。
二、战争特点:空地之争
刘将军,现在我想请您谈谈这场战争的特点。您认为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用一句话来概括,空中战争。这既是这场战争的特征,也是近年来历次战争揭示出来的未来战争发展趋势。
空中战争?我想请刘将军系统地谈一下。此次伊拉克战争不同于美军近二十年来历次战争的是,一开始便出动大规模的地面部队,并且一路狂奔占领了巴格达。这一现象也在不少国家引出未来战争中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军种作用之争。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我们先看事实。从伊拉克战争的进程和结果看,它不像一场传统意义上的战争,而更像一场大规模的警察围捕行动:一个手持凶器的犯罪嫌疑人占据了一座楼房,一群警察小心翼翼地包围上来。突然,一名狙击手击中了嫌疑犯,使其倒地动弹不得。警察一拥而上,把嫌犯带走。把嫌犯看成伊拉克,警察看作美国和英国地面部队,狙击手当作空中力量。这场战争的动画片就算制作完成。而关于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作用的问题也一目了然。
这个比喻很形象。
此次伊拉克战争,尽管美军投入了大量地面部队,但是我认为,空中力量仍然是这次战争的决定性力量。美国的利益在全球,美军实行的是全球战略,战争范围广大。这就要求军事力量必须具备远程、快速部署、精确打击、短时猛烈、保持绝对制空权等特点。美军现有作战力量中,惟有空中力量符合这一要求。格林纳达战争后,美军总结经验说:二十四小时运来一个营,比三个月运来一个集团军还管用。从第一次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到这次战争,空中力量无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那么,美国为什么还要从一开始就投入地面部队呢?
战争一开始,许多人都向我提出这个问题。他们还提到了我前不久写的《百岁空军》一书。在那本书里,我提出了战争已经向天空??空天转移的论断。他们问:你的判断是否有误?我回答:这场战争恰恰证明了我的判断是准确的。美军从一开始就投入地面部队的理由有这样几条:首先,在一场战争中使不使用陆军,如何用,关键取决于战争要达成的目的是什么。美国将此次战争的目的锁定为“推翻萨达姆政权”,“解放伊拉克人民”。极端的战争目的决定了美军开战不久就不能不使用地面部队。要“倒萨”,要“解放”,不接触是不行的。让我再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中国的一个判断来说明此事。抗美援朝和越战,美国人非常清楚真正与他们交手的是中国人。军方和政界的鹰派人士曾提出进攻中国的问题。但后来他们统一到这样一个共识上:“如果我们在大陆使用了陆军,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中国能接受几架甚至几十架被击落的U-2飞机,但中国很难接受一双美军的皮靴。”今天阿拉伯人的心态与当时中国的心态有些相似。美军上来就使用地面部队是一个明白无误的信号:我将在此呆下去,不走了。朝鲜战争为什么打?为什么要援越抗美?这种心理是大多数国家和民族所共有的。你可以砸烂我的家,但你不能到我家里来。美国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它派陆军来,就是告诉全世界:我就是要到你家里去。
就是说,美国动用陆军的真正含义是政治上,而不是军事上的?
是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美军一上来就“做秀”,就是表演。有一个事实你一定注意到了:战争初始,美国大规模邀请全世界??包括中国的记者随军参战?为什么?做给世界看。美国打伊拉克的目的之一,就是杀鸡给猴看。海湾战争也是,利比亚战争也是,科索沃战争还是。美国看到它杀了那么多“鸡”,可有些“猴”看不到,要么也跟着它学会了“杀鸡”。萨达姆就派人暗杀过老布什。本?拉登更大胆,让五角大楼变成四角大楼。所以,美国要换一种方式。要占领。让世界看看,和美国作对不仅是打烂你的问题,还要灭了你。这就有了阿富汗战争样式。但阿富汗太穷了,家徒四壁,而且那里地形和民情也不适合。所以美国只给它做了换头术。但伊拉克就不一样了,那里的地形和民心状况也适合使用地面部队。主要是,美国还有更大的中东改造计划。这一切都需要陆军。
美国在表演,世界在发烧。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对此的确感到了恐惧。这就是美国使用地面力量的政治效果。那些认为美国又要重视地面力量的人,是只见现象,不见本质。军事从来都是为政治服务的,不仅仅是从目的上说,有时在手段上也体现出来。
所以,应该说伊拉克战争主要是一场政治仗。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萨达姆的抵抗也是政治性的,从一开始他就不是在争取胜利,而是在寻求一种体面的失败。当然,我不能不说现在他的失败仍是非常不体面的。
萨达姆的抵抗很不坚决。
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他对美国人的意图和手段根本摸不清楚。他怎么能坚决?美军的作战目的只有一个,而且非常坚决,那就是此战为新世纪的帝国霸权奠基之战。克劳塞维茨说过,一个战争如果有两个目标,那是很危险的事。就象一张照片只能有一个焦点一样。美军使用地面部队还有一个技术上的原因,那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战争果实。地面部队提前进入可以防止伊拉克点燃油田。它的目的达到了。同时,美军下决心长期驻扎伊拉克,它必须要避免环境灾难。这一点与第一次海湾战争时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使用陆军还应该有军事方面考虑吧?
美军使用地面部队的那一天,我正聚精会神地坐在电视机旁。画面上,坦克轰鸣,烟尘万丈。我脑海中突然跳出一句话来:这一日长于百年。因为在战争史上,这一日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那一天我想了很多,也想得很深。我在思索了几小时之后做出了一个基本判断,虽然没有证据但我还是这样判断了:美国自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以来,都是空中力量在唱主角,美国军方内部肯定发生了一场争论。核心是海军、陆军不愿当配角,不愿被边缘化。尤其陆军很有危机感。有一个事实可以印证这一点: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四大军种的反思、总结,竟然是瞎子摸象般地各说各话,总结出来是四场海湾战争。门户之见和军种利益之争的结果是,有了陆军的“数字化”和联合战役理论。主持修订美国陆军1993年版《作战纲要》的是海湾战争时被指责为作战保守的陆军第七军军长弗兰克斯,而弗兰克斯后来又是阿富汗战争和这次伊拉克战争的总指挥。因此,美国使用陆军包括动用数字化的第四师,还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呢?所以,美国此次大规模动用地面部队,是一次新陆军的练兵,检验一下自海湾战争以来陆军的改革成果。但就是这样一次练兵,伊拉克战争的事实证明,也没有练好。
战争结束后,我们知道了果然发生过这样一场争论,倒不是发生在军方,而是发生在鲍威尔和拉姆斯菲尔德之间。有趣的是,这种争论不是军种之争,而是文职官员与陆军高级将领之争。双方目标一致,但作战手段却大不相同。拉姆斯菲尔德提出了“精确闪击战”这一全新的战争概念,简称为“拉氏理论”。所谓“精确”二字的根本涵义就是指战争的高智能化。“拉氏”理论的精髓在于:将陆军改建为规模更小的、易于部署的“战斗群”,战斗力接近特种部队,配合空中打击,引导精确制导武器突击重要目标,迅速完成战斗任务。而“鲍氏”理论的精华是:大量运用地面部队,围绕陆军重型师展开战斗行动。
战争开始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折衷的方案:“拉氏”理论在被付诸实施的同时,“鲍氏”理论也被采纳了,但大打折扣。许多陆军高级将领认为此次动用的地面部队应当与1991年海湾战争时差不多,即动用十个陆军师,而实际上仅用了两个完整的师。这次地面部队的规模比“沙漠风暴”时小的多,但战果却大得多。我认为“拉氏”和“鲍氏”两种战争思想有个最根本的不同:前者不再强调摧毁敌人的兵力和工厂,而把重点转移到摧毁敌人的战斗意志上来;后者则还要强调大规模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战争结果证明了拉氏作战理论的正确。
怎样看待美陆军的“练兵”成果呢?
首先,这次“练兵”是在有绝对空中优势的情况下进行的。不错,美国陆军的推进速度相当快。第三机械化步兵师在身后丢下激战尚酣的纳西里、纳杰夫等多个城市不管,长途奔袭数百公里,创造了战争史上大纵深突击的新记录。这很像我军的大范围穿插。此次战争中美军推进的速度几乎等同于或超过了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队闪击苏联的速度。快,可以给人一种力量的感觉。快就是力量。然而,如果没有空中优势,这种推进是不能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这不是一场速决的战争。至少从空中战争的意义上讲不是。从天空的角度上看,这场战争的时间应当被视为不仅仅是刚过去的四周,而是十二年。2003年3月20日以来发生在伊拉克的战争不过是一场长达十二年之久的战争的继续。十二年来,美国一直霸占着伊拉克的领空,活活扼杀了伊拉克的空中力量。我在战前讲过这样一句话:“伊拉克军队的灵魂被偷走了。”指的就是空中力量的不复存在。其次,十二年的空中禁飞,轰炸,侦察,使伊拉克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整个军队的心理都受到重创。伊拉克的意志已经奄奄一息。伊拉克像一间风雨摇摇欲坠的小屋,轻轻一推就会坍塌。美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练兵的。为什么说它没有练好呢?我们看到美国在通过各种形式反复侦察判断没有危险之后,在空中力量的“斩首行动”之后,出动了地面力量。但事实是:全世界充满好奇和期待的、美军唯一也是全球唯一的数字化第四师从海上运送海湾,历时一个多月才抵达战场,到达伊拉克时战争已基本结束。美第四师士兵调侃说:“第四师如果要参加战争,就只有向第三师开火了。”突显地面力量机动性受制于自然障碍的巨大局限。而地面主力第三机步师几乎没有实质性作战。其在战场上的高速进军,是以绝对的制空权保障和空中力量全面扫清前进障碍为前提的。你看到没有?美军地面部队一遇到抵抗就停下,要不就绕过去。整个战争中陆军没有攻下一座城市。当然,巴格达是攻下来了,但那是地面部队“攻”下来的吗?有消息说是美国人花钱买通了共和国卫队的军官,让他们放弃了抵抗。是买路钱的作用。空军就没有花买路钱嘛。西方就有人说,整个伊拉克战争,美英地面部队的作用只打一分,空中力量的作用打九十九分。虽然绝对了一点,但还是看到了本质的。
所以我说,美军在此次战争中大规模使用地面力量,是为达成特殊目的情况下的特殊运用,并不代表美军对其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战略作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不同的军种担负着不同空间和领域的基本作战职能。各军种的使用,依据战争目的和样式而定。一般而言,空中力量主要是一种进攻性力量,也可以说是一种“破坏”力量。如果让它防御、占领和保护,它就勉为其难。
打个比方,空中力量像人的两只手,你让它去砸烂人家的窗户、门板是可以的,但你要把人家的房子占住还要防备人家来夺,那非得依靠双脚??地面力量走进去不可。所以,不看战争目的和空地力量的本质特点,片面地比较二者的作用是没有意义的。但就总体而言,受限于作战空间的自然形态,陆、海军的局限性较大,而空军却呈现出全空间、全领域通用的特点。海军只能在海上,陆军只能在陆上,空军哪里都可以去。当然,这是绝对化的说法。但是,有一个历史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有着在欧洲强大无敌的陆军,两个人都想征服英国。但是谁也无法把他的陆军送上英国,因为有英吉利海峡和强大的英国海军。所以,拿破仑不得不面对滔滔大海泯灭雄心,希特勒却在空中差点要了英国的命。只是他空中战略的失误才功败垂成。
现在回过头去看,伊拉克战争的胜负一点都不意外。自始至终,伊军防空体系完全失效,听凭美军狂轰滥炸。伊军雷达不敢开机,防空导弹很少发射。飞机不敢起飞。
伊拉克空军一架飞机也没有起飞参战。伊拉克空军哪儿去了?伊拉克有三百架余架作战飞机和一百多架武装直升机,但却没有了空军。战前,伊拉克的战斗机还到美军的营地进行了侦察,战争开始反而不见了踪影。它为什么不用?因为它知道,它所有的机场都在美军的死死监视之下,炸弹、导弹随时会从天而降。没有雷达保障、没有通信引导、缺油少弹的战机纵使升空,等同送死。
美国没有在战略上完全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但在空中战场实现了。战后,澳大利亚特种部队在伊拉克西部的一个地方,一次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五十二架战机。有而无用,等于没有。
传统的地面战役??大规模运动战、阵地战一次也没有发生。伊拉克不同于塔利班,它有着完整的国家机器,有着相当规模的正规军,而且美英联军提前投入了地面部队,客观上给了它以迎战的机会。但是,伊军没有做任何军事意义的抵抗,甚至看不见有组织的退却。大批部队不是成批失踪就是成建制投降。大批坦克完整无损地被缴获。伊军由于完全失去了天空,也完全失去了自信。不仅对空袭无能为力,对地面战争也不知所措。
在现代战争中,无航空便无领空,无空防便无国防,防空体系就是国家和军队的主要防御体系。由于这一体系的瘫痪,战争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在有着大规模正规军和重型兵器参加的战争中,全世界第一次没有见到战役甚至正规战斗的场面。
既没有像样的“战”,当然就没有有效的“争”,只有形式上或象征性的“斗”。这是不能扭转战局的。伊拉克战争留给世界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新闻部长萨哈夫的豪言壮语。可惜,语言既不能击落敌机,也不能击毁坦克。
我注意到,即使是伊方武装力量抵抗比较激烈的几个小城镇,美英联军的地面力量也没有发起过强攻,而主要是召唤空中火力予以打击;而在伊军溃退和弃守时,地面部队才发起追击性的行动。美第三机步师对巴格达的进攻,是在侦察发现伊军未设防时发起的。所有这些都说明,即使在由大规模陆地军事力量参加的地面战争,信息化的空中力量也在战略、战役、战术的层次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地面部队为什么能够一路狂奔,为什么能够兵不血刃而轻取敌国首都的答案。
经你这样一点拨,我心中的许多谜就解开了。
由于这场战争的特殊目的,美军不得不使用地面部队,但结果是:美军放弃了自己的长处,把自己拉到了伊拉克可以抗衡的层次。战争的结果证明了拉姆斯菲尔德理论的正确性。在美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一个由总统任命的文职官员对美国军队的战争计划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但拉姆斯菲尔德做到了。接着下来发生的两件事,更准确无误地告诉我们,此次战争最大的赢家是拉姆斯菲尔德和以他为首的文官集团,最大的输家是陆军。2003年4月26日,拉姆斯菲尔德前往海湾视察美军,临走前,在没有任何直接原因的情况下,他授意陆军部长托马斯?怀特提出辞呈。4月28日拉姆斯菲尔德抵达海湾,受到了美军将士热烈的掌声与欢呼。这一天,是年逾七旬的拉姆斯菲尔德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天。拉姆斯菲尔德的成功不仅仅是对美国陆军的胜利,也是对俄罗斯军事理论的胜利。事实证明,一支更灵活、更有杀伤力、规模更小的军队,完全可以打败一支庞大的、观念陈旧的军队。伊拉克军队兵力庞大。根据苏联的大范围前沿作战理论的要求,伊军集结了大批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指挥结构高度集中。但这样一支令人生畏的军队的防线却在短短的几天里就被数量很少的美军击破。俄罗斯军事观察家惊呼:“军事范例已经改变。其它国家最好注意,美国人已经重新书写了教科书。”
请您具体谈一谈美国空中力量在这场战争中的运用特点。
我在《百岁空军》里说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世界叫空军为空军,因为它的确不过是空“军”而已。但是,八十年代以后,空军虽然还是叫空军,世界却再也不能以看一个普通军种的眼光看它了。武器装备的革命性变化带来空军战略战术的革命性变化,空军的地位也从支援陆、海军作战到以我为主,陆、海军辅助再到独自担负战争任务,不断发生着新的质变。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我们看到,空中力量的代表??空军,是作为一张外交王牌在使用,而不仅仅是作为武力在使用。空中打击不是以对方的军事目标,而是以国家战略目标为主。空中力量的使用具有战略性。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动用空中力量的做法与前几次战争如出一辙,也是首先并全程作为战略力量使用的,而且更直接、更突出、更明显。首先是全球造势,海空胁迫,立体包围,试图不战或小战而胜。美国在近十几年来,连打五仗:一是海湾战争,二是北约空袭波黑塞族战争,三是空袭伊拉克战争,四是科索沃战争,五是阿富汗战争,今天的战争是第六场。六场战争,次次如此。全球空中包围,这已经成了美军进行现代战争准备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看美国想不想打仗,想打多大的仗,只看它的空中力量部署的情况就知道了。
空中力量的部署体现着美国的战略意图和进行战争的主要样式。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共集结了一千余架各型作战飞机,从陆到海,对伊拉克实行密不透风的“月牙形”包围。美国本来是想四面合围伊拉克的,由于土耳其的原因,美国无法在伊北部屯兵,这才闪出一条缝来。
伊拉克首先交出了天空,而后又交出了陆地。伊拉克战争是战争史上的一次奇观:天空是敌人的,陆地是自己的。敌方在大规模集结,武装到牙齿。己方却不得不接受敌方的核查,并销毁导弹。美国今天的实力不仅比冷战时更强,甚至比1991年海湾战争时也“提高了两??三倍”(美国陆军上将韦斯利?克拉克语),而伊拉克无论如何也无法同垮掉的前苏联相比。从军事上讲,交战双方的力量悬殊如此之大。美军占尽优势。这是古往今来任何一支部队梦寐以求的交战方式。但即便如此,美国人仍然先在天空上唱戏,尔后再把舞台搬到地面上。
实际上,正是在如此强大的空中重压下,伊拉克被迫一而再,再而三地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有关联合国武器核查的全部的、苛刻的条件。
萨达姆甚至允许美国的U-2侦察机不受限制地在国土上空“核查”。这种飞机我们最熟悉不过了,“黑寡妇”。这哪里是核查?是侦察。伊拉克明知如此,但无可奈何。它只能退让,它步步退让。终于退到了死角。很多人对伊拉克如此速败感到不可思议。对于一个被重创、制裁、禁飞、核查,翻箱倒柜折腾了十几年,又被侦察得一清二楚的国家和军队,哪里还谈得上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怎么能够抵抗如此泰山压顶般的军事重压?战争开始前,伊拉克就已经失败了,只是尚未落花流水。
萨达姆是让美国一步步逼到了陷阱里。后来,萨达姆曾准备投降,其次子库赛曾赴埃及等国就流亡条件展开斡旋,但美国急不可耐地发动了战争,致使其集结强大的空中力量的战略威慑未竟全功。
美国的空中威慑并不只停留在静态的部署上。你看它第一天是怎么打的?“斩首行动”。名字起得血淋淋的。战争一开始即发起决定性空中打击。美军进行了空前猛烈的大空袭。在短短数小时内美军共出动了各型作战飞机两千余架次,共发射或投掷了精确制导弹药一千余枚,相当于科索沃战争中一周的投弹量。如此密集地使用兵力和巨大的投弹量,效果非凡。路透社报道说:“整个地球都在震动。”
您认为美国空中打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瘫痪。就这两个字。瘫痪战是近二十年来美国空军一贯的作战思想。回顾空军诞生近百年来,大国空军的战略运用一直在打击军事力量和打击社会潜力、战略轰炸与空中支援之间徘徊。二战中,美英主要侧重战略轰炸,而德、苏侧重战场支援,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总的来说,越战以前,由于战争胜负是以陆上战场的结果为准,故空军一般多是间接的军事打击。越战后,特别是海湾战争后,瘫痪战渐成主流。
从军事上延伸开去,美国的外交政策也是“瘫痪”政策,至少对中国如此。美国对华政策的底线在哪里?它真的就是想肢解中国吗?恐怕不是。怕中国崛起吗?恐怕也不完全是。我认为它只是想瘫痪中国,这是军事上“瘫痪战”的政治运用:让中国处于半死不活,既发展又不能健康发展的状态。美国不愿让中国彻底垮掉。因为那样一来,日本、印度、俄国都起来了,亚洲大陆平衡打破了,美国还得费力填补力量真空。美国不会让中国垮下去。中国彻底垮下去日本就起来了。
美国在海湾战争后总结说:“多国部队在空中战役中的战略目标是非常雄心勃勃的:通过摧毁伊拉克的电信、战略防空和空军,让伊全国领导出于瘫痪……多国部队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功。”
美国空军有个沃登上校,思想新锐敏捷,我称他为现代杜黑。他有个“五环目标”理论,第一环是战略核心环。第二、三环是国家的经济力量、民心、士气等。第五环是军事力量环。此次伊拉克之战,美国空军只打了第一环和第五环。这是美国的战争目的决定的。美国企图以最小的伤亡、最小的破坏、最短的时间,推翻萨达姆政权,占领其城市和油田。如此,只有两个最大的障碍??政府首脑和军队。打首脑是直接实现战略目的。打军队是拐一个小弯间接实现??军队完了政府当然完。
在我们编辑您的战略文集时,记得您说过这样一句话:由于空军是战时最活跃最机动的军种,具有强大的作战力量,使它成为平时最具威慑性的国家力量。它因此成为实现国家意志的最佳工具。
这是从它战役打击能力的角度看它的战略作用的。任何军兵种、武器和思想都一样,因为它的实用性,所以才有威慑性。因为有战役能力所以有战略作用。我们前面说美国通过集中空中力量对伊拉克进行战略威慑,主要就是以它后面表现出来的战役打击能力为依据的。
说到空中威慑,我想起朝鲜局势。朝鲜半岛局势最近愈加紧张。都说美军有可能动手。但美军却从三八线大规模后撤。这是为什么?
这正好说明美国不是靠它的陆军进行威慑和准备战争的。实际上它的陆军靠前部署,不仅不能威胁对方,还在对方的威胁之下。它这样一撤,部队离开了对方大炮的射程,这时候它的翅膀就开始威胁对方了。这个消息还可以表明,陆军在今天是很容易受威胁的,而它自身却无法对对方造成什么威胁。
美国此次派出了大量地面部队,为什么不在主要的战役、战斗中使用它们?它们有制空权保障,完全可以发挥强大的火力,在地面战斗中取胜。1979年我军在拥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就完全使用陆军进行了一场纯粹的地面战争。
这就是战争思维方式的问题。
看美国人打仗,不要孤立地看某一场战争,要看它一贯的战争思维。美国军队的基本特点是:技术越来越先进、复杂,战略战术却越来越简单、原始。胜利,尽快胜利。在政治许可的情况下,无所不用其极。二战后期,美国有各种各样战胜日本的办法,但为什么用原子弹?他完全可以不计军人的伤亡登陆日本嘛。这次伊拉克战争,美军当然可以依靠地面力量取胜,但那不是最好的胜利方法。杜黑认为:一旦夺得制空权,必须能够加以利用,摧毁敌人物质和精神上的抵抗。有了制空权而不加以利用,等于双方都拥有制空权。那制空权还有什么意义?美军不使用地面力量打主攻,是因为同样追上一只兔子,猎鹰比猎狗更有效。
至于我军那场战争为什么那么打,我一直以为应该深刻反思。我写过《金门战役检讨》一文,但实际上我军值得检讨的决不只是一个金门战役。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美国人的战争思维是,到达一个目标有一千条道路,肯定有一条是最好的,美国要走的就是这一条。而根据简单的数学原理,两点之间,直线最近。空中又是唯一能够划直线的地方。
基本准确。飞机诞生一百年来,确切说美国军队自一战开始,重视使用空中力量就是其最基本的特征。理解这场战争外观的空中化,先要看美国人这一百年的战争历史。百年历史里隐藏着美国式的战争思维。
在过去的百年中,美军对空中力量的地位和作用做了最直接的诠释。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美军就在战争中重视使用空中力量。二战后开始主要以空中力量参战。一个世纪来,美军参与了世界上所有的大规模战争,从来没有遭受到比对手更重大的伤亡,而且伤亡越来越少,直至零伤亡。这是因为美军始终紧扣军事革命的脉搏,不敢丝毫落后。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在军事革命中的作为,将会对它的兴衰和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记得您说过美军的成功得益于先进的军事战略。您在《百岁空军》中说:“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样的战略;有什么样的战略,就有什么样的军队。战略是行动的先导。每个国家的军队都有自己的战略,但这些战略多数有措施而没有境界,有细节但没有全局。要么不变,要么多变。而美军的战略始终是清晰而坚定的。”正如全部二十世纪美国的外交政策基本都是围绕中东石油以及石油运输线而制定的那样,美军的发展战略始终都是以航空力量为主线而进行的。
在当今世界各强国中,只有美国发展空军的战略是连续的、完整的、清晰的。飞机诞生在美国。制空权理论诞生在欧洲,但美国立即拿过来为己所用。美国从来不拒绝好的东西,就象它从不拒绝人才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马恩河战役,坦克首次登上战争舞台。可到了那次大战的第二次马恩河战役时,美国人就使用飞机了。那次战役,美军出动了一千多架飞机。虽说战果不象想象得那么大,它自己也损失不小,但它已把全世界军事家的目光从陆地引到了天上。打那以后,美国人再也没有离开天空。天空之后是太空。太空之后是宇宙。美国人的目光深邃得不见底。历史选择了天空,天空成就了美国。地面上得到的,从空中能得到;地面上得不到的,从空中仍能得到。美国为天空付出了很多,然而它从天空得到的更多。让我们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就明白了:战争中各国军民伤亡一亿以上:苏联两千万,中国三千万,德国近千万,日本六百万。而美国只有三十万。但美国参与了除苏德战场外所有重要的战役,并主导了其中决定性的战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和悬殊的结果呢?就因为美国重视天空,争夺天空,主宰天空。美国付出了最小的代价,得到的是整个欧洲和世界全部大洋。有一个事实谁都不能不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连美国海军都在一直干着空军的事情。
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和克林顿、布什的NMD、TMD计划,都属于空军战略范畴。这些战略已经由天空升往太空。天空是太空的基石。你说过,太空有一天会成为战场。在太空成为真正战场之前,空中战场仍是主导战场。
看看美国以前做了些什么,就知道它以后要做什么。它一息尚存,就不会离开天空。由于居高临下,世界上发生的每一次重大的全球性事件都在巩固美国的地位。
美国不是不用地面力量。朝鲜、越南,就是二战后投入陆军最多的地方,结果呢?败得也特别惨。从那时开始,美国对动用地面力量似乎有一种“禁忌”。美国为什么怕用陆军?不是美国人怕死,而是它怕失败。这是由这个军种天然的缺陷和美国人的心理决定的。衡量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标准有三个:打击距离、推进速度、杀伤威力。很显然,和空中力量比起来,陆军在这三个方面全面落后。陆军规模庞大、行动不便,且容易陷入对方持久战的泥沼。1986年美国空袭利比亚,万里奔袭,飞行时间十六个小时,攻击时间只有三十分钟。如果换了陆军,怎么打?
您的话让我想起美国最近三位总统关于战争的讲话。海湾战争刚结束美国总统布什就说:“海湾战争中最重要的经验教训就是空中力量的价值……从第一天起,空中力量就大显神威。海湾战争告诉我们,我们必须保持空中作战优势……我们的空中打击是战争史上最有效的”;而在对科索沃战争决策时,美国总统克林顿公开宣布:“空袭可以解决问题”,“只进行空袭”。2001年12月初,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城堡军事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阿富汗上空飞行的精确打击空中力量和无人驾驶飞行器,每天都在改写着作战的规则。阿富汗作战使我们对未来军事思想有了更多的认识,比专家和智囊们讨论十年的收获都大。当我们所有军队都能连续确定和跟踪移动目标,包括从天空和太空中进行监视,战争方式就会真正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有这样辉煌的历史经验,有这样无与伦比的优势,有这样显而易见有效而简单的手段,再加上它一贯的珍惜生命的传统,美国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战争不是演戏。不需要花架子。你走你的道,我走我的桥。你有你的优势。我有我的绝招。狭路相逢勇者胜,智者胜,先驱者胜。近几年来美国的对手中不乏善战??当然只在地面善战??之人,但美国根本不给他们机会。你还记得科索沃战争中这样一个镜头吗?一位塞尔维亚老人站在多瑙河畔怒视着天空说:“上帝啊!你要是可怜塞尔维亚人,就让北约从天上下来吧!在地面上打一仗,是胜是负快点结束吧!”
是的,当时的报纸这样报道说:“空袭警报和爆炸声已经持续两个月了,据说贝尔格莱德动物园的动物神经都有点不正常了。不过这些动物不识字,它们读不懂北约飞机投下的恐吓传单,也体会不到人们因为停电喝不到热水,打不通电话的痛苦。‘害怕’二字已经无法概括塞尔维亚人目前的心理状态。人们太疲惫了,不但失去了上街抗议游行和用人体盾牌保护大桥的热情,甚至连深夜从床上爬起来去防空洞都有气无力……塞尔维亚人不想再打下去了,可是也不甘心交出用血和泪维护了几百年的尊严,渴望着最后一拼的人越来越多……
美国人太狡猾了。你想要的东西它绝不会给你。这也是扬长避短。北约没日没夜地轰炸了七十八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承受如此烈度的轰炸。塞尔维亚老人雪白的头颅还在血雨腥风中怒立,南联盟的头颅却低下了。政府屈服以后是军队的屈服。军队屈服之后是政府的崩溃。1999年6月一个阴暗的日子里,“渴望着最后一拼”而始终没能“最后一拼”的塞族军人走出丛林,走下空荡荡的战场。
这一仗因此成了战争史的经典:仅靠空袭就达成了战争目的,还实现了进攻方的“零伤亡”。
别看美国当时也集结了地面力量,但它不会轻易使用。美国有四大军种。尽管它的每一个军种都可以独立进行一场战争,尽管它的地面力量也是天下无敌的,它依然要使用最有效的力量和手段。美国这次派出了地面部队,好多人都以为那是打仗用的,不对,那是打扫战场、占领和维护治安用的。真正的交锋是空中的事。
您的观点异常鲜明,伊拉克战争是从空中决定胜负的。对此,您认为简洁、准确、整体的描述应该是怎样的?
还是让我重温杜黑八十年前说过的话吧。杜黑认为,国家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军民的战斗意志,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力量重心。对力量重心的直接打击将加速战争进程并影响战争结局,胜利将属于能首先粉碎对方物质和精神抵抗的一方。而航空武器的出现提高了直接打击对方力量重心的手段。空中力量所具有的这种独特能力将使空中战场成为决定性战场。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遭到这样一种毁灭性的空中打击,他们的社会结构将很快瓦解。没有一种居民坚强到能长久地承受这种空中进攻。人民出于自我生存的本能,为了终止恐怖和痛苦,将会起而要求结束战争。
杜黑说,未来战争将从天空开始。首先使用空中力量的一方,肯定会在战场上造成迅速的、一边倒的决定性结局。对于未来战争没有准备好的国家,一旦战争爆发,将会发现自己已经来不及准备,甚至连战争的趋向也看不出来。由于战争这一特性的重大转变,决定战争的胜负是很快的。
杜黑还说,空军可以先于其他军种取得胜利。由于空军能以闪电的速度对敌人心脏给以致命打击……首先取得空中优势的一方,将在战争中拥有决定性的优势。失去制空权的国家,会遭受到巨大的精神折磨。“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任何条件。”
陆军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连续发生的局部战争表明,它已经步履蹒跚。1992年美军编有十八个陆军师,2001年只剩下九个,其中真正满员的只有三个,到2007?2010年将全部裁掉陆军师,其新军种将根据战略攻击和战略防御任务来重新构建。您是不是认为陆军??广义地说是地面力量,像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士斯里普琴科少将说的“作为一个军种将退出历史舞台”?
革命已经发生。不少国家先后摈弃了“数量取胜”的传统信条,纷纷采取措施适度削减军队数量。美军将总员额由原来的二百余万减少到一百多万,法军由原来的五十六万减少到四十万。据伦敦国家战略研究所统计,1985年全球兵力总额近三千万,1999年降为二千万出头,减幅达百分之二十二。美国人总是走在世界的前头。这次伊拉克战争有个很大的烟幕,就是看上去好像传统陆军和地面战又复活了。谁如果得出这样的结论,谁就上了美国圈套。有两点我要再次强调一下:第一,尽管美国的机械化步兵师非常先进,但没有空中优势的保障,它依然寸步难行。如果说传统的陆军在未来还有作用,千万不要忘了取得制空权的前提。第二,作为防守方的伊军装甲师和步兵师,有哪个发挥了陆军师的作用?一攻一防,实际上已经为未来传统陆军作了基本定位。
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陆军走到今天,在陆上基本上已经走到尽头,因为今天的人类早已到了离开地面,在更高更远更深的地方拓展空间了。战争是人类的影子。人类走到哪里,战争就到哪里。人类已经不仅仅呆在陆地上了,战争怎么会仅仅停留在地面上?我说过,不是要不要陆军的问题,而是要一个什么样的陆军的问题。真正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是传统陆军,而新型陆军将应运而生。现在人类正进入信息时代,这个时代的军队当然不同于机械化时代的军队。不仅陆军,什么军种都如此。既如此,何必忧心忡忡?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历史规律。我们今天也没有继续用关老爷的大刀嘛。
您认为美国陆军的数字化部队代表未来世界陆军的发展方向吗?
不。我认为传统陆军的先天缺陷不是信息化技术能够予以弥补的。美军的数字化师只是一种试验品,充其量不过是美国现行军事战略和军种利益争斗的产物,并不代表美国军队未来的发展趋势,当然也不能成为其他国家参照的样板,尤其不适合我军。美军是全球性进攻战略,我们是积极防御战略。美国陆军不用担心制空权问题,我们则不然。其实,美国搞陆军师的数字化,它自己也未必相信那就是世界未来陆军的发展方向。顺便说一句,伊拉克战争一结束,指挥这场战争的弗兰克斯上将就被宣布退休了。弗兰克斯是美国陆军数字化的倡导者和陆军作用的坚决维护者。他是陆军中打过越战的将领,他特别想在这次战争中让陆军翻身。由于太急于表现自己,结果反而造成了失误和损失。他的解甲归田与陆军部长怀特的辞职有异曲同工之妙。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布什总统明确表态支持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取消“十字军战士”自行火炮研制计划的决定,说这是国防部为实施军事战略调整而采取的措施之一。支持“十字军战士”火炮研制的中坚力量是美陆军部长托马斯?怀特和国会中的一些代表,他们认为,“十字军战士”比现在服役的“帕拉丁”火炮的火力强一倍。他们还指责国防部文职人员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把陆军置于“危险境地”。陆军官员纷纷到国会游说。他们背着拉姆斯菲尔德准备了一份报告,希望国会能够向国防部施加压力。
表面看起来是一套地面火炮系统之争,其实背后有着美军高层关于未来地面力量作用的认识分歧。拉姆斯菲尔德说过:“美国步兵将不会在任何地方进行战争”。注意,投入战场和进行战争不是一回事。美国在阿富汗也投入了步兵??特种部队。他们是怎么作战的呢?美国一开始就派出了“三角洲”和“绿色贝蕾帽”特种部队。他们也和塔利班的士兵一样骑着马四处奔波。但他们既不是逃跑不是进攻,而是在寻找和呼唤。在他们的马背上,驮着卫星定位仪和激光指示器。他们可以随时下载卫星画面,根据画面去搜寻塔利班的踪迹。也可以通过卫星呼唤飞机进行轰炸。
美国《新闻周刊》说:历史上步兵的任务就是接近敌人。大多数步兵与敌人的距离不到二十五码。但阿富汗的美军步兵并没有扣动板机,而是命令远方的攻击机开火。
这次伊拉克战争,数字化的第四师为没有赶上战争感到很遗憾,其实,所有美英地面部队都没有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地面战争。所以,关于陆军未来作用的问题,不仅全世界困惑,美国自己也不一定明白。我觉得在未来陆军作用的认识和建设上,根本不应该惟美国马首是瞻。指导战争的最高原则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军队建设也是这样:你发展你的,我发展我的。和平时期的发展,从哲学角度上看也是一种“战争”。我们准备得好,我们发展得对,我们就可避免战争,赢得战争。
我们也要敢于思考。今天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他还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时就大声疾呼:现在是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帮助他们国家的时候了。军队要整顿以迎接挑战。在适当的地方,该扩大的时候扩大,该缩减的时候缩减。要有冒险精神,要由不怕惹火烧身的人来进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时常温习这两句话。
回到陆军的话题上,对于防御者,不管是哪个军种,都不应该只以自己相同军种的敌人为观察对象。所有军种在未来战争中都必须回答这样的问题:那就是面对敌人信息化的空中(天)一体精确打击,怎么保卫国家重要目标?怎么保护自己?面对非接触作战,怎么反击对手?用什么攻?用什么防?
有这样一组数据: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百分之五十的经济潜力被破坏,包括百分之百的炼油厂、百分之七十的机械厂、百分之四十的储油罐、百分之八十的桥梁、公路和铁路,但南军损失只有五百人,装备损失不到百分之一。并不是南军隐蔽和防卫得好,而是美军没有把它作为打击重点。我们看到南军虽然完整,却根本没有能力保卫国家。这次伊拉克战争,美国因为要占有经济目标,所以将攻击重点转向军事目标,结果没几天,伊拉克号称精锐的共和国卫队就烟消云散,证明其连自己都不能保卫,更不要说保卫国家了。
这就是我上面说的问题。战争的严峻命题已经出来,现在不仅所有军种要回答,一切军事理论和武器系统也必须回答。一些国家不看军事革命的发展大势,固执地保留着以传统陆军为主体的庞大而过时的常备军,看上去威武壮观,其实不过是一条会蠕动的现代“马奇诺防线”。平时浪费金钱,战时浪费生命。我们的敌人和危险不是模糊的,而是清晰的,我们真正的危险是总也看不清自己。
很多人一看科索沃战争的“零伤亡”,就高呼“空军时代到来了”。一看伊拉克战争地面部队大规模使用,又说“陆军复活,接触战争并没有过时”。美国一场战争一个打法,要这样跟踪和研究,恐怕是现代版的邯郸学步……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要犯这样的错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要历史地看。不用多,就看一百年吧,趋势也是明摆着的:战争是越打越高,越打越远。1900年清军还用大刀长矛吧?几米之内决生死。但八国联军的来福枪把这个距离拉到了百米开外。后来是大炮,到了几公里几十公里,然后是坦克、飞机几百公里,后来是导弹……空天地海电一体,非接触的时代到来了。下一场战争有可能是无人战争。
伊拉克战争中我们还能看到地面部队的行动,看到武装直升机被击落,飞行员被俘。下一场战争这些镜头可能就消失了。这一点,我们只需要看看战后美国急不可耐地改进、加快无人机的计划就明白了。据说美国的隐形无人攻击机已基本研制成功,隐形武装直升机早就出来了。到2010年它全部的空军都要隐形化。精确制导武器成本大大下降,差不多相当于一枚特种炮弹。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它可以大量使用精确弹药,而不必大量使用成本高昂的人员了。美国人宁可毫不在意地扔掉一百吨炸弹,但不肯轻易地付出一个人的牺牲。它为什么拼命地改进技术、战法?为什么特别重视使用空中力量?就是这样一个“成本”概念。
美国2000年出台了一个“全球警戒线、全球到达和全球力量”的战略构想,这个构想中提出的空间作战飞行器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就可以进入太空,攻击地球上的任何目标。到2020年美国空军主要是四种平台:B-2、F-22、联合攻击战斗机和无人驾驶战斗机。这些平台的共同特征是隐形。美国未来战争的许多理念实际上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就已经实验了,比如大规模使用隐形战略战斗轰炸机和无人飞机。无人战争时代就要到来。铺天盖地的导弹、炸弹,像冰雹一样倾泻而下。就是有飞机来也是隐形的,连无人机都隐形。四十年前美国的陆军就不与它的对手们面对面地较量了。美国已经走得太远了。我们在技术上一时可能追不上,但我们在思想上要追上,至少不能落后太多。
也许是历史的惰性吧。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就已经领教了洋枪洋炮的厉害,但直到二十世纪初才有袁世凯的小站练兵,有点军事改革的样子。
这惰性让中国尝到了一次比鸦片战争更痛苦的甲午战争的失败,直接埋下了清朝灭亡的种子。战争就是这样,小失误小代价,大失误即灭亡。而思想认识上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确立“先发制人”战略以来的首次军事实践。您认为它展现出了美国怎样的一种战略行为方式?
它更富有攻击性,更轻易地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了。让我们回顾一下1901年出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是怎么说的:“所有称霸世界的伟大民族都是好战的民族,而当某一民族失去其好战性格时,它也就失去了与其他优秀民族处于平等地位的自豪权利。世界上没有比战争胜利更伟大的了。”一句话,美国人扩张成性,这和我们民族严防死守成性是一样的。
2001年的美国总统让人想起1901年的美国总统。
美国军队从来都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自独立战争以来,它就未被赋予保卫国土的任务。二十世纪的一百年中,除了二战是由于海外领地被偷袭,导致美国参战,其他所有的战争都是美国根据自己的利益标准主动发起或参与的。战争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外交性。
空中力量在美国国家战略层面上,担当什么角色?
军队是国家的代表,空中力量是军队的代表。以往哪里出了什么事情,美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派航空母舰去。现在,美国有了更快、更省事、更有效的手段:全球到达的空中力量。它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航程一万多公里,不需要空中加油,就可以从美国本土起飞,到达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它认为是战场的地方。
可以说空中力量已经成为美国实现国家意志的一把长剑。靠着这把长剑,美国在当今的世界傲视群雄。二十年前,它还被称为“世界警察”,但现在它被称为“世界帝国”。
一位西方的历史学家说: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像今天的美国一样拥有全球控制和干预能力的帝国。
二十年前,美国有时还被弱小的对手打得焦头烂额。二十年后,美国已在为遇不到真正的对手而踌躇满志。
一切都是因为时代变了,战场变了,战争方式变了,国际政治的游戏规则也因此改变。正像重装甲步兵确定了罗马帝国的地位和海军确定了大英帝国的地位一样,美国也要凭着空军奠定它在今天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军空军已经计划在十至三十年内把自己变成一支随时可以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所有敌人都无与伦比的航空航天力量。
到今年12月17日,是第一架飞机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一百年来空中力量发展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轨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空军的历程就是世界空军发展的缩影。在战神插上翅膀的一百年中,战争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在人类的历史上,还从不曾有过任何发明像它这样,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就将整个战争的面貌彻底改变。改变了战争面貌就等于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回顾一百年来,几乎所有重要战争和重大国际事件,都笼罩在一双巨大翅膀的阴影之下。这一百年的军事史,仿佛就是一部飞机??空军??空中力量应用、发展、壮大的历史。简单地讲,如果说空军是一粒种子,那么它萌芽于一战,盛开于二战,结果于越战,成熟于海湾。到了今天,是收获期。沿着战争规律起起伏伏的征途,在整整一百年的时间里,空中力量走过了普通武器到重要力量再到主要作战力量的历程;经过战术??战役??战略层次的递进,完成了从对战争贡献的次要作用??重要作用??主要或决定性作用的跃升。
1928年,杜黑在回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陆上战争与海上战争的经验教训之后,指出:航空武器参战将给战争形态带来根本变化。他认为航空兵的出现不是一种改进或一种革新,而一场彻底的革命。由于这种新因素的出现,战争演变曲线由此开始中断了原先的连续性,突然转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这个方向就是天空。一百年来这条急转直下的曲线再没有回落过。循着历史的惯性,它又冲进了新世纪,并继续向未来最高的战场冲去。结论:这场战争和前几场战争一样,显示出一种崭新的战争模式:空中力量取代和压倒地面力量。
刘将军,您对我们谈到了这次战争的结果、特点。现在我想请您谈谈这场战争的实质。
一言以盖之,战争的实质就是信息化。江主席早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十二年来,他几乎每一次接见军队的官兵都大声疾呼信息化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江主席的确是高瞻远瞩的,走到了我们的前面,甚至走到了时代的前面。
我有同感。
过去战争打的是什么?是综合国力。现代战争打的是什么?是科学技术。任何重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都首先和必须使用于战争。哪怕是强制性的也如此。历史不止一次证明这一点。反过来说,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科技落后,感受最真切、最痛苦的也莫过于它的军队了。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武器运用了人类最高阶段的科学发明和知识,包括牛顿力学、物体动力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有机与无机化学、计算机网络……这个单子可以列几十页。这的确是崭新的划时代意义的军事革命,即由大规模集结陆地军事力量的地面战争,转变为依靠高科技电子制导的空中控制力量,主要依靠空中作战遂行战略目的的战争。如果说它还有地面战的话,那也是新型意义下的超地面战争。对不起,“超地面战争”这个词是我发明的。
我理解,信息化的含义是不是指武器装备的数字化程度空前提高?
我认为,信息化有三个层面:①武器平台的电子化;②作战系统的网络化;③战略打击的“心理化”。
刘将军,你把“心理战”的问题放到信息作战的范畴中来,据我所知,别人还没有这样做过。
科学技术改变了战争,随即它又改变历史。汤姆逊说:信息不仅仅是一件武器,它还是一种能够改变战争文化和定势的新技术。它能改变一切。它所带来的变化比我们看到的任何一种变化都来得强烈,比坦克、潜艇甚至原子弹都要厉害。为什么我们有的军事评论员一直期待着在伊拉克出现人民战争,出现游击战和巷战却始终未能如愿?因为高科技的发展和军事技术的进步已使得这种游击战不再有效,至少不再是一种决定性的战争方式。在今天的战场上,谁拥有绝对的信息掌控权,谁就无疑能获得胜利。与美军相比,伊拉克人的战争,甚至包括俄罗斯的战争,实在太……太二十世纪了。
这个比喻真妙,可浮一大白。
由于美军掌握了绝对制信息权,这场战争打得得心应手,非常轻松。谈话一开始你说什么来着?这场战争像游戏。这样看还真有点那种意味。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战争:它透明得像一面玻璃镜子。每一次攻击都要事先告诉对方,然后在尽量减少平民伤亡的准备中,用精确制导炸弹打击敌方的军事政治目标,而且还要尽量少伤对方的军事人员。有些俘虏甚至当场就释放了。仗打得那么激烈,可巴格达夜间灯火通明。白天交通正常,真正有趣!美军这么做,除了政治原因之外,就因为它太自信了。
美军这一回没有投入一种完全新型的空中平台。它的F-22已经正式列装,F-35也基本定型,但都没有拿来。为什么?
一是还没有大规模装备,二是不需要。那是美国为未来更强大的对手准备的。我早就讲过,伊拉克不是美国真正的对手。伊拉克之战后,美国才开始面对它真正的对手。这个问题我也将在《西部论》中做进一步探讨。
作战系统的网络化,是个耳熟能详的名词,似乎美国近年来的每一场战争都有这个名词的影子。它的整体概念是什么样的?
简单地说作战网络信息化系统就像人身上的神经系统,只有神经系统健全的人,他的手脚才能灵活自如,如果“中风”,他就会瘫痪。如果是严重的“脑溢血”,就只有死亡,或成为“植物人”。
我看过一份资料,阿富汗战争中,在佛罗里达坦帕湾的美军中央司令部战争室里,指挥官们像度假的游客悠闲地欣赏电影一样,观看并谈论着来自世界各地、主要是阿富汗的图像。然后,由四星上将弗兰克斯对全球美军发出打击塔利班的命令。通过卫星,美军可以对该地区的每一个人进行监控。阿富汗的崇山峻岭都清楚地显示在屏幕上。攻击指令下达给在巴基斯坦、吉尔吉斯坦的机场和印度洋上的美军航母、美国本土的飞机。真正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万里之外。
美国的信息化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它在这场战争中根本没有动用预警机,因为伊拉克完全丧失了电子战能力。
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一个参加过战争的美国空军将领形容说:如果没有制信息权,军队不过是一群武装的乌合之众。战场的情况就好像一个突然打开电灯的厨房,伊军是满地乱跑的蟑螂,我们一个一个地、不慌不忙地把他们全部杀死。那么,今天的情形该怎样形容呢?
今天伊军等不到美军把他们全部杀死,已先自溃散了。美军凭借其强大的电磁压制、精确打击能力,使伊拉克的空防体系全面失效。雷达不敢开机,飞机不能升空,导弹不能发射。伊拉克地面作战力量不仅无法进行有效机动,也不能进行集结,甚至不能坚守地下工事。我们都知道脑袋控制拳头的道理。被剥夺了信息的军队,就好像被挖去了眼睛、耳朵,摄走灵魂的躯壳。你见过被击碎脑袋后还能挥拳踢脚的人吗?在雷达、通信系统被摧毁之后,伊拉克的百万大军就像是被抽掉核心部件的一部机器,笨重而毫无用处。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比喻。战前,多数人已经猜到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只是谁也不会想到伊拉克败得如此迅速彻底。伊拉克数十万正规军的表现甚至低于塔利班游击队。伊拉克战争就此成为二十一世纪军人们的又一本教科书。
第一次海湾战争,战前很多人就以双方坦克、飞机和军队的数量推断战争的结果。这次战争前我在报纸上看到中国军事专家说,伊军虽然进攻力量不足,但防守特别是地面防守还是绰绰有余,将给美军以重创云云。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是一方的坦克不能开火、飞机不能起飞、军队不能动弹,那又是什么结果?而美国正好就拥有这种让对方战争能力下降为零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无与伦比的信息优势。
从海地、利比亚、巴拿马、格林纳达,到海湾战争、科索沃、阿富汗,又到伊拉克,美国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从非洲打到拉丁美洲,打到亚洲,又从亚洲打到欧洲再打回来。大战小战,弱旅劲敌皆有。世界不由得发出一个疑问:为什么美军所向披靡?
伊拉克战争结果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伊拉克战争结果的解释同时也是对海湾战争结果和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结果的解释。其实也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进行的所有战争结果的解释。
美军的胜利,无一不是利用在电磁空间具有的绝对优势,对其对手进行电子屠杀的结果。空袭不过是战争和胜利的外在表现形式。
请您介绍一下电子战、信息战和空中力量的交互发展。
世界战争史上,战略战术是随着技术而改变的。1916年德军用马克沁重机枪向密集队形的英军扫射,英军一天伤亡即达六万人。密集队形冲锋从此退出战场。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世界新军事革命的蓬勃发展,空军发展史上迎来历史性的变革。技术和武器的发展改变了战争的空间。战场扩展到无边无际。卫星在天空。潜艇在深海。弹道导弹打到地球任何地方。电子战在电磁空间进行。心理战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战场已不是普通物理学意义上的自然空间的扩展,而是另行创造的一个非自然空间,那就是电子空间。
西方军事理论家把电子战作为“昨天的战争”和“明天的战争”的分界线。
1982年6月9日贝卡谷地大空战是电子战的第一次实践。你一定读过我二十年前写的《恶魔导演的战争》,其中专门有一章写了贝卡谷地的大空战。最初我的书名就叫《明天的战争》。那是世界空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其决定因素是电子技术的系统化。以此战为标志,二十世纪的军队在八十年代出现了“代差”。
到了海湾战争,电子战无论样式或规模,一切都堪称登峰造极。那根本就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电子大屠杀。我只能用屠杀这个词来形容。如果说海湾战争是一种“外科手术式”战争的话,那么,它首先是“脑外科”手术。作为一场战争来说,无论是空战还是整个战争,电子战都是灵魂之战,是首要阶段和最高阶段的决战。
正是因为有了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常规军事技术,正是这些技术的完整统一,使美国军事力量与他的对手以及潜在对手相比,具有了压倒性的优势。正是这种优势,即使在以火力和机动来决胜的传统战争中,目前世界上也没有一支足以在整体上打败美军的军队。
在二十年来美国所进行的战争中,有一个共同点:所有对手的军队在美军面前都毫无建树。主要原因是,系统对系统的对抗和压制,实际上使平台对平台的对抗难以实现。1999年科索沃战争,南联盟空军司令驾驶米格机试图和北约战机一决雌雄。但是,雷达被干扰,通信被中断,老将军看不到对手在哪里,却被对手死死锁住,一上天即被荷兰的一架战斗机击得粉碎。其他五架米格机也是只升空五分钟即被击落。最先进的防空导弹也只有五分钟的生存时间。
这次伊拉克战争,人们既没有看到飞机对飞机的空战,也没有看到坦克对坦克的厮杀。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乘着沙尘暴,曾经出动了上千辆坦克向美军反击,但一露头就被美侦察机和卫星发现,结果遭到美英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的凌空剿杀。他们梦想中的库尔斯克坦克大决战在铺天盖地的轰炸中变成碎片。
由于这种完全倾斜的战争态势,不可避免地将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巨大的折射,这就是信息战的第三个层面:心理战。心理战可以说是这场伊拉克战争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了,它被称为战争之前的战争、战争之外的战争、战争之上的战争。
刘将军,请您深入地谈谈这个问题。
我一直认为,心理战属于信息战的范畴。从有战争以来,就有心理战。它是战争的一种形式,是在物理空间之外的较量。孙子兵法就讲攻心为上,把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战争的最高境界。孙子的不战,是不经过战场上的残酷战斗,但必须在心理层面上经过激烈的较量才能达到。
从这次伊拉克战争看,美对伊军实施的心理战是精心策划的。按战略、战役、战术的层次次第展开,脉络清晰。这和美国历次战争都不同。它标志着心理战作为一种独立的战争形式已经登上人类的战争舞台。
怎么理解各个层次上的心理战?
以这次伊拉克战争为例。战略层次的心理战,是指综合运用国家的整体实力,采取政治、经济、外交手段及军事威慑等,试图迫使对方在外交领域里接受自己的条件。比如,美国一开始就利用联合国发出最后通牒,并多次扬言避免战争的唯一条件是萨达姆流亡等等,同时在海湾进行大规模军事部署。美国在这一层次上的心理战实施,和它的全球规模的海空军包围是一体的。顺便说一句,美国一意孤行发起伊拉克战争,也是对于全世界的一场心理战。这与美国此战的根本目的有关。伊拉克战争之后,如果你注意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世界变得微妙起来。朝鲜核问题不再像以前那样剑拔弩张,以巴问题也以路线图为契机出现了某种和平解决的前景。
战略层次上的心理战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综合国力。所谓“弱国无外交”,就是指小国、弱国,无法实施战略层次上的心理战。在这一层次上跟美国过招的,只有当年的苏联。赫鲁晓夫在红场阅兵时指着洲际导弹对美国人说:苏联能像制造香肠一样制造它们。美国闻此,心惊胆战。苏联解体后,世界上已没有谁能够对美国实施这一层次的心理战,而只能处在战略心理防御的地位。
一份资料上说,美军有着相当完善的心理战指挥体制,国家层面即战略心理战,由国务院、国防部新闻署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统一负责。
这场战争与以往的战争最大的不同是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广泛参与了,几乎成了战争奥运会。美军让很多记者随自己的部队一起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战样式。美军让这些人看到的当然都是美军强大和“正义”的一面,无形中就是在震慑对手,夺取人心。美军甚至还违背一贯的新闻自由的原则,对己方的报道严格审查。负面新闻一律封杀。对待那些不友好的新闻机构,美国除了在舆论方面回击,还采用“误击”的办法,予以武力摧毁。
回想起来,这场战争假消息满天飞。国外称之为“谎言加炸弹”的战争。
谎言是战争的需要。不同的是以前是双方互相欺骗,现在不仅如此,还欺骗世界。其实,说穿了都是在以假乱真,制造有利于自己的战争氛围。
除国家层面的心理作战行动之外,美军还投入了隶属于空军的193特种飞行联队这种专业化的空中心理作战部队,在战场上遂行心理作战行动。该联队向伊拉克发送广播电视信号,每天用阿拉伯语进行长达十七个小时的“反萨”广播。上述心理作战行动极大地打击和震慑了伊拉克的政府和军民,直接从战役层面上配合了美英联军的空中打击和其他军兵种部队的作战行动。
这就属于战役战术层次上的心理战了。美军还对伊拉克高级军官发送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息。你看,美军的信息战优势就这样转化为了心理战优势。先不说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的内容,单从美军能够知道伊军高级军官的电子信箱地址和手机号码这一点,就能想见美军的电子战能力。很多人包括我们一些军事专家对美国为什么空袭之初不像上一次海湾战争那样,先打掉伊拉克的电视台感到不解。实际上,美国是借用伊电视频道对伊拉克军民展开反宣传。
美军是无所不用其极。
明代大哲学王阳明讲过这样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他涉及的就是心理层面的问题。心理层面的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心理的失败是最终的失败。心理的胜利也是最终的胜利。对一个人来说是这样。对一支军队来说亦是这样。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这样。无论科学技术怎么发展,也不能忽略人在战争中的作用。一切高技术战争最终还是要落在人身上。人还是战争决定的因素。所以我曾讲过,地球上所有的战争,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或是未来的,都是人的战争。
上一次海湾战争中,伊军的作战部队在多国部队心理攻击的打击下,大批官员开小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士兵不战而降,使多国部队在进攻中所遇到的抵抗强度大大降低,从而加快了战争的进程。
这一次,心理战效果更明显。伊拉克国防部长准备向美军投诚,所以命令共和国卫队不抵抗。阿齐兹也做了美国的线人。看看战前战后投诚的伊军高官??更不要说伊军士兵,就知道美军心理战的效果了。我给你讲一个例子:伊拉克战争爆发前,萨达姆专门给它的军队下了一道死命令:任何官兵都不允许穿白色的内衣和内裤,甚至连白汗衫、白袜子、白手绢也不能有。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白衬衫、白手绢和白内裤都可以被士兵们当成白旗而投降。你看,一个军队的士气已经崩塌到了这种程度,仗还怎么打?由此也可看出美军心理战的效果。
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人民好像一点也不支持萨达姆的政权。
完全不支持。1840年鸦片战争中英国军队在广州遇到的事情今天在伊拉克重演了。当时,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争斗。英军官兵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今天,我们在伊拉克看到的情景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军一路猛进,如入无人之境。沿途路不破,桥不炸,雷不埋,有些地方甚至欢迎美军。我们的军事专家一再期待在伊拉克出现人民战争。人民战争固然好听,但它的前提是人民愿意为战争作出牺牲。现在很难说有几个伊拉克人民愿意为保卫萨达姆政权而战、而死。人民战争是指人心背向,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概念。得民心者才能得人民战争。失民心者只能进行个人战争。萨达姆就是进行的一场个人战争。两伊战争如此,入侵科威特如此,两次海湾战争亦如此。野心家把人民驱入战争。战争最终又毁了野心家。
你讲的鸦片战争的情形令人惊心动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
鸦片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事实告诉我们:凡是专制政府和贪官政府,一定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人民不知情时,民心士气尚可一用。人民一旦知情,加上外敌入侵,必定土崩瓦解。美国的心理战就是让伊拉克人民较早地知道了萨达姆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复兴党是个什么样的货色。贪官体制必然造成本国百姓的不满,所以贪官政府的最大任务必然是压制国内的反抗,根本没有对外用兵的余力。从历史上看,贪官政府对外用兵也从来没有取胜的先例。我有过一句话请你记住: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刘将军,你讲的这些也属于心理战范畴吗?
是最高阶段的心理战。历史告诉我们,心理战凌驾于一切战争之上。人类千百年来都一直在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小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境界”,只有到了信息战时代,才第一次有了这种可能。这是这场战争留给世界和未来的最大启示。
伊拉克战争的确让我们又一次感到,信息化战争的时代已经到来。托夫勒说:“在新的战争形式正在崛起之时,旧的战争形式还不可能完全消失,就像信息时代虽然正在到来,工业时代还没有消失一样。至今还有大约二十个国家拥有对本地区影响很大的工业时代的军事力量。至少在未来的冲突中,有些国家仍派步兵前往作战。只要那些贫困落后、愤怒不满的国家的军火库里还充斥着低技术水平、低精确度的武器、愚笨型而非智能型的坦克和大炮,那么,所有工业时代的作战方式和武器,包括挖战壕、建地堡、人海战术、肉搏战等,都将毫无疑问地被继续开发利用下去。”
他还说过:随着世界从工业时代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这种传统的战争和反战争的知识,已十分危险地过时了。
伊拉克战争已成为昨天。
仗是打完了。环顾战场,我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凄凉感。我不禁想起历史上法国莫莱特元帅发给拿破仑的一封电报:“陛下,战斗已成为过去。这里已是片甲不留。”战场上可能片甲不留,但战场之外的东西却有许多。我在思考。你在思考。军队在思考。国家在思考。
伊拉克战争开始时,我们有些军事专家说看不懂。
那些专家有这样的困惑,是因为他们还停留在传统的战争观念里。我在看电视时也听到他们说“包饺子”啊,“扎口袋”啊,“埋地雷”啊,“地道战”啊等等,差点把我带到《平原游击队》的电影里去。
《纽约时报》4月18日发表了一篇名为“萨达姆的中国参谋”的文章,说“在这些专家的头脑中,仍然顽固地残存着‘人民战争’的陈旧思维”。并说,有这样的专家,中国军队也许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
这种说法只能代表西方政界和军界的某些观点,不足为凭,但是,用半个世纪前的战争观念看今天的战争,的确是刻舟求剑。伊拉克战争不是一场新得让人看不懂的战争。十二年前的海湾战争,四年前的科索沃战争,两年前的阿富汗战争,大同小异嘛。二十年前的马岛之战、格林纳达之战,也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军委江主席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连时代都跟不上,怎么创新?我军实现现代化有太多的瓶颈,但观念束缚是最大的制约。
江主席站在时代的高度,一再要求我们解放思想。我们许多干部也跟着喊,却只是满足于空喊。我现在在四川任职,四川过去有个著名的企业家叫牟其中,他有套哲学:只要说过了,就等于做过了;只要做过了,就等于做成了。他的哲学决定了他的下场。问题是这种哲学在我们相当多的干部头脑中还有影响。首先,要有思想。没有思想,谈什么解放思想?
讲得好。
观念的改变是最大的改变,也是最根本的改变。这是伊拉克战争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和观念引导目的。目的演变为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如果说,在经济领域内,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解放生产力,那么,在军事领域内,我们可不可以说: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解放战斗力呢?你注意,我用的字眼是“解放”,而不是“提高”。
“解放”二字,有警醒之意。
和美军同处一个时代,既是我们的不幸,又是我们大幸。不幸是因为其强大,大幸也是因为其强大,而我们有对手。有对手就有参照物。有参照物就有前进的目标。有目标就有动力。世上任何事只有两流,一流与末流,当中的全不算数。记住,永远只与比你高一等的人争吵。相比较我军,美军反而有些不幸。我认为,美国空军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飞机越来越先进,而战术却越来越呆板。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相当长时间以来,美国空军缺少一个真正的对手让他们来检验自己的飞机到底有多么强,更谈不上战术上的较量了。所以美国空军现在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美军在训练中特别强调贴近实战。二十年来美军战争不断,却对训练贴近实战这一点须臾不敢忘记。我再给你举个例子:美国一所军校在射击训练课程中,从不使用我们军队常见的那种人像平面靶。他们把木靶穿上敌军制服,在里面塞满干草,然后把蕃茄酱倒入塑料袋中并戴上帽子,作为靶头。学校的教程中写道:你可曾在战场上看过敌人在胸部挂着一块白色木板,上面还画着圈圈,标出数字的呢?敌人不会直挺挺地站在那里摆好姿势让你射击,他们只会像老鼠一样从掩体内伸出头来窥视四周。我要你打的就是这颗老鼠头。要你平时就熟悉脑壳破裂时迸出像蕃茄酱一样的血腥镜头。这才是贴近实战。
太有意思了。
我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作访问学者,在美国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我自信对美国人是了解的。美国人并不把解放思想成天挂在嘴头上,但思维始终是开放的。自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本土一百三十年没有战争。这样一个从未遭受过外敌入侵的国家,它的军队的报纸却天天聚焦于各种国际冲突的热点,天天讨论美国应该应付怎样的挑战。只看那些文章的题目,你一定会以为有人已经逼到了它家门口。它已濒临战争的边缘。另一方面,全球唯有美国在世界各地不断地进行战争。其战斗力已锤炼得炉火纯青。它吹牛自己是“全球无敌军”。美军对世界军队来说,已不仅仅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种符号,代表着一种价值体系。它不停地在高起点上启动。它开风气却都不为师。
我第一次听见有人这样评价美军。
说它不为师。是因为它不停地反思,不停地推翻自己,不断地创新。近几年在军队有一个名词令大家耳熟能详:世界新军事变革,或是世界新军事革命。在我们的教科书中,仿佛世界已经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这样一场新军事革命。其实这场军事革命或变革作为一个运动是不存在的。在美军中根本没有这个提法。在西方一些专家的著述中有这种提法。是我们把这种革命和变革夸大了。没有这种革命运动,并不等于没有发生这种革命。它确确实实已经发生了。美军不强调变革,是因为它天天都在变革。对美国而言,战争不需要理由。对美军而言,战争不需要规则。有句俗语这样说:年轻人知道规则,但老年人知道例外。套用此话,我说:我军知道规则,美军知道例外。最不好玩的游戏是??轮到你上场时却改变了规则。人生往往如此。战争又何尝不如此?我曾是作家。创作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无技巧就是最大的技巧。对打仗而言,最大的章法就是无章法。我的老朋友周涛说:“大河从来不讲章法。黄河九曲十八弯,恣肆汪洋,毫无章法。小河很讲章法,很遵从规范,因为它是小河嘛。”对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而言,观念就是战斗力,就是素质,也就是说它是最本质的东西。武器装备的差别可以通过采购得到弥补,军人素质的差别却用钱买不来。一支军队真正的“杀手锏”其实就在这里。
振聋发聩。
我们军事评论家为什么会判断失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的观念落伍了。他们人在今天,思维结构却停留在昨天,甚至前天。虽说传统并不代表落后。现代也未必代表先进,但世界变化太快,一步落下,步步落下。譬如,我们的专家谈“诱敌深入”,谈“空城计”,但美军根本就没有同你周旋的企图。在今天高科技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占技术优势的一方已非常明白敌人在哪里,自己在哪里。当然,我还要指出的是,我们的军事评论家的基本观念并非完全代表个人,而是一个时代理论的产物。
这种说法也是第一次听说。
与美军相比,我们的差距主要在素质上和思想上。我身在西部,研究西部。我对西部的总体评介是:西部缺少思想,但从不缺乏精神。我军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呢?素质包含多种含义。观念是最重要的。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人,素质最差的一面决定其发展。
请说慢一点。我要把这话记下来。
美军与伊拉克军的碰撞具有世纪性意义,也具有世界性意义。这是一场军事领域内的革命。上一次革命发生在德国。上一次世纪性的碰撞发生在德国与苏联之间。千年来,欧亚草原的游牧文明为人类战争史舞台提供了一支历久不衰的攻击力量??骑兵。骑兵支配了战争史千年之久。古德里安的坦克集团为骑兵挖掘了坟墓。布琼尼是信奉骑兵决定一切的统帅。他将古代的骑兵技术与现代火力结合到一种完美无缺的程度,把骑兵的打击力发挥到极致。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布琼尼可能成为二十世纪的成吉思汗。但不幸他遇到了古德里安。想想当时情形吧,数万名哥萨克骑兵以血肉之躯猛扑德军的钢铁军阵。刀光和太阳光芒一般亮。喊声山摇地动。但转瞬之间,血流成河。第聂伯河平原成了死亡世界。当德国装甲集群隆隆地碾压过几万匹战马的尸骸时,不仅为昔日辉煌的骑兵在战争史上划上句号,同时也标志着在战争领域内工业文明对游牧文明的最后征服。布琼尼一世的英名毁于一旦。正如坦克成为骑兵的终结者一样,空中力量和信息战又成为了坦克的终结者。下一次世纪性的碰撞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到来呢?我忧虑的目光一直注视着远方。
我被您感动了。
伊拉克战争给我们的第二点启示是,一定要注重战略。我这里指的是军队发展的战略。军事战略也是国家战略。在今天世界上,军事战略的发展日趋复杂化,变化速度也日趋加快。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大体上可以说十年一变,而冷战后的军事战略则为每两、三年一变。当然,变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中,都有其继承性的根源。迄今为止,美国军事战略已经历了九次大的调整。敌人多变,我们不变,这是不行的。我认为,对于中国军队的改革,只有战略问题没有战术问题(或者说暂时没有),只有决心问题没有能力问题。面对美军咄咄逼人的态势,我军必须有所准备。现在大家都在谈论美国下一个要打谁的问题。下一个要打谁不重要,关键是要不要打我。有备无患。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在制定战略上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避免失误。我给你举个例子。在这次伊拉克战争前后,法国就存在着战略失误。从民族感情上讲,恢复昔日大国荣光一直是法国政府和民众追求的目标。法国辉煌历史始终是激励法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精神动力。任何一届政府上台都不能不顾及这种民族自强的强烈愿望。但是,法国对恢复世界大国地位的强烈愿望,总是使其对自身实力的影响力作出不切实际的估计,以致战略目标与战略资源脱节,经常陷入尴尬境地。回顾战后法国外交史,可用一句话概括:以二流国力充当一流大国角色。在“低位政治”上,法国的确为世人瞩目;但在“高位政治”上,法国总是铩羽而归。进攻越南是这样,出兵阿尔及利亚是这样,第二次中东战争中武力入侵西奈半岛也是这样。此次伊拉克战争,面对美国的坚定决心、强硬姿态和惩罚威胁,法国不得不再次低下高贵的头颅。在一般性事件上当“出头鸟”,结果很多为他人所乘。在重大事件上先斗后退,结果又损害了公信力。法国剩下的只有沮丧。
英国与法国一样,也曾辉煌一时,对保持大国地位与影响的期望始终十分强烈。但英国又是一个很现实的国家,有着深厚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均势外交传统,这使英国在实现战略目标的方式上与法国明显不同,其具体体现就是运用“美英特殊关系”。反观战后英国外交史,也可用一句话概括,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充当沟通大西洋两岸的“桥梁”,在平衡美欧矛盾中维护自己的发言权。
伊拉克战争中,英国顶着巨大的国际国内压力参战,即是出于对维护“美英特殊关系”深层次战略的考虑。战后,又以联合国应主导伊拉克重建为由,迅速着手弥补与法、德裂痕,这是融入欧洲的现实所需。值得认真回味的一个现象是,在伊拉克战争中,英军只攻巴士拉而不染指巴格达。这就是英国人的老到之处。
这些问题经您一点拨,我豁然开朗。
战略的贫困是一个国家不能发展的大忌,也是军队不能发展的大忌。有一个口号叫“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什么都可以贫困,唯独战略不可以贫困。伊拉克之战后,高金?说:“战争变小了,战略变大了。”他以睿智的头脑触到了问题的实质。十数年来他一直孜孜以求的就是把我军的国防大学从一座战役大学变为一所战略大学,这也正是先哲的思路和行为。我军目前的战略主要是战争准备问题。有一种现象很耐人寻味:我军要么思考军事哲学,思考得特别抽象;要么思考军事斗争,思考得特别具体。高金?说:“我们不应总是翱翔于军事哲学的天空下不来,也不应总是沉湎于具体战法的低层而不上来。”我一直记着毛泽东的一句话:“要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要抓住战役枢纽去部署战术。”
在战略问题上,我军要么只看自己,要么只看过去。
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把这句话反用之,我说:人的错误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也是从实践中来的。有的情况下,走在最前面的是谬误,后面才跟随着真理。因此,有时不是真理在引导我们前进,而是各种谬误在引导我们前进。
你的思维像豹子似的,跳跃很快,一闪就到天边去了。
这是朱苏进的话吧。我记得他还说过这样的话:整个战争史里都暗藏着一个更痛楚的事实:从纯粹军事艺术角度来讲,划时代的军事思想和军事战略,大多是由侵略者那一方创造的,而由被侵略那一方消化吸收,最终击败侵略者。恺撒、拿破仑、希特勒,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大师兼卓越的军事艺术开创者。我们最终消灭了他们,然而我们常常用十倍的血肉才能埋没掉他们那一份。剩下的那九倍血肉,是我们为他们的军事艺术而付出的代价。之后,我们还得继承他们的军事思想军事艺术,犹如他们活在我们体内,活在我们兵器上。
用这段话来形容这场伊拉克战争和打胜这场战争的美国,再贴切也不过了。
伊拉克战争给我们的第三个启示是,中国军队必须走自己的路。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因为在这方面我们很难赶上他们。美军怕的是中国军队的毛泽东化。有人把毛泽东化叫做革命化,或叫政治化,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其它许多丰富的内容。中国军队离毛泽东越远,美军的胜算也就越大。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善于以弱击强,以弱胜强的军事天才。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及实战应用非常的精妙独特。至今还没有好的应对破解办法。当然,“毛泽东化”只是一种提法。我使用它无非是想给人以深刻印象。其实质就是发扬我军自身的特点。
记者;前不久见到一篇文章,说伊拉克在战争初期进行非正规作战取得一定的成果和战争中后期被动与失败的局面启示我们,在高技术条件下弱国抗御强国的战争中,弱国唯一的选择就是人民战争??中华民族素有不屈服外来压力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抵御外侮的优良传统,有依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光荣历史,只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够打败一切入侵之敌,等等。您认为,未来我们的敌人会像美军入侵伊拉克那样入侵我们吗?
对任何战争,不能做简单的类比。如果谁真的把我们当成伊拉克,把美军想象成未来入侵我国的敌军,只能说这是一种弱智。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时代不同了,对手不同了,战争怎么可能还是原来的样子呢?就说人民战争,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军事思想体系,而不是一个八股文式僵化的模式,不是随便把今天的一些新技术新名词往里一装就可以的,不是把人民手中的步枪换成便携式导弹就行了的。仿佛这样一做,传统意义上的人民战争就成了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比如,传统人民战争的前提之一是“诱敌深入”,我们现在可以“诱敌深入”吗?传统人民战争强调以空间换时间,让敌人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我敢说未来的敌人不会有一兵一卒到我们的国土上来,倒是铺天盖地的炸弹、导弹打向我们的首都、水库、核电站等等……
再说你就是想那样打,把人家诱进来,人家也不一定同意啊。战争总是双方的事。美国前太平洋战区司令布莱尔就说:我们尊重人民解放军在大陆上的权威,但我们必须让他们明白,海洋和天空是我们的。
我忘了这句话是你说的还是别人说的:“传统的人民战争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守土卫家的理论。”而今天,我们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巩固和开拓国家发展权,不会再有能够威胁民族生存权的敌人。
我说过这句话。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军事思想的精髓都是作战思想,其核心内容又称为总战法。信息作战,是当今最时髦的军事术语。它首先是作战思想,其次才是一种作战方法。美军总强调不对称作战,其实,人民战争的作战指导思想,恰恰是不对称作战,我们才是不对称战争的老祖宗。遏制美军的杠杆不在战场之内,而在战场之外。我劝你多读一读乔良的书。乔良的理论有其独到之处。乔良是先行者中的先行者。有人是落伍者中的落伍者。我们对美国的战略威慑越是切实可信,美国就越是不敢强度介入。在今天的情况下人民战争怎么打?需要研究。如果我们还以传统的看家护院式的人民战争作为根本的战略指导,实际上相当于我们的敌人不费一枪一弹就达到了它们的目的??把中国死死地压在那片黄土上。我一直在研究美国,我发现美国有一个大战略??它总是造成一种态势,让你感到你的本土受到威胁,迫使你把人力和物力全部投到陆地上,从而把海上和天空的通道给它闪开,而它决不会从陆地上到你那里去,它从天上去。你看,今天我们的大陆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但我们的海洋领土被侵略得不成样子。我们的战争观念不能再困在领土上了。国家利益的边界在扩大,军事战略要体现出这一时代特征。
传统的人民战争理论确实应该与时俱进。以前是热兵器对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战争是接触式的,人民的优势容易发挥。以后是非接触作战,敌我双方可能根本就不见面。诱敌深入不可能也不能允许发生了。御敌于国门之外,歼敌于海空之中,破敌于太空之上,很可能成为基本的战略战役要求。如何发挥人民战争优势?也是个问题。
我们的地面观念根深蒂固。战争从来遵循扬长避短、避实击虚,我们懂这个道理,敌人也懂。比如我军历来的传统是擅长近战、夜战,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地面的歼灭战。这些传统都是在当年的战争中形成的,当然是以陆军为主。事实上,今天不仅我们很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这里,我们的兵器更是如此??无论是陆战武器,还是海战、空战武器,主战兵器都是近战居多。
从对伊拉克战争的现场点评到事后的分析、争论,我们看到,我军有相当一部分人还认为地面战争仍是未来战争的基础。
美军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军在朝鲜战争期间和越南战争中得出的最大的教训是,大规模机械化兵团的地面作战,弊病太多。首先是在国家层面上动员复杂,投送战场耗资太大。更主要的,地面大兵团在山岭、丛林地区无法展开,笨重迟缓,因此无法对付分散持久的游击战。此情景就像一头掉进沼泽里的水牛,无法抵挡蝎子、蚂蝗、蛇群的攻击一样。这两场战争后,美国进行了痛苦的反思,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它再也不动用大量的地面部队进行大规模作战了,而主要以空中力量为主。地面则是让搜集情报和指示目标的特种部队唱主角。它的主要战略目标都要求通过空中打击实现,地面缠斗和机械化决战被禁止。这次伊拉克战争一开始,尽管美军坦克前进的履带声隆隆作响,我就一针见血地说,这不是打仗。它不会跟伊拉克的坦克对阵。它更不会去打巷战。它几乎是在表演。我们也许还会对未来地面战争的消失感到将信将疑,但美国人却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二十年的战争经验证明,美国已经摸索出了更好的战争方式,那就是信息化的空中打击。今后,不管是谁,只要他抱着早己陈旧过时的地面战争、机械化战争的经验和幻想不放,谁就要失败。
看看世界军事的发展潮流,战争将会越趋向人道化(当然,我是从军事意义上讲的)。高技术战争不仅在改变着战争样式,也在改变着战争的伦理观念。在精确战争时代,因为武器的非制导化而出现的超大规模杀伤战争已经不再出现。不仅要强调自己低伤亡、少伤亡甚至零伤亡,也不喜欢多杀伤敌人。毕竟战争的目的不是杀人比赛。从这一点说,美国花买路钱瓦解伊军高官也好,用空中力量斩首和震慑也好,有它值得研究的地方。而使用陆军或主张攻坚战,主要以人力对抗而不是技术和智慧对抗,只能是将更多的生命变成尸体。这本身就是违反军事发展规律和战争本质的。
我认为战争的本质不应该是它的残酷性,而应该是智慧和技术的较量。技术越来越进步,社会越来越文明,战争也越来越人道。中国人为什么到现在提起日本人就咬牙切齿,并且中日两国和两个民族的关系始终难以真正地互相信任?就是当年日本人杀中国人杀得太多了。对于日本那是一个永远的污点。对于中国那是永远的耻辱。但是,你看看近年来美国打的一些仗,它打完那些国家,那些国家的人民从感情上说并不是真的对美国怀有深仇大恨,只有被推翻的政府会这样。中国古人就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只要达到战争目的就可以了,岂在多杀伤!最好一个都不要杀。非杀不可一定要少杀,最重要的,自己也要少死。不怕牺牲是对的,但更重要的是不要牺牲。当然这有点理想化,不过要有这个概念。当年冷兵器时代不大量使用人力不可能,因为技术含量实在太低了。现代技术提供了这种可能。我们要看到,技术的发展和在军事领域里应用的根本价值,在于降低胜利的成本。
说到成本,似乎美国人很注意这一点。
谁都应该注意到这一点。美国作出了榜样。靠打仗赚钱,美国在世界上是独一家。美国人打仗赚钱是从越战后开始的。把打仗当生意,而不为纯粹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不仅赚钱,还要极力减少成本,尤其是生命成本。所以,以后我们就可以预测美国发起战争的手段了,它肯定要以最经济、最简单的手段进行战争,获取利益的最大化。胜利不是唯一的目标和标准。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即胜利和代价之比,这个系数??我称之为胜价比,这才是美国要追求的。它不仅在战争之前让别人分摊战争经费,夺取战败国的资源,战后更大规模卖武器,还有其他的手段。总之,它步入了一个战争的“良性循环”,越打越富,越富越打。当然,这像吸毒一样,是很危险的。但就战争观念而言,它是先进的。不是这一点,美国也不能一场接一场地打。你看,二十年美国已经从拉美打到欧洲、非洲和亚洲,亚洲都打一个来回了。不完全是因为美国的强大,更主要的是它这种打法,它越打越强大。当然,美国的霸权主义是应该谴责的,但它的战争观念,值得借鉴。战争观念啊,令我良久沉思。我一直觉得,比更新武器更重要的是更新战争观念。甲午战争中清国的综合国力比日本强,也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杀手锏”,但没有引进先进的战争观念,结果不堪一战。殷鉴不远。伊拉克战争又让我们看到观念落后的可怕。
刘将军,您认为我军未来发展应当把握的重心是什么?
我认为有这样几点:第一,我军一定要具备“大赢”的精神。管理大师杜拉克说:“当前社会不是一场技术、也不是一场软件、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
“大赢”的核心与内涵是什么?
面对新的时代新的战争,我们应当培养和确立一种进攻意识,就是在总体防御战略前提下首先要有强大的反击能力,而不是防御能力。以攻对攻,才能以战止战。以前机械化时代,是防“线”,还可以在边界屯兵,加大纵深节节抵抗。现在是防“面”,怎么防?防不胜防。就像一个只拿着盾牌上战场的士兵不会打赢战斗一样,一支只注重防御的军队既不能得到胜利也不会带来安全。一部世界军事史就是一部进攻史。中国的核武器只所以有威慑力,就是因为可以打出去。如果换成防空导弹就没有这么大的威力。
说到防,我觉得对于今天中国军队的很多人来讲这已经不是一个军事概念。我们的意识里,就有着老祖宗的重防轻攻的基因。
有道理。我们几千年的军事思维就是守和防。中国的地势西北西南是高山,东边南边是大海,冷兵器时代都是天然屏障。唯北部可做通道,但我们的祖宗却搞了个万里长城,没有挡住别人,却把自己永远地挡住了。很长的时间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不是长城不长不高不坚固。是我们的战争观念太保守。秦始皇居高临下攻六国,横扫千军,何等气概!可面对北方游牧民族,却垒起了“院墙”。结果呢,代代修代代守代代丢。到了清朝后期,世界进入热兵器时代,大海不仅不是屏障,反成坦途。可惜清廷不知权变,还是防,在海边架起炮台。从虎门到吴淞口到大沽口再到旅顺口,炮台如林。那简直可称作海上长城。结果怎么样?到现在我们还在还历史的欠账。今天是空中力量时代了,我们所有的地理优势都失效。想守也守不成了。可是,我们有些人继承了老祖宗那种保守固守的基因,不能守就考虑防,试图把自己武装成一个刺猬以自保,就是没有想过,为什么不可以武装几只牙齿和利爪扑退敌人?你看动物世界,被吃掉的并不都是弱小的一方,而是没有进攻意识的一方。一只狮子敢攻击一头长颈鹿;一只小豹子敢攻击一头水牛。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什么打成那个样子?日本刚开始侵略中国的兵力并不大,只有几十万人,而且自始自终也没有超过一百万人。为什么半壁江山沦落了?就是蒋介石不抵抗造成的。国民党军只知道退,躲到西南的大山中。共产党的军队不一样,向敌后挺进,结果把日本拖进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毛主席虽然用的是持久战战略,但本质上还是一种进攻。日本刚开始也试探过苏联,在哈勒欣河被红军一顿迎头痛击,打得日本从此放弃北上计划,掉头奔向了珍珠港。是什么救了苏联?就是进攻精神,能力还在其次。想想,如果苏军退让会如何?腹背受敌。德国一把刀,日本一把刀。西方历史学家评论说,当年希特勒进攻波兰的时候,如果英法联军攻击德国十分薄弱的侧翼的话,整个德军部署都会被打乱,就不会有后来的很多事情。
前几年美国搞了个“中国威胁论”。人家一喊,我们就马上辩解。美国什么时候心虚过?它从来理直气壮。这个世界上强大就是真理。实力就是尊严。引伸一下,在军事方面,有进攻精神,才会有真正的安全。
我们必须当强者。西方所尊重的强者包含三重意思:第一,你必须有实力;第二,你必须证明你有实力;第三,你必须让别人明白,你有勇气和决心在必要时使用你的实力。三者缺一就不够格。
这三层意思说得深刻。
刚才我说,第一是“大赢”,现在说第二:以人为本。现在中国许多企业家都爱提出一个时髦的口号:以人为本。军队也需要这样,甚至更需要这样。这里也包含着三层意思。
①尊重人的精神。我还是先举我们企业家的例子吧。国内企业家当中不乏精明能干之人、聪颖过人之人。可是,我们的企业家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即思维方式缺乏现代精神和人文精神。当企业家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思维上的缺欠带到企业管理中去时,会有意无意地放大了这些缺欠,使这些缺欠伤了很多人。我曾对一些企业家说过:单凭你模仿大人物的举止、言语这一点,我就知道你是个小人物。他们总是把金钱放在首位,把人放在末位。这最终导致他们既失去金钱也失去人。他们往往是胜在起点,败在终点。这是中国企业始终不能做大或无法长久兴旺的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军队中也有类似的问题。
②人才战略。征战天下的战略就是重用人才的战略。几千年来,中国战争的方式都是驱民作战。战争是打规模。清军和太平军作战,双方都使用人海战术。这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今后的战争已焕然一新。拉姆斯菲尔德的理论就是以小取胜,以快取胜,以精取胜。这需要军队拥有一大批专业人才。在中国历史上,总是文化程度低的人战胜文化程度高的人。在世界历史上,总是文化程度高的人战胜文化程度低的人。今天世界尤如此。我在此处提出文化程度问题你也许感到突兀,其实这真是我军一个严峻的现实。我军中高级干部的文化程度不要说与美军相比了,就是与地方干部比也有很大差距。举某大军区为例:该大军区五个集团军,三十六名军职干部,只有三个大本。而那个军区所在的省,八个正副省长,全是大本。该军区十八个师长,没有一个大本。这次,我军许多专家学者预测伊拉克战争都不准确,原因就在于不熟悉研究现代化战争所应坚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世上没有两次相同的战争。同社会其它领域相比,战争充满了更多的偶然性和不确实性,完全准确地预见战争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是不可能的,“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关键是掌握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否则,就容易把上次战争的特点看作规律,并运用于预测下次战争;或者把某一场战争的特殊规律看作一般规律,照抄照搬别国经验。人才太重要了。人才是稀有资源。在当前我军面临精简整编的情况下,人才尤其重要。我们要有邓小平同志那种尊重人才,保留人才的精神。我给你举一个例子:1985年百万大裁军,为什么军队不弱反强?为什么没有出现人才断档?因为小平同志眼光远大,看问题总是比别人早几十公里。他在1983年时就在部队大规模地选优、选轻,把一大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人才擢拔起来,用到各个层次的关键岗位上。今天我军军以上干部,大都是83年提升的干部。两年后,大规模裁军才开始。
③容忍不同思维的精神。我们的干部不尊重人的另一种表现是思维求同,这种心态使得我们爱重用那些表面上听话的所谓老实人。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周伟?说:“作为一位高级主管如果不能容人,你只喜欢提拔那些想法、做法和你一致的人,就会在你的周围聚集一批与你思维想似的人,那时,你这个主管就很危险了,因为当你江郎才尽时,你周围的人并不能帮助你,因为你们的想法和做法都几乎是一个模式。”中央党校一个教授说:“如果我们不鼓励人民去自由的思想及提出新意见,我们社会虽然可能显得平静,但事实上将完全停顿。”此话用于我军完全合适。西方哲学家说:“我们只有感谢不一致性,它使人类生存下来。”霍金的成长就得益于社会的巨大宽容。刚才我说过天才是稀缺资源,但比天才更稀缺的是让天才茁壮成长的土壤。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社会取向,即个体服从整体,淹没于整体。很多有个性的人才都被无情地扼杀。倘若一个人想平庸,阻挡者很少;倘若一个人想出色,阻拦者很多。诡计喜欢多穿衣服,而真理却愿意裸露。真正愿意亮出自己观点的人是无畏无私的人。这是我的思考,也是我的烦恼。烦恼使我思考,思考又使我烦恼。人生最大的苦恼就是躲不开苦恼。以上的话也可以被视作是批评。批评越尖刻,反省越深刻。
我记得你在一次关于军队改革的会议上还提出一个概念:目标管理。
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了,不是今天我们讨论的重点。什么叫目标管理?举美军为例:它有那么多军官,包括白发苍苍的中将和上将,竟没有一个胖子。个个身材修长。精气十足。我特别注意美军在伊拉克走下飞机的情形。骄阳如火,茫茫沙漠。汗下如雨。美军的军官和士兵们人人负重几十公斤,毫无疲态,一律把腰板挺得笔直。你再看看俄罗斯军队,它有多少大胖子?因为美军制订了严格的目标:身高多少,体重就多少;年龄多少,体重就多少。超重则警告,警告无效则免职。他能胖吗?他敢胖吗?我军的目标有些虚。譬如在选拔干部时,我们的文件中曾有一句话:“个别优秀的”。一句话就撕开了个大口子。优秀的具体标准是什么?谁优秀?谁不优秀?
党的十六大提出理论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我军是一支光荣的、战无不胜的军队。我们曾经战胜了无数敌人和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面对新军事革命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对自己、对时代、对对手有清醒的认识。我们需要伟大的观念和博大的胸怀。我们需要创新。创新是一切理论的灵魂,而理论又是军队建设的顶层设计。
说起创新,我也想起杜黑的两句话:“死抱着过去陈旧的东西不放对未来没有什么教益,因为未来跟过去发生的一切根本不同。对未来必须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
“胜利只向那些能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而不是向那些等待变化发生才去适应的人微笑。在这个战争样式迅速变化的时代,谁敢走新路,谁就能取得新战争手段克服旧的带来的无可估量的利益。”
我们要上升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军事理论的创新问题。军事理论研究的成果,只有到了下一次武装冲突时,才能检验其真正的价值。
所有的奇迹都在重复同一个真理:要想战胜强大的敌人,首先就必须战胜自己,而变革就是唯一的战胜自己之路。
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思想,我们党的理论清晰而深刻地前进着。曾经长期占据我们思想的“阶级斗争”“一大二公”的政治喧嚣早已在这前进的步伐中,弃如撇履被踏入了泥土。但相比较之下,我们不能不看到,和我们国家其他领域的改革进程相比,军事领域的改革步伐还不够大,思想还不够解放。军队改革滞后于国家改革是历史造成的。滞后一点尚可,滞后太多就有问题了。国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支柱之一。
这一次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落在世界的后头了。
一位美国军事专家说:面对未来战争,如果我们必须去打,就应该从脖子以上准备好,而不是脖子以下。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不到三年,已经连续经历两场大规模战争。两次战争都证明空军??空中力量已到达战争的顶点,但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天是空间时代空军的早期。空间时代空军已呈现出这样一种趋势:从空中力量过渡到空??天力量,并继续朝天??空力量前进。就像空中战场是地面战场的延伸,太空战场也必然是空中战场的延伸。五角大楼说:我们不得不停止想明天,而去想后天。我在想,后天的战争是什么样呢?
战争让天空变得恐怖,天空反过来让战争更加恐怖。夹在战争与天空之间的和平越来越脆弱了。
战争不需要浪漫的情绪,只需要睿智的思想。正像杜黑近百年前的预言所云:“胜利总是向那些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那就让我们一起思考并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吧:当我们和战争一起向二十一世纪走去的时候,我们能看到杜黑曾经看到过的微笑吗?
伊拉克战争尘埃落定。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这场战争。《空军军事学术》编辑部记者戴旭采访了成都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刘亚洲中将。在两个小时里,刘将军侃侃而谈。特将戴旭与刘亚洲的对话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战争结果:地区性战争,世界性震撼
伊拉克战争从2003年3月20日正式爆发,到4月11日美军攻占巴格达。进攻者以区区十万余人的军队,在二十几天的时间里,几乎没经过像样的战斗就完全征服了一个世界中等强国。不少人觉得伊拉克战争不像一场战争,而更像一场游戏。
这场战争有点戏剧化,但它仍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战争。2003年这个春天里的二十天耐人寻味。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我曾说过:假如一千年以后还有历史,它将这样记载:海湾战争充满了惊叹号。这次伊拉克战争之后,我要说,“新海湾战争”不仅仍然充满了惊叹号,还充满了问号,当然还有省略号。这场战争看起来已经结束了,但它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新起点是什么意思?
这虽然是一场地区性战争,但造成了世界性震撼。此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甚至可以这样说:许多国家的边界通过这场战争被悄悄地重新划了一遍。至少在美国领导人的脑中被重新划了一遍。伊拉克战争之后的世界绝不会回到伊拉克战争之前去。这场战争已经改变了历史,并在继续改变着历史。英国首相布莱尔在英国下院辩论时讲过一句话:“此战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的国际政治格局。”他的话讲到了点子上。
刘将军,你能否再深入地就此问题谈谈您的看法?
我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对这场战争的理解,一是从政治上,二是从军事上。1962年我军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胜利后,毛主席形容此战是“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者说是政治军事仗。”伊拉克战争具有军事政治双重含义。政治上,这场战争有三个意义:
①这场战争是新旧世界秩序划分的分水岭。金一南说:“战争决定秩序。”此话很对。冷战之后,不,从冷战时期就开始了,美国一直在追求一种“新帝国秩序”。什么叫“新帝国秩序”呢?就是美国以其强大的政治、军事、文化、精神、宗教的力量独霸世界。国家强大到一定的程度就要称霸。任何国家都一样。不称霸是因为你没有称霸的条件。就像只有有钱人才说贫困是一种财富一样。权力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更大的权力。二十世纪国际体系的最后一个基石就是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全球集体安全机制和国际法秩序。美国是这个机制和秩序的主要发起国和制定国。现在美国通过这场战争把这块基石彻底砸碎了。这场战争是美国“新帝国秩序”下的第一场战争,具有头等重要的历史意义。美国一个议员说是这场战争有“历史精神”,他触到了这场战争的实质。这场战争预示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②文明冲突。文明冲突说到底就是一种宗教冲突。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冲突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宗教冲突,当然也是文明冲突。你可以不承认有文明冲突,你能不承认有宗教冲突吗?小布什说过这场战争是“新十字军东征”。后来又说这句话是“失言”。其实哪里是失言呢?那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冷战之后,另一种规则的战争开始了。它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文明冲突。当今的文明冲突,以西方基督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最为激烈。美国不仅要象它所宣称的那样要“改造”伊斯兰世界,它的终极目的是打垮整个伊斯兰世界。自古以来,文明就是通过战争来移植的。美国以军事方式与世界对立。这场战争的重要性从美国政客口中完全可以找到答案。美国保守派代表人物伍尔西说:“伊拉克之战可以被看作是第四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战斗。世界已经发生过两次热战和一次冷战,都是以欧洲为中心。第四次世界大战正在中东发生。”
由于美国在军事力量领域中的这种不对称军力,其鹰派政客已产生了一种近似狂妄的战争迷信。国际政治的天平急剧倾斜。西方学者将美国比做一辆正在向山下冲去的、刹车失灵的战车。
伊拉克战争已成历史。但2003年的春天让整个地球的人们都感到一种新世纪的寒意。比利时首相最近说美国已经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超级大国。因为美国的危险,世界也变得危险起来。我接着说第三个意义:地缘政治。地理即命运。从古至今,此理不变。一般强国在崛起之初,首先要立于不败之地。地理上的不败之地就是地缘政治中必须控制的地区。中东就是这样一个地区。有人说,石油是中东之宝,也是中东之祸。美国二战后全部中东战略都是围绕石油展开的。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美国控制中东,既为石油,又不全为石油,它有着比控制石油命脉更深远的目的。你知道,中东地区在历史上不仅是能源基地,更是世界著名的交通枢纽。拿破仑早年就开始注意到控制这个要害枢纽的世界意义。美国控制中东,使世界力量为之重新整合。历史将为此产生巨大改变。从现在起,美国已经割断了亚洲、非洲和欧洲间的陆上通路。这个事实让人想起来就不寒而栗。我正在撰写一本书,名字暂定为《西部论》,将充分对这个问题展开探讨。这里就不多讲了。
军事上的影响呢?
上个世纪以来,世界一直存在着两大武装集团:一个是前苏联,即现在的俄罗斯,一个是美国。这两大武装集团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军事理念。我说的军事理念包括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和武器装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军队大致都是按这两大阵营划分的,非此即彼,几乎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冷战以后发生的这几场战争,其实是这两大武装集团之间的战争。是两大集团两种不同军事理念的战争。现在我可以说:以苏联为首的武装集团败给了以美国为首的武装集团。
打个比方吧,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都像一场拳击赛。还是当年的美国重量级拳王和那个伊拉克侏儒。不同的是拳王更强壮而侏儒更虚弱了。还是当年的“擂台”。当然还是当年的结果??一个回合击倒对手,不,这一回侏儒是被吓倒的。因为在这场战争开始之前,胜负就已经确定了。问题是我们应当看到擂台背后的东西。
这一点,很多人也许都没有想到。
必须想到。尤其我们中国军人必须想到。这场战争的世界性意义是,全面昭示了苏式军事体系的危机。凝视着伊拉克战争的废墟,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黎巴嫩贝卡谷地、利比亚首都、南联盟、阿富汗……我发现这些战地和废墟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前苏联的盟友或涉足之地;都是主要采用苏式武器系统和军事思想;都在美国的信息化空中打击下,或支离破碎,或灰飞烟灭。为什么?
两次海湾战争,让我们看到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伊拉克是一个陆海空三军全面“苏”化的国家。从“飞毛腿”导弹、米格战机,到主战坦克,无一不是苏(俄)制。不仅数量庞大,比较先进,而且成系列引进;不仅引进装备,也引进体制和思想。
世界变化太快了。我们知道同样以征服占领一个中等国家为目的,朝鲜战争中美国动用了五十万左右的军队,打了三年,无功而退;越南战争美国也动用了五十万军队,打了十二年,最后撤出。伊拉克战争结果怎么会是这样?
我想用另外两场战争的结果来回答这个问题。同样是超级大国,在同一个战场和同一个对手作战,苏联先后动用一百五十万兵力,主要进行地面作战,结果打了十年,付出了五万余人的伤亡,最后彻底失败,国势从此一蹶不振。美国只派了千余人的特种部队,主要出动空中力量,只用了六十一天,死亡十六人(其中没有一个是在正面交战中阵亡的),就彻底消灭了塔利班。
我们还可以把美国进行的阿富汗战争和俄罗斯进行的车臣战争做一个比较。这两场战争也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反恐作战,战场均为中亚山地,对手都是游击武装。美国的情况我们知道了,而俄罗斯从1999年8月至2002年5月,已伤亡十万人以上,至今仍深陷在游击战的泥潭中。这次伊拉克战争结束不久,车臣又发生了恐怖爆炸袭击,俄军驻车臣的副司令被炸死。一句话,战争远未结束。
您认为俄美军队之间的主要差距在哪里?
主要在军事技术和战争观念上。先谈军事技术。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精确制导技术已把战争带入了“精确战士”时代。美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具威胁性的武器布署到它认为是最需要的地区。美国一天之内在科索沃投下的炸弹总量,比我军部署在东南沿海所有导弹的总量还要高。阿富汗战争中,美军针对阿富汗多山多洞的情况,迅速研制出“温压”炸弹。这种炸弹可摧毁山洞、地下掩体或建筑物内的一切,但不会损坏建筑物??有点像中子弹。这种根据战场情况迅速研制新型武器的能力也是一种“武器”,而且是一种更加厉害的武器。除了有预见性地准备武器以外,美国还根据战场需要随时研制和提供有针对性的武器,这一点很重要。相比之下,上甘岭时我们使用爆破筒、炸药包、步话机,到了对越自卫还击战时还在用。
当然,这里面有个工业基础的问题,但主要是战争观念前瞻性和国防工业的应变能力问题。不能等战争打响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就应该注意。今天的每一分钟迟钝,将来都是要以鲜血做代价的。
由于拥有近一个世纪的技术差,我们看到美国和塔利班不是士兵对士兵、炮弹对炮弹,而是导弹对子弹、卫星对准星。
在美军精确、有效、持续的空中打击下,塔利班攻守失措,迅速瓦解。
与美军相比,俄军高技术只是部分地体现在武器平台上,未形成系统。俄军在车臣基本上还是靠常规兵器作战,其各作战平台互相之间和与指挥机构,尚未实现信息交链。技术决定战术。俄军和车臣武装并未形成“代差”的技术优势,不能像美军那样利用绝对的信息技术优势实施不对称作战。
这让我们想起朝鲜战争中,我志愿军也是在面对美军强大的空中优势时,却实施了大纵深机动和穿插,充分发挥了我军近战、夜战的优势。
破解空中优势和火力优势的办法只有一个:机动。只有拥有了机动权??我提出这个名词,才能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然只有你打我而我不能打你。这次伊拉克战争和第一次海湾战争,还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军队和塔利班的败因就是因为没有机动权??主要是无法实施机动。美军在朝鲜和越南战争上的失败,和苏联在阿富汗的失败及俄罗斯在车臣战争中至今没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没有控制对方机动的能力。你看过电影《上甘岭》吧,白天阵地是美国的,到了晚上又被我们夺回来。只要对方还有战场上行动上的自由,取得胜利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中国历史上许多王朝都亡于游牧民族之手,而那些王朝的综合国力、军力、火力,都远在游牧民族之上。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游牧民族的骑兵具有极大的机动性。来去如风,狂飚千里,使中原王朝防不胜防。
美军今天搞这个系统那个系统,数字化信息化等等,根本目的就是要剥夺对方的战场机动权。这也是美军未来的潜在对手们要特别注意的,没有机动权就没有生存权。
美军是如何控制对方机动能力的呢?
简单地说,它使自己成为千里眼、顺风耳,同时却让对手眼瞎耳聋。我们说今天的美军强大,就是因为它拥有战场感知能力。有这样一组数据:美军从发现目标到实施精确打击的时间,即完成发现??定位??瞄准??攻击??评估战果这样一个“打击链条”所需的时间,海湾战争时是一百分钟,科索沃战争时为四十分钟,阿富汗战争时为二十分钟,而此次伊拉克战争只有十分钟,基本实现“发现即摧毁”。就对方而言,即“被发现即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对方根本来不及实施机动。如2001年11月间,美军一架侦察机发现一支车队在夜幕掩护下撤离喀布尔,立即把情况通过卫星传送到美国中央指挥中心。五角大楼下达攻击命令,三架战斗机很快飞到目标上空,投下三枚制导炸弹。同时,无人侦察机也向地面车辆发射了导弹,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攻击机。后经证实,包括拉登的助手阿提夫在内的近百名塔利班人员在此次空袭中丧命。这一幕是美军在阿富汗作战行动的缩影,也是未来美军惯用的战术攻击手段。
和美国老鹰扑兔的犀利与敏捷相比,在车臣战争中,俄军就像大蟒追兔,盲目而迟缓。由于缺乏现代化的侦察与通信手段,俄军无法及时发现神出鬼没的车臣武装,屡屡贻误战机。和美军追杀阿提夫恰成对照,在车臣战争中也有这样一个镜头:俄军一支空降分队在山区陷入车臣武装重围之中,由于联络中断,指挥部无法查明该分队的具体位置,致使九十名官兵苦战三昼夜而得不到支援,最终全部被歼。
在伊拉克战争中,也有这样的镜头:3月20日傍晚,美国发起首次打击以后,伊拉克向科威特发射了一枚导弹。仅半小时后,一架美军的F-15飞过来,向这部秘密隐藏、正准备再次机动的发射车发射了导弹,伊军战术导弹的行动从此绝迹。4月7日,美国特种兵发现萨达姆及其政府高官进入了一幢建筑,立即呼唤在空中巡逻的战略轰炸机。也是半小时之后,美军的战略轰炸机赶到,投下两枚两吨多的炸弹,炸出一个六十米直径的大坑,萨达姆从此生死不明。
以后这样的镜头我们将屡见不鲜。俄罗斯的车臣战争与美国的阿富汗战争最大区别在于,俄军打的是机械化战争,而美军打的是一场信息化的战争。俄军采用的是各种常规作战平台和以陆军为主的作战思想,其大规模的步坦协同或空地协同作战,及攻城掠地式的战役合围,无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机械化战争的翻版。尽管俄军比车臣叛军拥有绝对的常规力量优势,却没有能力剥夺对方的机动权。这就是它与美军的根本区别。
现在,伊拉克战争的结果就容易理解了。美英联军是一支基本信息化军队,通过数据链把空天地海、本土统帅部、前方司令部和战场上每一个士兵连为一体,反应灵敏,随心所欲。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战果,赢得胜利。
比较而言,伊军则是一支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军队。尽管伊军在兵力、地面兵器数量方面占有优势、空军飞机数量也相当可观;尽管伊军吸取了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教训,并学习了南联盟和车臣战争的经验,采取固守城市、寓军于民、全民皆兵的战略战术,仍然不堪一击。
隔代战争就是这样,当年八国联军也是这样屠杀清军的。我记不起是读过的哪本书了,是英国人写的??鸦片战争中,清军的一个炮台被英军攻占了。清军尸横遍地,四百官兵全部战死。英军呢,只轻伤两人。这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屠杀。这次战争,伊拉克由于首先被搞得耳聋眼瞎,以至于本来就不够粗壮的胳膊和腿也不能伸展了。俄罗斯军事家斯里普琴科在《超越核战争》一书中评价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说:“伊拉克非常认真地准备了一场过去的战争”。到了2003年,世界看到伊拉克准备的是一场什么战争呢?十二年前,伊拉克还有坦克师、还有空战、有萨达姆防线,但现在却只有步枪和人体炸弹。
如果说海湾战争伊拉克和美军有“代差”的话,到了伊拉克战争,这种差距已不是一代。有人说是第六代战争(信息化战争)对二代半(线膛武器和半机械化)战争的较量。双方军队的整体功能是近百年来相差最为明显的,甚至超过当年清军的大刀长矛对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双方军队武器装备和实力也相差巨大,但还不是“划时代”的。
总体上看,这是一场有着巨大“代差”的战争。如果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参与的几场战争是一种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的量变的话,这场战争就是一种质变。它标志着美国自越战结束后开始新的军事革命已接近最后完成。这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重大事件。所以,伊拉克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只不过由于伊拉克的不抵抗或者说不能抵抗,夸大了敌方的胜利战果,同时将这种结果绝对化了。面对如此绝望的态势,它的政府想打而不能打,它的军队应该打却不敢打,它的人民根本不愿意打。于是,战争的结果让人叹息:民族活着,国家已死去。
其实,美国在伊拉克展现出来的超级军事能力,还只是冰山一角。
由于伊军的糟糕表现,美军真正的战力并没有表现出来,如最拿手的强项??电子战、新概念武器、太空力量等,美国都只是动用了很小的一部分。在今天世界上美军占了三个第一:①新军事革命它是领头羊。形象地说,在长跑竞赛中,美国不但习惯跑在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的距离一直保持在一千米左右。若感受到这距离可能缩短到九百米(还只是有可能),美国就感到威胁。②军费第一。美国的军费是排在它后面的十二个强国军费的总和。③军力在全球不可比拟。但更令我们不安的事实是:美军还在急速地膨胀着。一旦美国全球导弹防御体系建成,一个覆盖全球的战争新体系就将全部构造完成。美国的对手用以威慑美国的最后工具??核武系统也将失效。到那时,一个以绝对不对称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政治体系,也就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帝国体系就将出现。一如机械化闪电战催生了希特勒的“第三帝国”一样,信息化战争时代,已经孕育着一个世界新帝国的雏形。这场战争的结果所展现出来的远景,真让世界胆寒。那一天还没有到来,但正飞速地向那一天逼近。
我感到震惊。
还是让我来谈谈俄罗斯吧。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4月16日有一篇报道说:“在伊拉克战争中,萨达姆领导的伊军几乎没有进行过什么像样的抵抗便溃不成军,这让俄罗斯倍感震惊。现在,俄罗斯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反思俄的军事体制。据说相关的改革也将提上日程。”当美国打伊拉克战争的时候,俄罗斯的一些军事专家曾警告说,美国军队会在巷战中遭受重创。然而,二十多天的战事进展证明,美国迅速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俄前国防部官员维塔利?什雷科夫说:可以说,伊拉克军队就是按照俄罗斯军队的模式建立起来的。没想到在这场战争中他们会溃败得这么快。俄罗斯的军事指挥家们在震惊的同时,也开始对自身的军事体制进行反思。俄罗斯高级军事专家和政府官员们都认为,苏联解体十几年来,俄罗斯社会唯一没有改革的就是军事体制。俄罗斯军队的组织结构、武器装备以及军事理论等仍然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
俄国防部一位官员说:“俄罗斯军队的结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我们与美国的差距已经显现出来的,而且这种差距是巨大的。”俄罗斯虽然是目前除美国外,军事实力最强大的的国家。但它的整个军事体系仍然处于机械化时代。从第一次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到今天的伊拉克战争,实际上都是以美式武器系统和作战思想对俄式武器系统和作战思想的较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战争的毁灭性的结果,也是苏(俄)式军事学说和装备体系的全面失败。今天,那些遍布全世界的信息化战争的废墟,也是苏联军事遗产的废墟。
二战时,应该说双方的武器系统是在一个水平线上。朝鲜战争中,苏联米格机的性能甚至超过了美制战机。正是这种性能上的优势,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中国空军在技术和训练上的不足。六十年代的越南战争,苏制米格-21曾是美国F-4鬼怪战斗机的克星,而苏制“萨姆-2”曾是美国B-52的恶梦。七十年代的中东战争,依然是美苏武器系统和作战思想的较量。虽然,苏式军事体系的呆板初露端倪,但“萨姆-6”导弹的表现却震惊了世界。
1973年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给世界军事理论界带来一缕新鲜空气,但这缕空气非常小,非常少,稍纵即逝。有人嗅到了,有人嗅不到。特别让我感到奇怪的是,人们是从失败者而不是从胜利者身上学习经验的。战争初期,阿拉伯国家装备的“萨姆”导弹曾经成功地阻止了以色列空军的攻击,并为地面进攻提供了制空权,所以很多国家因此开始大力发展防空导弹。同时,由于反坦克导弹的出色表现,也赢得了一片喝彩。我国的国防工业也毫不犹豫地加入到这两类导弹的研制行列中,从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特别是主力战机和信息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当时苏联也和我们一样。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联在和美国的全面对峙中已渐露疲态。美国挟电子革命的强势,使主战武器全面升级换代,而苏联却心有余力不足,只能在部分武器平台上作最后的追赶。发生在“贝卡谷地”的战斗,被称为“空袭革命”,以色列依靠电子优势,六分钟之内就全歼了曾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大出风头的“萨姆-6”导弹。世界在震惊之余,也不由得感到,昔日强大的军事帝国已成昨日黄花。九十年代,伊拉克和南联盟的一败如水,昭示苏(俄)军事体系,已经完全无法抵御代表着最新军事革命趋势、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美国军事体系的“压迫”。
俄罗斯由于实力的削弱,国防军工和科研体系的瓦解,短期内已难以形成应对信息化战争的整体能力。这也是美国在此次战争期间,对俄罗斯如此藐视的根本原因。美军敢于毫不顾忌地攻击俄外交车队,反映出的就是这样一种心态。
自苏联解体后,俄军进行了为期十年的大范围改革,这十年也是美军军事急剧变革的时期。军事上的差距其实是经济和社会差距的缩影。可以预期,在整体实力落后的情况下,俄与美的军事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大,甚至会落在欧洲和日本的后面。我甚至有种预感:它还会落在中国的后面。
俄罗斯尚且如此,那些以苏(俄)式武器体系装备和信奉苏(俄)式军事战略指导思想的国家,其军事危机感可想而知。一些国外军事专家评论说,伊拉克战争之后,世界又将掀起一场新的整军运动。我军马上就要开展的精简整编,实质就是一场整军运动。对于那些和伊拉克军事状况非常类似的受苏式军事体系影响深厚的国家,面对伊拉克的废墟,应该彻底清醒了。
战争结果如此触目惊心,我想很多人还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军事理论家说:圆锹和铁丝网可以打倒步兵和大炮。法国元帅贝当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宠儿是堡垒战与步兵火器的结合,遂构成法军的胜利,今后国防,如将全部国防线建筑堡垒,则敌人即无法在陆上加以摧毁与超越。此种阵地同自动火器与铁丝网配合,足以掩护后备军之动员集中,则法国安全可以保证。”他忘了时代是前进的。马奇诺防线的悲剧出现在法国绝非偶然。
我们不能再有这样的悲剧了。我们必须彻底走出苏式军事体系这片历史的“坟茔”。怎么走?江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已经指出:信息化带动机械化。
二、战争特点:空地之争
刘将军,现在我想请您谈谈这场战争的特点。您认为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用一句话来概括,空中战争。这既是这场战争的特征,也是近年来历次战争揭示出来的未来战争发展趋势。
空中战争?我想请刘将军系统地谈一下。此次伊拉克战争不同于美军近二十年来历次战争的是,一开始便出动大规模的地面部队,并且一路狂奔占领了巴格达。这一现象也在不少国家引出未来战争中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军种作用之争。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我们先看事实。从伊拉克战争的进程和结果看,它不像一场传统意义上的战争,而更像一场大规模的警察围捕行动:一个手持凶器的犯罪嫌疑人占据了一座楼房,一群警察小心翼翼地包围上来。突然,一名狙击手击中了嫌疑犯,使其倒地动弹不得。警察一拥而上,把嫌犯带走。把嫌犯看成伊拉克,警察看作美国和英国地面部队,狙击手当作空中力量。这场战争的动画片就算制作完成。而关于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作用的问题也一目了然。
这个比喻很形象。
此次伊拉克战争,尽管美军投入了大量地面部队,但是我认为,空中力量仍然是这次战争的决定性力量。美国的利益在全球,美军实行的是全球战略,战争范围广大。这就要求军事力量必须具备远程、快速部署、精确打击、短时猛烈、保持绝对制空权等特点。美军现有作战力量中,惟有空中力量符合这一要求。格林纳达战争后,美军总结经验说:二十四小时运来一个营,比三个月运来一个集团军还管用。从第一次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到这次战争,空中力量无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那么,美国为什么还要从一开始就投入地面部队呢?
战争一开始,许多人都向我提出这个问题。他们还提到了我前不久写的《百岁空军》一书。在那本书里,我提出了战争已经向天空??空天转移的论断。他们问:你的判断是否有误?我回答:这场战争恰恰证明了我的判断是准确的。美军从一开始就投入地面部队的理由有这样几条:首先,在一场战争中使不使用陆军,如何用,关键取决于战争要达成的目的是什么。美国将此次战争的目的锁定为“推翻萨达姆政权”,“解放伊拉克人民”。极端的战争目的决定了美军开战不久就不能不使用地面部队。要“倒萨”,要“解放”,不接触是不行的。让我再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中国的一个判断来说明此事。抗美援朝和越战,美国人非常清楚真正与他们交手的是中国人。军方和政界的鹰派人士曾提出进攻中国的问题。但后来他们统一到这样一个共识上:“如果我们在大陆使用了陆军,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中国能接受几架甚至几十架被击落的U-2飞机,但中国很难接受一双美军的皮靴。”今天阿拉伯人的心态与当时中国的心态有些相似。美军上来就使用地面部队是一个明白无误的信号:我将在此呆下去,不走了。朝鲜战争为什么打?为什么要援越抗美?这种心理是大多数国家和民族所共有的。你可以砸烂我的家,但你不能到我家里来。美国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它派陆军来,就是告诉全世界:我就是要到你家里去。
就是说,美国动用陆军的真正含义是政治上,而不是军事上的?
是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美军一上来就“做秀”,就是表演。有一个事实你一定注意到了:战争初始,美国大规模邀请全世界??包括中国的记者随军参战?为什么?做给世界看。美国打伊拉克的目的之一,就是杀鸡给猴看。海湾战争也是,利比亚战争也是,科索沃战争还是。美国看到它杀了那么多“鸡”,可有些“猴”看不到,要么也跟着它学会了“杀鸡”。萨达姆就派人暗杀过老布什。本?拉登更大胆,让五角大楼变成四角大楼。所以,美国要换一种方式。要占领。让世界看看,和美国作对不仅是打烂你的问题,还要灭了你。这就有了阿富汗战争样式。但阿富汗太穷了,家徒四壁,而且那里地形和民情也不适合。所以美国只给它做了换头术。但伊拉克就不一样了,那里的地形和民心状况也适合使用地面部队。主要是,美国还有更大的中东改造计划。这一切都需要陆军。
美国在表演,世界在发烧。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对此的确感到了恐惧。这就是美国使用地面力量的政治效果。那些认为美国又要重视地面力量的人,是只见现象,不见本质。军事从来都是为政治服务的,不仅仅是从目的上说,有时在手段上也体现出来。
所以,应该说伊拉克战争主要是一场政治仗。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萨达姆的抵抗也是政治性的,从一开始他就不是在争取胜利,而是在寻求一种体面的失败。当然,我不能不说现在他的失败仍是非常不体面的。
萨达姆的抵抗很不坚决。
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他对美国人的意图和手段根本摸不清楚。他怎么能坚决?美军的作战目的只有一个,而且非常坚决,那就是此战为新世纪的帝国霸权奠基之战。克劳塞维茨说过,一个战争如果有两个目标,那是很危险的事。就象一张照片只能有一个焦点一样。美军使用地面部队还有一个技术上的原因,那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战争果实。地面部队提前进入可以防止伊拉克点燃油田。它的目的达到了。同时,美军下决心长期驻扎伊拉克,它必须要避免环境灾难。这一点与第一次海湾战争时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使用陆军还应该有军事方面考虑吧?
美军使用地面部队的那一天,我正聚精会神地坐在电视机旁。画面上,坦克轰鸣,烟尘万丈。我脑海中突然跳出一句话来:这一日长于百年。因为在战争史上,这一日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那一天我想了很多,也想得很深。我在思索了几小时之后做出了一个基本判断,虽然没有证据但我还是这样判断了:美国自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以来,都是空中力量在唱主角,美国军方内部肯定发生了一场争论。核心是海军、陆军不愿当配角,不愿被边缘化。尤其陆军很有危机感。有一个事实可以印证这一点: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四大军种的反思、总结,竟然是瞎子摸象般地各说各话,总结出来是四场海湾战争。门户之见和军种利益之争的结果是,有了陆军的“数字化”和联合战役理论。主持修订美国陆军1993年版《作战纲要》的是海湾战争时被指责为作战保守的陆军第七军军长弗兰克斯,而弗兰克斯后来又是阿富汗战争和这次伊拉克战争的总指挥。因此,美国使用陆军包括动用数字化的第四师,还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呢?所以,美国此次大规模动用地面部队,是一次新陆军的练兵,检验一下自海湾战争以来陆军的改革成果。但就是这样一次练兵,伊拉克战争的事实证明,也没有练好。
战争结束后,我们知道了果然发生过这样一场争论,倒不是发生在军方,而是发生在鲍威尔和拉姆斯菲尔德之间。有趣的是,这种争论不是军种之争,而是文职官员与陆军高级将领之争。双方目标一致,但作战手段却大不相同。拉姆斯菲尔德提出了“精确闪击战”这一全新的战争概念,简称为“拉氏理论”。所谓“精确”二字的根本涵义就是指战争的高智能化。“拉氏”理论的精髓在于:将陆军改建为规模更小的、易于部署的“战斗群”,战斗力接近特种部队,配合空中打击,引导精确制导武器突击重要目标,迅速完成战斗任务。而“鲍氏”理论的精华是:大量运用地面部队,围绕陆军重型师展开战斗行动。
战争开始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折衷的方案:“拉氏”理论在被付诸实施的同时,“鲍氏”理论也被采纳了,但大打折扣。许多陆军高级将领认为此次动用的地面部队应当与1991年海湾战争时差不多,即动用十个陆军师,而实际上仅用了两个完整的师。这次地面部队的规模比“沙漠风暴”时小的多,但战果却大得多。我认为“拉氏”和“鲍氏”两种战争思想有个最根本的不同:前者不再强调摧毁敌人的兵力和工厂,而把重点转移到摧毁敌人的战斗意志上来;后者则还要强调大规模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战争结果证明了拉氏作战理论的正确。
怎样看待美陆军的“练兵”成果呢?
首先,这次“练兵”是在有绝对空中优势的情况下进行的。不错,美国陆军的推进速度相当快。第三机械化步兵师在身后丢下激战尚酣的纳西里、纳杰夫等多个城市不管,长途奔袭数百公里,创造了战争史上大纵深突击的新记录。这很像我军的大范围穿插。此次战争中美军推进的速度几乎等同于或超过了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队闪击苏联的速度。快,可以给人一种力量的感觉。快就是力量。然而,如果没有空中优势,这种推进是不能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这不是一场速决的战争。至少从空中战争的意义上讲不是。从天空的角度上看,这场战争的时间应当被视为不仅仅是刚过去的四周,而是十二年。2003年3月20日以来发生在伊拉克的战争不过是一场长达十二年之久的战争的继续。十二年来,美国一直霸占着伊拉克的领空,活活扼杀了伊拉克的空中力量。我在战前讲过这样一句话:“伊拉克军队的灵魂被偷走了。”指的就是空中力量的不复存在。其次,十二年的空中禁飞,轰炸,侦察,使伊拉克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整个军队的心理都受到重创。伊拉克的意志已经奄奄一息。伊拉克像一间风雨摇摇欲坠的小屋,轻轻一推就会坍塌。美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练兵的。为什么说它没有练好呢?我们看到美国在通过各种形式反复侦察判断没有危险之后,在空中力量的“斩首行动”之后,出动了地面力量。但事实是:全世界充满好奇和期待的、美军唯一也是全球唯一的数字化第四师从海上运送海湾,历时一个多月才抵达战场,到达伊拉克时战争已基本结束。美第四师士兵调侃说:“第四师如果要参加战争,就只有向第三师开火了。”突显地面力量机动性受制于自然障碍的巨大局限。而地面主力第三机步师几乎没有实质性作战。其在战场上的高速进军,是以绝对的制空权保障和空中力量全面扫清前进障碍为前提的。你看到没有?美军地面部队一遇到抵抗就停下,要不就绕过去。整个战争中陆军没有攻下一座城市。当然,巴格达是攻下来了,但那是地面部队“攻”下来的吗?有消息说是美国人花钱买通了共和国卫队的军官,让他们放弃了抵抗。是买路钱的作用。空军就没有花买路钱嘛。西方就有人说,整个伊拉克战争,美英地面部队的作用只打一分,空中力量的作用打九十九分。虽然绝对了一点,但还是看到了本质的。
所以我说,美军在此次战争中大规模使用地面力量,是为达成特殊目的情况下的特殊运用,并不代表美军对其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战略作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不同的军种担负着不同空间和领域的基本作战职能。各军种的使用,依据战争目的和样式而定。一般而言,空中力量主要是一种进攻性力量,也可以说是一种“破坏”力量。如果让它防御、占领和保护,它就勉为其难。
打个比方,空中力量像人的两只手,你让它去砸烂人家的窗户、门板是可以的,但你要把人家的房子占住还要防备人家来夺,那非得依靠双脚??地面力量走进去不可。所以,不看战争目的和空地力量的本质特点,片面地比较二者的作用是没有意义的。但就总体而言,受限于作战空间的自然形态,陆、海军的局限性较大,而空军却呈现出全空间、全领域通用的特点。海军只能在海上,陆军只能在陆上,空军哪里都可以去。当然,这是绝对化的说法。但是,有一个历史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有着在欧洲强大无敌的陆军,两个人都想征服英国。但是谁也无法把他的陆军送上英国,因为有英吉利海峡和强大的英国海军。所以,拿破仑不得不面对滔滔大海泯灭雄心,希特勒却在空中差点要了英国的命。只是他空中战略的失误才功败垂成。
现在回过头去看,伊拉克战争的胜负一点都不意外。自始至终,伊军防空体系完全失效,听凭美军狂轰滥炸。伊军雷达不敢开机,防空导弹很少发射。飞机不敢起飞。
伊拉克空军一架飞机也没有起飞参战。伊拉克空军哪儿去了?伊拉克有三百架余架作战飞机和一百多架武装直升机,但却没有了空军。战前,伊拉克的战斗机还到美军的营地进行了侦察,战争开始反而不见了踪影。它为什么不用?因为它知道,它所有的机场都在美军的死死监视之下,炸弹、导弹随时会从天而降。没有雷达保障、没有通信引导、缺油少弹的战机纵使升空,等同送死。
美国没有在战略上完全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但在空中战场实现了。战后,澳大利亚特种部队在伊拉克西部的一个地方,一次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五十二架战机。有而无用,等于没有。
传统的地面战役??大规模运动战、阵地战一次也没有发生。伊拉克不同于塔利班,它有着完整的国家机器,有着相当规模的正规军,而且美英联军提前投入了地面部队,客观上给了它以迎战的机会。但是,伊军没有做任何军事意义的抵抗,甚至看不见有组织的退却。大批部队不是成批失踪就是成建制投降。大批坦克完整无损地被缴获。伊军由于完全失去了天空,也完全失去了自信。不仅对空袭无能为力,对地面战争也不知所措。
在现代战争中,无航空便无领空,无空防便无国防,防空体系就是国家和军队的主要防御体系。由于这一体系的瘫痪,战争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在有着大规模正规军和重型兵器参加的战争中,全世界第一次没有见到战役甚至正规战斗的场面。
既没有像样的“战”,当然就没有有效的“争”,只有形式上或象征性的“斗”。这是不能扭转战局的。伊拉克战争留给世界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新闻部长萨哈夫的豪言壮语。可惜,语言既不能击落敌机,也不能击毁坦克。
我注意到,即使是伊方武装力量抵抗比较激烈的几个小城镇,美英联军的地面力量也没有发起过强攻,而主要是召唤空中火力予以打击;而在伊军溃退和弃守时,地面部队才发起追击性的行动。美第三机步师对巴格达的进攻,是在侦察发现伊军未设防时发起的。所有这些都说明,即使在由大规模陆地军事力量参加的地面战争,信息化的空中力量也在战略、战役、战术的层次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地面部队为什么能够一路狂奔,为什么能够兵不血刃而轻取敌国首都的答案。
经你这样一点拨,我心中的许多谜就解开了。
由于这场战争的特殊目的,美军不得不使用地面部队,但结果是:美军放弃了自己的长处,把自己拉到了伊拉克可以抗衡的层次。战争的结果证明了拉姆斯菲尔德理论的正确性。在美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一个由总统任命的文职官员对美国军队的战争计划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但拉姆斯菲尔德做到了。接着下来发生的两件事,更准确无误地告诉我们,此次战争最大的赢家是拉姆斯菲尔德和以他为首的文官集团,最大的输家是陆军。2003年4月26日,拉姆斯菲尔德前往海湾视察美军,临走前,在没有任何直接原因的情况下,他授意陆军部长托马斯?怀特提出辞呈。4月28日拉姆斯菲尔德抵达海湾,受到了美军将士热烈的掌声与欢呼。这一天,是年逾七旬的拉姆斯菲尔德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天。拉姆斯菲尔德的成功不仅仅是对美国陆军的胜利,也是对俄罗斯军事理论的胜利。事实证明,一支更灵活、更有杀伤力、规模更小的军队,完全可以打败一支庞大的、观念陈旧的军队。伊拉克军队兵力庞大。根据苏联的大范围前沿作战理论的要求,伊军集结了大批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指挥结构高度集中。但这样一支令人生畏的军队的防线却在短短的几天里就被数量很少的美军击破。俄罗斯军事观察家惊呼:“军事范例已经改变。其它国家最好注意,美国人已经重新书写了教科书。”
请您具体谈一谈美国空中力量在这场战争中的运用特点。
我在《百岁空军》里说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世界叫空军为空军,因为它的确不过是空“军”而已。但是,八十年代以后,空军虽然还是叫空军,世界却再也不能以看一个普通军种的眼光看它了。武器装备的革命性变化带来空军战略战术的革命性变化,空军的地位也从支援陆、海军作战到以我为主,陆、海军辅助再到独自担负战争任务,不断发生着新的质变。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我们看到,空中力量的代表??空军,是作为一张外交王牌在使用,而不仅仅是作为武力在使用。空中打击不是以对方的军事目标,而是以国家战略目标为主。空中力量的使用具有战略性。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动用空中力量的做法与前几次战争如出一辙,也是首先并全程作为战略力量使用的,而且更直接、更突出、更明显。首先是全球造势,海空胁迫,立体包围,试图不战或小战而胜。美国在近十几年来,连打五仗:一是海湾战争,二是北约空袭波黑塞族战争,三是空袭伊拉克战争,四是科索沃战争,五是阿富汗战争,今天的战争是第六场。六场战争,次次如此。全球空中包围,这已经成了美军进行现代战争准备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看美国想不想打仗,想打多大的仗,只看它的空中力量部署的情况就知道了。
空中力量的部署体现着美国的战略意图和进行战争的主要样式。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共集结了一千余架各型作战飞机,从陆到海,对伊拉克实行密不透风的“月牙形”包围。美国本来是想四面合围伊拉克的,由于土耳其的原因,美国无法在伊北部屯兵,这才闪出一条缝来。
伊拉克首先交出了天空,而后又交出了陆地。伊拉克战争是战争史上的一次奇观:天空是敌人的,陆地是自己的。敌方在大规模集结,武装到牙齿。己方却不得不接受敌方的核查,并销毁导弹。美国今天的实力不仅比冷战时更强,甚至比1991年海湾战争时也“提高了两??三倍”(美国陆军上将韦斯利?克拉克语),而伊拉克无论如何也无法同垮掉的前苏联相比。从军事上讲,交战双方的力量悬殊如此之大。美军占尽优势。这是古往今来任何一支部队梦寐以求的交战方式。但即便如此,美国人仍然先在天空上唱戏,尔后再把舞台搬到地面上。
实际上,正是在如此强大的空中重压下,伊拉克被迫一而再,再而三地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有关联合国武器核查的全部的、苛刻的条件。
萨达姆甚至允许美国的U-2侦察机不受限制地在国土上空“核查”。这种飞机我们最熟悉不过了,“黑寡妇”。这哪里是核查?是侦察。伊拉克明知如此,但无可奈何。它只能退让,它步步退让。终于退到了死角。很多人对伊拉克如此速败感到不可思议。对于一个被重创、制裁、禁飞、核查,翻箱倒柜折腾了十几年,又被侦察得一清二楚的国家和军队,哪里还谈得上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怎么能够抵抗如此泰山压顶般的军事重压?战争开始前,伊拉克就已经失败了,只是尚未落花流水。
萨达姆是让美国一步步逼到了陷阱里。后来,萨达姆曾准备投降,其次子库赛曾赴埃及等国就流亡条件展开斡旋,但美国急不可耐地发动了战争,致使其集结强大的空中力量的战略威慑未竟全功。
美国的空中威慑并不只停留在静态的部署上。你看它第一天是怎么打的?“斩首行动”。名字起得血淋淋的。战争一开始即发起决定性空中打击。美军进行了空前猛烈的大空袭。在短短数小时内美军共出动了各型作战飞机两千余架次,共发射或投掷了精确制导弹药一千余枚,相当于科索沃战争中一周的投弹量。如此密集地使用兵力和巨大的投弹量,效果非凡。路透社报道说:“整个地球都在震动。”
您认为美国空中打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瘫痪。就这两个字。瘫痪战是近二十年来美国空军一贯的作战思想。回顾空军诞生近百年来,大国空军的战略运用一直在打击军事力量和打击社会潜力、战略轰炸与空中支援之间徘徊。二战中,美英主要侧重战略轰炸,而德、苏侧重战场支援,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总的来说,越战以前,由于战争胜负是以陆上战场的结果为准,故空军一般多是间接的军事打击。越战后,特别是海湾战争后,瘫痪战渐成主流。
从军事上延伸开去,美国的外交政策也是“瘫痪”政策,至少对中国如此。美国对华政策的底线在哪里?它真的就是想肢解中国吗?恐怕不是。怕中国崛起吗?恐怕也不完全是。我认为它只是想瘫痪中国,这是军事上“瘫痪战”的政治运用:让中国处于半死不活,既发展又不能健康发展的状态。美国不愿让中国彻底垮掉。因为那样一来,日本、印度、俄国都起来了,亚洲大陆平衡打破了,美国还得费力填补力量真空。美国不会让中国垮下去。中国彻底垮下去日本就起来了。
美国在海湾战争后总结说:“多国部队在空中战役中的战略目标是非常雄心勃勃的:通过摧毁伊拉克的电信、战略防空和空军,让伊全国领导出于瘫痪……多国部队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功。”
美国空军有个沃登上校,思想新锐敏捷,我称他为现代杜黑。他有个“五环目标”理论,第一环是战略核心环。第二、三环是国家的经济力量、民心、士气等。第五环是军事力量环。此次伊拉克之战,美国空军只打了第一环和第五环。这是美国的战争目的决定的。美国企图以最小的伤亡、最小的破坏、最短的时间,推翻萨达姆政权,占领其城市和油田。如此,只有两个最大的障碍??政府首脑和军队。打首脑是直接实现战略目的。打军队是拐一个小弯间接实现??军队完了政府当然完。
在我们编辑您的战略文集时,记得您说过这样一句话:由于空军是战时最活跃最机动的军种,具有强大的作战力量,使它成为平时最具威慑性的国家力量。它因此成为实现国家意志的最佳工具。
这是从它战役打击能力的角度看它的战略作用的。任何军兵种、武器和思想都一样,因为它的实用性,所以才有威慑性。因为有战役能力所以有战略作用。我们前面说美国通过集中空中力量对伊拉克进行战略威慑,主要就是以它后面表现出来的战役打击能力为依据的。
说到空中威慑,我想起朝鲜局势。朝鲜半岛局势最近愈加紧张。都说美军有可能动手。但美军却从三八线大规模后撤。这是为什么?
这正好说明美国不是靠它的陆军进行威慑和准备战争的。实际上它的陆军靠前部署,不仅不能威胁对方,还在对方的威胁之下。它这样一撤,部队离开了对方大炮的射程,这时候它的翅膀就开始威胁对方了。这个消息还可以表明,陆军在今天是很容易受威胁的,而它自身却无法对对方造成什么威胁。
美国此次派出了大量地面部队,为什么不在主要的战役、战斗中使用它们?它们有制空权保障,完全可以发挥强大的火力,在地面战斗中取胜。1979年我军在拥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就完全使用陆军进行了一场纯粹的地面战争。
这就是战争思维方式的问题。
看美国人打仗,不要孤立地看某一场战争,要看它一贯的战争思维。美国军队的基本特点是:技术越来越先进、复杂,战略战术却越来越简单、原始。胜利,尽快胜利。在政治许可的情况下,无所不用其极。二战后期,美国有各种各样战胜日本的办法,但为什么用原子弹?他完全可以不计军人的伤亡登陆日本嘛。这次伊拉克战争,美军当然可以依靠地面力量取胜,但那不是最好的胜利方法。杜黑认为:一旦夺得制空权,必须能够加以利用,摧毁敌人物质和精神上的抵抗。有了制空权而不加以利用,等于双方都拥有制空权。那制空权还有什么意义?美军不使用地面力量打主攻,是因为同样追上一只兔子,猎鹰比猎狗更有效。
至于我军那场战争为什么那么打,我一直以为应该深刻反思。我写过《金门战役检讨》一文,但实际上我军值得检讨的决不只是一个金门战役。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美国人的战争思维是,到达一个目标有一千条道路,肯定有一条是最好的,美国要走的就是这一条。而根据简单的数学原理,两点之间,直线最近。空中又是唯一能够划直线的地方。
基本准确。飞机诞生一百年来,确切说美国军队自一战开始,重视使用空中力量就是其最基本的特征。理解这场战争外观的空中化,先要看美国人这一百年的战争历史。百年历史里隐藏着美国式的战争思维。
在过去的百年中,美军对空中力量的地位和作用做了最直接的诠释。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美军就在战争中重视使用空中力量。二战后开始主要以空中力量参战。一个世纪来,美军参与了世界上所有的大规模战争,从来没有遭受到比对手更重大的伤亡,而且伤亡越来越少,直至零伤亡。这是因为美军始终紧扣军事革命的脉搏,不敢丝毫落后。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在军事革命中的作为,将会对它的兴衰和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记得您说过美军的成功得益于先进的军事战略。您在《百岁空军》中说:“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样的战略;有什么样的战略,就有什么样的军队。战略是行动的先导。每个国家的军队都有自己的战略,但这些战略多数有措施而没有境界,有细节但没有全局。要么不变,要么多变。而美军的战略始终是清晰而坚定的。”正如全部二十世纪美国的外交政策基本都是围绕中东石油以及石油运输线而制定的那样,美军的发展战略始终都是以航空力量为主线而进行的。
在当今世界各强国中,只有美国发展空军的战略是连续的、完整的、清晰的。飞机诞生在美国。制空权理论诞生在欧洲,但美国立即拿过来为己所用。美国从来不拒绝好的东西,就象它从不拒绝人才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马恩河战役,坦克首次登上战争舞台。可到了那次大战的第二次马恩河战役时,美国人就使用飞机了。那次战役,美军出动了一千多架飞机。虽说战果不象想象得那么大,它自己也损失不小,但它已把全世界军事家的目光从陆地引到了天上。打那以后,美国人再也没有离开天空。天空之后是太空。太空之后是宇宙。美国人的目光深邃得不见底。历史选择了天空,天空成就了美国。地面上得到的,从空中能得到;地面上得不到的,从空中仍能得到。美国为天空付出了很多,然而它从天空得到的更多。让我们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就明白了:战争中各国军民伤亡一亿以上:苏联两千万,中国三千万,德国近千万,日本六百万。而美国只有三十万。但美国参与了除苏德战场外所有重要的战役,并主导了其中决定性的战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和悬殊的结果呢?就因为美国重视天空,争夺天空,主宰天空。美国付出了最小的代价,得到的是整个欧洲和世界全部大洋。有一个事实谁都不能不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连美国海军都在一直干着空军的事情。
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和克林顿、布什的NMD、TMD计划,都属于空军战略范畴。这些战略已经由天空升往太空。天空是太空的基石。你说过,太空有一天会成为战场。在太空成为真正战场之前,空中战场仍是主导战场。
看看美国以前做了些什么,就知道它以后要做什么。它一息尚存,就不会离开天空。由于居高临下,世界上发生的每一次重大的全球性事件都在巩固美国的地位。
美国不是不用地面力量。朝鲜、越南,就是二战后投入陆军最多的地方,结果呢?败得也特别惨。从那时开始,美国对动用地面力量似乎有一种“禁忌”。美国为什么怕用陆军?不是美国人怕死,而是它怕失败。这是由这个军种天然的缺陷和美国人的心理决定的。衡量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标准有三个:打击距离、推进速度、杀伤威力。很显然,和空中力量比起来,陆军在这三个方面全面落后。陆军规模庞大、行动不便,且容易陷入对方持久战的泥沼。1986年美国空袭利比亚,万里奔袭,飞行时间十六个小时,攻击时间只有三十分钟。如果换了陆军,怎么打?
您的话让我想起美国最近三位总统关于战争的讲话。海湾战争刚结束美国总统布什就说:“海湾战争中最重要的经验教训就是空中力量的价值……从第一天起,空中力量就大显神威。海湾战争告诉我们,我们必须保持空中作战优势……我们的空中打击是战争史上最有效的”;而在对科索沃战争决策时,美国总统克林顿公开宣布:“空袭可以解决问题”,“只进行空袭”。2001年12月初,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城堡军事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阿富汗上空飞行的精确打击空中力量和无人驾驶飞行器,每天都在改写着作战的规则。阿富汗作战使我们对未来军事思想有了更多的认识,比专家和智囊们讨论十年的收获都大。当我们所有军队都能连续确定和跟踪移动目标,包括从天空和太空中进行监视,战争方式就会真正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有这样辉煌的历史经验,有这样无与伦比的优势,有这样显而易见有效而简单的手段,再加上它一贯的珍惜生命的传统,美国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战争不是演戏。不需要花架子。你走你的道,我走我的桥。你有你的优势。我有我的绝招。狭路相逢勇者胜,智者胜,先驱者胜。近几年来美国的对手中不乏善战??当然只在地面善战??之人,但美国根本不给他们机会。你还记得科索沃战争中这样一个镜头吗?一位塞尔维亚老人站在多瑙河畔怒视着天空说:“上帝啊!你要是可怜塞尔维亚人,就让北约从天上下来吧!在地面上打一仗,是胜是负快点结束吧!”
是的,当时的报纸这样报道说:“空袭警报和爆炸声已经持续两个月了,据说贝尔格莱德动物园的动物神经都有点不正常了。不过这些动物不识字,它们读不懂北约飞机投下的恐吓传单,也体会不到人们因为停电喝不到热水,打不通电话的痛苦。‘害怕’二字已经无法概括塞尔维亚人目前的心理状态。人们太疲惫了,不但失去了上街抗议游行和用人体盾牌保护大桥的热情,甚至连深夜从床上爬起来去防空洞都有气无力……塞尔维亚人不想再打下去了,可是也不甘心交出用血和泪维护了几百年的尊严,渴望着最后一拼的人越来越多……
美国人太狡猾了。你想要的东西它绝不会给你。这也是扬长避短。北约没日没夜地轰炸了七十八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承受如此烈度的轰炸。塞尔维亚老人雪白的头颅还在血雨腥风中怒立,南联盟的头颅却低下了。政府屈服以后是军队的屈服。军队屈服之后是政府的崩溃。1999年6月一个阴暗的日子里,“渴望着最后一拼”而始终没能“最后一拼”的塞族军人走出丛林,走下空荡荡的战场。
这一仗因此成了战争史的经典:仅靠空袭就达成了战争目的,还实现了进攻方的“零伤亡”。
别看美国当时也集结了地面力量,但它不会轻易使用。美国有四大军种。尽管它的每一个军种都可以独立进行一场战争,尽管它的地面力量也是天下无敌的,它依然要使用最有效的力量和手段。美国这次派出了地面部队,好多人都以为那是打仗用的,不对,那是打扫战场、占领和维护治安用的。真正的交锋是空中的事。
您的观点异常鲜明,伊拉克战争是从空中决定胜负的。对此,您认为简洁、准确、整体的描述应该是怎样的?
还是让我重温杜黑八十年前说过的话吧。杜黑认为,国家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军民的战斗意志,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力量重心。对力量重心的直接打击将加速战争进程并影响战争结局,胜利将属于能首先粉碎对方物质和精神抵抗的一方。而航空武器的出现提高了直接打击对方力量重心的手段。空中力量所具有的这种独特能力将使空中战场成为决定性战场。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遭到这样一种毁灭性的空中打击,他们的社会结构将很快瓦解。没有一种居民坚强到能长久地承受这种空中进攻。人民出于自我生存的本能,为了终止恐怖和痛苦,将会起而要求结束战争。
杜黑说,未来战争将从天空开始。首先使用空中力量的一方,肯定会在战场上造成迅速的、一边倒的决定性结局。对于未来战争没有准备好的国家,一旦战争爆发,将会发现自己已经来不及准备,甚至连战争的趋向也看不出来。由于战争这一特性的重大转变,决定战争的胜负是很快的。
杜黑还说,空军可以先于其他军种取得胜利。由于空军能以闪电的速度对敌人心脏给以致命打击……首先取得空中优势的一方,将在战争中拥有决定性的优势。失去制空权的国家,会遭受到巨大的精神折磨。“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任何条件。”
陆军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连续发生的局部战争表明,它已经步履蹒跚。1992年美军编有十八个陆军师,2001年只剩下九个,其中真正满员的只有三个,到2007?2010年将全部裁掉陆军师,其新军种将根据战略攻击和战略防御任务来重新构建。您是不是认为陆军??广义地说是地面力量,像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士斯里普琴科少将说的“作为一个军种将退出历史舞台”?
革命已经发生。不少国家先后摈弃了“数量取胜”的传统信条,纷纷采取措施适度削减军队数量。美军将总员额由原来的二百余万减少到一百多万,法军由原来的五十六万减少到四十万。据伦敦国家战略研究所统计,1985年全球兵力总额近三千万,1999年降为二千万出头,减幅达百分之二十二。美国人总是走在世界的前头。这次伊拉克战争有个很大的烟幕,就是看上去好像传统陆军和地面战又复活了。谁如果得出这样的结论,谁就上了美国圈套。有两点我要再次强调一下:第一,尽管美国的机械化步兵师非常先进,但没有空中优势的保障,它依然寸步难行。如果说传统的陆军在未来还有作用,千万不要忘了取得制空权的前提。第二,作为防守方的伊军装甲师和步兵师,有哪个发挥了陆军师的作用?一攻一防,实际上已经为未来传统陆军作了基本定位。
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陆军走到今天,在陆上基本上已经走到尽头,因为今天的人类早已到了离开地面,在更高更远更深的地方拓展空间了。战争是人类的影子。人类走到哪里,战争就到哪里。人类已经不仅仅呆在陆地上了,战争怎么会仅仅停留在地面上?我说过,不是要不要陆军的问题,而是要一个什么样的陆军的问题。真正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是传统陆军,而新型陆军将应运而生。现在人类正进入信息时代,这个时代的军队当然不同于机械化时代的军队。不仅陆军,什么军种都如此。既如此,何必忧心忡忡?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历史规律。我们今天也没有继续用关老爷的大刀嘛。
您认为美国陆军的数字化部队代表未来世界陆军的发展方向吗?
不。我认为传统陆军的先天缺陷不是信息化技术能够予以弥补的。美军的数字化师只是一种试验品,充其量不过是美国现行军事战略和军种利益争斗的产物,并不代表美国军队未来的发展趋势,当然也不能成为其他国家参照的样板,尤其不适合我军。美军是全球性进攻战略,我们是积极防御战略。美国陆军不用担心制空权问题,我们则不然。其实,美国搞陆军师的数字化,它自己也未必相信那就是世界未来陆军的发展方向。顺便说一句,伊拉克战争一结束,指挥这场战争的弗兰克斯上将就被宣布退休了。弗兰克斯是美国陆军数字化的倡导者和陆军作用的坚决维护者。他是陆军中打过越战的将领,他特别想在这次战争中让陆军翻身。由于太急于表现自己,结果反而造成了失误和损失。他的解甲归田与陆军部长怀特的辞职有异曲同工之妙。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布什总统明确表态支持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取消“十字军战士”自行火炮研制计划的决定,说这是国防部为实施军事战略调整而采取的措施之一。支持“十字军战士”火炮研制的中坚力量是美陆军部长托马斯?怀特和国会中的一些代表,他们认为,“十字军战士”比现在服役的“帕拉丁”火炮的火力强一倍。他们还指责国防部文职人员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把陆军置于“危险境地”。陆军官员纷纷到国会游说。他们背着拉姆斯菲尔德准备了一份报告,希望国会能够向国防部施加压力。
表面看起来是一套地面火炮系统之争,其实背后有着美军高层关于未来地面力量作用的认识分歧。拉姆斯菲尔德说过:“美国步兵将不会在任何地方进行战争”。注意,投入战场和进行战争不是一回事。美国在阿富汗也投入了步兵??特种部队。他们是怎么作战的呢?美国一开始就派出了“三角洲”和“绿色贝蕾帽”特种部队。他们也和塔利班的士兵一样骑着马四处奔波。但他们既不是逃跑不是进攻,而是在寻找和呼唤。在他们的马背上,驮着卫星定位仪和激光指示器。他们可以随时下载卫星画面,根据画面去搜寻塔利班的踪迹。也可以通过卫星呼唤飞机进行轰炸。
美国《新闻周刊》说:历史上步兵的任务就是接近敌人。大多数步兵与敌人的距离不到二十五码。但阿富汗的美军步兵并没有扣动板机,而是命令远方的攻击机开火。
这次伊拉克战争,数字化的第四师为没有赶上战争感到很遗憾,其实,所有美英地面部队都没有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地面战争。所以,关于陆军未来作用的问题,不仅全世界困惑,美国自己也不一定明白。我觉得在未来陆军作用的认识和建设上,根本不应该惟美国马首是瞻。指导战争的最高原则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军队建设也是这样:你发展你的,我发展我的。和平时期的发展,从哲学角度上看也是一种“战争”。我们准备得好,我们发展得对,我们就可避免战争,赢得战争。
我们也要敢于思考。今天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他还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时就大声疾呼:现在是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帮助他们国家的时候了。军队要整顿以迎接挑战。在适当的地方,该扩大的时候扩大,该缩减的时候缩减。要有冒险精神,要由不怕惹火烧身的人来进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时常温习这两句话。
回到陆军的话题上,对于防御者,不管是哪个军种,都不应该只以自己相同军种的敌人为观察对象。所有军种在未来战争中都必须回答这样的问题:那就是面对敌人信息化的空中(天)一体精确打击,怎么保卫国家重要目标?怎么保护自己?面对非接触作战,怎么反击对手?用什么攻?用什么防?
有这样一组数据: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百分之五十的经济潜力被破坏,包括百分之百的炼油厂、百分之七十的机械厂、百分之四十的储油罐、百分之八十的桥梁、公路和铁路,但南军损失只有五百人,装备损失不到百分之一。并不是南军隐蔽和防卫得好,而是美军没有把它作为打击重点。我们看到南军虽然完整,却根本没有能力保卫国家。这次伊拉克战争,美国因为要占有经济目标,所以将攻击重点转向军事目标,结果没几天,伊拉克号称精锐的共和国卫队就烟消云散,证明其连自己都不能保卫,更不要说保卫国家了。
这就是我上面说的问题。战争的严峻命题已经出来,现在不仅所有军种要回答,一切军事理论和武器系统也必须回答。一些国家不看军事革命的发展大势,固执地保留着以传统陆军为主体的庞大而过时的常备军,看上去威武壮观,其实不过是一条会蠕动的现代“马奇诺防线”。平时浪费金钱,战时浪费生命。我们的敌人和危险不是模糊的,而是清晰的,我们真正的危险是总也看不清自己。
很多人一看科索沃战争的“零伤亡”,就高呼“空军时代到来了”。一看伊拉克战争地面部队大规模使用,又说“陆军复活,接触战争并没有过时”。美国一场战争一个打法,要这样跟踪和研究,恐怕是现代版的邯郸学步……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要犯这样的错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要历史地看。不用多,就看一百年吧,趋势也是明摆着的:战争是越打越高,越打越远。1900年清军还用大刀长矛吧?几米之内决生死。但八国联军的来福枪把这个距离拉到了百米开外。后来是大炮,到了几公里几十公里,然后是坦克、飞机几百公里,后来是导弹……空天地海电一体,非接触的时代到来了。下一场战争有可能是无人战争。
伊拉克战争中我们还能看到地面部队的行动,看到武装直升机被击落,飞行员被俘。下一场战争这些镜头可能就消失了。这一点,我们只需要看看战后美国急不可耐地改进、加快无人机的计划就明白了。据说美国的隐形无人攻击机已基本研制成功,隐形武装直升机早就出来了。到2010年它全部的空军都要隐形化。精确制导武器成本大大下降,差不多相当于一枚特种炮弹。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它可以大量使用精确弹药,而不必大量使用成本高昂的人员了。美国人宁可毫不在意地扔掉一百吨炸弹,但不肯轻易地付出一个人的牺牲。它为什么拼命地改进技术、战法?为什么特别重视使用空中力量?就是这样一个“成本”概念。
美国2000年出台了一个“全球警戒线、全球到达和全球力量”的战略构想,这个构想中提出的空间作战飞行器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就可以进入太空,攻击地球上的任何目标。到2020年美国空军主要是四种平台:B-2、F-22、联合攻击战斗机和无人驾驶战斗机。这些平台的共同特征是隐形。美国未来战争的许多理念实际上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就已经实验了,比如大规模使用隐形战略战斗轰炸机和无人飞机。无人战争时代就要到来。铺天盖地的导弹、炸弹,像冰雹一样倾泻而下。就是有飞机来也是隐形的,连无人机都隐形。四十年前美国的陆军就不与它的对手们面对面地较量了。美国已经走得太远了。我们在技术上一时可能追不上,但我们在思想上要追上,至少不能落后太多。
也许是历史的惰性吧。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就已经领教了洋枪洋炮的厉害,但直到二十世纪初才有袁世凯的小站练兵,有点军事改革的样子。
这惰性让中国尝到了一次比鸦片战争更痛苦的甲午战争的失败,直接埋下了清朝灭亡的种子。战争就是这样,小失误小代价,大失误即灭亡。而思想认识上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确立“先发制人”战略以来的首次军事实践。您认为它展现出了美国怎样的一种战略行为方式?
它更富有攻击性,更轻易地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了。让我们回顾一下1901年出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是怎么说的:“所有称霸世界的伟大民族都是好战的民族,而当某一民族失去其好战性格时,它也就失去了与其他优秀民族处于平等地位的自豪权利。世界上没有比战争胜利更伟大的了。”一句话,美国人扩张成性,这和我们民族严防死守成性是一样的。
2001年的美国总统让人想起1901年的美国总统。
美国军队从来都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自独立战争以来,它就未被赋予保卫国土的任务。二十世纪的一百年中,除了二战是由于海外领地被偷袭,导致美国参战,其他所有的战争都是美国根据自己的利益标准主动发起或参与的。战争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外交性。
空中力量在美国国家战略层面上,担当什么角色?
军队是国家的代表,空中力量是军队的代表。以往哪里出了什么事情,美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派航空母舰去。现在,美国有了更快、更省事、更有效的手段:全球到达的空中力量。它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航程一万多公里,不需要空中加油,就可以从美国本土起飞,到达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它认为是战场的地方。
可以说空中力量已经成为美国实现国家意志的一把长剑。靠着这把长剑,美国在当今的世界傲视群雄。二十年前,它还被称为“世界警察”,但现在它被称为“世界帝国”。
一位西方的历史学家说: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像今天的美国一样拥有全球控制和干预能力的帝国。
二十年前,美国有时还被弱小的对手打得焦头烂额。二十年后,美国已在为遇不到真正的对手而踌躇满志。
一切都是因为时代变了,战场变了,战争方式变了,国际政治的游戏规则也因此改变。正像重装甲步兵确定了罗马帝国的地位和海军确定了大英帝国的地位一样,美国也要凭着空军奠定它在今天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军空军已经计划在十至三十年内把自己变成一支随时可以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所有敌人都无与伦比的航空航天力量。
到今年12月17日,是第一架飞机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一百年来空中力量发展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轨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空军的历程就是世界空军发展的缩影。在战神插上翅膀的一百年中,战争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在人类的历史上,还从不曾有过任何发明像它这样,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就将整个战争的面貌彻底改变。改变了战争面貌就等于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回顾一百年来,几乎所有重要战争和重大国际事件,都笼罩在一双巨大翅膀的阴影之下。这一百年的军事史,仿佛就是一部飞机??空军??空中力量应用、发展、壮大的历史。简单地讲,如果说空军是一粒种子,那么它萌芽于一战,盛开于二战,结果于越战,成熟于海湾。到了今天,是收获期。沿着战争规律起起伏伏的征途,在整整一百年的时间里,空中力量走过了普通武器到重要力量再到主要作战力量的历程;经过战术??战役??战略层次的递进,完成了从对战争贡献的次要作用??重要作用??主要或决定性作用的跃升。
1928年,杜黑在回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陆上战争与海上战争的经验教训之后,指出:航空武器参战将给战争形态带来根本变化。他认为航空兵的出现不是一种改进或一种革新,而一场彻底的革命。由于这种新因素的出现,战争演变曲线由此开始中断了原先的连续性,突然转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这个方向就是天空。一百年来这条急转直下的曲线再没有回落过。循着历史的惯性,它又冲进了新世纪,并继续向未来最高的战场冲去。结论:这场战争和前几场战争一样,显示出一种崭新的战争模式:空中力量取代和压倒地面力量。
刘将军,您对我们谈到了这次战争的结果、特点。现在我想请您谈谈这场战争的实质。
一言以盖之,战争的实质就是信息化。江主席早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十二年来,他几乎每一次接见军队的官兵都大声疾呼信息化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江主席的确是高瞻远瞩的,走到了我们的前面,甚至走到了时代的前面。
我有同感。
过去战争打的是什么?是综合国力。现代战争打的是什么?是科学技术。任何重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都首先和必须使用于战争。哪怕是强制性的也如此。历史不止一次证明这一点。反过来说,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科技落后,感受最真切、最痛苦的也莫过于它的军队了。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武器运用了人类最高阶段的科学发明和知识,包括牛顿力学、物体动力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有机与无机化学、计算机网络……这个单子可以列几十页。这的确是崭新的划时代意义的军事革命,即由大规模集结陆地军事力量的地面战争,转变为依靠高科技电子制导的空中控制力量,主要依靠空中作战遂行战略目的的战争。如果说它还有地面战的话,那也是新型意义下的超地面战争。对不起,“超地面战争”这个词是我发明的。
我理解,信息化的含义是不是指武器装备的数字化程度空前提高?
我认为,信息化有三个层面:①武器平台的电子化;②作战系统的网络化;③战略打击的“心理化”。
刘将军,你把“心理战”的问题放到信息作战的范畴中来,据我所知,别人还没有这样做过。
科学技术改变了战争,随即它又改变历史。汤姆逊说:信息不仅仅是一件武器,它还是一种能够改变战争文化和定势的新技术。它能改变一切。它所带来的变化比我们看到的任何一种变化都来得强烈,比坦克、潜艇甚至原子弹都要厉害。为什么我们有的军事评论员一直期待着在伊拉克出现人民战争,出现游击战和巷战却始终未能如愿?因为高科技的发展和军事技术的进步已使得这种游击战不再有效,至少不再是一种决定性的战争方式。在今天的战场上,谁拥有绝对的信息掌控权,谁就无疑能获得胜利。与美军相比,伊拉克人的战争,甚至包括俄罗斯的战争,实在太……太二十世纪了。
这个比喻真妙,可浮一大白。
由于美军掌握了绝对制信息权,这场战争打得得心应手,非常轻松。谈话一开始你说什么来着?这场战争像游戏。这样看还真有点那种意味。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战争:它透明得像一面玻璃镜子。每一次攻击都要事先告诉对方,然后在尽量减少平民伤亡的准备中,用精确制导炸弹打击敌方的军事政治目标,而且还要尽量少伤对方的军事人员。有些俘虏甚至当场就释放了。仗打得那么激烈,可巴格达夜间灯火通明。白天交通正常,真正有趣!美军这么做,除了政治原因之外,就因为它太自信了。
美军这一回没有投入一种完全新型的空中平台。它的F-22已经正式列装,F-35也基本定型,但都没有拿来。为什么?
一是还没有大规模装备,二是不需要。那是美国为未来更强大的对手准备的。我早就讲过,伊拉克不是美国真正的对手。伊拉克之战后,美国才开始面对它真正的对手。这个问题我也将在《西部论》中做进一步探讨。
作战系统的网络化,是个耳熟能详的名词,似乎美国近年来的每一场战争都有这个名词的影子。它的整体概念是什么样的?
简单地说作战网络信息化系统就像人身上的神经系统,只有神经系统健全的人,他的手脚才能灵活自如,如果“中风”,他就会瘫痪。如果是严重的“脑溢血”,就只有死亡,或成为“植物人”。
我看过一份资料,阿富汗战争中,在佛罗里达坦帕湾的美军中央司令部战争室里,指挥官们像度假的游客悠闲地欣赏电影一样,观看并谈论着来自世界各地、主要是阿富汗的图像。然后,由四星上将弗兰克斯对全球美军发出打击塔利班的命令。通过卫星,美军可以对该地区的每一个人进行监控。阿富汗的崇山峻岭都清楚地显示在屏幕上。攻击指令下达给在巴基斯坦、吉尔吉斯坦的机场和印度洋上的美军航母、美国本土的飞机。真正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万里之外。
美国的信息化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它在这场战争中根本没有动用预警机,因为伊拉克完全丧失了电子战能力。
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一个参加过战争的美国空军将领形容说:如果没有制信息权,军队不过是一群武装的乌合之众。战场的情况就好像一个突然打开电灯的厨房,伊军是满地乱跑的蟑螂,我们一个一个地、不慌不忙地把他们全部杀死。那么,今天的情形该怎样形容呢?
今天伊军等不到美军把他们全部杀死,已先自溃散了。美军凭借其强大的电磁压制、精确打击能力,使伊拉克的空防体系全面失效。雷达不敢开机,飞机不能升空,导弹不能发射。伊拉克地面作战力量不仅无法进行有效机动,也不能进行集结,甚至不能坚守地下工事。我们都知道脑袋控制拳头的道理。被剥夺了信息的军队,就好像被挖去了眼睛、耳朵,摄走灵魂的躯壳。你见过被击碎脑袋后还能挥拳踢脚的人吗?在雷达、通信系统被摧毁之后,伊拉克的百万大军就像是被抽掉核心部件的一部机器,笨重而毫无用处。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比喻。战前,多数人已经猜到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只是谁也不会想到伊拉克败得如此迅速彻底。伊拉克数十万正规军的表现甚至低于塔利班游击队。伊拉克战争就此成为二十一世纪军人们的又一本教科书。
第一次海湾战争,战前很多人就以双方坦克、飞机和军队的数量推断战争的结果。这次战争前我在报纸上看到中国军事专家说,伊军虽然进攻力量不足,但防守特别是地面防守还是绰绰有余,将给美军以重创云云。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是一方的坦克不能开火、飞机不能起飞、军队不能动弹,那又是什么结果?而美国正好就拥有这种让对方战争能力下降为零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无与伦比的信息优势。
从海地、利比亚、巴拿马、格林纳达,到海湾战争、科索沃、阿富汗,又到伊拉克,美国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从非洲打到拉丁美洲,打到亚洲,又从亚洲打到欧洲再打回来。大战小战,弱旅劲敌皆有。世界不由得发出一个疑问:为什么美军所向披靡?
伊拉克战争结果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伊拉克战争结果的解释同时也是对海湾战争结果和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结果的解释。其实也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进行的所有战争结果的解释。
美军的胜利,无一不是利用在电磁空间具有的绝对优势,对其对手进行电子屠杀的结果。空袭不过是战争和胜利的外在表现形式。
请您介绍一下电子战、信息战和空中力量的交互发展。
世界战争史上,战略战术是随着技术而改变的。1916年德军用马克沁重机枪向密集队形的英军扫射,英军一天伤亡即达六万人。密集队形冲锋从此退出战场。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世界新军事革命的蓬勃发展,空军发展史上迎来历史性的变革。技术和武器的发展改变了战争的空间。战场扩展到无边无际。卫星在天空。潜艇在深海。弹道导弹打到地球任何地方。电子战在电磁空间进行。心理战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战场已不是普通物理学意义上的自然空间的扩展,而是另行创造的一个非自然空间,那就是电子空间。
西方军事理论家把电子战作为“昨天的战争”和“明天的战争”的分界线。
1982年6月9日贝卡谷地大空战是电子战的第一次实践。你一定读过我二十年前写的《恶魔导演的战争》,其中专门有一章写了贝卡谷地的大空战。最初我的书名就叫《明天的战争》。那是世界空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其决定因素是电子技术的系统化。以此战为标志,二十世纪的军队在八十年代出现了“代差”。
到了海湾战争,电子战无论样式或规模,一切都堪称登峰造极。那根本就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电子大屠杀。我只能用屠杀这个词来形容。如果说海湾战争是一种“外科手术式”战争的话,那么,它首先是“脑外科”手术。作为一场战争来说,无论是空战还是整个战争,电子战都是灵魂之战,是首要阶段和最高阶段的决战。
正是因为有了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常规军事技术,正是这些技术的完整统一,使美国军事力量与他的对手以及潜在对手相比,具有了压倒性的优势。正是这种优势,即使在以火力和机动来决胜的传统战争中,目前世界上也没有一支足以在整体上打败美军的军队。
在二十年来美国所进行的战争中,有一个共同点:所有对手的军队在美军面前都毫无建树。主要原因是,系统对系统的对抗和压制,实际上使平台对平台的对抗难以实现。1999年科索沃战争,南联盟空军司令驾驶米格机试图和北约战机一决雌雄。但是,雷达被干扰,通信被中断,老将军看不到对手在哪里,却被对手死死锁住,一上天即被荷兰的一架战斗机击得粉碎。其他五架米格机也是只升空五分钟即被击落。最先进的防空导弹也只有五分钟的生存时间。
这次伊拉克战争,人们既没有看到飞机对飞机的空战,也没有看到坦克对坦克的厮杀。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乘着沙尘暴,曾经出动了上千辆坦克向美军反击,但一露头就被美侦察机和卫星发现,结果遭到美英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的凌空剿杀。他们梦想中的库尔斯克坦克大决战在铺天盖地的轰炸中变成碎片。
由于这种完全倾斜的战争态势,不可避免地将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巨大的折射,这就是信息战的第三个层面:心理战。心理战可以说是这场伊拉克战争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了,它被称为战争之前的战争、战争之外的战争、战争之上的战争。
刘将军,请您深入地谈谈这个问题。
我一直认为,心理战属于信息战的范畴。从有战争以来,就有心理战。它是战争的一种形式,是在物理空间之外的较量。孙子兵法就讲攻心为上,把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战争的最高境界。孙子的不战,是不经过战场上的残酷战斗,但必须在心理层面上经过激烈的较量才能达到。
从这次伊拉克战争看,美对伊军实施的心理战是精心策划的。按战略、战役、战术的层次次第展开,脉络清晰。这和美国历次战争都不同。它标志着心理战作为一种独立的战争形式已经登上人类的战争舞台。
怎么理解各个层次上的心理战?
以这次伊拉克战争为例。战略层次的心理战,是指综合运用国家的整体实力,采取政治、经济、外交手段及军事威慑等,试图迫使对方在外交领域里接受自己的条件。比如,美国一开始就利用联合国发出最后通牒,并多次扬言避免战争的唯一条件是萨达姆流亡等等,同时在海湾进行大规模军事部署。美国在这一层次上的心理战实施,和它的全球规模的海空军包围是一体的。顺便说一句,美国一意孤行发起伊拉克战争,也是对于全世界的一场心理战。这与美国此战的根本目的有关。伊拉克战争之后,如果你注意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世界变得微妙起来。朝鲜核问题不再像以前那样剑拔弩张,以巴问题也以路线图为契机出现了某种和平解决的前景。
战略层次上的心理战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综合国力。所谓“弱国无外交”,就是指小国、弱国,无法实施战略层次上的心理战。在这一层次上跟美国过招的,只有当年的苏联。赫鲁晓夫在红场阅兵时指着洲际导弹对美国人说:苏联能像制造香肠一样制造它们。美国闻此,心惊胆战。苏联解体后,世界上已没有谁能够对美国实施这一层次的心理战,而只能处在战略心理防御的地位。
一份资料上说,美军有着相当完善的心理战指挥体制,国家层面即战略心理战,由国务院、国防部新闻署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统一负责。
这场战争与以往的战争最大的不同是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广泛参与了,几乎成了战争奥运会。美军让很多记者随自己的部队一起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战样式。美军让这些人看到的当然都是美军强大和“正义”的一面,无形中就是在震慑对手,夺取人心。美军甚至还违背一贯的新闻自由的原则,对己方的报道严格审查。负面新闻一律封杀。对待那些不友好的新闻机构,美国除了在舆论方面回击,还采用“误击”的办法,予以武力摧毁。
回想起来,这场战争假消息满天飞。国外称之为“谎言加炸弹”的战争。
谎言是战争的需要。不同的是以前是双方互相欺骗,现在不仅如此,还欺骗世界。其实,说穿了都是在以假乱真,制造有利于自己的战争氛围。
除国家层面的心理作战行动之外,美军还投入了隶属于空军的193特种飞行联队这种专业化的空中心理作战部队,在战场上遂行心理作战行动。该联队向伊拉克发送广播电视信号,每天用阿拉伯语进行长达十七个小时的“反萨”广播。上述心理作战行动极大地打击和震慑了伊拉克的政府和军民,直接从战役层面上配合了美英联军的空中打击和其他军兵种部队的作战行动。
这就属于战役战术层次上的心理战了。美军还对伊拉克高级军官发送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息。你看,美军的信息战优势就这样转化为了心理战优势。先不说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的内容,单从美军能够知道伊军高级军官的电子信箱地址和手机号码这一点,就能想见美军的电子战能力。很多人包括我们一些军事专家对美国为什么空袭之初不像上一次海湾战争那样,先打掉伊拉克的电视台感到不解。实际上,美国是借用伊电视频道对伊拉克军民展开反宣传。
美军是无所不用其极。
明代大哲学王阳明讲过这样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他涉及的就是心理层面的问题。心理层面的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心理的失败是最终的失败。心理的胜利也是最终的胜利。对一个人来说是这样。对一支军队来说亦是这样。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这样。无论科学技术怎么发展,也不能忽略人在战争中的作用。一切高技术战争最终还是要落在人身上。人还是战争决定的因素。所以我曾讲过,地球上所有的战争,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或是未来的,都是人的战争。
上一次海湾战争中,伊军的作战部队在多国部队心理攻击的打击下,大批官员开小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士兵不战而降,使多国部队在进攻中所遇到的抵抗强度大大降低,从而加快了战争的进程。
这一次,心理战效果更明显。伊拉克国防部长准备向美军投诚,所以命令共和国卫队不抵抗。阿齐兹也做了美国的线人。看看战前战后投诚的伊军高官??更不要说伊军士兵,就知道美军心理战的效果了。我给你讲一个例子:伊拉克战争爆发前,萨达姆专门给它的军队下了一道死命令:任何官兵都不允许穿白色的内衣和内裤,甚至连白汗衫、白袜子、白手绢也不能有。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白衬衫、白手绢和白内裤都可以被士兵们当成白旗而投降。你看,一个军队的士气已经崩塌到了这种程度,仗还怎么打?由此也可看出美军心理战的效果。
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人民好像一点也不支持萨达姆的政权。
完全不支持。1840年鸦片战争中英国军队在广州遇到的事情今天在伊拉克重演了。当时,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争斗。英军官兵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今天,我们在伊拉克看到的情景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军一路猛进,如入无人之境。沿途路不破,桥不炸,雷不埋,有些地方甚至欢迎美军。我们的军事专家一再期待在伊拉克出现人民战争。人民战争固然好听,但它的前提是人民愿意为战争作出牺牲。现在很难说有几个伊拉克人民愿意为保卫萨达姆政权而战、而死。人民战争是指人心背向,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概念。得民心者才能得人民战争。失民心者只能进行个人战争。萨达姆就是进行的一场个人战争。两伊战争如此,入侵科威特如此,两次海湾战争亦如此。野心家把人民驱入战争。战争最终又毁了野心家。
你讲的鸦片战争的情形令人惊心动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
鸦片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事实告诉我们:凡是专制政府和贪官政府,一定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人民不知情时,民心士气尚可一用。人民一旦知情,加上外敌入侵,必定土崩瓦解。美国的心理战就是让伊拉克人民较早地知道了萨达姆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复兴党是个什么样的货色。贪官体制必然造成本国百姓的不满,所以贪官政府的最大任务必然是压制国内的反抗,根本没有对外用兵的余力。从历史上看,贪官政府对外用兵也从来没有取胜的先例。我有过一句话请你记住: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刘将军,你讲的这些也属于心理战范畴吗?
是最高阶段的心理战。历史告诉我们,心理战凌驾于一切战争之上。人类千百年来都一直在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小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境界”,只有到了信息战时代,才第一次有了这种可能。这是这场战争留给世界和未来的最大启示。
伊拉克战争的确让我们又一次感到,信息化战争的时代已经到来。托夫勒说:“在新的战争形式正在崛起之时,旧的战争形式还不可能完全消失,就像信息时代虽然正在到来,工业时代还没有消失一样。至今还有大约二十个国家拥有对本地区影响很大的工业时代的军事力量。至少在未来的冲突中,有些国家仍派步兵前往作战。只要那些贫困落后、愤怒不满的国家的军火库里还充斥着低技术水平、低精确度的武器、愚笨型而非智能型的坦克和大炮,那么,所有工业时代的作战方式和武器,包括挖战壕、建地堡、人海战术、肉搏战等,都将毫无疑问地被继续开发利用下去。”
他还说过:随着世界从工业时代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这种传统的战争和反战争的知识,已十分危险地过时了。
伊拉克战争已成为昨天。
仗是打完了。环顾战场,我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凄凉感。我不禁想起历史上法国莫莱特元帅发给拿破仑的一封电报:“陛下,战斗已成为过去。这里已是片甲不留。”战场上可能片甲不留,但战场之外的东西却有许多。我在思考。你在思考。军队在思考。国家在思考。
伊拉克战争开始时,我们有些军事专家说看不懂。
那些专家有这样的困惑,是因为他们还停留在传统的战争观念里。我在看电视时也听到他们说“包饺子”啊,“扎口袋”啊,“埋地雷”啊,“地道战”啊等等,差点把我带到《平原游击队》的电影里去。
《纽约时报》4月18日发表了一篇名为“萨达姆的中国参谋”的文章,说“在这些专家的头脑中,仍然顽固地残存着‘人民战争’的陈旧思维”。并说,有这样的专家,中国军队也许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
这种说法只能代表西方政界和军界的某些观点,不足为凭,但是,用半个世纪前的战争观念看今天的战争,的确是刻舟求剑。伊拉克战争不是一场新得让人看不懂的战争。十二年前的海湾战争,四年前的科索沃战争,两年前的阿富汗战争,大同小异嘛。二十年前的马岛之战、格林纳达之战,也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军委江主席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连时代都跟不上,怎么创新?我军实现现代化有太多的瓶颈,但观念束缚是最大的制约。
江主席站在时代的高度,一再要求我们解放思想。我们许多干部也跟着喊,却只是满足于空喊。我现在在四川任职,四川过去有个著名的企业家叫牟其中,他有套哲学:只要说过了,就等于做过了;只要做过了,就等于做成了。他的哲学决定了他的下场。问题是这种哲学在我们相当多的干部头脑中还有影响。首先,要有思想。没有思想,谈什么解放思想?
讲得好。
观念的改变是最大的改变,也是最根本的改变。这是伊拉克战争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和观念引导目的。目的演变为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如果说,在经济领域内,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解放生产力,那么,在军事领域内,我们可不可以说: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解放战斗力呢?你注意,我用的字眼是“解放”,而不是“提高”。
“解放”二字,有警醒之意。
和美军同处一个时代,既是我们的不幸,又是我们大幸。不幸是因为其强大,大幸也是因为其强大,而我们有对手。有对手就有参照物。有参照物就有前进的目标。有目标就有动力。世上任何事只有两流,一流与末流,当中的全不算数。记住,永远只与比你高一等的人争吵。相比较我军,美军反而有些不幸。我认为,美国空军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飞机越来越先进,而战术却越来越呆板。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相当长时间以来,美国空军缺少一个真正的对手让他们来检验自己的飞机到底有多么强,更谈不上战术上的较量了。所以美国空军现在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美军在训练中特别强调贴近实战。二十年来美军战争不断,却对训练贴近实战这一点须臾不敢忘记。我再给你举个例子:美国一所军校在射击训练课程中,从不使用我们军队常见的那种人像平面靶。他们把木靶穿上敌军制服,在里面塞满干草,然后把蕃茄酱倒入塑料袋中并戴上帽子,作为靶头。学校的教程中写道:你可曾在战场上看过敌人在胸部挂着一块白色木板,上面还画着圈圈,标出数字的呢?敌人不会直挺挺地站在那里摆好姿势让你射击,他们只会像老鼠一样从掩体内伸出头来窥视四周。我要你打的就是这颗老鼠头。要你平时就熟悉脑壳破裂时迸出像蕃茄酱一样的血腥镜头。这才是贴近实战。
太有意思了。
我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作访问学者,在美国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我自信对美国人是了解的。美国人并不把解放思想成天挂在嘴头上,但思维始终是开放的。自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本土一百三十年没有战争。这样一个从未遭受过外敌入侵的国家,它的军队的报纸却天天聚焦于各种国际冲突的热点,天天讨论美国应该应付怎样的挑战。只看那些文章的题目,你一定会以为有人已经逼到了它家门口。它已濒临战争的边缘。另一方面,全球唯有美国在世界各地不断地进行战争。其战斗力已锤炼得炉火纯青。它吹牛自己是“全球无敌军”。美军对世界军队来说,已不仅仅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种符号,代表着一种价值体系。它不停地在高起点上启动。它开风气却都不为师。
我第一次听见有人这样评价美军。
说它不为师。是因为它不停地反思,不停地推翻自己,不断地创新。近几年在军队有一个名词令大家耳熟能详:世界新军事变革,或是世界新军事革命。在我们的教科书中,仿佛世界已经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这样一场新军事革命。其实这场军事革命或变革作为一个运动是不存在的。在美军中根本没有这个提法。在西方一些专家的著述中有这种提法。是我们把这种革命和变革夸大了。没有这种革命运动,并不等于没有发生这种革命。它确确实实已经发生了。美军不强调变革,是因为它天天都在变革。对美国而言,战争不需要理由。对美军而言,战争不需要规则。有句俗语这样说:年轻人知道规则,但老年人知道例外。套用此话,我说:我军知道规则,美军知道例外。最不好玩的游戏是??轮到你上场时却改变了规则。人生往往如此。战争又何尝不如此?我曾是作家。创作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无技巧就是最大的技巧。对打仗而言,最大的章法就是无章法。我的老朋友周涛说:“大河从来不讲章法。黄河九曲十八弯,恣肆汪洋,毫无章法。小河很讲章法,很遵从规范,因为它是小河嘛。”对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而言,观念就是战斗力,就是素质,也就是说它是最本质的东西。武器装备的差别可以通过采购得到弥补,军人素质的差别却用钱买不来。一支军队真正的“杀手锏”其实就在这里。
振聋发聩。
我们军事评论家为什么会判断失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的观念落伍了。他们人在今天,思维结构却停留在昨天,甚至前天。虽说传统并不代表落后。现代也未必代表先进,但世界变化太快,一步落下,步步落下。譬如,我们的专家谈“诱敌深入”,谈“空城计”,但美军根本就没有同你周旋的企图。在今天高科技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占技术优势的一方已非常明白敌人在哪里,自己在哪里。当然,我还要指出的是,我们的军事评论家的基本观念并非完全代表个人,而是一个时代理论的产物。
这种说法也是第一次听说。
与美军相比,我们的差距主要在素质上和思想上。我身在西部,研究西部。我对西部的总体评介是:西部缺少思想,但从不缺乏精神。我军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呢?素质包含多种含义。观念是最重要的。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人,素质最差的一面决定其发展。
请说慢一点。我要把这话记下来。
美军与伊拉克军的碰撞具有世纪性意义,也具有世界性意义。这是一场军事领域内的革命。上一次革命发生在德国。上一次世纪性的碰撞发生在德国与苏联之间。千年来,欧亚草原的游牧文明为人类战争史舞台提供了一支历久不衰的攻击力量??骑兵。骑兵支配了战争史千年之久。古德里安的坦克集团为骑兵挖掘了坟墓。布琼尼是信奉骑兵决定一切的统帅。他将古代的骑兵技术与现代火力结合到一种完美无缺的程度,把骑兵的打击力发挥到极致。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布琼尼可能成为二十世纪的成吉思汗。但不幸他遇到了古德里安。想想当时情形吧,数万名哥萨克骑兵以血肉之躯猛扑德军的钢铁军阵。刀光和太阳光芒一般亮。喊声山摇地动。但转瞬之间,血流成河。第聂伯河平原成了死亡世界。当德国装甲集群隆隆地碾压过几万匹战马的尸骸时,不仅为昔日辉煌的骑兵在战争史上划上句号,同时也标志着在战争领域内工业文明对游牧文明的最后征服。布琼尼一世的英名毁于一旦。正如坦克成为骑兵的终结者一样,空中力量和信息战又成为了坦克的终结者。下一次世纪性的碰撞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到来呢?我忧虑的目光一直注视着远方。
我被您感动了。
伊拉克战争给我们的第二点启示是,一定要注重战略。我这里指的是军队发展的战略。军事战略也是国家战略。在今天世界上,军事战略的发展日趋复杂化,变化速度也日趋加快。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大体上可以说十年一变,而冷战后的军事战略则为每两、三年一变。当然,变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中,都有其继承性的根源。迄今为止,美国军事战略已经历了九次大的调整。敌人多变,我们不变,这是不行的。我认为,对于中国军队的改革,只有战略问题没有战术问题(或者说暂时没有),只有决心问题没有能力问题。面对美军咄咄逼人的态势,我军必须有所准备。现在大家都在谈论美国下一个要打谁的问题。下一个要打谁不重要,关键是要不要打我。有备无患。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在制定战略上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避免失误。我给你举个例子。在这次伊拉克战争前后,法国就存在着战略失误。从民族感情上讲,恢复昔日大国荣光一直是法国政府和民众追求的目标。法国辉煌历史始终是激励法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精神动力。任何一届政府上台都不能不顾及这种民族自强的强烈愿望。但是,法国对恢复世界大国地位的强烈愿望,总是使其对自身实力的影响力作出不切实际的估计,以致战略目标与战略资源脱节,经常陷入尴尬境地。回顾战后法国外交史,可用一句话概括:以二流国力充当一流大国角色。在“低位政治”上,法国的确为世人瞩目;但在“高位政治”上,法国总是铩羽而归。进攻越南是这样,出兵阿尔及利亚是这样,第二次中东战争中武力入侵西奈半岛也是这样。此次伊拉克战争,面对美国的坚定决心、强硬姿态和惩罚威胁,法国不得不再次低下高贵的头颅。在一般性事件上当“出头鸟”,结果很多为他人所乘。在重大事件上先斗后退,结果又损害了公信力。法国剩下的只有沮丧。
英国与法国一样,也曾辉煌一时,对保持大国地位与影响的期望始终十分强烈。但英国又是一个很现实的国家,有着深厚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均势外交传统,这使英国在实现战略目标的方式上与法国明显不同,其具体体现就是运用“美英特殊关系”。反观战后英国外交史,也可用一句话概括,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充当沟通大西洋两岸的“桥梁”,在平衡美欧矛盾中维护自己的发言权。
伊拉克战争中,英国顶着巨大的国际国内压力参战,即是出于对维护“美英特殊关系”深层次战略的考虑。战后,又以联合国应主导伊拉克重建为由,迅速着手弥补与法、德裂痕,这是融入欧洲的现实所需。值得认真回味的一个现象是,在伊拉克战争中,英军只攻巴士拉而不染指巴格达。这就是英国人的老到之处。
这些问题经您一点拨,我豁然开朗。
战略的贫困是一个国家不能发展的大忌,也是军队不能发展的大忌。有一个口号叫“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什么都可以贫困,唯独战略不可以贫困。伊拉克之战后,高金?说:“战争变小了,战略变大了。”他以睿智的头脑触到了问题的实质。十数年来他一直孜孜以求的就是把我军的国防大学从一座战役大学变为一所战略大学,这也正是先哲的思路和行为。我军目前的战略主要是战争准备问题。有一种现象很耐人寻味:我军要么思考军事哲学,思考得特别抽象;要么思考军事斗争,思考得特别具体。高金?说:“我们不应总是翱翔于军事哲学的天空下不来,也不应总是沉湎于具体战法的低层而不上来。”我一直记着毛泽东的一句话:“要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要抓住战役枢纽去部署战术。”
在战略问题上,我军要么只看自己,要么只看过去。
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把这句话反用之,我说:人的错误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也是从实践中来的。有的情况下,走在最前面的是谬误,后面才跟随着真理。因此,有时不是真理在引导我们前进,而是各种谬误在引导我们前进。
你的思维像豹子似的,跳跃很快,一闪就到天边去了。
这是朱苏进的话吧。我记得他还说过这样的话:整个战争史里都暗藏着一个更痛楚的事实:从纯粹军事艺术角度来讲,划时代的军事思想和军事战略,大多是由侵略者那一方创造的,而由被侵略那一方消化吸收,最终击败侵略者。恺撒、拿破仑、希特勒,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大师兼卓越的军事艺术开创者。我们最终消灭了他们,然而我们常常用十倍的血肉才能埋没掉他们那一份。剩下的那九倍血肉,是我们为他们的军事艺术而付出的代价。之后,我们还得继承他们的军事思想军事艺术,犹如他们活在我们体内,活在我们兵器上。
用这段话来形容这场伊拉克战争和打胜这场战争的美国,再贴切也不过了。
伊拉克战争给我们的第三个启示是,中国军队必须走自己的路。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因为在这方面我们很难赶上他们。美军怕的是中国军队的毛泽东化。有人把毛泽东化叫做革命化,或叫政治化,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其它许多丰富的内容。中国军队离毛泽东越远,美军的胜算也就越大。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善于以弱击强,以弱胜强的军事天才。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及实战应用非常的精妙独特。至今还没有好的应对破解办法。当然,“毛泽东化”只是一种提法。我使用它无非是想给人以深刻印象。其实质就是发扬我军自身的特点。
记者;前不久见到一篇文章,说伊拉克在战争初期进行非正规作战取得一定的成果和战争中后期被动与失败的局面启示我们,在高技术条件下弱国抗御强国的战争中,弱国唯一的选择就是人民战争??中华民族素有不屈服外来压力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抵御外侮的优良传统,有依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光荣历史,只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够打败一切入侵之敌,等等。您认为,未来我们的敌人会像美军入侵伊拉克那样入侵我们吗?
对任何战争,不能做简单的类比。如果谁真的把我们当成伊拉克,把美军想象成未来入侵我国的敌军,只能说这是一种弱智。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时代不同了,对手不同了,战争怎么可能还是原来的样子呢?就说人民战争,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军事思想体系,而不是一个八股文式僵化的模式,不是随便把今天的一些新技术新名词往里一装就可以的,不是把人民手中的步枪换成便携式导弹就行了的。仿佛这样一做,传统意义上的人民战争就成了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比如,传统人民战争的前提之一是“诱敌深入”,我们现在可以“诱敌深入”吗?传统人民战争强调以空间换时间,让敌人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我敢说未来的敌人不会有一兵一卒到我们的国土上来,倒是铺天盖地的炸弹、导弹打向我们的首都、水库、核电站等等……
再说你就是想那样打,把人家诱进来,人家也不一定同意啊。战争总是双方的事。美国前太平洋战区司令布莱尔就说:我们尊重人民解放军在大陆上的权威,但我们必须让他们明白,海洋和天空是我们的。
我忘了这句话是你说的还是别人说的:“传统的人民战争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守土卫家的理论。”而今天,我们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巩固和开拓国家发展权,不会再有能够威胁民族生存权的敌人。
我说过这句话。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军事思想的精髓都是作战思想,其核心内容又称为总战法。信息作战,是当今最时髦的军事术语。它首先是作战思想,其次才是一种作战方法。美军总强调不对称作战,其实,人民战争的作战指导思想,恰恰是不对称作战,我们才是不对称战争的老祖宗。遏制美军的杠杆不在战场之内,而在战场之外。我劝你多读一读乔良的书。乔良的理论有其独到之处。乔良是先行者中的先行者。有人是落伍者中的落伍者。我们对美国的战略威慑越是切实可信,美国就越是不敢强度介入。在今天的情况下人民战争怎么打?需要研究。如果我们还以传统的看家护院式的人民战争作为根本的战略指导,实际上相当于我们的敌人不费一枪一弹就达到了它们的目的??把中国死死地压在那片黄土上。我一直在研究美国,我发现美国有一个大战略??它总是造成一种态势,让你感到你的本土受到威胁,迫使你把人力和物力全部投到陆地上,从而把海上和天空的通道给它闪开,而它决不会从陆地上到你那里去,它从天上去。你看,今天我们的大陆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但我们的海洋领土被侵略得不成样子。我们的战争观念不能再困在领土上了。国家利益的边界在扩大,军事战略要体现出这一时代特征。
传统的人民战争理论确实应该与时俱进。以前是热兵器对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战争是接触式的,人民的优势容易发挥。以后是非接触作战,敌我双方可能根本就不见面。诱敌深入不可能也不能允许发生了。御敌于国门之外,歼敌于海空之中,破敌于太空之上,很可能成为基本的战略战役要求。如何发挥人民战争优势?也是个问题。
我们的地面观念根深蒂固。战争从来遵循扬长避短、避实击虚,我们懂这个道理,敌人也懂。比如我军历来的传统是擅长近战、夜战,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地面的歼灭战。这些传统都是在当年的战争中形成的,当然是以陆军为主。事实上,今天不仅我们很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这里,我们的兵器更是如此??无论是陆战武器,还是海战、空战武器,主战兵器都是近战居多。
从对伊拉克战争的现场点评到事后的分析、争论,我们看到,我军有相当一部分人还认为地面战争仍是未来战争的基础。
美军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军在朝鲜战争期间和越南战争中得出的最大的教训是,大规模机械化兵团的地面作战,弊病太多。首先是在国家层面上动员复杂,投送战场耗资太大。更主要的,地面大兵团在山岭、丛林地区无法展开,笨重迟缓,因此无法对付分散持久的游击战。此情景就像一头掉进沼泽里的水牛,无法抵挡蝎子、蚂蝗、蛇群的攻击一样。这两场战争后,美国进行了痛苦的反思,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它再也不动用大量的地面部队进行大规模作战了,而主要以空中力量为主。地面则是让搜集情报和指示目标的特种部队唱主角。它的主要战略目标都要求通过空中打击实现,地面缠斗和机械化决战被禁止。这次伊拉克战争一开始,尽管美军坦克前进的履带声隆隆作响,我就一针见血地说,这不是打仗。它不会跟伊拉克的坦克对阵。它更不会去打巷战。它几乎是在表演。我们也许还会对未来地面战争的消失感到将信将疑,但美国人却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二十年的战争经验证明,美国已经摸索出了更好的战争方式,那就是信息化的空中打击。今后,不管是谁,只要他抱着早己陈旧过时的地面战争、机械化战争的经验和幻想不放,谁就要失败。
看看世界军事的发展潮流,战争将会越趋向人道化(当然,我是从军事意义上讲的)。高技术战争不仅在改变着战争样式,也在改变着战争的伦理观念。在精确战争时代,因为武器的非制导化而出现的超大规模杀伤战争已经不再出现。不仅要强调自己低伤亡、少伤亡甚至零伤亡,也不喜欢多杀伤敌人。毕竟战争的目的不是杀人比赛。从这一点说,美国花买路钱瓦解伊军高官也好,用空中力量斩首和震慑也好,有它值得研究的地方。而使用陆军或主张攻坚战,主要以人力对抗而不是技术和智慧对抗,只能是将更多的生命变成尸体。这本身就是违反军事发展规律和战争本质的。
我认为战争的本质不应该是它的残酷性,而应该是智慧和技术的较量。技术越来越进步,社会越来越文明,战争也越来越人道。中国人为什么到现在提起日本人就咬牙切齿,并且中日两国和两个民族的关系始终难以真正地互相信任?就是当年日本人杀中国人杀得太多了。对于日本那是一个永远的污点。对于中国那是永远的耻辱。但是,你看看近年来美国打的一些仗,它打完那些国家,那些国家的人民从感情上说并不是真的对美国怀有深仇大恨,只有被推翻的政府会这样。中国古人就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只要达到战争目的就可以了,岂在多杀伤!最好一个都不要杀。非杀不可一定要少杀,最重要的,自己也要少死。不怕牺牲是对的,但更重要的是不要牺牲。当然这有点理想化,不过要有这个概念。当年冷兵器时代不大量使用人力不可能,因为技术含量实在太低了。现代技术提供了这种可能。我们要看到,技术的发展和在军事领域里应用的根本价值,在于降低胜利的成本。
说到成本,似乎美国人很注意这一点。
谁都应该注意到这一点。美国作出了榜样。靠打仗赚钱,美国在世界上是独一家。美国人打仗赚钱是从越战后开始的。把打仗当生意,而不为纯粹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不仅赚钱,还要极力减少成本,尤其是生命成本。所以,以后我们就可以预测美国发起战争的手段了,它肯定要以最经济、最简单的手段进行战争,获取利益的最大化。胜利不是唯一的目标和标准。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即胜利和代价之比,这个系数??我称之为胜价比,这才是美国要追求的。它不仅在战争之前让别人分摊战争经费,夺取战败国的资源,战后更大规模卖武器,还有其他的手段。总之,它步入了一个战争的“良性循环”,越打越富,越富越打。当然,这像吸毒一样,是很危险的。但就战争观念而言,它是先进的。不是这一点,美国也不能一场接一场地打。你看,二十年美国已经从拉美打到欧洲、非洲和亚洲,亚洲都打一个来回了。不完全是因为美国的强大,更主要的是它这种打法,它越打越强大。当然,美国的霸权主义是应该谴责的,但它的战争观念,值得借鉴。战争观念啊,令我良久沉思。我一直觉得,比更新武器更重要的是更新战争观念。甲午战争中清国的综合国力比日本强,也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杀手锏”,但没有引进先进的战争观念,结果不堪一战。殷鉴不远。伊拉克战争又让我们看到观念落后的可怕。
刘将军,您认为我军未来发展应当把握的重心是什么?
我认为有这样几点:第一,我军一定要具备“大赢”的精神。管理大师杜拉克说:“当前社会不是一场技术、也不是一场软件、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
“大赢”的核心与内涵是什么?
面对新的时代新的战争,我们应当培养和确立一种进攻意识,就是在总体防御战略前提下首先要有强大的反击能力,而不是防御能力。以攻对攻,才能以战止战。以前机械化时代,是防“线”,还可以在边界屯兵,加大纵深节节抵抗。现在是防“面”,怎么防?防不胜防。就像一个只拿着盾牌上战场的士兵不会打赢战斗一样,一支只注重防御的军队既不能得到胜利也不会带来安全。一部世界军事史就是一部进攻史。中国的核武器只所以有威慑力,就是因为可以打出去。如果换成防空导弹就没有这么大的威力。
说到防,我觉得对于今天中国军队的很多人来讲这已经不是一个军事概念。我们的意识里,就有着老祖宗的重防轻攻的基因。
有道理。我们几千年的军事思维就是守和防。中国的地势西北西南是高山,东边南边是大海,冷兵器时代都是天然屏障。唯北部可做通道,但我们的祖宗却搞了个万里长城,没有挡住别人,却把自己永远地挡住了。很长的时间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不是长城不长不高不坚固。是我们的战争观念太保守。秦始皇居高临下攻六国,横扫千军,何等气概!可面对北方游牧民族,却垒起了“院墙”。结果呢,代代修代代守代代丢。到了清朝后期,世界进入热兵器时代,大海不仅不是屏障,反成坦途。可惜清廷不知权变,还是防,在海边架起炮台。从虎门到吴淞口到大沽口再到旅顺口,炮台如林。那简直可称作海上长城。结果怎么样?到现在我们还在还历史的欠账。今天是空中力量时代了,我们所有的地理优势都失效。想守也守不成了。可是,我们有些人继承了老祖宗那种保守固守的基因,不能守就考虑防,试图把自己武装成一个刺猬以自保,就是没有想过,为什么不可以武装几只牙齿和利爪扑退敌人?你看动物世界,被吃掉的并不都是弱小的一方,而是没有进攻意识的一方。一只狮子敢攻击一头长颈鹿;一只小豹子敢攻击一头水牛。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什么打成那个样子?日本刚开始侵略中国的兵力并不大,只有几十万人,而且自始自终也没有超过一百万人。为什么半壁江山沦落了?就是蒋介石不抵抗造成的。国民党军只知道退,躲到西南的大山中。共产党的军队不一样,向敌后挺进,结果把日本拖进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毛主席虽然用的是持久战战略,但本质上还是一种进攻。日本刚开始也试探过苏联,在哈勒欣河被红军一顿迎头痛击,打得日本从此放弃北上计划,掉头奔向了珍珠港。是什么救了苏联?就是进攻精神,能力还在其次。想想,如果苏军退让会如何?腹背受敌。德国一把刀,日本一把刀。西方历史学家评论说,当年希特勒进攻波兰的时候,如果英法联军攻击德国十分薄弱的侧翼的话,整个德军部署都会被打乱,就不会有后来的很多事情。
前几年美国搞了个“中国威胁论”。人家一喊,我们就马上辩解。美国什么时候心虚过?它从来理直气壮。这个世界上强大就是真理。实力就是尊严。引伸一下,在军事方面,有进攻精神,才会有真正的安全。
我们必须当强者。西方所尊重的强者包含三重意思:第一,你必须有实力;第二,你必须证明你有实力;第三,你必须让别人明白,你有勇气和决心在必要时使用你的实力。三者缺一就不够格。
这三层意思说得深刻。
刚才我说,第一是“大赢”,现在说第二:以人为本。现在中国许多企业家都爱提出一个时髦的口号:以人为本。军队也需要这样,甚至更需要这样。这里也包含着三层意思。
①尊重人的精神。我还是先举我们企业家的例子吧。国内企业家当中不乏精明能干之人、聪颖过人之人。可是,我们的企业家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即思维方式缺乏现代精神和人文精神。当企业家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思维上的缺欠带到企业管理中去时,会有意无意地放大了这些缺欠,使这些缺欠伤了很多人。我曾对一些企业家说过:单凭你模仿大人物的举止、言语这一点,我就知道你是个小人物。他们总是把金钱放在首位,把人放在末位。这最终导致他们既失去金钱也失去人。他们往往是胜在起点,败在终点。这是中国企业始终不能做大或无法长久兴旺的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军队中也有类似的问题。
②人才战略。征战天下的战略就是重用人才的战略。几千年来,中国战争的方式都是驱民作战。战争是打规模。清军和太平军作战,双方都使用人海战术。这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今后的战争已焕然一新。拉姆斯菲尔德的理论就是以小取胜,以快取胜,以精取胜。这需要军队拥有一大批专业人才。在中国历史上,总是文化程度低的人战胜文化程度高的人。在世界历史上,总是文化程度高的人战胜文化程度低的人。今天世界尤如此。我在此处提出文化程度问题你也许感到突兀,其实这真是我军一个严峻的现实。我军中高级干部的文化程度不要说与美军相比了,就是与地方干部比也有很大差距。举某大军区为例:该大军区五个集团军,三十六名军职干部,只有三个大本。而那个军区所在的省,八个正副省长,全是大本。该军区十八个师长,没有一个大本。这次,我军许多专家学者预测伊拉克战争都不准确,原因就在于不熟悉研究现代化战争所应坚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世上没有两次相同的战争。同社会其它领域相比,战争充满了更多的偶然性和不确实性,完全准确地预见战争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是不可能的,“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关键是掌握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否则,就容易把上次战争的特点看作规律,并运用于预测下次战争;或者把某一场战争的特殊规律看作一般规律,照抄照搬别国经验。人才太重要了。人才是稀有资源。在当前我军面临精简整编的情况下,人才尤其重要。我们要有邓小平同志那种尊重人才,保留人才的精神。我给你举一个例子:1985年百万大裁军,为什么军队不弱反强?为什么没有出现人才断档?因为小平同志眼光远大,看问题总是比别人早几十公里。他在1983年时就在部队大规模地选优、选轻,把一大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人才擢拔起来,用到各个层次的关键岗位上。今天我军军以上干部,大都是83年提升的干部。两年后,大规模裁军才开始。
③容忍不同思维的精神。我们的干部不尊重人的另一种表现是思维求同,这种心态使得我们爱重用那些表面上听话的所谓老实人。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周伟?说:“作为一位高级主管如果不能容人,你只喜欢提拔那些想法、做法和你一致的人,就会在你的周围聚集一批与你思维想似的人,那时,你这个主管就很危险了,因为当你江郎才尽时,你周围的人并不能帮助你,因为你们的想法和做法都几乎是一个模式。”中央党校一个教授说:“如果我们不鼓励人民去自由的思想及提出新意见,我们社会虽然可能显得平静,但事实上将完全停顿。”此话用于我军完全合适。西方哲学家说:“我们只有感谢不一致性,它使人类生存下来。”霍金的成长就得益于社会的巨大宽容。刚才我说过天才是稀缺资源,但比天才更稀缺的是让天才茁壮成长的土壤。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社会取向,即个体服从整体,淹没于整体。很多有个性的人才都被无情地扼杀。倘若一个人想平庸,阻挡者很少;倘若一个人想出色,阻拦者很多。诡计喜欢多穿衣服,而真理却愿意裸露。真正愿意亮出自己观点的人是无畏无私的人。这是我的思考,也是我的烦恼。烦恼使我思考,思考又使我烦恼。人生最大的苦恼就是躲不开苦恼。以上的话也可以被视作是批评。批评越尖刻,反省越深刻。
我记得你在一次关于军队改革的会议上还提出一个概念:目标管理。
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了,不是今天我们讨论的重点。什么叫目标管理?举美军为例:它有那么多军官,包括白发苍苍的中将和上将,竟没有一个胖子。个个身材修长。精气十足。我特别注意美军在伊拉克走下飞机的情形。骄阳如火,茫茫沙漠。汗下如雨。美军的军官和士兵们人人负重几十公斤,毫无疲态,一律把腰板挺得笔直。你再看看俄罗斯军队,它有多少大胖子?因为美军制订了严格的目标:身高多少,体重就多少;年龄多少,体重就多少。超重则警告,警告无效则免职。他能胖吗?他敢胖吗?我军的目标有些虚。譬如在选拔干部时,我们的文件中曾有一句话:“个别优秀的”。一句话就撕开了个大口子。优秀的具体标准是什么?谁优秀?谁不优秀?
党的十六大提出理论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我军是一支光荣的、战无不胜的军队。我们曾经战胜了无数敌人和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面对新军事革命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对自己、对时代、对对手有清醒的认识。我们需要伟大的观念和博大的胸怀。我们需要创新。创新是一切理论的灵魂,而理论又是军队建设的顶层设计。
说起创新,我也想起杜黑的两句话:“死抱着过去陈旧的东西不放对未来没有什么教益,因为未来跟过去发生的一切根本不同。对未来必须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
“胜利只向那些能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而不是向那些等待变化发生才去适应的人微笑。在这个战争样式迅速变化的时代,谁敢走新路,谁就能取得新战争手段克服旧的带来的无可估量的利益。”
我们要上升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军事理论的创新问题。军事理论研究的成果,只有到了下一次武装冲突时,才能检验其真正的价值。
所有的奇迹都在重复同一个真理:要想战胜强大的敌人,首先就必须战胜自己,而变革就是唯一的战胜自己之路。
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思想,我们党的理论清晰而深刻地前进着。曾经长期占据我们思想的“阶级斗争”“一大二公”的政治喧嚣早已在这前进的步伐中,弃如撇履被踏入了泥土。但相比较之下,我们不能不看到,和我们国家其他领域的改革进程相比,军事领域的改革步伐还不够大,思想还不够解放。军队改革滞后于国家改革是历史造成的。滞后一点尚可,滞后太多就有问题了。国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支柱之一。
这一次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落在世界的后头了。
一位美国军事专家说:面对未来战争,如果我们必须去打,就应该从脖子以上准备好,而不是脖子以下。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不到三年,已经连续经历两场大规模战争。两次战争都证明空军??空中力量已到达战争的顶点,但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天是空间时代空军的早期。空间时代空军已呈现出这样一种趋势:从空中力量过渡到空??天力量,并继续朝天??空力量前进。就像空中战场是地面战场的延伸,太空战场也必然是空中战场的延伸。五角大楼说:我们不得不停止想明天,而去想后天。我在想,后天的战争是什么样呢?
战争让天空变得恐怖,天空反过来让战争更加恐怖。夹在战争与天空之间的和平越来越脆弱了。
战争不需要浪漫的情绪,只需要睿智的思想。正像杜黑近百年前的预言所云:“胜利总是向那些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那就让我们一起思考并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吧:当我们和战争一起向二十一世纪走去的时候,我们能看到杜黑曾经看到过的微笑吗?
订阅:
博文 (Atom)